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四章 历史人物
袁可立是谁? 没听说过。m.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无名之辈矣。 这样无名小卒,也想拜入林三元门下,简直做梦。 年轻人,难免不自量力。 众士绅都是如此低声讽刺,相顾冷笑。 大家都以为林延潮要拒绝,却见他倒是微微一笑道:“果真是故人,西湖画舫一别至今两年了。” 袁可立闻言又是高兴,又是惭愧道:“不意学功先生竟还记得晚生,当年文会之上,学生才疏识浅,竟质疑学功先生文章……” 没错,这袁可立当年在西湖画舫上见过微服出行的林延潮。 他与董其昌乃是同窗,都拜在前礼部尚书陆树声的门下。在西湖画舫上,林延潮作了一篇,当时袁可立以为林延潮的文章通俗易懂,就如农夫所作,以大俗称之。 却被陆树声直接斥说,当年钱镠目不识丁,但却能对夫人写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等意境的书信来。你怎么能以为用平实之言,写不出好文章来。 提起旧事,袁可立十分羞愧地道:“……后先生的名传天下,三吴士子争相诵之,晚生再度方知之前见识不过井蛙窥天,不由追悔莫及,至今仍被人讥笑。而今纵使被天下人羞死,也恳请先生原谅之前晚生冒犯,将晚生收录门墙。” 听了袁可立的话,众人脸上更加精彩,此人竟质疑林三元的文章,这是多大的勇气啊。 连王世贞都称赞林延潮的文章直追苏韩,有大明一朝,文坛大宗师必有他一席之地。你居然质疑他文章不好? 这样子还好意思,拜入林延潮的门下,你的脸皮堪比城墙厚啊。 林延潮不知为何却欣赏袁可立如此坦然的勇气,于是笑着道:“当日我不是与你说过了,既是文章岂有不许别人说的道理。这样吧,你明日来我官署。” 林延潮如此说,拜师之事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袁可立大喜道:“谢先生。” 众人闻言都是羡慕,林延潮不计前嫌,收此人为门生,实在是雅量。 见袁可立拜入林延潮门下,众人也不甘人后。如林延潮的门生侯执蒲,引荐了他从兄弟侯执躬拜见。 林延潮见这侯执躬,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裰,打扮清楚,仪表堂堂,不由心底赞之,心道中州之地,果真出俊杰。 侯执躬向林延潮叩了三个头,恳请拜入门下。见对方其意甚诚,林延潮也是半答允了。 接着彭员外则又拉着另一个少年,对林延潮道:“先生,这是吾家六郎端吾,自小亲近诗书,眼下虽是诸生,但他日才学不亚于其兄之下。眼下我想将犬子托付给先生,聆听教诲,恳请先生看在我这点薄面上,万万不要推辞。” 说完这少年彭端吾也是跪下叩头。林延潮见了没有立即答允,而是问道:“汝父对汝期望甚切,汝将来如何尽孝道?” 彭端吾朗声道:“回先生,父母只恐儿子有病,做不好的人,此念时时不忘。儿子亦肯时时不放,保此身以安父母心,做好人以继父母志,便是孝道。” 彭端吾说完,左右不由称奇。这少年果真年少才高。 林延潮闻言点了点头,称许道:“善!” 侯执躬,彭端吾后不少乡绅都将子弟引入要拜在林延潮门下。 于是彭家的谢师宴兼进士及第宴,几乎变成了林延潮的拜师宴。 林延潮也并非随意收徒,但见这些子弟不少都是名门子弟,甚至在历史上名留青史的,故而动了念头。 譬如这侯执蒲,侯执躬就是很有名气,特别是侯执蒲,与其子侯恂,都是了不得人物。桃花扇里,侯方域自报家门言,‘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侯执蒲,侯恂就是侯方域的祖父,父亲,后来都成为东林党骨干,侯方域还是复社四公子之一。这样的人物,本就是进士之选,再经林延潮略一教导,前途应不会比历史上差。 至于彭家也是家藏千金,乃远近首富, 有了归德侯家,彭家,以及杨镐所在杨家支持,再加上朝中的沈鲤,这就是除了申时行,同乡同窗外,林延潮的另一政治资源。 当然林延潮也有隐忧,沈鲤几乎就是半个东林党党魁了,还有侯执蒲,侯执躬都是东林党人,另外自己的门生郭正域,同乡叶向高,以及好友顾宪成,赵南星都是历史上的东林党人。 最重要是当今的皇长子,林延潮也是有‘拥立’之功的。要知道东林党可是历史上皇长子的铁杆,从这点上而言两边有最一致的利益。 若是按照这轨迹下去,林延潮不是也要加入东林党吗?以他的地位,若在东林党中怕是地位不低啊。 可林延潮从后世不少文献看来,东林党可谓正反两面,骂者有之,赞誉者有之。 平心而论,东林党有不少清流,有骨气气节的名臣,这是公认的。林延潮与沈鲤,郭正域相交,觉得对方就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至于顾宪成,赵南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俊才。 但在党同伐异上,东林大佬左光斗有一句名言,若非同道,即为仇敌。 对于这一点,令林延潮对东林党很有保留。 为何保留?好比说自己爱国,但也不用以打砸同胞买的外国车来表示爱国。 当日谢师宴后,林延潮回到同知署。 几日后,知府付知远巡视各县已毕,众官员参上。 府衙保民堂上,付知远端坐,左右官员皆屏息静气。 付知远对众官员道:“眼下已是六月。唐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律令曰,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而至我大明,太祖仁德,多宽限百姓两月,约定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而今府库空虚,没有余钱,又是六月,征收夏税刻不容缓。” 付知远这么说,众官员都是屏息静气。 林延潮坐在付知远右手侧,乃堂上唯一好整以暇之人。 付知远目视左右,然后道:“本府来归德不过一个月,对于民情不熟,于催科之事,诸位同僚有何高见,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