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誓死不降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一章 陕晋风云(一)

第一百八十一章 陕晋风云(一)

    当日,知道事不可为时,李太平便当机立断的决定放弃了南阳府的基业,挑选了三千精锐加上两百余名家属开始了远征。【】

    三千余人的队伍中充斥了一千多辆独轮车,每辆独轮车上都搭载了大量的物资。其中大半是粮食衣物帐篷,也有一些金银等财物。毕竟去往一个新地方发展也是需要一些钱财支持的。

    按照先前制定的路线,李太平带着这三千余人从铜柏出发一路向西。越过大复山,绕过了唐子山,来到了新野的地界。此处距离铜柏已经三百余里了,一连走了这么漫长的路,所有人都是身心疲惫。而且为了避免麻烦,李太平带着队伍避开大路,专走小路。如此三百余里竟然一连走了十日。

    这一路行来,李太平只见许多土地荒无人烟,一路经过的地方村庄废弃,城镇衰败。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真是一幅乱世之景啊!”李太平身旁的梅仁信也是感叹道。

    战争对社会的创伤太大了,打来打去打的都是钱,海量的财富都将被战争所焚灭。天下纷纷扰扰的乱了二十余年,特别是近几年鞑子入关后这天下就更加乱了,一些原本根本未经战火的省份也开始饱受战争之苦了。

    这数百里下来,眼见的都是一副凄凉的乱世之景。房屋坍塌,田地荒芜,大片大片的土地上都很难见到人。当然,这虽然也与李太平走的是偏僻道路有关,但是当小路不通转到大道上时情况也好不了哪去。

    触目所及的也是寥寥的几名乡人,而且都是穷困潦倒的,脸上也是面黄肌瘦身上是衣衫褴褛。他们望见自己这支庞大的队伍,尤其是队伍里还有数千支刀枪时,眼睛里都露出畏惧的目光,离得近些的低下头不敢直视,离得远的则转身逃回家,赶紧闭上了家门。

    好几次,李太平都很想帮助这些可怜人,给予他们一些粮食。但是梅仁信却劝解李太平说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心善了帮助他们,自己的军粮可就不够了,因为那样可能会引来更多的人。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他们粮食是小善,平定这个天下,让百姓们能重新安居乐业那才是大善。

    于是,李太平也就没有再提分粮的事情了。他明白军粮比民心重要,况且舍了军粮也不一定换来民心。

    在新野稍加休息一番后,李太平又率着部队继续西进了。如今天下大乱盗贼横行,当四营的人马过境时,一些地方官纷纷紧闭城门。当见到那一千多辆独轮车上的物资时,虽然他们也很眼红,可是一看到那数千支刀枪后便舍掉了这股贪念,钱财再好也要有命拿才行。在目送了李太平等人过境后,这些人便纷纷松了口气,不管这股土匪从哪来到哪去,只要不停在自己治下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李太平带着部队游走在河南和湖北的边境,在鞑子势力薄弱的地方穿梭着,终于在一个月后来到了兴安府的白河县。这一路上,已经有近百人病死冻毙了,这让队伍中的士气很是低沉。

    当李太平到达陕西地界后,他失望的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河南还要糟糕,这里民生疾苦土地贫瘠,真不是一个好的根基之地。

    又往西走了一段路,过了白石河又过了冷水河,都快要到洵阳县了,情况还是那么不堪,李太平看的是直摇头。虽说保安团要想发展得在鞑子势力薄弱的地方,而一般势力薄弱的地方大多都是穷困的地方。只是若是地方太穷困人也过少的地方,那就会既招不了太多的人,又征集不了太多的财物,这还如何发展?难道直接退化成了山大王不成?

    “仁信,你不是说陕西乃是王霸之基吗?这里如此穷困人口又稀少,又怎么能作为根据地?”李太平向梅仁信问道。

    此时梅仁信也是涨红着脸,他说的金角银边草肚皮只是从书中得来的,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情况。事实上,自从唐朝以后西安就没有成为都城了,这其中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太低,已经无法养活太多的人了。水土流失也让陕西地界的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几乎都要靠外省运粮才能存活了。

    “营长,属下失误了,没有考虑到陕西经过流寇十余年的肆虐,民众早已经是不堪重负了。营长,不如我们一路向北去山西吧,山西要比陕西富裕多了。”梅仁信说道。

    其实梅仁信说的只是一个方面,陕西地界不仅仅让农民军肆虐了十几年。最近几年也是大战小战不断,尤其是李太平脚下的这个兴安府,更是战火聚集的场地。

    华兴元年,也就是顺治元年,李自成被鞑子驱逐出了北京城,然后败逃陕西。同年九月,鞑子进攻陕西,李自成兵分两路应战。鞑子的和硕英亲王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汉jian攻入陕西绥德,击败李过、高一功领导的北路军。同时鞑子的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也带着孔有德耿仲明等汉jian部队与李自成在潼关决战,结果李自成最终战败,次年率领残部败走襄阳,最终于九宫山中身亡。大顺军将领贺珍在汉中投书归顺鞑子。二月,多铎顺势东进,入河南,下扬州,灭弘光。就是这次多铎的侵略河南,仇天行才与宋安失散,才亲眼目睹宋秀被抢走的,也正是这痛彻心扉的仇恨才让仇天行下定决心组建保安团的。

    华兴三年正月,出身大顺军的降将贺珍调集所部孙守法、胡向化等马步军七万余众围攻西安。此时新调入陕之鞑子军墨尔根、李国翰部抵达。贺珍受内外夹攻而败退。二月,陕西鞑子三路出击,贺珍败退陕南,关中其他抗鞑军亦相继退往陕南、陕北。

    五月,鞑子肃亲王靖远大将军豪格亲率大军,由栈道入汉中、兴安(今安康),攻击贺珍、孙守法、胡向化等。渭北抗鞑军刘文柄、康千总、郭天星、张破脸等于北山一带阻击鞑子军墨尔根等,兵败,退往陕北。贺珍所部兵败,退西乡,再退湖广。

    十一月,贺珍率部由湖广反攻陕南,军至兴安一带,鞑子军往击,贺珍等退走。

    华兴四年十二月,兴安府米国珍、李国轩、李世英等率兵反抗鞑子。鞑子兴安镇总兵任珍带兵往击。米国珍、李世英战死,余众散亡。

    华兴五年四月,为迅速镇压陕南及四川、湖广、甘肃边境地区的抗鞑浪潮,鞑子大量增兵陕西。并调驻守锦州的吴三桂部移镇入陕,驻汉中。

    十月,北山抗鞑军千人于郃阳尖山一带,与鞑子提标左营游击沈伟激战。抗鞑军败,退入北山。

    如此数年的反复拉锯,让兴安府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自然呈现在李太平眼中是一副衰败的情景了。

    不过,事情也是双面的,既然抗鞑力量能在兴安府屡屡起事,那也说明兴安府的抗鞑力量也是有群众基础的。

    虽然对于当前的根据地有些不太满意,但是此时自己队伍里早已经是人困马乏疾病缠身了,如此严寒的冬日里千里的远行付出的代价着实不小,还是要休整一番的好。

    于是,李太平说道。

    “不用再走了,我军一路前行千里,早已是疲惫不堪了,而且眼下已经入冬,大雪之后行路不便,还是暂时就在这里安置下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