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英伦狂潮在线阅读 - 第150章 女孩点燃了电台

第150章 女孩点燃了电台

    1月22日,CSB电视台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

    记者在节目中说:“英伦青少年被几个拖把头摇滚明星迷得死去活来……”

    跟NBC电视台的新闻一样,仍旧是从社会负面效果去看待披头士乐队,不过主流媒体的下场确实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们。

    而且除了《时代周刊》、《新闻周刊》、NBC之外,《生活》杂志当时也在一篇围绕theSingingNun分析美国流行音乐现状与未来的报道后面,刊登了一张玛格丽特公主接见“红得发紫的披头士乐队”的照片。

    甚至一向古板保守的《纽约时报杂志》也刊登了一篇名为“英国人的披头士狂热”的文章。

    负责报道的CBS伦敦分社社长艾伦(Alan)介绍了和之前的新闻差不多的场面:尖叫的青少年、皇家文艺汇演,以及被惊呆了的记者。

    不过片子中也有两个NBC的报道中没出现的材料:一段对乐队的采访和一段乐队在伯恩茅斯演唱会上表演《SheLovesYou》的视频。

    在CBS的报道透露出一股子挖苦嘲笑味。

    艾伦称Beatles“根本不是在创作音乐,甚至都不知道留个好发型”,但是那段演出视频却是相当吸引人眼球。

    然而这般挖苦的语气起到了反作用,报道让青少年观众留意到了这支“青少年有多爱,成人世界就有多恨”的乐队。

    这同样是一个能够激起人们好奇心的卖点。

    这样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上次于NBC的“Huntley-BrinkleyReport”,但它一晚上也能吸引到近千万观众。

    而这千万分之一就包括CBS的台柱艾德·苏利文(EdSullivan),他在节目播出后就立即致电了艾伦想了解更多关于“那四只甲壳虫”的事。尽管苏利文之前已经同意让Beatles上自己的节目,但他仍然有些看不起这四个人,而艾伦的新闻让他对这支乐队刮目相看。

    五天之后,CBS正式对外放出消息:Beatles,这支“在英国异常火爆的四人乐队,将在2月7日首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并在2月9日与16日登上‘TheEdSullivanShow’的舞台”。

    这则消息重新唤起了人们的记忆。

    此前媒体对乐队的报道给美国人留下的印象,包括他们征服英国王室的“光荣事迹”。

    同时,消息还称:“乐队在美国的首张专辑将在三月发行。“

    北美苹果唱片刚在消息发布一周前做出了这個决定,当时他们还泄露了Beatles将登上苏利文节目舞台的消息。

    CBS新闻播出的当晚,有一位名叫桑迪·斯图尔特(SandiStewart)的新罕布什尔州15岁女孩儿守在了电视机前,她随后给华盛顿WWDC电台的DJCarrollJames写了一封信,问:“为什么美国没有那样的音乐?”

    James也看了那则新闻并且也对乐队深深着迷,所以他托他在BOAC电台的朋友送来了一份《IWanttoHoldYourHand》的唱片拷贝。

    而作为奖励,James把Albert请到了演播室。

    1月27日,他在电波中这样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即将听到美国从未出现过的音乐,来自Beatles的《IWanttoHoldYourHand》。”

    一曲播毕,电台控制台已经完全被听众的来电打爆,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再播一遍!

    于是WWDC把这首歌安排在了热播列表中,并在歌曲中间加上了“WWDC独家”的音效以避免其他华盛顿的电台擅自翻录。

    第二天,当地的唱片店涌进了一大波来购买这张唱片的乐迷,而实际上唱片并没有上市,工作人员自己都没听说过这支乐队。

    随后,James把唱片拷贝又寄给了一位芝加哥的电台DJ朋友,而他的这位朋友又将其寄给了圣路易斯的一位DJ,他们所得到的反馈几乎一样:《我想握住你的手》(IWanttoHoldYourHand)已经火了。

    市场对此种变化最为敏感,各大唱片商店里《我想握住你的手》唱片迅速销售一空。

    由于披头士的其他唱片质量同样很高,所以很快跟他们相关的歌曲唱片也迅速卖光。

    同时,在公告牌上的名次如火箭般攀升。

    为什么电台DJ的一次播放能得到如此热烈的回应,而乐队此前在美国发行的单曲却无人问津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宣传力度的缘故。

    CBS和NBC两家全国性电视台,加上其他新闻杂志的轮番报道让人们知道了这支乐队,并且引起了人们对他们的好奇心。

    主流媒体对“披头士狂热”的关注和呈现,已经教会了美国青少年该如何追星。Beatles在美国最早发行的那些单曲虽然成绩不佳,但这些往事在WWDC电台按下播放键开始就已经烟消云散。

    更何况,艾伦的节目以及“Huntley-Brinkley”已经让将近2000万人见识到了“披头士狂热”。

    相对于此前北美苹果公司做的宣传,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电视新闻和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在1960年,电台、青少年杂志、以及偶尔的有限服务几乎是流行歌手们曝光的最常用途经。电视节目则仅限于“AmericanBandstand”或者一些地方台的类似节目,只有当歌手的单曲足够火了,才有可能登上三大广播电视网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

    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引起的连锁反应着实让所有人都感到大吃一惊。

    无论如何,Beatles在美国瞬间变得无处不在。

    之前电视里看到的“披头士狂热”已经成为了全美人民的常识,并且点燃了属于美国的狂热状态。

    在上面提到的《纽约时报杂志》那篇文章中,那副漫画能给当时的情况做一个总结:一个女孩在留声机上播着Beatles的唱片,并向她摸不着头脑的老爸解释,“他们就是能让你很自然地叫出声来,老爸,他们的音乐就是有这种魔力!”

    一个女孩的无意举动,点燃了电台对披头士的热情。

    从那时候开始,每个电台都开始争相播放他们的歌曲。受此影响,越来越多人冲进唱片商店寻找披头士的歌曲。

    与此同时,这些歌曲的公告牌名次也在迅速提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