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曹孟德欲为天下先
许褚将信览毕,置于案上,双眉拧成一团。众人见状相问,许褚方答道:“袁本初被表为渤海太守,荀文若、荀友若已在前往冀州的路上。” 徐庶听罢,一如许褚之想法,道:荀氏世代冠盖之族,何等显贵,主公在颍川时多般示好,然族中子弟如荀谌、荀衍、荀悦等,皆不为主公所用。袁本初在与董卓交锋失败的情况下,一到冀州渤海郡,荀彧跟荀谌就不远千里去投奔,袁氏之强盛,当真是天下无能与之争锋者。也难怪主公看完信后愁眉不解,甚是苦恼了。 徐庶寻思片刻后,刚要开口话,却被一人抢白道:“袁本初被表至渤海郡,董贼打得好算盘!” 话的是辛毗。辛毗与徐庶一样,也是对此表示讶然,但他惊讶的点却不在荀彧、荀谌投奔袁绍这件事上,而是袁绍被表为渤海太守这件事。在辛毗看来,荀家子弟投奔袁绍,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料不差,他的兄长辛评这时候也很可能已经在去往冀州的路上。 许褚便就袁绍被表渤海太守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道:“佐治所言不错,此必是董贼忌惮本初公,而将他表至渤海郡。此举与之前张孟卓被拜为陈留太守,有异曲同工之妙。”渤海郡顾名思义,比邻渤海,离洛阳非常之远。张邈不知兵,所以董卓把张邈表至离洛阳非常近的陈留做太守;袁绍名动天下,所以董卓把袁绍表至比邻大海的渤海郡为太守。不得不承认,这两项举措对董卓来都堪称妙手。 又过几天,曹cao的信也到了。 袁绍离京,荀彧弃官,曹cao却还在洛阳留了一段时间。许褚暗自揣测曹cao的用心,得出一个结论:这时候的曹孟德,已然跟荀彧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荀彧因为董卓僭越跋扈所以果断弃官,希望能辅佐一个足以跟董卓抗衡的‘明主’来匡扶汉室,他选择了袁绍;曹cao也想匡扶汉室,可是曹cao比荀彧更了解袁绍,认为袁绍很大概率是不足以称‘雄主’的人,于是他留在京中,大体是观望局势,联络自己的族人、故交、好友,暗中扩展自己的人脉。 曹cao是想自己干。他写来的信也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信的开头了一番朝廷最近的新动向,后面却全都是跟许褚‘推心置腹’的话。 先朝廷的新举动:韩馥被表为冀州牧,刘岱被表为兖州刺史,孔伷被表为豫州刺史。冀州、兖州、豫州三个大州的长吏有了着落,其中的门道,以许褚现在的眼光加上前世的了解,也能窥探一二。 曹cao的信里,这三个任命都是在袁绍逃离京城之前下达的,也就是,三个州之长吏的任命,尚还在袁绍与董卓的斗智斗勇中产生。 “韩文节乃袁氏门生,本初公在其担任冀州牧之后被表为渤海太守,真不知董贼是如何想的。”辛毗轻蔑道。因为早就想着投奔袁绍之故,辛毗对袁氏一族比较熟悉,韩馥是袁氏门生,表为冀州牧之前担任御史中丞,一向是唯太傅袁隗马首是瞻。按汉末的尊卑度之,所谓门生,其实可以看做韩馥把自己‘卖’给了袁家,两者的关系是袁氏为韩馥的家长,韩馥是袁氏的后辈。董卓先拜韩馥为冀州牧,再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常理思量,冀州那不就成了袁绍的了么?这样看,此确是一件足以称之为‘昏招’的举措。 可是许褚的看法与辛毗截然相反,许褚叹道:“我在洛阳时,曾听过韩文节的大名。韩文节固是名士,然其气量似乎不大,依我看,董卓身边有智士!” 辛毗惊讶道:“府君......府君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