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端正照片
住楼下的郭爷爷来找了两次。 就亲自去一下吧,看老人有什么事要做。妻子说,老人这回病的不轻,直到他好了回家来了,我们都还没有去看望呢。 确实,老人离休好多年了,没见去找过谁的麻烦,我们每天数次上上下下,如果拿到禁闭的房门,也没有想起来敲开进去看一下,认真想起来,尽管不是他的儿女,但作为邻居晚辈,这样不相往来,真是不应该。 我下楼去敲开门,进去见了他。我们面对面坐下,老人兴奋的面色发红,找个棕色搪瓷缸给我端着,再往里面倒水。他戴着一顶军便帽,批了很旧的对襟棉袄,裤腿用白鞋带扎紧。他腰上有日本鬼子的弹片,夏天只穿一件背心的时候,就看得见那两处黑疙瘩rou,问他那是怎么回事,他就扬起残缺少了三个指头的手,对着天空狠狠地咒骂起来。 他原本不善言语,近几年和老伴在家,一也不走,守着家里的四壁,就更口笨了。讲一句话要一分多钟,七个手指头使劲比划,才算让我弄懂了是关于照片的事。 是不是想来一张大照?老人近七十了,到了这把年纪,想留一张标准照也是合乎情理的。拿我父亲来说吧,照十寸的正面标准相,端端正正地坐着,喊停几次,不是风领扣没扣好就是头发有点乱。说留给子孙纪念的相形象一定要好,挂在灵堂上也要让来吊唁的宾客看着不觉得磕碜。 我想老人有这样的想法,那我就努力给他做好。 他却摇头,不是这个意思。 我环顾四壁,只见正墙上挂了一块葫芦瓢。电影《南征北战》里部队转移是村干部连夜加工军粮那一段就有这个道具。我听说郭爷爷十七岁时就是他们村里的农会主席,几十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一路走来的可能就只有这一件宝贝了。我看着这件历史文物,心里激动起来,我想到了年画,玻璃镜框,还有挂历,是不是要做什么这方面的要求?那张盛满了光荣历史的葫芦瓢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是不是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加工装饰? 他笑了,我感觉对路了,我于是为墙壁的宽窄而忙碌起来。他跟着我转了半圈,明白了我的动机后,突然拦住了我,结结巴巴说,他不要挂什么画。 我有点惶惑,呆站了几分钟,突然,老人指着我擦汗的手巾,眼睛一下子亮了,手帕上印有党史研究工作纪念的字样。 我总算明白过来,这两年搞党史研究,老人应邀参加了几次活动,每次都合了影,合影过后,在场的老同志都领回一张作纪念的。而老人想要的,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影,有近一百位老人,因为人多,可能发送照片的时候,难免挂一漏万,漏掉了个别人。 我立即回家翻找,终于找到了那张很大的照片。差不多有普通晚报的一半大。 老人看见照片,欢叫了一声,两臂张成一双翅膀,朝我飞扑过来。拿过照片去以后,先贴下自己胸前,温暖一阵,然后站在灯下,盯着照片上的人,一个个看,一边看,一边念出来熟悉的名字:李二拐子、马屁邱、王不离酒、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