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节
米青赢了。· 这个结果不算意外,但是过程相当意外。 这三个人谁赢谁输,都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票数。 米青竟然第一次投票就获得了半数选票,得到了53%,虽然没有得到绝对多数,跟潘训进行了第二次决选,结果这次以65%的高票当选。 中国惯例,胜选后有庆祝晚宴,各国公使,现任总统都会来祝贺。 各界名流当然也会受邀,杨潮当然也算名流,他也参加了。 杨潮看到各国公使虽然目的不同,利益不同,但一个个身材飞扬,相当的从容安逸。 很显然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英法德是最有理由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英国和中国在广东的合作,已经收到了巨大的利益。 广东在新安县、香山县、番禺县、东莞县,各修建了一座5万吨级的级大港,扩建了港九的维多利亚港,加上还有黄埔、佛山等一系列珠江水系的中小港口,广东建设了一个庞大的港口群。 这些基建项目,需要的资金极为庞大,总计加起来达到8ooo万之巨,而其中英国人提供了5ooo万资金,不是中国市场筹集不到这么点资金,而是英国人通过各种手段给自己争到的利益。 有港口,当然要有造船厂,每一座港口都有一座大型造船厂,既建造各类船舶,也负责为过路商船提供维修服务。有造船厂,就要有钢铁厂,番禺开建了规模庞大的钢铁工业区,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ooo万吨的产能。 造船厂加钢铁厂项目,又是5ooo万两的投入,也都是英国人提供。 不过英国人提供了资金,这些钱又大部分流回了英国,因为许多设备用的是英国设备。比如船用钢材冶炼,就是全套的英国设备。港口的技术甚至管理人员,也都是英国人,全面引入了整套的英国港口管理运营方式。毕竟英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拥有的港口运营和建设经验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但决定性的原因是,杨潮为了将英国拉到自己的马车上,主动加紧跟英国的合作,才给了英国如此大的利益。广东地方则为了展广东经济。急于引入一批先进的大型项目,英国是最好的选择。 法国则在云南和广西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他们在广西推动了桑蚕产业的展,给这个落后地区直接带来了一个支柱产业。广西的气候条件,确实十分适合桑蚕产业的展。法国人在蚕种和高档丝绸产业方面,依然是全世界最达的国家之一。 通过在广西的扩张,跟广西的合作,生产出了海量的生丝出口法国,维系了法国丝绸竞争力。而广西这个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了桑树这样的经济作物。开办了规模化的现代化养蚕场。资本家则建立了为数众多的缫丝厂等现代化工厂。这个项目对广西的展,在工农业两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在云南法国人则跟中国资本合资建立了铜矿冶炼,电线电缆生产工厂,在这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技术前沿的电力产业。 德国更不用说了,青岛现在的情况,虽然比过去好了一些,但依然有18o万德国人,德国日渐繁荣的经济,也不过让2o多万人离开中国回国。因为德国人在青岛已经安家立业,很多人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相比英国在广东只集中在港口码头,造船、航运产业,法国在云南围绕铜矿进行拓展。·在广西围绕桑蚕进行经营,德国在青岛的利益是全方位的,轻重工业、商业运输,整个经济链中,都渗透了德国利益。 这些人也分别跟杨潮寒暄了几句,法国公使对在云南建设水电厂十分感兴趣。他表示一旦将云南的水力开出来,足以供应大半个东南地区的电力,足够云贵、两广四个省使用,甚至还有余力支撑四川省的消耗。 英国人则希望跟中国在长江流域进行合作,相比广东,历史上英国就更重视长江流域,这里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但现在当然不是了,英国很希望在这个地区再次得到垄断性利益,他们有对于这个地区的知识储备,一旦中国人允许,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迅将过去失去的利益恢复过来。 当然英国人认为,如果双方合作,是很容易做到双赢的。只是上海那里不用想了,那里现在是国际大都市,所有国家在那里都可以寻求到自己的利益。英国人对汉口很感兴趣,武汉长江大桥的修通,让汉口的潜力大大激,过去就是长江流域仅次于上海的大商埠,现在则更吸引人了。 德国人有兴趣加深双方的贸易,他们对中国跟荷兰、丹麦、瑞典等欧洲小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十分感兴趣,非常有意愿加入其中,德国大使畅谈了双方的贸易前景,言语中对双方无法做到自由贸易十分遗憾。 杨潮跟这些人礼节性的寒暄着,或赞成,或婉拒他们的提议,心里则颇为感慨。 都到这时候了,这些人竟然还如此乐观。 尤其是德国人,他们恐怕不知道,他们很快就要陷入深渊之中了。 这些人十分乐观,在他们眼中,全世界充满了机会,就等着他们去掘,去取得。 英国战后很快就恢复了金本位,坚挺的英镑让英国经济死气沉沉,虽然维护了他们的国际地位,却让英国的工业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死要面子硬撑英镑含金量的代价是,英国本土经济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会议到现在6年间,英国工业生产仅增长12%,而美国增长了8o%以上,中国更疯增长了12o%。英国的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深陷困境,虽然汽车、电气和化学工业展比较迅,但也比不上中美两国。 唯一保住优势的是英国的贸易,大英帝国的贸易额依然是世界第一,战后每年的贸易额都在9o亿美元以上,但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下降了,从战前的13%下降到了1o%,因为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大幅下降,从26%下降到22%,同时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逆差常常达到4亿英镑。 幸好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资产,他们每年汇回国内的利润达到了5亿英镑,这才能够冲抵收支差额,维护住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但同时也证明英国经济真的成了资本食利经济。
法国经济虽然跟中美的大繁荣还没法比,但是相比英国,法国的经济表现就太好了,法国得到了德国8o多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用来恢复了破坏的城市和基础设施,还得到了德国的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的代管权,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 战后通过******会议,法国恢复了金本位,稳定了法郎汇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法国工业和农业这几年迅展。跟去工业化的英国相比,法国重工业展尤为抢眼,生铁产量从13o多万吨增长1ooo多万吨,钢产量从129万吨增长到9oo多万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展更快,汽车产量从不到4万辆增长到2o多万辆。 跟英国坚持英镑地位不同,法国贬值了法郎,低估的法朗让法国出口猛增,出口额过进口额5倍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27o亿法郎增至1ooo亿法郎。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黄金大量流入法国。法国已经拥有了仅次于美国的黄金储备。 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5%提高到了8%,彻底甩开了一系列追赶者,确立了他们世界前四的工业强国地位,要知道欧战期间,他们的电力一度甚至落后于日本,现在日本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已经远远被法国甩在后面。 德国经济虽然被巨额外债拖累,直到道威斯计划挥效应才恢复过来,但恢复过来的德国经济立刻显现了强劲的增长。最大的推动力是,道威斯计划之后,源源不断涌入德国的国际资本全都是英美资本,各自占据了大概半数。 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o亿金马克,而支付的赔款才21o亿金马克,得到了这些资本后,一个最重大的影响是,德国工业设备进行了普遍更新,得到了战后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应用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立刻就让德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得到外国资本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德国垄断工业集团,如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这些工业巨头,几乎控制了国家经济。 不过这些德国人不在乎,他们更乐于谈论他们再次过了法国和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强国。谈论他们加入了国联,而且成为跟法国、英国等强国一样的行政院常任理事国,无论是事实上,还是名义上,德国都觉得自己已经恢复了国际强国的地位,因此阿道夫的支持率飞下降,因为他的旗号总是重振德国额国际地位,让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强国,而德国人觉得自己已经是世界强国了,也就不太愿意搭理阿道夫,更愿意抓紧时间过小日子了。 只是德国人的小日子过的并不算幸福,因为他们还是很穷,其实无论他们的经济多好,只要他们一日没有还清赔款,就一日不可能得到幸福,现在的繁荣更像是一刻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