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三七五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一)

第三七五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一)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迫使敌人投降或者彻底摧毁敌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

    当然,这句话有些过于绝对了,有些手段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使用的。

    比如说,核生化武器那都是绝对禁止使用的,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禁止使用。一旦使用,那距离地球某末日也不远了。

    无论是黑死病,还是西班牙流感,又或者是天花,都是足以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生物武器。

    一战期间,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化学武器。

    可由于化学武器的伤害实在太过严重,战后的交战双方都明令禁止交战中不能使用化学武器。

    偏偏日本在中国,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即后世的埃塞俄比亚)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这时候的所谓国际社会全成了睁眼瞎。

    说到底,这还是先进国对落后国的表面施舍。

    说得再明白点,就是先进国可以随意使用化学武器,而落后国不能使用化学武器,哪怕是落后国之间相互使用都不可以。

    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在后世被称为穷人的核武器,那杀伤力是十分巨大的,一个弄不好就会让先进国损失惨重,所以先进国才会不遗余力地阻止落后国获得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更不要说让落后国投入实战了。

    中国一直都被列强认为是落后国,自然不能拥有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更谈不上使用了。

    要是使用了,不但要面临列强的口水,还会面临被迫交出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困境。

    因此,张孝准现在只能使用常规武器。

    当然了,要是有人不开眼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中国一定会让他后悔到想死。

    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实在是太糟糕了,特别是冬季,足以冻死人。要是将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城市全都摧毁了,中国/军队到哪里去寻找过冬的地方,总不可能所有人全都住帐篷吧?到时候没有人被冻死冻伤,都要感谢老天爷保佑。

    因此,库尔图克的战例是不可取的,至少不是完全可以取的。

    为了不在大冬天里被冻成人形冰棍,至少不能将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城市全打成废墟,不然冬天不好过啊!

    控制战斗的激烈程度就成为了必然。

    民国二十一年(西历一九四二年)十月一日,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后,再次对远东苏军发动了进攻。

    考虑到库尔图克距离伊尔库茨克的距离和西伯利亚寒冬季节的到来,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不得不加把劲了。

    不想当人形冰棍就要努力。

    于是乎中国远东战区隶属的空军部队大举出动,对伊尔库茨克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高强度的高空轰炸,甚至不惜为此使用精确制导炸弹打击那些高价值目标。

    而中国远东战区的地面部队也在以正常速度靠近伊尔库茨克,打头的还是四一式步兵战车。

    说起四一式步兵战车,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是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它的防御力强,几乎可以无视苏军所有反坦克炮火(仅指正面装甲无视),主炮威力也强,几乎可以击穿所有苏军坦克、自行火炮的正面装甲;恨它是因为其速度实在是太慢(相对于其他中国复兴军装备的装甲车辆来说),和乌龟有得一比,另外重量也重,稍不注意道路条件就会被陷住,动弹不得。

    而对日军和苏军来说又对其恨得半死,巴不得这东西永远从战场上消失。

    日军、苏军不是没想过将这该死的重型坦克给轰成碎片,但他们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果实在是太低了。

    往往是用远程重炮实施不间断打击才做到了,而换来的却是少量四一式步兵战车被击毁,自己的重炮却被中国/军队的炮兵和航空兵击毁。

    剩余的几例战果是苏军航空兵部队发动自杀式袭击和苏军地雷取得的。

    于是乎,披挂了反应装甲的四一式步兵战车缓慢且坚定地走在日渐僵硬的西伯利亚大地上,缓慢地向着伊尔库茨克而去。

    此时的远东苏军,那日子也不好过。

    近一年来,远东苏军不断的损兵折将,要不是布柳赫尔打下了可观的底子,远东苏军的老本早就没了。

    现在的远东苏军就在那里吃老本。

    布柳赫尔还在时就训练的士兵大多都被补充进部队了,那时期生产的装备也被大量下发,这才导致如今远东苏军的规模没有大规模降低,反而有所增长。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的远东苏军再也不是以前那支远东苏军了。老兵的损失不是开玩笑的,新兵也不是能完全媲美老兵的。

    再加上现在远东苏军的指挥官也换成了与布柳赫尔同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的铁木辛哥,远东苏军究竟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还真的是未知数。

    远东苏军的最高指挥官以前是布柳赫尔,后来布柳赫尔身死,崔可夫被赶鸭子上架,一场败仗就让崔可夫丢官了,被送回莫斯科受审。

    为了挽救远东局势,朱加什维利派遣了与布柳赫尔同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的铁木辛哥来指挥。

    朱加什维利知道远东苏军因为距离欧洲实在是太远了,和莫斯科有些离心,要是派个不够分量的人来,没准儿还指挥不了这群骄兵悍将。

    这样一来也就只有与布柳赫尔同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的人才能胜任。

    当初苏联建立之后首次授衔的五位元帅中,已经有三位身死,只剩下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两人。

    前者出身骑兵,擅长骑兵作战,不适合现代化战争;后者又是政工干部,军事指挥造诣也有,但实在是让人感到担心。

    没办法,只好接着选,这一选就选中了铁木辛哥。

    论资历,铁木辛哥也是苏联老红军了,而且是苏联立国后第二批获得元帅军衔的人,再加上铁木辛哥在欧洲和德国人打得不错,又是自己的嫡系,实在是最理想的人选。

    于是乎,铁木辛哥就被调到了伊尔库茨克,指挥远东苏军。

    朱加什维利给铁木辛哥的命令是,一定要将中国人打回去。

    铁木辛哥新官上任,打算烧起三把火。结果无情的直接将铁木辛哥的想法浇灭了。

    远东苏军在人员的质量、装备的数量与质量、后勤补给、军心等方面均比不上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对地形的熟悉上了。连原本有利的人数优势也被中国远东战区的装备优势抵消掉了。

    这叫铁木辛哥怎么打?难道主动去送人头吗?

    铁木辛哥不得不给朱加什维利发去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将远东苏军的困境如实告知,希望朱加什维利给点支援,特别是粮食。

    远东地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但也总比长不了好。布柳赫尔时期,远东地区就在那里尽可能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但收效却不是很大。现在最重要的产粮区——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下游一带已经丢失,剩下的几个主要产粮区也处于中国/军队的兵锋之下,没准儿哪天就丢了。

    没了粮食,还怎么打仗?!

    朱加什维利考虑到当下的实际情况,将一批原本用于欧洲方向的粮食交给了铁木辛哥,并告诉铁木辛哥,短时间里不要找他要粮食。

    铁木辛哥也知道朱加什维利的难处,苏联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不断丢失,自然是保证不了粮食产量了,当即保证在明年入冬之前不会找他要粮食。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解决了粮食问题,铁木辛哥趁机对部队展开大训练。

    铁木辛哥不指望这些士兵能和以前的老兵比,但至少也要抵挡中国人的进攻步伐,至少不能让他们在冬天里前进,如有可能还要发动反击。

    铁木辛哥原打算让部队继续练兵,直到大雪淹没大地。

    铁木辛哥相信,只要撑到冬季到来,反击的时刻就到了。

    可现在这情况表明,中国军队好像压根就没打算给他时间来练兵、调整部署、加固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