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七五章 落入陷阱

第二七五章 落入陷阱

    “多余的话,我也不想说了,你们都是老兵,应该知道这一仗对我们的意义。可能这一仗打完,我们就该回到基地里了,再次出来打仗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因此我只有一个要求,给我恨恨地打,要打出我们教导师的威风。”

    “是。”教导师的官兵们简洁地回答着。

    前面已经说过了,教导师是西联陆军的精华所在。其战斗力之强,让陆军其他部队、空军的空降兵、海军的陆战队都感到汗颜。

    霍青现在也才四十来岁的样子,但他的样子看起来至少有五十岁。这都是常年劳累的结果。

    教导师由于要探索未来陆军作战的模式,其师长必须具备多种多样的能力。霍青能够成为教导师的师长,那真的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来的。

    一战开始前教导师的前身——西南陆军探索营成立了,该营成立的目的是探索未来陆军作战的模式。

    探索营第一任营长是李斌本人。李斌在担任之初就明确表示这营长一职他是临时担任,真正的营长还是会从探索营的成员中选出。至于怎么选,李斌没说。李斌只表示三个月后探索营的成员会知道探索营的各级军官到底是谁,有哪些人会离开,有哪些人会留下。

    这下子,探索营的成员们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探索营最开始只有一千人,军衔最低的都是上尉,最高的是少将。三个月后探索营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由军衔为上校的霍青担任探索营营长。

    至于为什么有超过一半的人被淘汰,霍青又怎么担任营长一职的。原因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被淘汰的人都是因为思维开阔程度不够,其战争思维还没从一战中走出来。

    霍青能担任探索营营长是因为他首次完整地提出了闪电战的理论。

    什么?你说在坦克还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情况下,霍青是不可能提出闪电战理论的。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啦。

    其实西南早在一战开始前就秘密制造出了上百辆坦克。西南将这些坦克用于秘密测试,而霍青当时就是测试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霍青那敏锐的军事嗅觉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让霍青比古德里安提前二十年,提出了闪电战理论。

    与后世德国将领古德里安闪电战理论不同的是,霍青的闪电战理论将空军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霍青认为,在没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使用闪电战是愚蠢的决定,只有当制空权得到确保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闪电战。而且闪电战只对防御纵深小或者没有的国家才能发挥巨大效果,对防御纵深长的国家、地形条件复杂的国家和岛国的效果小。

    如果闪电战应用到防御纵深长的国家,闪电战尽管在战争初期会取得巨大战果,但最终会因己方力量消耗巨大导致最终的失败。对付防御纵深长的国家必须为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步蚕食防御纵深长的国家的有生力量,利用一切与该国作对的力量。

    闪电战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速度,而复杂的地形条件会限制闪电战的发挥。只要地形条件复杂的国家利用其良好的地形条件,做到节节抵抗。闪电战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

    岛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实施闪电战的前提是将地面部队送到陆地上。而这就必须要求制海权,没有制海权根本就无从谈起闪电战。

    而且霍青还明确表示,自己的理论是在交战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设定的。如果交战双方的实力差距过大,以上三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就这样霍青担任了探索营营长,而霍青成为探索营营长的理由也被列为了最高机密。

    担任探索营营长的霍青从此进入了他的烦劳状态。在他的努力下,探索营在探索未来陆军作战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成果。一九一五年探索营正式提升为西联陆军教导师。

    霍青担任师长,同时授予西联陆军中将军衔。要不是因为西联军界三巨头蔡锷、蒋方震、张孝准三人都是上将军衔,霍青也就是上将了。

    国家统一后,西国党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霍青终于成为了上将。

    最初的教导师总共只有六千人的规模,后来才慢慢扩编到了现在的规模。

    由于教导师担负起了探索未来陆军作战模式的重任,教导师很容易得到新研发的武器用于实战。

    比如说二七式坦克、三二式坦克都是教导师最先使用。而且教导师的装备,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远超陆军其他部队、空军的空降兵、海军的陆战队。

    参与地面作战的部队中只有正副班长及其以上军官才配备的自动手枪,在教导师里面那是人手一把。

    常用的步枪为全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上面普遍装备四倍瞄准镜。部分全自动步枪下面还有榴弹发射器或者战术手电筒,红外线发射器。

    这只是轻武器,在重武器上差距更大。

    陆军集团军一级单位才少部分配备的炮兵雷达,在教导师中那是每个炮兵营有五部。

    战区(军区)直属的雪崩式三百毫米火箭炮,在教导师中是火箭营所属。

    第三集团军像宝贝疙瘩似的各型直升机,在教导师里像是大白菜一样。

    而且教导师还可以随时直接呼叫空中支援,只要教导师呼叫,附近的空航空兵部队必须无条件立刻支援。这是其他部队所不具备的。

    “这次从大兴安岭打过来的苏军有苏军第一、第十六、第十七集团军。他们都是远东苏军的精锐部队。这次我们的目标就是单独吃掉苏军第十七集团军,配合其他部队消灭其他两个集团军。”

    “师长,您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点。”

    “胃口大了点?要不是教导师的人数限制在那里摆着,我还打算单独吃掉苏军第一集团军呢。”

    呃……好吧,看来霍青的胃口的确够大,不然也说不出这些话了。

    教导师的精锐,一方面是因为其装备,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兵员素质。

    按照李斌的说法,教导师中的官兵随便拿出去一个至少都是准兵王级别的。而教导师有一万五千人(全国/军队整编之际,教导师再次扩编了五千人),多出来的五千人在其他原西联陆军部队中都是宝贝疙瘩般的存在。要不是李斌的严令和霍青主动表示会让教导师多给些指导,这些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教导师。

    就算经过扩编,教导师在单独面对苏军精锐集团军上,还是处于人数劣势。而人数劣势在一定程度下不是装备优势可以抵消的。

    此时的苏军第一集团军和后世一九四五年时几乎没有差别,甚至略有增强,增强的方面在于坦克、火炮,毕竟苏联让许多武器提前诞生了。

    本来苏军第一集团军下辖步兵第二十二、第三十九、第五十九、第二三一、第三零零、第三六五师,坦克第七十五、第七十七、第二五七旅,独/立坦克第四十八团,第六、第一一二筑垒地域,以及炮兵。高射炮兵、工程兵等部队。但是驻守第六、第一一二筑垒地域的苏军第一集团军承担起包围的重任,因此就没上来。

    苏军第十六集团军下辖步兵第五十六军,第三、第一零三、第一零四筑垒地域,独/立步兵第五、第一一三旅,坦克第二一四旅及独/立步兵、坦克兵、炮兵等直属部队。

    和苏军第一集团军一样,苏军第十六集团军也将筑垒地域的部队留在当地。

    苏军第十七集团军下辖步兵第二零九、第二七八、第二八四师,两个坦克营,炮兵、工程兵等部队。

    这三个苏军集团军合计兵力有十多万人,考虑到,布柳赫尔为了增加其突击力,其人数接近二十万。

    其实对于这三个集团军此时出现在大兴安岭一线,李斌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在后世这三个集团军虽然都进入了中国东北,但他们的进入防线却不一样,而且大多都是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哪儿知道这三个集团军全都出现在了大兴安岭,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新兵。

    只不过来就来了吧。来了,那就永远不要回去了。

    “我们的部队已经完成包围了吗?”

    “还差一点。苏军已经有所警觉,正在和合围部队激战中。”

    进入中国境内的三个苏军集团军起初真的是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可是越走他们的心越不安。地面上遇到的中国/军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遭到轰炸。才进入中国境内一天就遭到了不下二十四次轰炸,平均每小时一次,每次长则半个小时,短则五分钟。而且他们还发现有中国/军队在向他们的侧后方移动。顿时让苏军指挥官感到事情不妙,心中不由得想到了一年前进入中国境内的友军全军覆没的事实。

    一年前,中苏之间暗地里达成协议,苏联以矿产品赎回被俘官兵。这些官兵回到苏联后也受到了调查,但他们没有遭到大/清/洗期间的“待遇”,反而被要求写下自己在中苏远东冲突中的经历和感想。后来这些被俘苏军官兵大多成为了教官,负责新兵训练工作。

    “让航空兵部队全力出动,对合围圈中的苏军进行狂轰滥炸,争取早日将口子合上。”

    “张司令这样做的话,东面和西面的苏军会攻过来的,前线部队的压力会陡增呀。”

    “我知道,但这是我们的好机会,只要将进入中国境内的苏军全歼,我们就可以直击赤塔。到时候赤塔以东的苏军就是瓮中之鳖,我们想怎么捉就怎么捉。”张孝准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张孝准说得没错,只要拿下赤塔,远东苏军在赤塔以东的部队就是无源之水,早晚完蛋。

    谁叫布柳赫尔将赤塔以东的工业设备和人员撤退到加尔湖以西去了,弄得现在远东苏军在当地根本没有可靠的物资供应来源,一切物资来源都要靠西伯利亚铁路运来。

    “是。”

    很快进入中国境内的苏军再次遭到了大规模轰炸,这次轰炸也让苏军指挥官警觉起来。

    因为这次轰炸的强度要远高于前几次,而且联想到有中国/军队朝侧后方运动,苏军指挥官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中国人这是想将自己包围呀。

    想到这里苏军指挥官当即下令先头部队立刻撤退,与主力部队会合。后卫部队立刻转向守住退回苏联境内的道路。

    尽管满心疑惑,但苏军的先头部队和后卫部队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命令。可是他们发现自己的行动已经晚了。

    苏军先头部队已经被缠住了,脱不了身了。后卫部队发现退回苏联境内的道路已经被突然出现的中国/军队占领了。

    得知消息的苏军指挥官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这是落入陷阱了,中国人早就挖好了坑,等着自己跳进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