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建文天下在线阅读 - 第一百〇四章 最后的决战(三)

第一百〇四章 最后的决战(三)

    乌格齐、朱棣、李远都是从顺义出发的,但平安是从昌平出发的,由于其步骑混合,所以速度并不快。但是怀柔多山,蒙古人也不敢放马奔驰,所以速度比步军快不了多少,区别只是蒙古人的体力保存的好一些而已。

    天快亮时,平安大军达到白河南岸,他立刻命令步兵组成车阵休息,同时命令骑兵开始喂马、轮换休息、保持体力,准备战斗。

    东方的天际开始发亮,大地正在渐渐苏醒,夜幕已经在开始散去,平安站在车阵中的高台上,凭栏北望,晨风吹拂在他年轻和坚毅的脸庞上,带来一丝清凉。但此时的平安却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他脑海中却回想起了当年在宫中,自己作为先帝义子与朱棣同堂读书的场景,以及在朱棣麾下征战漠北的峥嵘岁月。平安自认为是很了解朱棣的,虽然很佩服其军事才能,但平安并不惧怕,如今的战局更说明了这一点,保定之战是平叛的转折点,和通州之战和永平之战只消灭了少量朱棣的偏师不同,保定之战是野战取胜,大量消耗了朱棣的最精锐的军队,可以说朱棣之后的捉襟见肘、举措失当,甚至联蒙入关都源于此战。当然,这也是自己能成为征北大将军,而盛庸、耿璇只能是副将的原因。

    但是朱棣还有另外一面,他是个暴躁、疯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从他悍然反叛、劫掠大明百姓、掘开运河、放任蒙古军入关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今天使者一来,平安就猜出了朱棣想干什么,但是朱棣的狡猾之处却正在于此。

    如果自己不出兵,蒙古军就会安然出关,那么朱棣就毫无希望了。他在绝望之下,搞不好真的会做出突袭蒙古军,光荣战死这样的事情来,对于这一点,自己相信朱棣是干的出来的。如此一来,朱棣就会成为迷途知返的大明亲王,而自己作为其对立面,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朝中妒忌自己的人不知凡几,仅凭坐视劫掠大明百姓的蒙古人出关,就足够置自己于死地了。如果那时候,自己说担心朱棣的圈套,只会死的更快,因为朱棣用他的死证明了其使者所言的“真实性”。

    针对朱棣的挑衅,平安做了万全的准备,如果朱棣是真心的,那么这也是一个一举歼灭蒙古人的机会,李远与其合兵足有五万人,虽然不足以击败蒙古人,但牵制他们却很容易,一旦自己的三万骑兵、张悍天的一万骑兵赶到,蒙古人就在劫难逃了。

    如果朱棣是使诈,那么现在应该有结果了吧。

    “大将军,有情况!”

    得到刘燧的提醒,平安举起望远镜,在高台上可以看出大约十里的距离,他可以清楚的看出远处飘起的灰尘,以及隐约可见的近卫骑兵军的大旗。平安观察了一下,脸色铁青,命令道:“命令李远向上游移动,不许冲乱中军队形。”

    “另外,刘将军,你指挥车阵和虎蹲炮,阻止燕军从正面渡河。”

    “令刘雪峰、龙凯各率一万骑兵沿岸游弋,阻止燕军和蒙古军从上游、下游渡河。”

    “是!”

    ......

    待朱棣赶到河岸时,见到眼前的场景,无奈的叹了口气,他没想到平安早有准备,摆出一个死守的架势。这种阵势看似简单,但却很难破解,朱棣只好令全军停下,等待蒙古军到来。见此情形,平安立刻命令李远军趁机渡过白河。

    当乌格齐率军到达后,观察了一下对面的阵形,也倒吸了一口凉气。与朱棣商议后,也没什么好办法,平安的骑兵虽然只有他们的半数,但要阻止他们渡河确是轻而易举。而且平安非常有耐心,让两万人休息,其余三万人分成十队,沿河巡逻,一旦有事,吹号请求支援。

    朱棣、乌格齐商议后,留乌格齐与平安隔河对峙,朱棣带兵离开,往下游去了。平安见状,命李远率两万骑兵往下游,监视朱棣的动向。

    待张悍天的一万骑兵赶到后,平安立刻命令其去增援朱棣,防止朱棣抄了自己后路。

    ......

    几乎在朱棣派使者刺杀李远的同时,北平城下也发生着一场鏖战。

    朱棣在离开北平时,料到平安会跟随而去,所以命令朱高炽、朱能对城下的盛庸部进行决死突击。

    寅时三刻,朱能令徐理、刘才亲率五百死士从城墙上攀绳而下,趁夜爬进盛庸大营,烧杀放火,盛庸军抵抗微弱,不一会儿功夫,营中火起,喊杀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