账号:
密码: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朱温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回:崔胤募权
翻页 夜间

第四十五回:崔胤募权

    初唐,政权皇帝独揽。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莫不如此。宰相只作为皇帝的辅助,帮助匡扶社稷江山,为帝国鞠躬尽瘁。随着唐王朝版图的扩大,社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激化,国家政权皇帝一人已无法驾驭。那些忠于皇帝,忠于国家的名相:狄仁杰,娄师德,姚崇,魏元忠,宋璟,张说也渐落尘埃。到唐玄宗,李林甫居相十九年,他专政自恣,杜绝言路,一手炮制了针对太子李享(唐肃宗)的多起冤案:李适之,王忠嗣,皇甫惟名等朝廷重臣良将大受迫害。这时期皇帝和宰相几乎平权甚至有被欺压之势。李林甫通用蕃将,助成安史之乱,唐玄宗差点成为牺牲品,胆小懦弱的太子李享在他的心腹贴身宦官李辅国的鼓励支持下擅继帝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采取以藩制藩的策略,平定叛乱,稳固政权。平定安史之乱,李享坐稳了皇位,是为唐肃宗,曾经饱受宰相李林甫迫害,差点没命的肃宗已不再信任朝臣,更以自己的宦官为亲信。他的长子:唐代宗李豫设置枢密院,设枢密使,提拔宦官担任首脑,与皇帝宰相共商国事,以此削弱宰相职权。让宦官列戟宫门,保卫家园,宦官:“一奴耳,易制耳。”唐宪宗如是说,因为宦官是家奴,是家人,所以宦官掌权,皇帝以为就是替自己掌权。立君,弑君,废君,当权力凌驾于人主之上时,皇帝才惊觉奴才一旦得势,比朝臣更可怕。皇权没有从宰相那里夺回,反而连自己也被宦官掌控。

    皇权这时候是宦官,皇帝和宰相分享。

    安史之乱,唐肃宗唐代宗以藩制藩,虽然灭掉叛乱首脑,却扩大了藩镇的数量和权势。由于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兵随将走,将领拥兵自重,更因藩镇掌握辖区行政,财政权力,皇帝只是名义上的中央首脑,而无法调动指挥这些地方部队。皇帝的禁军是用来保卫皇宫的,人数和战斗力根本不堪一击,况且禁军还由宦官掌控。皇帝须配合宦官,才能用兵。于是外重内轻,弱干强枝.“藩镇强,京师弱。”

    唐后期,皇帝、宰相、宦官、藩镇互争国家政权,互相利用,互相打击。到藩镇据大,最强藩主朱温联手皇帝宰相灭掉掌权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宦官集团时,皇帝、宰相、藩镇又开始新一轮的洗牌。唐昭宗和宰相崔胤早知兵权于此时乃国家政权、皇权的生存保证。皇帝几次募兵,都被地方藩镇阻挠,唐昭宗此时心灰意懒,不太敢造次。宰相崔胤却跃跃欲试。先前几次与宦官斗争中,屡被罢官,均因朱温的支持四次入相,被称“崔四入”。他以宰相兼判六军十二卫事,眼见朝廷暗弱,藩镇强大,天下随时可被篡夺,试图利用朱温往日对他的支持“与虎谋皮”,即募兵,强化禁军,让禁军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真正部队,至少可保证朝廷不要随时被灭。有维护大统之心,或许也有觊觎天下之意。皇帝自凤翔回京后,汴州自身有鄂州青州两次失败的战斗,朱温侄子朱友宁亦战败身亡。崔胤借此以减轻宣武军对朝廷保卫的负担向朱温提出了要求,说:“凤翔临近京师,茂贞辈常怀狼子之心,长安不可不为守御之备,而关东未宁,淮南仍嚣,京师除贵贤侄所领二万兵员,旧六军十二卫俱皆名额空存,编制实无。朝议拟招募壮士,恢复旧制,使您东讨无西顾之忧,国家亦有根本之固。”朱温以臣下之位被朝议要求附从,为显示自己乃为国家忠臣,连连应诺支持。崔胤大喜,在京城大肆募兵,请老将郑元规为六军诸卫副使,陈班为威远使,拆毁佛塔,取铜炼兵器,认真要建设强军。朝廷兵员尚在募集,就派员向驻扎在敏感部位的宫城北面玄武门内两侧的汴军朱友伦部要求换防,新禁军欲在此替代宣武军宿卫cao训,汴军移到城南御防。朱友伦任“宿卫军指挥使”,公开不参与新禁军的任何事物,私下却派几百个士兵混进参军。其属下“宿卫军”未纳入六军十二卫序列,崔胤来使的要求他未加置否。亦不打算退让。但他死了,突然而死,一个少年将军,多次浴血沙场的战将,在玩蹴鞠时从马上摔下而死。消息传到汴州,朱温不肯相信这是意外,认定乃是崔胤谋害,大怒,命令杀掉陪玩的十几名队员,紧急派遣大哥朱全昱的儿子朱友谅上京替代朱友伦职位,随后从汴州发兵西进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