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江山国色在线阅读 - 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军战俘

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军战俘

    平壤城.据朝鲜人的说法,此城已有悠久历史,檀君在此创立朝鲜.后此城名为王俭城,王俭正是檀君的名字.箕子,卫满先后在此定都,汉武帝灭卫满后,王俭城成为乐浪郡郡治,王俭城亦改名为朝鲜县.高句丽建国后,长寿王将首都由国内城迁至平壤,并修筑了宏伟的安鹤宫,因王俭城所在地势平坦,而改名为平壤城.

    从此平壤城成为高句丽人的国都,又因平壤城遍植柳树,平壤又有一个别名,称为柳京.

    高句丽人与新罗人一般都是崇佛,故而在平壤四周修建了不少佛寺,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安国寺和广法寺.广法寺是由广开土大王,好太王以木材建造的佛教寺庙.

    好太王是高句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为王的国君,此后高句丽的君主一直以好大王的丰功伟绩为目标.此寺庙的位置,正修筑于高句丽王城的大城山下.

    大城山上城墙围绕,广法寺大雄殿内,释迦牟尼的金身耸立.

    两名僧人相对而坐,一名僧人五六十岁满头鹤发,一名僧人有四十多岁,却是失去了一条左臂.

    为首一名老迈的僧人将手中经书合上道:"当年好太王在位时,发下无上大愿,要将天下佛经刻录为典,成大藏经,但当时中土战乱,好大王几度遣使求经而不得,这才作罢.没料到,两百年后,好太王的宏愿,竟在老衲手中可以达成."

    那四十多岁的僧人言道:"弘扬佛法,也是我的一点绵薄之力,大师虽是高句丽人,与我大隋乃是仇邦.但是国家有仇,于佛理无碍.能将佛理弘之四海,也是贫僧残生的愿望."

    这老迈僧人看了一眼那僧人叹道:"你这人还是放不下那点国仇家恨,大隋今朝已灭了数年了,北方早已是大赵立国.你为何还是放不下呢"

    那僧人道:"并非放不下.当年袍泽随我渡辽水而击高句丽,三十万子弟几人生还.这几年我一直拒绝大师收我为徒的好意,实是从不敢忘记我是汉人,而不是高句丽尔等蛮夷."

    老迈僧人听了道:"在佛眼底,岂有汉人.蛮夷之念,众生皆等."

    那僧人拂袖站起,但听哗啦一声,原来他脚底带着两副脚镣道:"大师,我尊你这一句,是因为这几年你救下不少我隋军汉人,但你要劝服我.却是不能.眼下经书我已抄录给你,可以赐我一顿斋饭了吧."

    老迈僧人听了叹了口气道:"好吧,还是老规矩,你去香堂用饭."

    说着这名僧人哐当哐当地离去.走到饭桌前将一顿斋饭吃完,又领了三捆荷叶包饭当下离去.

    这名僧人原名高涛,是当年随于仲文征辽的三十万隋军中的一员.萨水之败后,他的袍泽多半被杀,首级被高句丽堆作京观.还有七八万大隋士卒被高句丽俘虏.

    高涛也是其中一员,后来被充作官奴,为高句丽人铺桥修路之用.官奴为高句丽人奴役,十者早死了七八,他因为通晓佛经,故而时常不必服役,而去广法寺内给方丈诵念经书,因此活命.但高涛却不愿意作广法寺的僧人,而是只愿意回奴营与众士卒们一起.

    这又是官奴营中,普通的一日,这里到处充斥着垃圾秽物,屋舍破旧,夏不能挡雨,冬日不能避寒,只能是勉强的住着.但高句丽人却让这些大隋战俘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官奴营中防备简陋,高句丽人也不担心大隋战俘会跑,在这里他们人生地不熟,一旦跑走了,不要几天就会被从大山里抓出来,之后被拿出示众.高句丽人对待逃奴自有一套办法,先用火炬烧灼,将逃奴身体烧得体无完肤,又不断气,最后再斩首悬挂示众.

    高涛将荷叶包饭带回屋里,但见床榻上本是卧着十几名汉子,顿时有了气力般.

    高涛看了一眼,这些都是当年大隋的最精锐的将士啊,现在各个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眼睛泛出绿光.

    高涛道:"饭在这里,你们先将这两包分了,这一包给病得最重的小古,小河吃了."

    "小古不用了,他昨夜病死了."

    "那好给小河吃."

    众战俘们听了一并点点头,虽是战俘,但士卒们仍保持着军纪,一包荷叶饭从一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里,大家都只是用手捞了一口,就传给下一个人.到了最后一人时,还有大半的饭.

    所有人虽然都是饿到极点,但仍是保持着袍泽间的友爱之情.

    而重病号的小河却吃着饭,眼底吧啦吧啦地掉着泪水,他忽然哀嚎道:"高哥,我想家了,我想mama和弟弟了,我不想死高句丽这鬼地方.我要回家."

    小河的哭声,顿时令在场士卒人人抹泪,谁没有在大隋的家人,谁不思念故土.

    高涛吼道:"别说了,和娘么一样,别被高句丽人看低了我们."

    小河虚弱地躺在坑上,身上只是半盖着稻草,冬天一来这根本熬不过.他垂泪道:"高哥,这十年人,我们每日过着是猪狗不如的日子,每日被高句丽人打骂,多少弟兄们熬不住都死了.我们本指望着来护儿将军,什么时候能率水师来攻打平壤,将我.[,!]们救回大隋,可是这十年,我们是日也盼夜也盼,可是等来了什么.朝廷,朝廷早就将我们都忘在这里了.想当年我们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进辽东,将乙支文德打得如狗一样,何等气势,而今日我们却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此事,在场的人都是嗷嗷大哭.

    这是为什么,国家最忠勇,最忠诚的士卒,远征在高句丽,而今沦陷在这里,国家却早早将他忘记.他们的付出价值又在哪里.

    "高哥,我求你个事.我死后将我尸首拿个木排投入浿水,听说那里流到大隋的国土,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宁死也不便宜高句丽的野狗."

    高涛听着小河的哀求,之后沉声道:"好我答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