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永乐大案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师逵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师逵

    月娥闻言眼神落寞,脸色纠结,虽然心中的确想见车在行,但最终还是道,“老爷,月娥......月娥就不同去了。”

    “好。”汤宗起身,找来馆驿侍从带路,与玄武一道出门去往这新都的锦衣卫衙门。

    来到锦衣卫门前,汤宗指名要见纪纲和车在行,一个锦衣卫指挥佥事闻之消息匆忙出来迎接,“汤大人,可是不敢巧,我家指挥使大人和指挥同知大人尚未回来。”

    “尚未回来?”汤宗闻言惊讶,“他们去了哪里?”

    “自皇上一月前北征返回,纪指挥使和车同知一直在衙门内,可前天一早,他们就都随驾去往新都周边的通州、顺义,房山等地体察官仓民情去了,现在下官也不知在何地。”那指挥佥事道。

    “皇上也不在?”汤宗闻言更是一惊,他本想找纪纲商议应对之法,却没想到他居然不在,而且现在连皇上也不在,这样就连面圣陈奏的机会都没有了。

    看来三年之后重回故地,朱棣也是心情大好,到处走访。

    “可知皇上何时回宫?”汤宗又问道。

    指挥佥事尴尬,“汤大人见谅,下官这却是不知了,不过再过四日就是迁都大典了,皇上也应该快回了。”

    汤宗闻言转头看了一眼街道远处的巨大皇宫城墙,只见红墙绿瓦,高高耸立,好一派巍峨雄壮。

    他低头想了想,转头对玄武道,“我们走,去右军都督府。”

    他要去见张辅,现在手里有兵,能应对新都这场危机,而且能相信汤宗的也就是纪纲和张辅了。

    眼见汤宗锦衣卫衙门大门都没进,直接转身离开,那锦衣卫指挥佥事急忙叫道,“汤大人,纪指挥使纵然不在,不如进去喝杯茶,容我等伺候。”

    “不必了。”汤宗头也不回,匆匆而去。

    可来到右军都督府,汤宗却也同样吃了闭门羹,原来朱棣北征而回,张辅并没有随驾,居然直接被朱棣授命在顺天府北方一线布防,连迁都大典都不能参加了。

    这可如何是好?纪纲张辅都不在,连皇上本人也在外,现在能与他一同应对这场大阴谋的还有谁人?

    汤宗这下确实着急了,站在右军都督府门前,眉头紧皱,神色焦急。

    玄武见他一头冷汗,关心问道,“爹,您怎么了?”

    “哦,爹没事。”汤宗随意回应一声,说完转头又看了一眼远处的皇宫城墙,突然心中一动,心说明教做下刺驾案,制造新都鼠疫,掳走常宁公主,一切都是为了新皇宫的建造,如此执着,难道最终的阴谋与迁都大典有关?

    他越想越觉得靠谱,心说既然歹人的阴谋时间已定,那迁都大典之前,皇上必然回宫,自己何不先去查探一番歹人的阴谋到底是什么,到时面圣也好让皇上相信。

    他主意已定,立刻调转马头,带着玄武一道朝这座新造皇宫而去。

    过了承天门就不能再骑马,两人下马,将马匹交给馆驿下人,徒步而行。

    可他们还未至午门,迎面却见一众衙役抬着一顶轿子而来,到了汤宗身前,轿子停下,从中走出一个肥头大耳,体态臃肿的中年官员。

    他下轿拱手,五官挤在一堆,“哎呦,这不是太子太保汤大人吗?”

    工部尚书,师逵!

    自从三年前京师发生鼠疫,影响了皇宫建造进度,他便受朱棣指派,前来督建,三年来一直在此,从未再回应天府。

    近来他神采奕奕,朝内巴结者众多,只因皇宫新成,他督建有方,乃迁都头一功,受到了朱棣嘉赞。

    只是三年来他发福如此,想必也是城外鼠疫饿肚子,城内海吃榨油水。

    汤宗也不想在这里见到了他,笑着拱手还礼,“原来是师大人。”

    “汤大人,三年不见,不想是在这里遇到了,此乃缘分。”师逵笑道,转头看了看皇宫,诧异道,“汤大人这是要去往新皇宫?”

    汤宗点头道,“新宫落成,想去一观。”

    师逵闻言,脸色有些为难,“哎呦,汤大人,实不相瞒,这可是不赶巧了。”

    又不赶巧了?汤宗闻言心中一沉。

    只听师逵继续道,“迁都大典在即,为保周全,皇上有命,除了后宫妃子以及一众锦衣卫、宫女太监,不许任何人进入皇宫。”

    说完看着汤宗,“不瞒汤大人,师某身负督建之责,也可进入,只是皇上有命,却也是爱莫能助。”

    汤宗闻言一滞,果然又是不赶巧,人见不到,连皇宫也进不去,这还如何查访?

    但这是皇命,他也没有办法,想了想,觉得也只能回馆驿另想办法。

    想到这里,他正要拱手告辞,却看着师逵,突然想到自己纵然不能进去,也可从他口中打探一些虚实,师逵在此督建三年,虽不敢说他也有所嫌疑,但知道的肯定不少,且看是否能找到疑点,于是放下手,面露无奈,“既然有皇命,我等也只能遵命。”

    说罢看了看皇宫,“只是可惜无缘一睹新皇宫威严,师大人,这新皇宫比应天府皇宫如何?”

    听汤宗如此询问,师逵不由得意万分,这可是他的杰作呀,笑着道,“汤大人可算是问对了人。”

    他看向皇宫城墙,“这顺天府皇宫可非应天府可比,汤大人知道,这顺天府新皇宫是荣国公以应天府皇宫为蓝本,重新勘定而成,名字也相差不多,内城也称紫禁城,荣国公严格按照周礼‘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布局,有外朝和内廷之分,外朝依旧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内廷有乾清宫、坤宁宫,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其后为御花园,总计大小宫殿七十多座,九千余间。有四座城门,南面即为咱们眼前的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规模之大,足比两个应天府皇宫。”

    他说的荣国公可非张玉,而是永乐十六年病逝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荣国公是朱棣在他死后追赠的,和张玉封号一样。

    汤宗细细听着,心说这也查探不出什么,于是问道,“师大人,这皇宫督建之中,可有特别之处?”

    “特别之处?”这可把师逵问住了,想了想居然开始自夸起来,“要说特别之处,自然是有,这皇宫建造所用的木材和石料,可都是极为名贵,木材是我命人自西南崇山峻岭之中采伐的珍贵楠木,数千里运送至顺天府,所用石材同样难得,都是周边名料,呵呵......汤大人,石料沉重,单单运送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我苦思之下才想到办法,命上万苦力在沿途道路每隔一里掘一口水井,等到寒冬腊月天气寒冷之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如此才艰难将石料送到了宫里,这伐木采石,可是死了不少人,是以百姓间都说‘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呵呵......汤大人,不知这算不算特别之处?”

    汤宗闻言心中恼怒,如此残忍之法在你师逵口中居然成了特别之处,还大言不惭以此来标榜功绩,实在是铁石心肠,恬不知耻!

    但这些话他只能心里想,却不能当面说出来,而且现在危机就在眼前,查探要紧,哪里能顾得上这些,于是又问道,“师大人,四天后的迁都大典可是在新落成的奉天殿?”

    “汤大人所言不差。”师逵道。

    “那奉天殿可有特别之处?”汤宗直接将范围缩小打探。

    师逵想了想,笑道,“自然也是有,汤大人,单说那奉天殿殿内殿外所用的地砖可都很是特别,殿内的方砖是从苏州府专门烧制运来的金砖,而殿外之转也是山东临清府特制的贡转。”

    他伸出三根指头,“而且上下三层,每块转上都刻上烧制工匠的名字,但有破损不堪用者,直接拿下烧制之人,呵呵......汤大人,不知这算不算特别之处?”

    汤宗闻言更是恼怒,心说你为了取悦皇上,居然想出这么多残忍之法,苦万民而悦一人,岂不知顺天府才刚刚经历鼠疫,死伤百姓无计?

    他也不想再听师逵夸谈,也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无奈转头看了一眼皇宫,心说只能等待皇上回宫了。

    他回头拱拱手,多余的称赞之言也不想多言,“多谢师大人相告,汤某这便告辞。”

    师逵拱手笑道,“好,汤大人慢走。”

    待汤宗走后,师逵也不上轿,笑脸慢慢收敛,变成了眯眼皱眉,眼神中露出一股冷意,盯着汤宗离开的方向久久没有挪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