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在线阅读 - 京城-2

京城-2

    京城2

    大明军队在朝鲜君臣的欢送中北渡鸭绿江后,立即兵分两路。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原辽东军所部,除一小部分亲卫队和有功将士随同李如松进京复命外,其余大部分士卒,都立即折返各部在辽东的原驻地。其余原属于京师卫戍序列的锦衣卫所部,以及部分南方军队,则继续跟随着李如松,向大明的京城北京方向行进。

    自从进入了大明国境,战争的氛围顷刻间烟消云散,程本举几乎每日都在和李纹月说些京城的趣事,同时,也在期待着这次凯旋回京,说不定又能得到些什么封赏。李纹月倒是一路上听得也极为认真,言谈举止间,似乎也在期待着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只有春山,自从渡过鸭绿江之后,似乎有些闷闷不乐,也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有些远离了战火和故土,有些不太适应,总是一路左瞧右看,但情绪却一直不太高。

    而对于唐卫轩来说,远离京城已有一年之久。倒是也没有太多的思念。父母早亡,家中只有自己孤身一人,除了几位朋友外,倒是也没有太多的眷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其他人并不愿意去的赴外任务,大多也会选择唐卫轩这样了无牵挂的年轻人随行。包括跟随着史百户远赴朝鲜前线,也有这个原因在内。更何况,唐卫轩本身也想去域外见识一番,不求为国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但心存好男儿志在千里的豪情,至少也想真真正正体会一次驰骋疆场的感觉。

    如今,经历了一年来在朝鲜乃至倭国名护屋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几次出生入死,此刻,踏在返京的路上,回忆起当初自己前往朝鲜时的蓬勃与紧张,不免感慨良多。

    而更为重要的是,唐卫轩感觉不远处那个自己原本自以为熟悉的京城,似乎在自己的心里也已完全不同了。

    原本虽在天子脚下,但是因为位卑职低,也了解不到太多朝廷里的大事,最多也就是听几位好事的同僚聊聊街谈巷议的趣闻,权当消遣。而没有想到的是,在千里之外的朝鲜,却因为几次事件都牵连到东厂,还牵扯到朝廷内部的各种争斗,尤其是听韩千户说起的“三王并封”一事,不禁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唐卫轩对这座大明都城的印象,起了一些变化。

    甚至,回京的一路上,虽然在进入山海关之前,不少驿站之中谈论最多的还是朝鲜前线的战事,甚至部分城镇还会有百姓沿街欢迎返京的队伍,让众士卒愈加地感到自豪。

    但是,在入关以后,情况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尤其是在沿途的驿站之中,不少往来的各级官吏、信使等,似乎就已不怎么在乎遥远的朝鲜到底如何了。听驿站中天南海北之人谈论最多的,全部都是围绕着京城中的话题,而其核心,正是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三王并封”一事。相反,对于朝鲜前方的战事,反倒并没有太多人过于关心。

    驿站中来来往往的各级官员中,虽然对锦衣卫一行也都礼让三分,见有锦衣卫进入驿站,大多立刻噤口不言。但是,这倒也难不住唐卫轩等人,换上便装之后,也就立刻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同时,既然是街谈巷议的话题,本来大家也不是非常顾忌,罪不责众嘛,很快就再次热烈地交谈起来。

    简单一听,话里话外,众人关心最多的,果然还是离不开朝廷里越演越烈的太子之争。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凑个热闹,作为闲聊,打发一下时间,缓解一下旅途上的疲劳。但是,如果细细观察一下,便能发现一些静静听着的同时、也在一边轱辘着转的眼睛。在那藏着无限兴奋与期待的目光中,唐卫轩或多或少地都能感觉到,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是十分关心这太子到底该谁来做,但是也有一些人似乎在考虑着,这扑朔迷离的局势中,自己是否也该掺和一下。皇长子那边已经有了不少文武大臣的支持,似乎插不上脚,但是受宠的郑贵妃和皇三子那边,却有可能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如果侥幸押宝押对了,未来若是皇三子得以继承大统、登基上台,所有的付出可就都会何止百倍、千倍的得到回报,肯定能赚个盆满钵盈、升官发财。。。

    看着这样的情景,不仅是唐卫轩本人,不少同行的将士也有些寒心:看起来,除了仅靠朝鲜的辽东地区,大家还对朝鲜的战事有所关心外。更多的大明子民,无论官吏还是百姓,比起当前京城里的争斗,似乎对千里之外的战事几乎毫不关心,至于那些在前线浴血拼杀、舍生忘死的大明将士,也不太在意。在驿站中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群中,大家共同更感兴趣的,还是目前朝廷内的太子之争。除了打趣说笑外,也有不少人是在想着该如何钻营投机,趁此机会捞上一杯羹。

    这一刻,唐卫轩望着那已经仅剩两日路程的京城方向,又不由得生出一些莫名的复杂感觉。。。

    不过,程本举似乎并不十分在意。看着有些闷闷不乐的唐卫轩,小声开导着:

    “咳,咱们的功劳皇上心里应该是有数的。何必和这些人计较是否关心前线的战事呢再说了,有这闲心去关心朝廷里的事情,也算是生活无忧、太平盛世的表现。总好过在前线的那些天天担惊受怕、饥寒交迫的朝鲜百姓吧。。。”

    唐卫轩苦笑了一下,觉得程本举似乎说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就顺便点了点头。

    程本举笑呵呵地喝了口茶,又继续说道:

    “话说回来,我倒也觉得,看这趋势,朝廷里为这太子之争,即便表面上依然是和风细雨,但暗地里估计都已经是打得头破血流。要我说,咱们似乎也得注意一下了。”

    看唐卫轩沉默不语,似乎不太屑于关心这些事情,程本举指了指不远处几个坐在角落里微微皱着眉头的低级文官,小声道:

    “你看,有些人,也许对投机钻营、到底该站在哪一队似乎也不太关心。但是,如果随大流、不慎站错了队,到时,不仅朝堂上的重臣会大换血,恐怕下面的人多少也会受到些牵连和拖累。。。就连咱们锦衣卫,八成也会受到相应的波及啊。。。”

    唉,唐卫轩忍不住摇了摇头,一阵无奈。弟兄们在前线和外敌杀红了眼,朝廷里面也一样是为了两兄弟谁该成为太子,而相互之间争斗得如此激烈、头破血流。其实,起因,也不过是皇上不太喜欢自己的长子、而偏爱另一个儿子罢了。

    而在看着众说纷纭当中,唐卫轩更是觉得形形色色的众生百态,在这个问题上,倒是也各有体现。

    一个在驿站歇脚的小吏这时大概饮多了几杯酒,一脸阴郁地索性也加入了谈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说,皇上最大,就该爱立谁为太子,就立谁为太子。旁人管得着么再说了,当年的那李世民,不也不是大儿子,但也一样是一代圣主吗”

    而很快,就有旁边的另一个声音反对道:“李世民是干掉了他哥、夺下了皇位,算是一代贤明的皇上。可那荒yin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不也是次子,挤掉了他哥,才当上皇上的吗尊驾怎么不提杨广呢”

    那小吏立刻针锋相对道:“杨广怎样在下不知道。但是,凭啥早生了几年的就该多得那么多好处兴许这皇三子殿下,就是咱们大明未来的圣明君主呢谁能说得准呢”

    不过,这时,这小吏旁边的一人见两人都有些上头,眼看要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加上这驿站不仅人多耳杂、还刚刚来了一批锦衣卫和官军,忍不住插嘴打断道:“人多眼杂,你就少说两句吧。”而后,又起身向着反驳的那人说道:“得罪这位了。我这朋友前几年老父过世之时,官府主持分家,硬是偏袒其兄长,多分给对方三亩良田,一直忿忿不平。所以,您也多体谅,刚才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千万别见怪。”

    方才反驳那人,看打扮是个公子打扮,衣装都是上等的布料,看上去像是哪个官家大户的贵公子。而在其旁边坐的,还有一个师爷、管家模样的中年人。这时,只见那师爷模样的人也起身回了一礼,“无妨。也请两位官差多多包涵,我家公子也是因为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眼见久病难愈、朝不保夕,家主临过世时就将家族的世袭爵位传给了年纪更幼的二公子。但我家大公子命大、最终挺过一劫,待大病痊愈后,官府却又已名爵已授、不能变更为名,拒不改回。所以。。。唉,还请二位也不要介意。”

    说到这里,相互双方都是都能彼此体谅,也就没再继续争论下去,但旁边的众人谈兴不减、反而更加地有了兴致,纷纷讲起了自己或身边发生的各种兄弟继承时的离奇之事,引得听客们也是个个唏嘘不已。

    至于到底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还是该由皇上自己决定,唐卫轩也说不清楚,似乎两边都有些道理。但眼看这些人似乎都在争论的是和自己八竿子打不到的太子之位该归谁,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在借此事,为自己也一起评个理、争口气罢了。而有了自己的立场后,自然对这太子之争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是非评判。在一旁默默听着这一切的唐卫轩,也是暗暗摇了摇头,如果说这里这些无关轻重的公子、小吏都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立场也带入了评判之中,那朝堂之上的众文武大臣,又有几人是一心为公的在为天下考虑、而丝毫没有个人的小九九在不断算计着呢

    说到底,还是利益二字啊。。。

    想到自己即将回到的会是那样一个歌舞升平、却又勾心斗角的京城,唐卫轩自己也很吃惊,这一刻,面对那已经近在咫尺的故乡,竟然会变得如此的陌生和冷淡,回想那些只是凭空听热闹的无聊时光,简直恍如隔世。

    到底是京城变了许多,还是远离了权力争夺漩涡的京城太久,以至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早已在朝鲜被改变了很多,面对着这个问题,连唐卫轩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但直觉却在提醒着自己,那座金碧辉煌、万千气象的京城,或许已经并不适合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