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一节 外交准备

第一百七十一节 外交准备

    五更完毕,求订阅!

    ————————————

    面对中国东北骤然紧张的局势,各国有各国的利益诉求,纷纷展开更为密集的外交行动。

    德国人最为活跃,他们巴不得俄国不断的陷入跟东方国家的军事对抗中呢,已经明确表达了对杨潮的支持,并且德皇再一次展开跟清廷的结盟谈判。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德国人提议的中美德三国同盟,用来针对英国的英日同盟和法俄同盟,可是一来美国人不积极,美国还想保持中立,二来清廷也不想卷入欧洲国家的斗争,所以两次都没有得到回应。

    这一次不一样了,张之d跟杨潮谈过之后,决定对俄国采取强硬手段。第一是张之d感觉这几年中国国力强大了一些,有了底气;第二是因为杨潮跟日本达成了协议,而日本跟英国是有同盟条约的,张之d认为如果跟日本人共同行动,最少不会败。

    只要不败,以眼前的局面,怎么也能保住东北的权力,甚至还有可能借机收回旅顺呢,至于大连,因为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所以也只能继续让日本人占着了。

    只不过张之d作为一个在晚清沉浮三十多年的老官员,这辈子亲历的失败实在太多了,让张之d不由得感觉到紧张,所以他这次希望得到更大的保证,积极的回应了德国人的同盟建议,开始积极的跟德国人谈判。

    一个月时间,一个防御性的同盟条约就签署了,但是张之d十分狡诈,他强烈要求,条约范围仅仅局限于东方,也就是在东方如果有人对德国和中国发动攻击,那么两国都必须使用自己一切资源支援另一方。

    显然这个条约是对中国有利,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的,不过德国政府不过是希望得到一个在东方制衡英日同盟和法俄同盟的盟友而已。他们也不指望欧洲发生战争之后,中国人能帮上什么忙。

    换句话说,德国只是需要一个能够牵制俄国的盟友而已,至于是在欧洲牵制。还是在东方牵制,根本不重要,他们是要瓦解法俄同盟对德国的军事压力,因此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德国也是有利的。

    当然德国人最短期的目的,其实还是给清廷撑腰。他们需要清廷放开手脚,拿出胆量,来跟俄国人打一场,打输打赢都不要紧,反正只要俄国人灭不了中国,就必须在东方保持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存在,来抗衡中国和日本的压力,那么德国人在欧洲被法俄的夹击态势,就会自然化解。

    但是对于这场战争,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态度。却出乎一致的统一,那就是: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法国人不希望俄国陷入跟东方国家一次又一次没有终结的战争,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跟俄国人结盟的目的,就是牵制德国,可是俄国人始终陷于东方的话,就起不到这个作用了。

    但是英国人的态度就让人有些费解了,一向以来,英国人都在围堵俄国。可是日俄战争之后,英国人的态度就有所松动了。

    英国人看到了俄国的虚弱,同时看到了日本的强大,甚至重新评估了中国的潜力。

    英国人不难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俄国这头北极熊已经失去了对东方国家压倒性的优势,他们在东方的扩张其实已经被遏制了。

    也就意味着俄国人已经不具备破坏性的优势,反倒是日本需要英国人注意,中国人也开始进入英国人视线了,英国人不希望打倒了一个大陆强国俄国,扶植起来一个海洋强国日本。让日本人代替俄国,独霸东方同样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

    英国人需要的是平衡,当初跟日本人结盟,是因为他们认定,日本人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堵住俄国,打败俄国是不可能的,但是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大爆种,陆战跟俄国人杀了个难解难分,甚至占据优势,海战更是直接歼灭了规模更庞大的俄国舰队,让世界为之侧目,这让英国人感觉到,英日同盟似乎已经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但是英日同盟还没有过期,两国是1902年签订的协议,条约期限只是5年,但是在俄国人军舰到达旅顺汇合之后,英国为了让日本坚定信心打下去,1905年就跟日本续约了,因此这份条约要到1911年才会终结,如果这次日俄再次发生战争,这份条约还是有效的。

    可是现在英国人不想过分削弱俄国,现在的情况让英国人认定,他们不但不应该在打击俄国,相反可能还需要俄国在东北保持一定的存在,来牵制德国在山东和中国北方的疯狂扩张,甚至是牵制日本的快速崛起。

    于是法国人大力游说中国政府的时候,英国人则在游说日本政府,希望日本保持克制,表示英法两国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斡旋东北危机,尽量使用和平的手段来让俄国让步,包括撤出旅顺舰队,甚至减少旅顺驻军数量。

    英法两国步调一致,美国人则做壁上观,德国人极力挑起东北的第二次大规模战争。

    各方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而且确实有些成效。

    俄国人释放出了让步的迹象,他们表示他们的舰队是对日本人进入大连的回应,他们愿意让步,撤出旅顺舰队以示诚意。

    俄国人还算明智,这让杨潮有些刮目相看。

    但是俄国人也没有办法,日俄战争几乎将他们的海军完全消灭,后来收回了一些扣押在中立港口的舰船,但是这些船也已经老化了,随着无畏舰的出现,一切战列舰都成了老古董,可是俄国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建造自己的无畏舰,因为他们忙着扑灭国内的火焰呢,1907年才将国内稳定,1908年才开始恢复经济,今年东北却突然发生了危机,他们的海军根本就不是日本的对手。

    俄国现在的太平洋舰队,可以说完全是象征性的,开进旅顺也不过是想借机恢复在旅顺的驻扎权,只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一旦发生战争,日本人分分钟就能灭了俄国舰队,让俄国海军再一次全军覆没,沙皇除了再一次承受耻辱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撤出旅顺舰队,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是俄国人表示,在日本撤出大连驻军,并且撤走舰队的情况下,俄国不考虑从旅顺撤走一个士兵。

    日本在英国的游说下,也多少给了盟友一点面子,或者说不敢不给盟友面子,虽然还在经济危机中没有恢复过来,但虎死威风在,大英帝国的威名,还不是日本能够挑衅的,日本敢对俄国人强硬,说白了,还不是狐假虎威,靠着人家大英帝国呢。

    让日本人单挑法俄同盟,他们自己都不会答应,至于跟中国人的协议,日本人觉得我大清的军队可以忽略不计,哪怕杨潮那次用军事讹诈过俄国,他们依然不认为中国人能跟俄国拼陆军。

    所以日本也让步了,他们也撤走了大连的舰队,但是驻扎在朝鲜的仁川,只要有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开到大连,并且第一时间就能封锁旅顺。

    双方都有让步,看来这场仗是打不起来了,可是我大清还没有答应呢。

    准确的说,是杨潮还没有答应呢,杨潮已经动员了能动员的所有力量,这场仗不打了怎么行?

    杨潮坚定的要打这场仗,第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虽然事态是日本人驻军挑起的,但是杨潮觉得联合日本人打俄国人一顿非常容易实现,只要再次打败俄国,杨潮至少能收回旅顺,起码伊藤博文是这么承诺的,而且是在记者会上公开承认的;第二,则是杨潮需要这场战争,山东那一大批重工业企业疯狂的开工投产,不给他们找到市场,经济就得崩溃,有什么比战争创造的需求更大?

    所以杨潮发动战争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给工业找市场,这确实有些丧心病狂了,但这就是他的战略,一切以工业化为目标,其他一切都可以暂时牺牲。

    所以杨潮面对法国人的斡旋,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杨潮要求俄国人答应,无论日本如何行动,俄国人都必须保证立刻减少旅顺驻军,在年底之前将旅顺军队数量缩减到一万人,否则中国不保证不采取下一步行动。

    并且积极跟日本人私下勾结,跟日本人交换了意见,并且派吴佩孚去了一趟大连,跟日本人商定如果中日和俄国发生战争后,两**队的配合事宜。

    日本人表示,他们希望能一雪在旅顺的前耻,他们希望战争一旦发生,日本军队将再次攻打旅顺,杨潮同意了日本人的计划,中国的军队则将负责阻击试图南下的俄国人,将集中大多数兵力,将俄国人阻挡在哈尔滨以北。

    同时海上,中日两国海军,也将展开联合行动,第一时间封锁旅顺,并且尝试对旅顺发动攻击。

    1909年,全世界围绕着东北问题热闹了一年,但最终俄国人也不肯做出表示,12月30日,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清廷向俄国人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俄军立刻从旅顺撤退,最多保留一万士兵。

    最后通牒,则意味着战争,意味着英法的斡旋失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