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第老师的鼓励:人生,活的就是好奇心
爸爸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胡登第老师,胡老师也同时是爷爷,二爷爷,四爷爷及几位姑奶奶,大姑姑的第一个老师。 胡老师是我们胡瓦房村的校长,带小学一年级。现在回想起来,在农村小学实际上最难带的学生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毕竟太小,太闹腾,胡校长自己带。胡老师个子不高,身体敦实,脸色黝黑,头发不多,牙齿很白,说话声音洪亮,笑呵呵的。 我叫胡老师,爷爷叫他胡先生。有一次爷爷骑自行带我赶集回来,那个时候小孩是坐在自行车的前面大杠上的,泥土路不是柏油路,很颠簸,路遇胡老师从地里回来,父亲赶紧下车,让我扶着车子,退后一步,弯腰说“先生好”,我跟着喊“胡老师好”,老师笑笑招呼一下,让过了父亲帮忙提锄头往家走去了。 胡老师的字写的很好,几个村子每年春节都是去老师家写对联的,这是父亲告诉我的,我知道胡老师的粉笔字,非常好,一年级入学就模仿,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字如其人。 爸爸现在字不敢说写的漂亮,但是还是方正得体,这是从老师那里学的。老师常说“字是人的脸面,要端正”。 说到对联,我们家甚至我们赵庄不会去的,毕竟还是有1公里路程的,因为我的父亲会写毛笔字。 客人来了,散一下烟,给父亲点上一支,另一支一般会别在耳朵上,别人提供红纸,笔墨都是自己家的,一支烟没有抽烟,对联就写就了的,烟灰长长的还长在烟上,父亲抽烟还不耽误说话,我小时候是很佩服的,但是我讨厌抽烟,因为我闻不惯烟味。 父亲经常在我和兄弟姐妹前沾沾自喜,没人的时候经常指那个字写的好,那个字少点意思,那个字下手重了…一年级的时候我会拿着一个小毛笔就这父亲裁红纸剩下的边角料,把墨缸子里残墨加点水就着写一,二,三开始,后习“永”字八法。没有谱的,我是初三后南集的伯伯听说我写字还行,从南集给我带了一个《对联书法》,既给我父亲,也是给我的。 并没有很多时间专门的练习书法,所以谈不上正宗学习书法,只能说“画字”,因为也就是年关一段时间兴趣浓厚,平常也是沾水在餐桌上画画的,谱子就是课本,能把毛笔字写的和课本上的字一样好,在爷爷看来就是很不错的了。 记得一年春节,胡老师从家门口路过,听到父亲邀请老师进屋喝茶(说明一下哈,皖北地区当时说的喝茶,实际上就是热的白开水),其时父亲正在写春联,就请先生指导一下。胡老师转到正面,看了看,说“写的不错,有功力了,是自己的写法了”。我能感受的到,父亲一开始是紧张的,听到了先生的评价,那脸上是笑开了花,记得后来经常能听到父亲和别人吹牛说“胡先生说我的字有功力”,那是自豪的。 其后胡老师和父亲探讨墨水等,听不太懂,但是记得好像“墨里适当加一点酒”什么的。胡老师注意到我在旁边涂鸦,好吧,我也是紧张的。问“你也在写字”? 我回答“是的”。 是“怎么握笔”? 我握笔的姿势写了一个“一”字,老师点点头,并手把手纠正了我的姿势。 问“为什么学写字”? 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因为挺有意思的,和圆珠笔写字不一样,圆珠笔写的字都是一样粗细的,毛笔不一样,有大有小,有粗有细的”。 记得当时老师和爷爷都哈哈笑了起来。 “你是对毛笔字有兴趣吗”? 我回答,“不是很有兴趣,但是很好玩,是好奇吧。” 记忆里,老师默写我的头说,“好奇好啊,好奇比兴趣更重要,人啊,活的就是一个好奇心。” 当时,不知道说“好奇大于兴趣”老师会不会生气,也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书法天赋,更没有感觉书法有什么兴趣,就是感觉很好玩,春节的时候,一屋子的人,大家拿着红纸,磕着瓜子,聊着天,等着写春联,有的吵着要“车子一响,黄金万两”贴在拖拉机上的;有的要写“六畜兴旺”贴在猪圈上的,也有要写“猪越大越好”的,有的要“一帆风顺”贴在船上的,也有“声音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各有各的要求,挺好玩,就是一个好奇,一个热闹。
长大后,理解了,好奇,或者好奇心,探究心,兴趣心,兴奋点,都可以是好奇,好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好奇自己努力以后会过上什么生活?父母的老路,一辈子的农民,是自己的选择吗?不好奇,那就好奇点别的。 好奇,大城市是什么样?大学生是什么样?好奇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好奇我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奇,我应该怎么过好自己这一生? 爸爸因为好奇外企是什么样?我进了世界500强的外企,好奇电商如何做,我选择了互联网,好奇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选择了自动驾驶…… 好奇,真的很好,选择好奇且具有正确的思想与加上坚持,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生活,每天都可以给你好奇,让你们充满兴趣与开心的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收获满足。 孩子们,我的老师教我“人生,活的就是一个好奇”, 那我告诉你们:人生,值得你们去好奇! 胡老师去世多年,我想念我的胡老师,感恩能成为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