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他改变了大明在线阅读 - 12.所谓清流

12.所谓清流

    过了几日后,汪文言的家人终于发现了情况不对,自家的老爷出门了一趟之后,就一去不复返,连忙报了官。

    一个监生失踪了,还是背景很深厚的监生,地方上当然是要去找的,在一番鸡飞狗跳地搜寻之后,有人发现了汪文言的尸首,经过汪文言家的仆人的辨认,东林众人终于确认,汪文言死了。

    汪文言这么个东林决策圈子里的核心成员,其尸首被发现在城外的乱葬岗里。这个事,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东林众纷纷义愤填膺地表示要严惩凶手,甚至连顺天府都被惊动了。

    “皇爷,汪文言的事发了。”

    “动手的调走了么。”

    “都安排好了,调去了五羊城。”

    朱皇帝点了点头,“这事朕知晓了,厂臣不去管便是。退下吧。”

    沈荫听从了皇帝的命令,没有给东林党任何解释,也没有去威胁地方官。

    东厂干这个事的人都是专业的,自然是没有留下什么手尾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的真相还是很快就被人查了出来。只不过,事实真相就让办案的官差觉得有些惊悚了。

    汪文言是死在司礼监大太监王安的私宅里的,还是在王公公单独见了皇帝一面,头上带着伤出来之后发生的事,动手的似乎是东厂的番子。

    东林党对这个事实,自然是难以接受,很快就找上了王安。

    而王安给东林党诸人的解释就一句话:“诸公好自为之吧。”。从那之后,王公公就自觉地和东林党人划清了界限,不再和他们勾勾搭搭,连闻风而动的东林党的对头的试探都直接打发掉了,变成了一个真不和外廷勾结的太监。

    对此,东林党人们还能怎么办,一个胥吏出身的汪文言而已,难道他们还能为这种小角色去与王安这种大太监为难么,此事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这事明面上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在私底下却是引得京师里暗潮涌动。

    东林诸人中此时还有一些寄希望于与王公公修复关系,暂时忍下了这口恶气,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王安这样异常的举动,让这些人不免猜测,这事背后隐藏的各种可能,最为可怕的一种,更是让东林众文官感到有些心惊,却又是不愿意去相信。

    齐、浙等党的与东林关系非常恶劣的文官,在隔岸观火一脸嘲讽地看着东林党人吃瘪的同时,也在思考着:王公公是失宠了还是怎样?这是不是意味着王公公与东林党人决裂了?

    只不过,王安依旧稳坐在司礼监秉笔太监位置上的事实,还有王公公在这事之后的诡异表现,让两边的各种想法都落了空。

    免去辽饷的诏书颁布之后,称颂朱皇帝的人就迅速多了起来,不少官员和儒生甚至都被朱皇帝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知晓这个消息的普通百姓更是欣喜万分,纷纷称赞当今乃是真圣明天子。

    就在一片或真心或拍马的赞美声中,自然不会缺少那么几个或理性或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声音。理性的反对,原因倒不是不赞同免辽饷,而是朱皇帝的这封诏书,用词未免太过不留余地,以后辽事再起波澜重新开征辽饷的话,皇帝的脸面就保不住了。

    这些声音,朱皇帝根本不在意,等他那一堆工厂办起来,就算外星大佬不帮他去海里捞钱了,他也不用再加征什么辽饷。一个镜子就可以把辽饷的钱赚到了,何况他还有其他玻璃制品、肥皂、坩埚钢和纯碱等众多新产品,等到他的新军全面遂发枪化了,火绳枪和板甲也都可以拿去卖钱。

    以现有的通讯和交通条件,李三才的党羽想要串联起来,还需要时间,熊廷弼等人也不可能从湖广江夏之类的地方飞到京师来,朱皇帝想干的事暂时还需要等待。

    辽沈失陷,总不免要追究责任,很快就出现了人事斗争。辽沈失陷后御史方震孺就弹劾了兵部尚书崔景荣,崔景荣于本月初按惯例上疏求去,与此同时方御史还极力推荐孙承宗担任兵部尚书。

    崔景荣这个人,朱皇帝是很不满的,一开始就有换人的想法,只是对用不用孙承宗他却是有点拿不准主意。

    对孙承宗这位大名人朱皇帝很熟悉,和徐光启一样,孙承宗现在也挂着少詹事这种东宫属官职位,是朱皇帝众多的儒学教师中的一位。不过只是通过一些日常的接触,朱皇帝是没办法判断一个臣子的成色的。认真研究了一番另一时空的历史资料,朱皇帝就发现,自己这位便宜老师无论从哪点看,都不像是有军事才能的。

    朱皇帝犹豫的原因很简单,这位孙先生考中进士时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履历表上只有翰林词臣东宫属官等基本不做实事的清流职位任职的经历,尽管这位孙先生在另一时空似乎有很大的名气,但清流能办事的不多这个事实,让他不敢轻易下决定。

    仔细研究了另一时空的资料后,朱皇帝发现,这位孙先生也是争议不小的,认为他是军事战略家的很多,但这一位战绩也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一位孙先生在第一次督辽时,就搞出了一出重兵偷袭人家的小据点,损失了几百前锋,然后就全军溃逃的闹剧。四城之战拥兵十万之众,还能让孤军陷在境内的阿敏带着的区区五千人的大部走脱。紧接着,照这位孙先生制定的战略搞出来的大凌河战役,被鞑子围点打援,人派来的城管大队拆迁成功,让大明浪费了无数民脂民膏,葬送了数万军民的性命,直接引发了登莱之乱,糜烂了半个鲁省,让我大清收获了三顺王的投诚和更好地制造使用火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