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一台摆钟
考虑了良久后,杨毅决定厚着脸皮将十个人全部封为嫔妃,收入后宫。那样,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跟她们相处了。 等过个一年半载的,觉得哪些妃子在性格上、处事上合自己的胃口,再升级为皇后和贵妃。如此,就解决了自己的不想放弃任何一个美女的想法了。 只不过,如此一来,杨毅就相当于自己打自己嘴巴了。本来说好的只选五个,结果现在十个全部收入后宫了。 还好,皇帝在这种事情上出尔反尔,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威望的严重后果。历朝历代,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比杨毅荒--yin--暴虐的昏君多了去了。杨毅只选十个女人,绝对堪称仁德圣君。 于是,八月初一这天,杨毅在每月上旬第一天的例行朝会上,向上朝的众臣通报了此次选秀的结果。海选出来的十名秀女全部纳入后宫、封为嫔妃,得到了朝臣们的一致祝贺。 在朝会上通报过名字的嫔妃,都是比较有地位的。用普通人家的女人来打比方,嫔妃就是妾,虽然比不上皇后,但臣子们还是要正经当皇妃来尊敬的。而如果是什么才人、应答的话,那地位就很低了,只是相当于普通人家的通房丫头而已。 皇帝想起来了,就招来风-流一下,想不起来,就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了。大臣们对这样的后宫女人,也是不怎么在意和尊敬的。 因此,杨毅将这十名秀女全部封为嫔妃,也算是对自己厚颜无耻的一种补偿了。他还没有那么无情,跟别人滚了-床-单,却连一个稍微高点的名分都不给,那也未免太不是人了。 过了几天后,工部传来消息,说皇上指示科学院研究制造的摆钟已经制出了样品,请问皇上是移驾工部参观呢还是将样品送到皇宫里来。 一般的实验室制品,刚刚研究制造出来的时候都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损坏。为了不在搬上搬下的过程中造成损毁,杨毅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到工部去参观好了。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当场给那些研究员和工匠们提出来。 八月初六中午,杨毅在皇宫吃完午饭后,就带着几个侍卫到工部的科学研究院去了。 因为有杨毅提供的思路和许多比较先进的制造工艺,加上从北京赶来的技术官员和熟练工匠,齐心协力,终于将皇上所说的第一台摆钟给制造了出来。 现在,皇上要来亲自检验了,工部自尚书刘源济、宋应星以下,都感到有些紧张。 虽然钦天监的几位定时博士都查验过了,说这台摆钟的计时准确度非常高,每天的误差不会超过一分钟。只要隔几天校正一下,用作平时的生活计时,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计时准确也不能说皇上就一定会满意了,因为皇上说的这个东西是拿出去当奢侈品卖钱的。在皇上心目中,应该是这东西能不能卖钱,才是皇上最关心的。 果然,等杨毅到了研究院,看了这台摆钟的样品,听钦天监的几个博士在那里赞叹这个东西的计时准确度的时候,杨毅却并没有露出笑容。 摆在杨毅面前的这台摆钟,方方正正的,用的是一个铁架子,将钟盒固定在中间。钟盒也是普通的木料,还没有经过打磨,看起来就粗糙得很。里面表盘上的分时刻度也刻得歪七八钮的,没有一点美感。 虽然对这台摆钟的计时功能感到满意,但对它的外观,杨毅真是不敢恭维。这个样子的东西要拿出去卖钱,鬼大-爷才买。 于是,杨毅对宋应星道:“这台摆钟的计时功能,很不错。每天只有1分左右的误差,比我预想的要精确得多。但是,你们还要继续努力,如果能将每天的误差控制在几秒钟之内,那就完美了。” 宋应星等人点了点头,算是应了下来。在科学院进行钟表研究的时候,杨毅就给他们重新制定了时间单位,并与明朝的时间进行了兑换。他们知道,皇上说的一秒钟,就是以前说的一刹那。 然后,杨毅指着这台摆钟道:“对于它的计时功能,我还能说是不错。但是,对于它的外观,我只能说:不堪入目。”
宋应星脸红了一下,道:“禀皇上,因为这是样品,所以我们只是将计时功能弄好了就报告给您了。至于外观,却还没来得及打理。如果以后真要拿出去卖,肯定要弄光滑一点的,不会这么粗糙的。” 杨毅摇了摇头,道:“不是弄光滑一点就可以的,还要有美感,让人忍不住想拥有、想收藏,这样才能用它来掏那些富商腰包里的钱。” 然后,杨毅给宋应星和在场的工匠们讲解,如何对这台摆钟的外观进行打磨、包装。外框不能用铁的,要用上好的木料,而且要打磨光滑、上漆防腐。 图形上,也不能方方正正的,看起来傻大黑粗的样子。要有圆角,摸起来舒服,看起来圆润。表盘里的十二时辰刻度,要统一字体,用标准模型来雕刻,不能让工匠们随手乱刻,字迹都不一样。 指针最好是用金子来做,做成金针,提高整个摆钟的档次;外框还要镶嵌一些宝石什么的,将这个摆钟向奢侈品方向弄…… 零零总总的,杨毅跟宋应星等人交流了一个多时辰,告诉了他们怎样做才能做出更精准、更好看的摆钟。到时候,杨毅会想法将这个摆钟推销出去,让全国风行起来,然后建立钟表厂,大赚特赚。 经过了杨毅的指点后,宋应星带着手下日夜赶工,终于在八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天,制造出了两台计时更准确、外观非常华丽的摆钟。 杨毅看到这两台摆钟后,感到非常满意。决定策划一个广告,让这个新的计时器能风靡全国,为科学院的研究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 说到广告,杨毅就想起了后世的电视、广播、互联网了。不过,那些东西,在明朝是不现实的,不予考虑。现在这个时间点,靠谱一点的还是报纸。 【明洋天水-作品,求推荐票啊,亲们,不要留在仓库里了,都砸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