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在线阅读 - 第101章 夏至大考

第101章 夏至大考

    张济在那堵墙旁边亲自守了足足三天。

    段煨与张绣几人也舍下手里的事情,陪着张济在那里守了三天。

    在第四天的时候,这几个大爷的耐性都被消磨完了。

    “你告诉我,你在这里到底是要做什么?要不然你一刀杀了我吧,我受不了了。”段煨冲张济大声咆哮道,他真的受不了了,再这样下去,他感觉他会疯掉。

    张济笑呵呵说道:“我们在这里好酒好rou的吃着喝着,你怎么就受不了了?你看看人家刘侍中,现在就差把所有家当都搬到这儿了。”

    刘鸾闻言说道:“因为我不像二位将军有那么多的担忧。”

    段煨烦躁的挥舞着胳膊,大声咆哮道:“是,吃的是好,都是我上半辈子没吃过的,可我心里不踏实。你成日聚兵于此,分明就是有什么阴谋,可又不见你有什么动作,你到底要干嘛?”

    一边的张绣,也是一脸的凝重之色。

    段煨的话,也是他想说的话。

    张济有些无奈的撇了撇嘴,拍了两下腿,说道:“嗯……你们不是一直自诩聪明过人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点事情就看不明白呢?”

    “叔父,您就别卖关子了。”张绣说道。

    张济无比满足的笑着,他好像终于搬回了一局。

    “你们不就是担心,我会忽然间找一个你们不注意的机会,兴兵造反嘛?”张济说道,“可你们难道忘了,我们这几日的吃食,有足足两顿都是陛下所赐吗?”

    “你们看到我整天聚兵于此,陛下是……看不见吗?”

    张绣与段煨齐齐呆住了,表情傻傻的看着对方。

    “好像也是啊。”段煨呢喃道。

    张济自得的笑着,故作神秘说道:“至于我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实难奉告。你们就别惦记了,我是不会说的。”

    “你们要是没事呢,可以陪我在这里坐着。要是有事呢,就各忙各的去吧。”

    张绣与段煨表情古怪的对视一眼,都愣住了。

    看着张济那忽然间好像高傲起来的小模样,还有些生气。

    “张公。”张绣拉着段煨到了外面,低声问道,“我叔父这是不是领了陛下什么差事?”

    段煨点了点头,“我看也像。”

    “陛下是不是给我叔父许诺什么好处了?”张绣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他可是一直在背后说陛下的坏话,态度也很是桀骜,这怎么忽然间就跟转性了一样。”

    段煨虽然心中有些吃味,但还是轻叹道:“不管陛下许诺了什么好处,他只要继续安安稳稳的就行,我现在可真担心你叔父什么时候忽然间想不开了,拉着你我一起送死!”

    张绣深以为然的轻轻颔首,“张公所言甚是。”

    “什么事情我们也就别过问了,只要没事就好。”

    段煨也觉得应该如此,说道:“就这样,这地方是梁王的宅邸,此事十有八九应该跟梁王脱不开关系。等事情揭晓,我们也就知道了。”

    “你要陪着你叔父坐着就去吧,我先回营。”

    “好!”张绣应道。

    段煨离开的时候,天色阴沉沉的,好像又在酝酿着一场大雨。

    在湿气极重的街道上行走着,他忽然间想明白了一个真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

    刘辩对大汉这些诸侯王,其实一直都是陌生的。

    史书上对这些人的论述也只是寥寥几笔,他们,并非是这个时代的主角。

    但刘辩在见过了济北王和梁王之后,忽然间对这些诸侯王有了一些改观和认识。

    诸侯王,所象征的是底蕴。

    人畜无害的济北王鸾,好学,圆滑,处处与人为善,但实则城府极深。

    而梁王,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阴谋家。

    他竟然真的在单父城里打了足足三条地道,分别通向三个地方。

    除了他府邸之下的那一条,另外两条虽然只能仅容一人通行,但出口的位置显然也是经过仔细勘察的。

    好奇的刘辩,在亲自看过之后,对这位尚未谋面的梁王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是个人才!

    也就是这件事情,让刘辩终于召见了此地最大的官,山阳郡守袁遗。

    “袁本初给你许诺了什么好处?说来让朕听听!”刘辩审视着这个看起来畏畏缩缩,毫无士人气度的太守问道。

    袁遗伏在地上,内心凌乱的像是一团凌乱的麻绳。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游走在悬崖畔的绳索上,一头是必死无疑的真话。

    一头,是极有可能争取一条活路的谎言。

    “袁本初告诉我,我们应当成为天下仁义之士的表率,讨伐无道。”袁遗硬着头皮说道,“他乃罪臣之从弟,罪臣哪怕心中有自己的看法,也觉得应该帮一帮。”

    “若他失败,我也会死,罪臣暂时还绕不出九族之列。”

    最终,袁遗还是选择了说真话。

    刘辩笑了,“朕倒是挺欣慰,你能当着朕的面,说一些真话。”

    “讨伐无道啊,看来朕已经摆脱不了一个暴君的事实了。”

    去年的时候,刘辩还在那座幽深的宫殿里挣扎着,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拼命。

    可这才翻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他竟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无道的暴君。

    舆论这个东西,不论是在什么时代威力还是很强悍的。

    这大概就是曹cao在一统北方之后,也不敢大肆招惹士人的原因吧。

    这个时代,舆论和财富是掌控在士族的手中的。

    而且信息传播的不及时,让他们更容易把黑的说成白的。

    把白的描成黑的。

    “陛下,您其实可以重用蔡邕、郑玄等大儒,为陛下扬声。只要这些人肯站在陛下您这一边,哪怕那些传言无法彻底消弭,也能抗衡。”袁遗胆怯着,很小声的劝谏。

    为了自己的性命,他很快的转换了立场,站在了皇帝这一边。

    “这便是你的遗言?”刘辩低头问道。

    袁遗愣住了,面色渐渐枯槁。

    “陛下,罪臣……”

    他在慌乱中刚刚开口起了个头,就被刘辩抬手打断,“虽然你地道找的很好,但这可不能算是功劳。朕连那些寻常的士卒都没有放过,若放了你这个叛军之首,朕这个暴君是不是有些言不符实啊?”

    内心在经过了短暂的挣扎之后,袁遗认命了,“罪臣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只愿陛下能善待臣的家眷。”

    “胆敢背叛朕,却还想让朕善待你的家眷,你是在做梦吗?无耻之徒!当真当朕好欺不成?”刘辩忽然翻脸,怒喝道,“来人,押下去!昭告全城,明日午时,明正典刑!”

    袁遗被吓了狠狠一跳,浑身上下的骨头好似软了一般,双目空洞的瘫在地上,任由刑卫拖着他出了房间,连一句求饶的话都没有来得及喊出来。

    刘辩的脸色变的快,收的也快。

    当他坐下之后,脸色也恢复如常,很平静的对荀攸说道:“你们议一下,如何处置这些乱臣贼子的家眷。非常之时,法令必须严苛。破家灭户有失天道,不可为,但他们父辈的所作所为,必须成为子孙和整个家族的桎梏。”

    “唯!”

    长伴皇帝左右的荀攸,简单一句将此事应了下来。

    虽然他的心中,早已有了对策。

    既然是需要他与他人商议,哪怕只是大家聚在一起说一些废话,也得议。

    皇帝对他如山一般厚重的信任,让荀攸心中感动之余,也处处谨慎。

    “暴君啊。”刘辩嘴角挂着嘲弄,一声哂笑。

    他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可谁又会真的不在意呢!

    袁遗的一番话,还是让他听进了耳中。

    他自言自语般问道:“郑玄、蔡邕这些大儒替朕背书,当真可用?”

    “陛下是想听实话吗?”荀攸搁下笔问道。

    刘辩抬头盯了荀攸一眼,“你还想给朕说假话不成?”

    “臣自然不敢。”荀攸微微低头,说道:“郑玄、蔡邕这些名儒,弟子遍布天下。他们说的话,对天下士人和百姓而言,自然是管用的。但,改变不了事实。”

    “也就是说,该反的依旧还是会反,该谋逆的照样谋逆,是吗?”刘辩问道。

    荀攸颔首,“正是如此。”

    刘辩思虑着,忽然间想起一件事情来。

    他看三国的时候,好像自动忽略了诸侯割据,群雄征并时,大汉朝其实有一位皇帝。

    曹cao被骂了一辈子的汉贼,可他其实也当了一辈子的汉臣。

    而那些喊着清君侧,诛汉贼的人,却好像一直在当土皇帝。

    除了诸葛亮一直惦记着出兵北上,收复中原之外。

    好像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诸侯,想着出兵,解救他们的皇帝。

    若当时站在汉献帝的角度去看,这他娘的个个都是国之窃贼。

    而那些人,也就现在他这个皇帝需要面对的一群人。

    代入汉献帝当时的角度去看现在的事情,其实对他这个皇帝而言,不管是袁绍、袁术、吕布、孙权,还是刘备、公孙度、韩遂、马腾,就他娘的没一个忠臣。

    所以事情的本质是,不管他这个皇帝准备做什么,亦或者又做了什么。

    人家该自立的,换个理由,甚至于不要理由,照样自立。

    这才是事实。

    “也罢,这个名声,朕不要了。”刘辩目中带着轻蔑,摇头一笑,“这最初本就是朕的自污,却没想到污成了这个样子,那就不妨看看这个天下到底会如何的翻江倒海吧。”

    荀攸对皇帝的气魄,一直非常的敬佩。

    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皇帝,能有这样的气魄,真的是世所罕见的。

    他没有劝皇帝征辟蔡邕、郑玄。

    这个事,他本来就觉得并不是很重要。

    如今的朝廷,在他的眼中,像是一轮在残破天地里缓缓升起的朝阳。

    从皇帝,到臣子,皆是勇武且年轻气盛的。

    一节枯木想要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长出新的枝叶。

    而蔡邕、郑玄等人,他们的的确确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但他们并不一定适合朝堂。

    若令这些人入了朝堂,不管是皇帝还是臣子,定然会因为他们的名声而掣肘。

    “陛下,袁绍与公孙瓒的三路援军皆已溃逃,山阳诸县也当尽快收复才是。”荀攸说道。

    “还有就是,陈留郡缺失数位县令、都尉,都尉尚可从军中任用,但县令非有一定才学之士不可,军中已经很难选出具备处置政事能力的将领了。”

    这个令人头秃的事情再度提出来,刘辩就瞬间想起了科举制。

    “令各郡县举荐良才,不限数量,于夏至时,京畿大考,择优取士。”刘辩说道。

    他不能一口气就把科举制完完全全的搬过来。

    但他可以考试选才嘛!

    荀攸听完,稍有不解,遂问道:“陛下,您是准备黜落部分士子?”

    “朝廷选才,本就应择优取士,哪有举荐便直接决定的道理。刘表抢走符节,便能自行举荐任命地方官吏,这事你觉得离不离谱?察举、举荐已经不适应与当下了,必须做出更改。”刘辩说道。

    在整个汉代,各级官吏举荐之后虽然会有皇帝与三公充任考官的考试。

    但没有黜落的先例!

    几乎举荐上来的官吏,不论优劣,皆有任用。

    以前行不行刘辩也不知道,但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荀攸眼前微亮,一个并不大的变动,却让朝廷选才更加全面,他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只是说道:“陛下,既然是大考,那考试的内容上,应尽早厘定,一并昭告天下!”

    “君子六艺必须考,大家学的也是这些,不考这些肯定不行。”刘辩好像是自问自答般说道,“既然是主政一方,那就必须具备处理政事的能力,从各地选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作为考题如何?”

    “陛下高见!”荀攸心悦诚服,这就是为脚踏实地办实事而准备的考试。

    他接着说道:“陛下,诸郡县事物驳杂,除处理政事的能力外,断案处理纷争的能力,臣建议可一并考核。诉讼、察查jian宄(gui)诸事,虽为都尉之责,但臣觉得这些事务,以后可由县令、都尉共同定夺,以示公正。”

    “县令,都尉意见分歧,难以定夺,可上报郡府核查厘定。”

    “善!”刘辩颔首。

    虽然他知道权利这样的定夺,也相对粗糙。

    但一口真吃不成一个胖子。

    诸事如此驳杂,他也不可能一口气将这些事完善到位。

    荀攸又说道:“县令本为治民之官,须当通晓农事,臣以为此事也应考察!”

    “臣见过不止一位县令,不识五谷,不知耕种为何物。一个连地里长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耕种,又在什么时候收割都不知道的县令,并非是一个好的县官。”

    “有道理,考!”刘辩说道。

    荀攸的脑子,在这一刻转的像一只被下了死力气抽起来的陀螺。

    间隙片刻,他又说道:“陛下,一个好的县令,应该知晓律令!”

    “律令乃国之根本,推索行寻、察查jian宄之依据,考!”

    “陛下,一个好的县令,理应略懂韬略,浅知兵法。”

    刘辩懵了下,“等会,等会,你这个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当个县令还要考兵法韬略,就这一点,刘辩觉得肯定能刷下去一大波的人。

    甚至有可能,一场试考完都留不下一两个人。

    荀攸解释道:“陛下,如今乃多事之秋,任何一个县都随时有可能被山贼袭扰,被他人攻打。也并非是让他们完全精通,只是略懂,浅知便可。起码应当知晓如何统御兵马,如何令上下一心。”

    “确实是有道理啊,那就考吧。”刘辩听完之后没反驳的依据了。

    现在还真就是这样的情况。

    一个刀都握不稳的县令,就不是一个好县令。

    “是不是差不多了?”刘辩问道。

    荀攸思索半晌,颔首说道:“好像是差不多了。”

    刘辩心中微松,他真担心荀攸又想出什么自己无法拒绝的考试科目来。

    这已经很多了。

    他都为那些准备当县令的士子们感到头大。

    君子六艺本就驳杂,现在还加上了为政、民事、律令、兵法。

    足足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