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汉帝欲出走
董卓死了,但在刘福听完手下的报告以后,眉头便皱了起来。【】但不是惋惜董卓的死,而是在刺董的整个过程,与刘福所知的历史有所出入。刺杀董卓的人变成了李肃而不是吕布,把持朝堂的变成了李肃跟李,却不是李跟郭汜。董卓一家也没被杀绝,李儒一家活了下来,随同吕布一起败走河内。 当并州军突然杀到的时候,李军大乱,但随着长安城的李肃出兵,再加白波贼郭太的突然加入,兵精却人数处于劣势的并州军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不得不退走。李肃、李掌握了长安,身在长安城的刘协以及武百官落在了二李的手。 刘福虽然知道因为自己的出现会导致历史出现改变,但却没想到会出现的如此的快。不过由于早料到会出现,真等到出现以后刘福倒也没多沮丧。历史终究是人创造的,如今自己要忙的是消化刚刚被吞并的西域,只要将西域经营好了,凭着手掌握的力量,倒也不是没有与天下群雄一争高下的机会。至于眼下,随他们闹去吧,反正迟早要对,真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还是要靠拳头说话。 如果说对董卓之死感到最后悔的,恐怕属身在长安的刘协。以前董卓在的时候,虽说董卓瞧不起刘协,但在生活却并没有亏待过刘协,刘协的日常所用都有保障。可随着董卓的死,刘协的日常所需出现了问题。不管是李肃还是李,都对刘协不管不问。朝百官还好说,凭着家的积蓄还可以勉强度日,但刘协不行了,如何解决一日三餐成了他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坐吃山空,纵然是家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光出不进的消耗。更何况自洛阳来到长安以后,宫的进项一直被董卓把持,而随着董卓的死,宫的人只能自谋生路了。有点关系有点门路的人都找机会离开了皇宫,如今诺大的皇宫内,只剩下刘协以及百个无路可去的宦官宫女。 人一饿极了,那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了填饱肚子,宫器物被偷出去卖掉的事情屡见不鲜。刘协知道这件事,但他却无力阻止,因为他也要为自己的肚皮考虑。只是宫的器物是有限的,而且还得不到补充,可以说是卖一件少一件,尤其是二李得知宫器物总是丢失以后,亲自带人进皇宫来了一次卷包会,把值钱的东西全给搜走了。刘协为了不被饿死,不得不在谋划夺权的同时,拿起簸箩以捕捉宫鸟雀充饥。 不得不承认,刘协的确是个心志坚强的人,都混得这么惨了,依然不放弃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重夺大权。这一日,刘协正躲在暗处等待傻鸟落入自己布下的簸箩陷阱,忽然见身边的小黄门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看着被惊走的鸟雀,刘协心不由暗怒,但在听到小黄门的禀报后,脸不由大惊失色,董太后快要不行了。 顾不得责怪小黄门惊走了自己的午饭,刘协急匆匆的赶到了董太后的寝宫。自从董卓被杀以后,董太后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再加宫缺乏补品,如今董太后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皇祖母”看着骨瘦如柴的董太后,刘协不由悲从心来。要说感情,刘协与董太后最深。自小丧母,虽然父皇对自己关爱有加,但跟董太后的时间却是最长。如今看到跟自己最亲近的董太后要离自己而去,刘协的心里不由一阵阵的失落绝望。 “协儿,莫要做小儿女态。”董太后气若游丝的低声对刘协说道。 “皇祖母” 董太后已经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伸手握住刘协的手轻声说道“皇祖母要走了,可怜你还要留在这人世受苦”说到这,董太后顿了顿,继续说道“长安非是协儿久留之地,还是要早作打算返回原,至少在原之地,忠心汉室之人还是有的。” “皇祖母,何人能称汉室忠臣”刘协闻言急切的问道,却没有得到答案,抬头望去,见董太后已经闭了双眼。 “皇祖母”刘协悲痛的叫道。 一国皇太后薨了,这样的大事竟然在长安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除了二李送来有限的一些应用之物外,一国皇太后的葬礼只能用寒酸来形容。望着那些到场的武百官,刘协的脑海不由想起了董太后在临终前对自己所说的话。 树挪死,人挪活,长安非是自己久留之地,唯有原,方有转机。刘协很清楚董太后临终前的话说得很对,可如何离开长安,却还需要眼下这些人的帮忙。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刘协已经不敢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郑泰这些人,从王允之死可以看出,这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眼下自己身边无人可用,刘协也只能选择利用这些人,或者说是相互利用。 郑泰等人为了掌握朝堂,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甚至为了除掉王允铤而走险,可结果却是被李肃、李捡了便宜。而且更过分的是,二李都是吃独食的主,掌握朝堂以后把自己这些“功臣”扔到一边不顾不问,这让郑泰等人很是不满。可又不敢发作,毕竟这人脖子没有刀把子锋利,但让他们此放弃,他们是说什么也不愿意。 对郑泰等人来说,刘协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长安非是自己这些“汉室忠臣”的久留之地,唯有前往原,才能出现转机。可如何离开长安返回原,这事需要好好谋划。二李是不会同意刘协率领百官返回原的,这事不用试探都知道。所以想要返回原,必须要除掉二李,最不济也要让二李无暇顾及他们,这才能有机可趁。 白波贼郭太在此次长安之变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但事后的酬劳却很是令郭太不满。贼依然是贼,虽然得到了一笔封赏,但与郭太心的报酬差距甚远。只不过二李势大,郭太也不敢表露出来。但随着郑泰亲自登门拜访,郭太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让郭太跟二李正面冲突,郭太不敢,也不愿。对于朝百官的嘴脸,郭太刘协要更加清楚。他可不想自己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帮读书人不要脸着呢,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不过郭太也没有直接拒绝郑泰的提议,他反而提出了一个让郑泰心动的提议,凭着自己与南匈奴于夫罗交好的关系,引外族兵进入雍州,让二李无法顾及长安。对此建议,急于离开长安返回原的郑泰思考了片刻同意了。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郑泰还是提议先想办法离间二李,然后再由郭太前去引进外族兵,他们这些人则乘乱离开长安。郭太无所谓离间二李能不能成功,只要不让自己与二李正面冲突即可。二人商议已定,立刻分头行事。 离间李肃跟李要历史离间李郭汜要容易。李郭汜好歹也是一起并肩战斗多年的战友,二人之间的信任可以说非常深厚,若不是各自身背后的败家老娘们胡出主意,二人也不至于刀兵相向。但李肃跟李之间没有那种深厚的信任了。 李并不是很看得起李肃,当自己已经成为领军大将的时候,李肃还只是董卓身边一个溜须拍马的小人。在李的心里,李肃不过是一个投机小人,与自己完全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再加随着郭汜死于并州军之手,李又收编的郭汜的军队,实力大增。 而李肃同样也瞧不起李,身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肃有着高门子弟的傲气,对于李这种泥腿子出身的,天生存在着一种藐视。 这样两个人,想让他们和睦相处,那跟让狗不去一样困难。郑泰只是稍微耍了一点小手段,让自己的妻子去拜访了一下李的夫人,随便送一点礼物,说几句闲话,立刻让李对李肃心生警惕。 常言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不缺一个惹是生非的败家老娘们。收了郑泰的礼,听了郑泰妻子的闲话,本来没什么主见的败家老娘们立刻听风是雨的把从郑泰妻子那里听来的闲话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李。而李偏偏是一个耳根软的。尤其是自己婆姨的劝说说到了自己的心坎。 自己如今是长安城里最有实力的人,凭什么要把得之不易的权利分给李肃那厮,若是没有李肃,这长安城不是自己说了算吗 与此同时,李肃也对李心生不满,认为自己在夺权起了最主要的作用,若不是自己,凭李的脑子能够有如今的身份地位可李对自己不仅没有丝毫敬意,反而处处跟自己作对,这是忘恩负义 不怕没好事,怕没好人。在有心人的撮合下,二李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终于在一日朝堂之爆发。二李很干脆,根本不顾及皇帝刘协跟朝百官的意见,各自回到军便引军互攻,在长安城内大战一场,一方抢了天子,另一方抢了百官,将汉家颜面扒得一丝不剩,顺便还踩了两脚。 后来还是刘协命人出面,这才叫感觉骑虎难下的二李暂时罢兵。但随着这次冲突,二李也算是彻底撕破了脸皮,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也正是利用二李不合,相互提防,无暇顾及刘协的机会,刘协命人写给原各路诸侯的信件才有机会送出了长安。 冀州邺城 袁绍袁本初在讨董结束以后,凭借盟主的身份以及袁家的支持,如今可以说是大汉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凭借袁家的声望,袁绍身边聚拢了大批可用之人。在收到天子刘协亲笔所写的书信以后,袁绍第一时间召集心腹六谋士商议应对之策。 一个人一张嘴,当六谋士传阅了天子刘协的书信以后,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说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其实男人也不差。反正袁绍此时感到自己脑瓜子被手底下这帮人给吵得生疼。
六谋士的田丰、沮授认为应该出兵将天子迎到邺城来,那样可以占据大义的名分,挟天子以讨不臣,而郭、许攸却认为不宜将天子迎到邺城,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天子到达邺城以后,谁听谁的若是袁绍听天子的,那是否要手基业拱手相让。至于审配、逢纪则对天子能否该来邺城没有提任何意见,只是提醒袁绍,如今他们正与幽州公孙瓒争夺幽州,不宜节外生枝。 袁绍这个人有一个优点,那是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但同时他又有个毛病,那是有些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六谋士的意见在袁绍听来都有一定道理,可真是因为说得都有道理,以至于袁绍对于如何取舍难以下一个决断。 “再议”袁绍如以往一样做出了一个决定。可生性耿直的田丰却想要让袁绍早已做出决断。在田丰看来,奉迎天子这件事意义深远,一旦天子到达邺城,那日后袁绍军掌握了大义的名分,说白了是想打谁打谁,而且别人还挑不出毛病。更何况随着天下到达邺城,袁绍军可以招募到更多可用之才。 正是天与不取,必受其害。为了避免天子被别家诸侯抢先夺走,田丰认为奉迎天子的事情迫在眉睫,岂容袁绍如同以往那样再议。只是说话是门学问,不是说你说得对一定可以说服人,田丰很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虽然他说的句句有理,可偏偏袁绍是不爱听。正主不乐意接受,身为幕僚也只能徒呼奈何。 也在袁绍接到天子书信的同时,身在兖州的曹cao也同样收到了天子的书信。作为讨董时的副盟主,曹cao也通过讨董事件得到了好处。虽然最后追击董卓的时候惨遇惨败,甚至差点丧命,但凭着**追击董卓这件事,也让曹cao在原的名声得到了根本的扭转。首先是别人提起曹cao的时候,不会再说曹cao是阉宦之后,反而视曹cao为汉室已经为数不多的忠臣。其次是遭遇惨败后的曹cao在进入兖州之后得到了一块养兵之地,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至于人才方面也让曹cao喜出望外。在讨董之前,曹cao身边只不过戏志才一名谋士,将领也不过夏侯、夏侯渊以及曹仁、曹洪四人,但随着曹cao有了一块地盘以后,先是李典、乐进来投,随后又有于禁率领数百人投效,再然后是程立作为谋士加入。人才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曹cao的帐。 截止曹cao收到天子书信,曹cao的麾下有戏志才、程立、荀、荀攸四谋士,武有夏侯、许褚、于禁等数十员战将,也可以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对于是否奉迎天子,曹cao麾下的谋士的意见很一致,奉迎 富贵险求与家大业大的袁绍不同,曹cao至今还没有获得家族的支持,能够依凭的只有自身的努力。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将来不为他人做嫁人,那必须冒险,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机遇。 而在曹cao手下谋士的眼,奉迎天子是一次天大的机遇。只不过曹cao还是有点犹豫。倒不是曹cao不想要奉迎天子,而是曹cao担心,自己奉迎天子,是不是会引起河北袁绍的不满。要知道袁绍如今的实力可自己要强得多,一旦引起袁绍不满,袁绍会不会出兵对付自己 “袁绍此人好大喜功,只要等奉迎天子以后表举荐其为大将军,相信也不会有事。更何况如今他与幽州公孙瓒正在交兵,这时候应该也不想节外生枝。”戏志才一脸自信的说道。 “他做大将军那我呢”曹cao皱眉问道。从本心出发,曹cao是很想要做大将军的。奉天子以讨不臣,有个大将军的名头,更显得名正言顺。 戏志才闻言笑道“主公可为司空。主公,大将军只不过说起来好听,只要天子在手,将来想要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听到戏志才的话,坐在一旁的荀不由微皱眉头。作为世家子弟,荀必须要听从家族的安排,但在听从之余,荀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汉室,荀一直想要振兴,为此他在投曹cao之前,曾经去见过袁绍,却发现袁绍对汉室振兴并不在意,这才辞别了身在河北的荀湛,投到了曹cao的麾下。但今日听到戏志才的话后,荀忽然担心曹cao与袁绍一样,也只是嘴说得漂亮,但实际却同样只是为自己打算。 紧张的望着曹cao,见曹cao摇头说道“志才莫要说笑,天子毕竟是天子,而曹孟德日后亦不想做董卓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