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185节

第185节

    国人还不肯放过我”印堇父哭了,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楚国人得罪得这么深。

    不过印堇父很快知道,楚国人这次来讨伐,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为什么楚国人又打来了呢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原来,这么多年来郑国一直在欺负许国,许国国君许灵公气不过,跑到楚国坐地泡,请求楚国为他们做主,教训郑国,楚国不答应,那就不走了。

    结果呢,许灵公真就没走,病死在了楚国。

    “楚国要是不帮我们打郑国,我做鬼也要缠着你们。”临终,许灵公发誓。

    “太感人了。”楚康王被感动了,就觉得好像自己辜负了许国人民对自己的殷殷期待。

    就这样,楚国人杀过来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楚国人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跟他们干。”子展并不惧怕楚国人,打交道这么多年,也知道楚国人现在跟晋国人一样只会欺软怕硬。

    郑国人都不害怕楚国人,因此也都准备好了要迎击楚国人。

    “慢着。”子产来劝阻子展了。

    “兄弟,你有什么想法”子展有些惊讶,因为他知道子产是个很强硬的人,难道他要投降

    “我知道晋国和楚国已经开始进行和平谈判了,世界和平是大趋势。这个时候楚国来进攻我们,很显然是一时冲动的结果,他们不会坚持多久的。既然这样,不如我们让他们满意而归,这样反而能促进世界和平的早日到来。”子产站在世界和平的高度来看问题。

    “好。”子展非常高兴。

    于是,郑军没有迎击楚军,而是全部退守荥阳。

    楚军一路没有遇到抵抗,因此直接攻到了荥阳,首先拿下已经空无一人的外围小城南里,将城墙拆毁;随后来到荥阳城门师之梁,郑军急忙放下城门。楚军在城门外抓住了九名没有来得及逃走的郑国人,之后并不攻城,只是在城门下喊了几句类似“伸张正义、和平万岁”之类的屁话,然后全体楚军拍拍屁股,灰尘大作,等到尘埃落地,楚国人已经回家陪老婆去了。

    赛诗会

    世界和平就像月经,该来的时候一定会来。

    转年到了郑简公二十年前546年,世界和平终于来到,晋国楚国率领各自的扈从国在宋国举行和平大会,正式宣布世界和平了,战争结束了。

    世界真的和平了。事见第四部

    第156章

    代表晋国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是中军元帅赵武、下军佐智盈和上大夫叔向。宋国的和平大会结束后,赵武、智盈和叔向顺道访问了郑国。

    郑简公在荥阳郊区设国宴招待了赵武一行,除了郑简公本人外,出席国宴的还有郑国最有权力的七个人,他们全都是郑穆公的后人。按照职位高低的顺序,他们是子展子罕之子、良霄子良之孙、子西子驷之子、子产子国之子、游吉子游之孙、印段子印之孙、子石子丰之子。也就是说,郑国的六卿加上子石都来了。

    “嚯,阵容鼎盛啊。既然都来了,是不是大家都朗诵一首诗以感谢国君的厚爱,同时也让我见识见识各位的想法”赵武很高兴,同时他也知道郑国的卿们普遍很能干,想看看他们究竟有多大的学识。

    “恭敬不如从命,我先开始了。”子展第一个吟诗,这个时候是不能退缩犹豫的。

    诗经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这首诗描述一个姑娘苦等心上人,看见心上人来了,心里很高兴。子展在这里比喻看见赵武非常高兴。

    忧心忡忡,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好,真是国家的栋梁啊,我比不上你。”赵武很高兴,他对子展一向是很佩服的。

    第二个出场的是良霄。

    诗经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这首诗描写卫宣公抢儿媳,也有说写婚外情。用在这里,显然很不合适。

    “嘿嘿。”赵武笑得有些尴尬,但从良霄的诗来看,这小子倒好像不欢迎自己,不过表情又不像,也许这小子念书没念好。“色情啊,男女偷情的话该关着门说啊,我们这可是在野外,这不是我这个使者应该听到的。”

    第三个出场的是子西。

    诗经小雅黍苗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这只是第四段,子西只念了这一段。这首诗把赵武比喻为召公,小小拍了个马屁。

    “过奖过奖,子西太客气了。”赵武笑了,谁听了这样的诗都会高兴的。

    第四个出场的是子产。

    诗经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这首诗写一个人渴望见到君子,一说是姑娘渴望见到情人。子产把赵武比作君子,见到他非常高兴。

    “哈哈,子产真是过奖啊,我只敢接受最后一段。”赵武更加高兴,他一直很喜欢子产。

    第五个出场的是游吉。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一个姑娘与一个青年在野地里一见钟情,于是以身相许。比喻赵武与郑国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

    “托你的福啊。”赵武觉得很有意思,眼前这帮君子们,其实也都很喜欢情诗。

    第六个出场的是印段。

    诗经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这首诗劝人勤奋,不要耽于享乐。

    “好,好。你一定能够保全自己的家族,我看好你。”赵武夸奖了印段。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子石。

    诗经小雅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匪交匪敖,万福来求。

    这首诗,勉励君子要知道礼仪,才能得到老天的垂爱。

    “嗯,好一句匪交匪敖,万福来求。借你吉言啊。”赵武也很高兴。

    宴会尽欢而散,宾主各自回去安歇。

    “叔向,我觉得良霄迟早有杀身之祸。诗能反映一个人的想法,他的诗充满了怨恨和不满,当然不是对我的,那就应该是对国君的。有了这些怨恨和不满,他即便能够免于一死,恐怕也会流亡国外。”回到住处,赵武对叔向说,在叔向的指点下,他对诗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帅说得对啊,他很傲慢,我估计等不到五年了。”叔向想想,附和赵武。

    “其他几家都应该能延续下去,子展家族应该最长久吧,他地位高但是很谦虚。印段家族也应该不错,他很欢乐但是有节制,对自己的百姓应该很好。”赵武得到了叔向的附和,非常高兴,继续发挥。

    两人正在说话,子展派人来了。赵武一问,原来是子展希望明天单独宴请赵武,子西单独宴请智盈,子产单独宴请叔向。

    贤人会

    叔向很高兴能够单独拜会子产,郑国卿的学养普遍比晋国的卿要高一个档次,子展子西游吉印段都很有素质,叔向最喜欢的还是子产。

    第二天,子产亲自来接叔向,两人此前只有过一面之缘,但是那次的对视一笑给两人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再次相见,两人已经如同老朋友一样。

    叔向跟着子产去了子产的家,两人一路上相谈甚欢。到了家里,两人入座,随后端酒上菜,要边喝边聊。

    菜,上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只见一个人跟着上菜的人走了进来。

    看见这个人,叔向皱了皱眉头。这个人看服饰,应该是一个士。可是这人长得十分寒酸,叔向见过丑的,没见过这么丑的。

    这个丑人对着叔向笑了笑,然后开口说话了:“既见君子,孔燕恺悌。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叔向一愣,这是诗经小雅蓼萧,在这里说来,比喻晋国和郑国的兄弟关系。

    什么人,这么有学问

    叔向猛然间明白了,他站了起来,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这人的手,问道:“你是然明吧”

    然明点点头。

    “从前,晋国贾地的大夫长得很丑,却娶了一个漂亮老婆。老婆三年不说不笑。后来,贾大夫驾着车带老婆去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只野鸡,老婆这才笑了。贾大夫对老婆说:你从前不说不笑,就是以为我没什么本事吧如今你其貌不扬,要不是你刚才说话,我真不敢相信你就是然明啊。”叔向非常高兴,说完,拉着然明的手入席。

    叔向原话中的最后几句是: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其貌不扬,这个成语最初出于这里。

    “叔。”然明对子产笑笑,打个招呼。

    “坐吧,好好跟羊舌太傅学学。”子产也笑了。

    然明是谁为什么叔向和子产对他都很客气

    然明是子然的孙子,所以也就是子产的侄子辈。当初子孔被杀,子然的儿子子革逃亡到了楚国,子革的全家却没有逃走,然明就是子革的儿子。子展子西们放过了这个侄子,不过剥夺了他们家族的地位,然明成了士。

    然明人长得丑,但是非常聪明,因此子产很喜欢他,大家也都愿意跟他往来。晋国栾盈被杀之后,晋平公任命自己的宠臣程郑为下军佐,程郑知道自己家族的底子太薄,因此非常担心自己会被铲除。一次郑国公孙挥去晋国,程郑偷偷问他有没有什么自己给自己降级的办法。从晋国回来之后,公孙挥把这事情告诉了大家,然明就断言程郑活不了多久,因为程郑既贪恋的卿的位置,又害怕被清洗,他会一直处于恐惧中,怎么能活得长呢

    果然,不到一年,程郑就死了。事见第四部

    第151章。

    通过这件事,子产认识到了然明的才能,于是向他请教治国的方略,然明说:“视民如子。见到不仁德的人就坚决铲除,就像老鹰捕捉麻雀一样。”

    这一次,然明听说叔向来了,很想见他,可是身份相差太远,于是,然明就想了这么个办法,果然叔向一下子认出了他。

    叔向、子产,再加上然明,三人酒逢知己,当天尽醉而归。

    子产的思考

    世界和平到来,战争暂时远离了各国。

    到郑简公二十二年前544年,子展去世了,子展的儿子子皮罕虎继承了上卿的职位。不过子皮担任上卿就遇上了难题,这一年郑国歉收,发生了粮荒。子皮按照父亲的遗嘱,给郑国人民发放粮食,每户一钟,因此,郑国人民都很感激子皮。

    跟子展前后脚去世的是子西,子西的儿子驷带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随着子展的去世,郑国有两个问题凸显出来了。

    目前的郑国政坛其实上是“七穆”在执掌,也就是六卿加上子石,原本在子展和子西相继去世之后,子石是满怀希望递补为卿的,谁知卿的位置被世袭了,子石难免心怀不满。但是,比子石还心怀不满的是子西的弟弟子皙公孙黑,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成为卿。

    这又是萝卜和坑的矛盾了,坑少萝卜多。

    另一个问题是良霄,良霄一直认为自己的爷爷子良是所有人的救命恩人,因此自己应该排名第一,为此他一直心怀不满并且表现得很无礼。

    这也是萝卜和坑的矛盾,坑小萝卜大。

    不管是子石、子皙还是良霄,尽管他们心存不满,但是在子展在世的时候,也都不敢太过分,毕竟子展的能力和魄力摆在那里。等到子展去世,这几位就没有了忌讳,纷纷开始展开活动。

    最糟糕的是,子皙和良霄之间互相瞧不起,这使得驷家和良家的关系非常紧张。

    子产支持谁谁也不支持。他的原则还是不结党,不站队。

    子产认真地分析过郑国当前的形势。

    郑国七穆的力量远远超过了郑简公,并且七穆世袭六卿,这对于国君才是最要命的,这意味着权力属于七穆,就像晋国的权力属于六卿以及鲁国的权力属于三桓。毫无疑问,郑国与邻国一样也正处于裂变之中。对于子产来说,他不希望看到这样的裂变产生,因为这对国家是有害的。但是,他改变不了现实,所以,他也只能参加这个裂变的过程,成为裂变的力量之一。

    但是,子产知道,自己的家族将不会是聚变的力量,在聚变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成为被吞并被消灭的对象。

    为什么这样首先子产内心很抗拒瓜分郑国这个事实,其次,子产家族算不上七穆中的主流。

    在郑穆公的所有儿子们当中,当初子孔、子然和士子孔走得很近,但是,关系最紧密的是子罕、子驷和子丰。为什么这样因为这三位是同母兄弟,三人之间有天然的亲近感。

    在子孔被杀之后,子罕、子驷和子丰的后代们团结得更紧密了,因为在与子孔的斗争中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团结就是力量。现在,子罕的孙子子皮、子驷的孙子驷带都是卿,子丰的儿子子石仅次于卿。这一股力量,是郑国当前最大的力量。

    而其余的四个卿之间,他们的凝聚力就要小得多。

    所以,尽管子产在郑国的卿里排名第三,仅次于子皮和良霄,他还是非常小心。

    要保住自己很简单,退休回家就行;要保住家族也不是太困难,退回一部分封邑,然后退休回家就行,毕竟大家都是亲戚,只要你不挡人家的财路,面子都是会给的。这一点上,子产比叔向的处境要好得多。

    但是,子产面对着与叔向所不同的处境,那就是晋国的兴衰与叔向的家族命运没有关系,或者说叔向根本也没有资格去改变自己的国家。可是子产不一样,只要努力,他有机会去改变国家。另一方面,郑国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子产的家族命运。子产明白,如果任由七穆之间的矛盾发展下去,如果这个国家不作些改变,那么世界和平是靠不住的,晋国和楚国随时会灭掉郑国,那时候,子产的家族也就完蛋了。

    家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时候,子产明白,自己是不可能独善己身的。要保住家族,就要保住国家。

    后世有人认为子产比叔向更贤,其实不然,大家都是形势使然。叔向如果要做晋国的子产,恐怕连自己都保不住了。

    尽管想得明白,子产还是有些犹疑,在家与国之间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终于让子产下定了决心。这个人是谁季札,吴国王子。

    季札为什么到郑国来了他又怎么能够让子产下定决心

    第二一〇章延陵季子

    请所有吴姓读者保持恭敬,因为下面的故事是你们的伟大得姓始祖季札的故事。

    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提出要去中原走一圈,一来算是代表吴国去聘问一番,二来学习一下周礼,也看看中原国家的山川人物。

    “兄弟,想去就去吧。”吴王余祭当然支持。

    于是,收拾收拾,季札上路了。

    周礼大观园

    季札北上,第一个目标自然是鲁国。不过,要到鲁国,中间首先要路过一个国家,那就是徐国今江苏徐州境内。

    徐国国君早就听说过季札,如今季札经过,徐国国君免不了要热情招待。徐国属于东夷,对周礼一窍不通,于是向季札请教了一通,态度十分恭敬。

    季札觉得徐国国君这人虽然没什么学问,但是人还很真诚。

    “哎,公子,我听说吴国的剑比中原国家的都好,能不能让我欣赏一下公子的剑”徐国国君突然提出这样一个请求。

    “没问题。”季札不假思索,解下了自己的剑,递给了徐国国君。

    吴国的铸剑技术在当时属于世界领先,而且是遥遥领先,后世所说的名剑,多半出于吴国。而季札的剑是吴国剑中的精品,比寻常的吴国剑更好。

    徐国国君持剑在手,看那剑寒光闪闪,剑刃锋利,当时看得爱不释手。

    “好剑,好剑。”徐国国君大声叫着好,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剑面。

    季札微笑、不语。

    “哎,我要是有这样一把剑,此生心愿足矣。”徐国国君看了季札一眼,欲言又止。

    “一定会有的。”季札说。

    徐国国君看着季札,等他继续说“这把剑就送给您了”,可是,季札没有说。

    徐国国君把剑还给了季札,看得出来,他有些失望。

    “多谢款待,等我回来,再来看您。”临行前,季札对徐国国君这样说。

    季札难道舍不得这把剑吗

    不则一日,季札来到了鲁国。对鲁国,季札太熟悉了,他在这里学习过周礼,以至于现在说话都带着一点鲁国口音。

    季札首先见到的是叔孙豹,两人谈起了周礼,之后两人都有些惊讶。叔孙豹是鲁国最有学问的人,对周礼的了解程度让季札佩服;而季札对周礼的精髓同样了解,这让叔孙豹对他侧目相看,一个蛮夷国家的人有这样的学问,简直不可思议。

    两人互相欣赏,迅速成为朋友。

    “公子,我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瞒公子说,我总觉得我这个家有点奇怪,你帮我分析分析。”叔孙豹说,他觉得季札看问题特别的准。

    “那,说来听听。”

    叔孙豹于是把自己当年怎样流亡齐国,怎样一夜情生下了私生子牛,又怎样因为老婆改嫁而长期拒绝两个儿子回来等等都说了一遍。

    “牛牛是你儿子”季札有点吃惊,他刚刚见过牛,就觉得这人贼眉鼠眼,心术不正,心说叔孙豹怎么找这么个猪头来当管家,现在才知道这竟然是叔孙豹的私生子,这私生子也生得太没有水平了。

    “是。”叔孙豹回答。

    “那我实话实说了。”

    “你说吧。”

    “我说你恐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