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548章 扬州风云四

第548章 扬州风云四

    巡盐御史抓了一个两淮盐运司的副使,除了让一些盐商集结起来商议对策之外,在扬州市民之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但是9月6日,一名察院的小吏带着一队近百人的军士从扬州北门而入,然后直奔两淮盐运司,带走了自盐运使之下的数十名大小官吏后,扬州人终于对这一任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发生了兴趣。

    虽然两淮盐运司和巡盐察院都在扬州,但是本地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从事盐商的行当,大多数人从事一些替盐商服务的行业。

    两淮盐业的兴盛,使得两淮盐商基本居住在扬州府,这些从各地而来的盐商,虽然给扬州带来了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却非常的畸形。

    首先,明代的商人发财之后,不是追求官帽子,是追求绣花鞋。而盐商这个群体尤为突出,两淮盐商更是盐商的代表。

    扬州城的繁荣是建立在两淮盐商的需求之的,为了满足于盐商对于女色的需要,便催生出了扬州瘦马这个行当。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些扬州乐户培养自己女儿各种技艺,然后试图把女儿嫁给富商为妾换取钱财。

    不过到天启年间,随着扬州盐商多财的名声日趋广大,扬州瘦马这种特有的扬州色情化也开始名扬天下了。于是乎原本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扬州瘦马,倒是成了扬州除了盐业之外的第二大行当。

    扬州色情业的发展,不仅仅破坏了扬州百姓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还毁坏了整个扬州的社会风气。扬州百姓不再视勤劳工作为改变自家生活的进之途,倒是寻求起了一步登天的发财捷径来了。

    扬州城内外,各色正妓、歪妓充斥着每条大街小巷,而依附于这些妓女而生的龟公、媒婆、闲汉更是不计其数。扬州本地百姓家的女子固然是深受其害,每年从各地购买或是拐骗来的女童,更是常有数百人之多。

    是以扬州本地百姓对于那些奢侈糜烂的盐商并无多少好感,连带着对于两淮盐运司衙门也说不有多少敬畏。刚刚从河南调任来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几乎把整个盐运司衙门的人员都抓光的消息,倒是让不少百姓为之拍手叫好。

    盐运司的官吏收受盐商贿赂,扬州百姓自然是人人皆知的。不过这大明朝的官员哪有不贪污的,百姓算知道也不过是私下发几句牢sao而已。

    不过扬州盐商大多数是外地人,他们要在扬州置地办产,必然是要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的。特别是从十多年前,盐商之间开始流行大筑园林的风气,这些园林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盐商平日住的舒服,更是他们交好官员和人的一个平台。

    扬州府原本是一个人稠地狭的一个地区,特别是扬州城内外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这些盐商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园林,必然是要占据土著的产业的。虽然扬州城的社会风气大坏,一些百姓只要有钱愿意出让自家的祖居,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不乐意让出自家的产业的。

    而自古以来,出售房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先问亲友再问四邻,若是这些人都无意,方可卖给外来人。这是风俗良序,毕竟大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很少出现变化,一旦有人定居下来,是百年的邻里关系。

    正是这种极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才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如果自家身边出现了一个恶邻,又有谁会愿意呢?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抓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特别是这些盐商动不动想要扩大产业,谁知道自家的房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因此这些盐商同本地百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融洽,甚至是常常出现纠纷。一旦出现了纠纷,盐运司衙门往往偏袒盐商,打压本地百姓。盐运司衙门扬州府衙的等级还高,加运司的盐运使都是京官任,本地官员更是不敢过于得罪。

    于是在扬州府,本地百姓同盐商之间发生的纠纷,倒是十次里有九次失败的,这种怨气自然是要淤积在当地人的心里的。

    另外,从万历13年扬州设立商籍一来,扬州府学内便多了14名商籍生员的名额。虽然说这14名商籍生员是额外增加的,并不占有本地生员的名额。但是扬州府的举人名额可没有增加,这14名外地生员参与本地的科举考试,实质便是在竞争扬州本地的举人名额。

    这种状况自然是引起了本地士人的不满,但是扬州盐商不仅同盐运司衙门交好,对于每一任巡盐御史同样恭敬有加,再加他们刻意交接江南的出色士,因此扬州士人的抗议声音很快消失了。

    不过表面的声音是消失了,但是私下里这些士人对于盐商的行径却依然痛恨着,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市井小说,把盐商当成了反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