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同人小说 - 命令与征服之樱石叛逆在线阅读 - 历史与科技树

历史与科技树

    李尤所拥有的科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来源:

    一.现实世界;

    二.命令与征服世界;

    三.Code-Geass世界。

    *

    *

    首先,是现实世界。

    在原本的现实世界中,李尤只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待就业青年,正为了寻找工作而苦恼。

    原本的李尤不善交际,有着轻微的社交恐惧症,与人交流总是前瞻后顾、左忧右虑的,徒自乱心。

    所以,李尤有些宅,可谓是个半宅。

    李尤是个喜静不好动的家伙,从小就不喜欢运动,与其跑来跑去的疯玩,他倒更喜欢选择清静,比如自己一人静静地看书。

    从小看书看到大,这一行为深远的影响了李尤的人格,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而李尤最深感兴趣的,当属科学技术。当他通过阅读搞明白了蒸汽那足以推动巨轮的澎湃动力时,科技的力量便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所以,在长大后,他也一直关注世界科技前沿的消息。

    当然了,虽说对于那些高等乃至于尖端科技,李尤也跟普通人一样搞不懂具体的原理,但起码做到了知晓其存在,知晓其概念,知晓其名堂,起到了指引发展方向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上,若是提前明确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巨大。

    而在获得了脑量子波后,从大脑发育初步完成、具备记忆能力时起的记忆,便一一历历在目——包括娘胎里的部分时日。

    所以,凡是李尤人生之中所见所闻所知的知识,都不会忘却,都能想得起来。

    *

    *

    然后是,命令与征服的世界。

    让我们先从头捋清脉络吧。

    命令与征服,包含了三个世界:

    身为正传的《泰伯利亚》系列,身为别转的《红色警戒》系列,和不知算是什么传的《将军》系列。

    其中,《泰伯利亚》和《红色警戒》有着共同的起源。

    首先,是A世界。

    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就像一个危险的火药桶,1914年的一次暗杀点燃了这条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当时还属于奥匈帝国)的撒拉热窝,一个从属于地下暗杀组织“黑手”的塞尔维亚民主主义分子,刺杀了弗郎西·斐迪南大公爵(奥匈帝国皇室的继承人)。这时,聪明的人应该去想一想这场刺杀的真正背景,难道后来NOD兄弟会圣殿在撒拉热窝建立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对大公爵刺杀挑起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并且将战火扩大到了整个同盟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和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以及后来加入的美国)。

    1917年十月24日,俄国爆发了一场革命,其结果是沙皇俄国政府被推翻,一个新的政权——由列宁领导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了。苏联离开了协约国阵并同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停火协议。这给德国全力抵抗西线苟延残喘的机会,然而同盟国的最后挣扎完全没有能够凑效。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这场惨烈的大战在签署停战书后结束了。

    同盟国成了这次大战最大的输家,奥匈帝国被分裂,德意志帝国的力量被大大的削弱。新成立的德国魏玛政府被迫向协约国支付大笔的赔款(特别是法国),并且单独承担所有引起战争责任。这令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悲情情绪高涨,为了防止类似的战争再次发生,协约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国联,也就是联合国的前身。

    在1919年9月,一个奥地利籍德国士兵——阿道夫·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工人党。1920年的4月他成为了这个党派的正式党员,并且将其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1921年,他成为了党主席。

    希特勒鼓吹种族迫害和对民主的蔑视,而这些对于遭受协约国压迫的德国人民来说无异于一种福音。在1923年11月,希特勒领导了一次针对魏玛共和国的起义(所谓的“啤酒馆政变”),由于缺乏军队的支持而以失败告终。希特勒被德国政府逮捕并判处了5年徒刑,然而于1924年12月就因全国特赦而被释放。出狱后他便前往兰茨伯格重建他的政党。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希特勒的自杀和德国的崩溃以及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而宣告结束。纳粹的法西斯主义导致了超过600万犹太人以及数十万其他国家的国民死亡(数据来自原文——doomlord注)。

    5年间战火横扫欧洲大陆,并将美国拖入了与日本展开的大海战,并引起了历史上首次核打击,战争共造成了造成了超过5000万人的死亡(数据来自原文——doomlord注)。

    此时,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A世界)和《命令与征服》的世界观所在的时空B世界仍然是完全相同的……直到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将尽2年后。

    在此期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机密的军事研究所,一系列实验正在紧张地测试中,正是这个神奇的实验,将我们的时空和《命令与征服》的时空B世界分离开来。而这一实验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zuoai因斯坦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是一位生活在二十的世纪早期天才物理学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相对论,并且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对统一时空结构的认识。同时他也是一位被认为是20世纪在科学,数学和哲学的领域中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且这个称号很可能贯穿整个人类历史。

    爱因斯坦最出名的理论之一是方程式E=MC^2(能量=物质×光速的平方),这一公式证明了所有的能量是由光和物质组成。这一成果后来被纳入了“曼哈坦计划”并且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破坏力和威力最大的军事武器——原子弹。相对论和其他一些新的理论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量子物理学”,这一学科是物质,能量,光和所有的物质的基础——原子的复杂研究。此后,爱因斯坦开始与一位叫做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的科学家共事。

    特斯拉是主攻电磁学的科学家,他与爱因斯坦关系融洽、一拍即合。然而,他们的合作却是美国政府撮合的。他们被命令参加了一个黑色的计划,这就被后世称为“凶兆”的费城实验(the-ominous-Philadelphia-Experiment)。

    美国政府安排两人合作的理由是,在他们的简短的会面期间,发现了爱因斯坦和特斯拉合作研究的潜力。爱因斯坦提出了统一场论,并设计出了能够阻塞某种特定雷达而使物体无法被侦测到的装置。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美国空军完善了这个装置,并且命名为"雅典娜"(Athena)。

    这一装置能够消除雷达波段——就如同雷达只是扫过了平坦无物的地面。并将信号反射回指定的雷达波段。然而,这项计划却因缺乏资金而停止。特斯拉之所以被选出与爱因斯坦合作并成为这一科学研究的次要负责人,是因为他对于电磁学的研究和远见卓识使他能够通过极其简易的手段就能生产大量电力。美国海军研究所(The-United-States-Office-of-Naval-Research)最终安排了他们两人进行实验,试验样本果然在雷达上消失,简直以假乱真!

    在1943年秋天,海军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理论计算结果设置好了七个巨大的特斯拉线圈(Tesla-Coil),并且向一艘停泊在费城的中型驱逐舰艾尔德里奇号DE-173(USS-Eldridge-DE-173)发送了强大的电磁波。

    实验的结果,是成功而又惨不忍睹。那艘船在七到十分钟完全成功地消失了。然而当这艘船再次出现的时候,海军研究员和科学家发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结果。

    一些船员身首异处,而一些人则是被物化成了船体的一部分,甚至还深深陷入了船的结构。这一结果的出现使得爱因斯坦的时空统一论被完全推翻。

    爱因斯坦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理论,并且提交了一份关于黑色计划事件冗长的报告。几年之后他再次开始了对统一场论的研究。他决定通过进行时间旅行,而不是让一个物体消失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他的计划用一个巨大的磁场和电流产生一个小而易控制的虫洞,并很快掌握了创造时空结构的裂缝的力量和复杂的产生方法。

    他和同事经过多年艰苦的研究工作,成功地解决了如何使时间变慢并且通过这一状态产生回到过去的可能性的多方面的方程式。这一成果解释了1943年“费城实验”惨案发生的原因。几年之后,他创造了一个基于虫洞理论、黑洞、电和磁的“时间机器”。能够让人类做时光旅行的理论,叫做“时空转移(chronoshifting)”。其定义是“通过一个特定的窗口将物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能力”。于是爱因斯坦将他的“时间机器”命名为“超时空传送器(Chronosphere)”。

    然而不久以后人们突然发现爱因斯坦进行了一个无人料想到的第二计划。他显然已经完成了最后阶段的研究,并且在他最信任的助手的协助下,独自建成了“空间转换发生器”,而没有通知他的任何一位合作同事或工程的监督员。

    在1946年的某一天,新墨西哥州三一城(崔尼迪城)。爱因斯坦进行了一次独立的行动,正是这一行动把他(这位爱因斯坦)的时空A世界同《命令与征服》的时空B世界彻底地分离开来。爱因斯坦实施这一行动的动机不明,但他的思想远远凌驾于我们之上因此恐怕我们永远也不会理解他这样做的理由。不过,最似是而非的解释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太多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以致于真正的遇害者数目不可计数。二战对整个欧亚大陆造成严重的伤害,并导致大量可怕的杀人武器的发明和使用,也给人类的思想里带来了许多近似双刃剑的意识形态——试图使世界重生,但同时又危害了全世界安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可能性——爱因斯坦在确定他已经能够安全地实施“时间旅行”后,打算使用它来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爱因斯坦知道,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一种方法:消除这段历史的根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历史上除去阿道夫·希特勒,从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根切断。如此一来,犹太人就不必再遭受欧洲的集中营的屠杀,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海战可以避免,而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事件也将不会发生。

    达到这个目的唯一方法是接触到希特勒本人从而中断历史时间线。当那位“时间旅行者”遇见希特勒时,人类的历史会被完全改写。希特勒的消失将确保所有在他毁灭性的恐怖政策之下直接或间接的牺牲者存活下来。“时间旅行者”就是爱因斯坦。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历史中,爱因斯坦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和阿道夫·希特勒进行接触。这时需要希特勒还没有掌权(没有众多保镖),同时能够知道他的准确位置。满足这一条件的地方就是1924年德国的兰茨伯格(Landsberg,Germany)。当时希特勒刚刚从由于啤酒馆暴动失败而关押他的监狱中被释放出来。

    按照量子物理学的理论,在统一的时空中本地的实体必须避免和访问这一时间线的实体进行体接触。如果变动的实体和本地的实体之间的发生体接触,理论上的结果是被定义为“时间悖论”的现象。这个“悖论”会立即造成变动实体的时空复位,但是同时也会引起本地实体空间的完全断层。显然,爱因斯坦非常清楚这一现象,而且知道他为完成任务所要做的就是无论如何要建立一次实体接触。

    实际在技术上,第二个实体可能是任何事物。仅仅因为在那里,仅仅“打扰”了先前安静的分子,或是只是在先前没有走过的路上走过,呼吸那个世界的空气分子,乃至仅仅只是存在于那里,在那特殊的时间、地点,“时间悖论”就会发生。所以爱因斯坦一但存在于过去空间,断层就会发生。

    1946年,新墨西哥,三一城某处,爱因斯坦的一位身份不明的助手启动了超时空传送器,然后爱因斯坦站立在了德国兰茨伯格的一所……监狱之前,这时的时间是在1924年。

    随后历史性的一刻来到了。一个年轻的人步出了监狱的大门。爱因斯坦走向他,用德语说:“Herr-Hitler!”(希特勒先生!),年轻的人回过头,看着他答:“JaWas–ist-losIch–habe–keine–Zeit-um–hier–rund–zu-stehen.”(恩?有什么事吗?我没空在这里闲呆着。),爱因斯坦回答:“Ja……ich-verstehe.”(是的...我知道)。然后他向希特勒伸出他的手邀请他握手,希特勒也伸出了手,而当他们的手接触时,“时间悖论”的理论成为现实。爱因斯坦被传回到1946年的新墨西哥,而阿道夫·希特勒则就此不存。这是个永远地改变人类历史宿命的日子。

    当爱因斯坦再一次出现在超时空传送器的实验室中,他的助手早已在等候他了。他的助手问:“……你找到他了吗?”,爱因斯坦慢慢地答复:“希特勒……已经不存在了。”,助手的脸上喜形于色:“恭喜,教授。除去了希特勒,这样一来……”但是他没有说完。爱因斯坦举起了手,打断了他的助手的话。他看了看正在疯走的旧的怀表,说出了我们真实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时间会说明一切的……总有一天……时间会说明一切的。”

    ——爱因斯坦,1946年于新墨西哥州,三一城。

    但是时间将不会说明一切,至少对于爱因斯坦而言不会。因为虽然利用正确的理论和技术使时间旅行十分可能,然而像“外祖父悖论”这类及其简单的理论也提醒着人们不要轻易对过去事物的进行篡改。

    事实上,爱因斯坦不仅抹杀了希特勒的存在并改写了历史,同时他还创造了一个新的宇宙,一个平行宇宙,之前和我们现在时空的历史完全相同,直到那一点,仅有的两个平行宇宙的时间的分歧点——1924年,希特勒被除去。

    可想而知,爱因斯坦没有完全料想到他的行为以及所造成的的后果。稍后一位在我们时空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创立了他自己的学说:时序保护猜想(the–Chronology–Protection-Conjecture)。这个理论推测能够有效地避免时间旅行——至少从时间旅行的起源开始。它阐明在一个四维空间中时间旅行不是可能的,因为这个四维空间的宇宙将会阻止它发生——大型变动的视界、自我止息的潮汐的波浪、包括尝试虫洞或这个宇宙的任何的物理方法都会阻止它发生。

    随着进一步思考,人们认识到这不止只有四维空间,史蒂芬·霍金和许多其他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一样,都发现了这个推测的例外。它是平行的宇宙——一个六维空间。

    一个人不能够而且将不会通过时间旅行改变过去的事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时间旅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实际上一旦回到过去,就不可避免的要改变发生过或没有发生的事件。一个人不会影响自己的时间线。然而,这个人却会创造一个新的宇宙。一个平行宇宙,和他自己原来的完全相同的时间线,直到他进行时间旅行的那一点——和他改变的事件完全不同或几乎相同。当然对时间旅客自己,无论是刻意尝试改变过去的事件或仅仅为了在过去的外界环境中传入一个不同的物体而改变了事件,他自己,将会回到自己的时间线,他的自己宇宙,无人例外。

    所以实际上,时间悖论发生了;爱因斯坦被掷回起点,回到了他的自己时间,回到了他的自己宇宙。希特勒在从监狱释放后消失了,但不是在我们的时间线,不是在我们的宇宙中。它是在一个新的宇宙——平行宇宙,由于那次空间断层一条平行时间线……

    因此,时间不会告诉爱因斯坦他除去希特勒有什么差别,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被真正改变了。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一个新宇宙产生了。紧跟“希特勒的存在被抹杀”事件的一个新的时间线产生了。这就是“命令与征服的世界(B世界)”的故事。

    ——注意!A世界,也就是神通爱因斯坦教授所在的这个希特勒没有死亡,发生了二战的世界,按照设定,之后承接《将军》系列(我怎么感觉有点扯淡呢?)。

    自从希特勒被除去之后,许多历史事件的发展都发生了变化。全球定位系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已经被发明。人类在10年之内便掌握了发射火箭的技术并研制出了人造卫星、超级计算机等……这些科技成果都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被提前被发明出来。而在众多变化的历史事件之一是费城实验成功了!美国政府没有再将该计划作为机密,并向联合国的所有会员国公开。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原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发生。爱因斯坦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成功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建立的联合国开始注意到苏联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且正在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在科技领域也在以一日千里的迅速发展。

    当爱因斯坦干预了时间轴后,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国的停留变短了。原本特斯拉与爱因斯坦在空间转移发生器和裂缝发生器等项目合作。但是在新的平行宇宙中,他在美国的大学毕业后很快回到了克罗地亚,并建立了克罗地亚的第一个本科理工大学。他研究出了许多与“原本的世界”相同的并很快被普及的技术,如交流电、电力输送、以及(用于无线输电)的特斯拉变压器。

    当时,斯大林的苏共正向外扩张,他们的枝蔓向南延伸至克罗地亚。特斯拉被邀请至苏联帮助创办新的莫斯科物理科技学院。在那里,他参与了许多敏感的计划,包括被号称为特斯拉(磁暴)线圈的一项新军事技术。

    特斯拉线圈,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电弧发生器,是一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和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其他静电发生装置一样,特斯拉线圈增强电荷并将其释放向一个目标。然而,与其他发生器不同的是,电弧并不通过电阻最小的支路到达零电位点,不仅限于短距离传递。特斯拉线圈可以强迫电弧在远距离打击一个特定的目标,比如坦克或者士兵,即使这并不形成到零电位的最短回路(能量定向流动技术)。

    特斯拉线圈对人员有效效应与雷电对人员的净效应一样,也就是严重烧伤、烧焦以及神经休克。在战场上,一个被击中的的士兵就算不致死也会长时间瘫痪。

    坦克一样可以作为特斯拉线圈的目标。坦克金属装甲是导电的,然而,这并不是说电弧会无害地穿过坦克。虽然里面的驾驶人员免受电力的直接伤害,但是由金属构成的坦克装甲仍然会熔化,就如同电焊机作用于金属一样,装甲中的非金属绝缘化合物会被加热到相当的程度,这将导致部分的装甲熔化。持续的强电流可能熔化坦克的底盘;炮台的转动和坦克的移动将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于是坦克就在战斗中变成废铁一块。另外,熔化了的装甲失去了它抵抗敌军炮弹的功能,该坦克也将成为乘员的坟墓。

    尼古拉·特斯拉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去世了,但是他的遗产仍然存在。苏联的工程师最终成功的制造了足够小的发电机以及特斯拉线圈并把它们安装到坦克上,使其成为一种绝佳的短程武器。

    ——这也就是苏联磁暴科技的由来。

    (顺带一提:1代的磁暴坦克是绝佳的远程武器,2代的磁暴坦克才是绝佳(??)的短程武器……)

    在很短的几年内,苏联已经完成了对超音速的研究,而且具备了发射核弹头的能力。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了激烈地改革,并且开始大规模发展军力和情报系统。这样做只有一个目标,斯大林准备对欧洲发动一系列的进攻——世界在不久后就会知道了。虽然希特勒走了,但是斯大林还在。他会在历史的征服世界的角色中取代希特勒,并且会以军事力量、政治信念、军队数量以及大量新的军事科技成果使状况比之原来的二战更加糟糕。战争的阴云不断密布,在苏联的“铁幕(Iron-Curtain)”覆盖了东欧的绝大部分时达到了顶峰。这场于1946年开始的,苏联和欧洲盟国之间的战争被后世称为——

    超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第一次红色大战。

    当铁幕开始在整个欧洲落下,同盟国(欧洲同盟的统一军事组织)意识到将面对的是他们绝未预想到的严重问题。不同于希特勒的集中营和种族清洗,斯大林决定通过纯粹的军事力量来控制整个欧洲。以希特勒为首的轴心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约1/4的欧洲领土,然而在这场“第二次超级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红色大战)”中,斯大林将占领将近欧洲的3/4,只留下了英国和其他几个在瓦砾中残喘的小国。爱因斯坦的混沌理论终于应验了。

    同盟国将在不久后意识到苏联疯狂的实力。为了将欧洲从苏联人手中解救出来的自由之战已经展开但是似乎已经太迟了。而联合国则为了防止战争扩大以致波及全球而无法向欧洲的同盟国提供援助。

    我们时代的爱因斯坦试图避免一场世界性的武装冲突的构想破灭了。整个欧洲都处于红色警报之中。苏联人有一支由米格战斗机、猛犸坦克以及V-2导弹发射器组成的强大的陆军和空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当时都是顶尖的。欧洲同盟国(在德国将军冈瑟·冯·埃瑟林和希腊上校尼克斯·斯塔佛斯的英明领导下)将是他们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位指挥官在难以想象的人员损失和领土沦陷的情况下指挥军队抵抗了苏联侵略军数个月,企图使“中立”的联合国站在他们的一边一起对抗斯大林。在新的时间线里的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许多新的科技设备以扭转战争的局面,作为造成新的时间线的根源的超时空传送器就是其中之一,它有效地帮助同盟国突破了苏维埃的战争机器。

    最终,由于欧洲同盟国的不懈努力对苏联大军的抵抗,同时由于联合国终于意识到欧洲只不过是斯大林的第一个目标,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印度和日本等数个世界大国开始站在了苏联的对立面,并同欧洲的抵抗者结成了联盟。数个月以后,同盟军终于攻破了苏联的最后一道防线。斯大林在最后的莫斯科包围战中战死。

    于此,1953年,超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第一次红色大战,就此落幕。

    幸存的同盟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发现这一胜利使他们付出了出了自己生命以外的一切。大量欧洲人的生命被战争吞噬,总共有超过1亿人罹难。

    在这场大灾难之后,联合国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秘密组织以对付恐怖主义和阻止类似超级世界大战事件再度发生。

    在超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击败了苏联的同盟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关于他们与苏联的残酷战争的报告。此后联合国便开始了对从战争中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了持续数年的研究总结。当这一研究最终完成后,联合国的各国代表便开始筹备组建一支安全部队以应付少数民族地区的动荡局势和小规模的恐怖组织直至像联合国对于第二次超级世界大战研究中定义的那种波及范围甚广的世界性大战。然而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绕过当时的《联合国宪章》中具有强制性的关于限制军备的条款,这支部队的筹建工作一直处于对外保密状态。

    联合国继续对许多苏联的文件、私人日记、录音谈话以及收缴物品进行研究,试图将所有搜集到的资料并入新的安全部队的组织结构中去,以便增进其军事实力以及工作效率。最终,这一秘密的安全部队成为了地球上装备最精良同时也是最有作战效率的军事组织,他们配备了世界上顶尖的科技装备以及来自原同盟军和苏军的装备。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联合国提出了如何恰当地向这一秘密组织提供资金的计划。一份文件被提交给了联合国各成员国,其中提出了各国应该为这一黑色计划提供的金额以及应由那些军方人士管理。其中同时也描绘了他们支持的这一秘密安全部队,并规定了一些至今仍属于绝密档案的关于这支部队的方针和政策。安全部队在“E号行动组,9号秘密作战(Operations–Group-Echo,Black–Ops-9)”的代号下展开了活动。

    然而数年之后,他们对类似国家内战、政变以及其他敏感政治事件的介入开始逐渐向外界暴露了他们的存在。大众传媒开始不断努力试图了解这一秘密组织属于谁或者到底是什么。一些媒体稍后开始散布并扭曲关于“O.G.E/B.O.9”的存在,称其与外星人以及不明飞行物有关联。尽管联合国继续否认这一组织的存在,然而继续掩盖已经走漏的消息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官方最终在险恶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宣布了“E号行动组,9号秘密作战”作为一支国际安全部队的存在。

    当国际媒体发现了O.G.E/B.O.9对萨达姆·侯赛因的刺杀企图(试图通过秘密行动以阻止海湾战争的爆发)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并损失了大批特工,使O.G.E/B.O.9在公众面前的首次亮相丢尽了颜面。而不久联合国又受到了新的压力。这次他们必须修改50年代以来的方针和政策,并对外公布这一组织的存在及其新的任务。

    根据《联合国全球防御法案》(UNGDA),“GDI”、全称“全球主动防御组织”于1995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联合国的声明如下:

    “全球主动防御组织的组建是为了贯彻《联合国全球防御法案》,支持和推动联合国宪章框架内的理念和目标。”

    其最高指挥官由美国准将马克·詹姆森·谢泼德担任。

    将这一秘密组织从阴影中解放出来,使公众更直接地了解到了其活动的意义,使得臆断和谣言烟消云散,同时对联合国的安全部队的信任度也大大地增强。

    在联合国宣布新的“全球主动防御组织”或者通称“GDI”成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