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六章何夕的迷茫

第一百二十六章何夕的迷茫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二十六章何夕的迷茫第一百二十六章何夕的迷茫

    何夕有些迷茫,他倒不是为这些钱迷茫。虽然这方面缺钱,但是何夕是有办法搞到钱的。他是迷茫于这种发展模式。总不能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是何夕咬紧牙关从其他地方搞到钱吗?

    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态。

    倒不是说国家投入科研这个方式不对,但是情况不一样。

    第一,大明作为世界头号强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霸主,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唯一能成为对手的人,也就是残元,此刻元朝皇帝已经在南京,为朱元璋跳舞了。

    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是没有迫切地提高科学技术的需求。而且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好处。与重要性。

    而且是后者是最重要的。

    即便何夕能弄出多少钱来,钱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少的。

    而用钱的地方,总是多的。何夕将这么多钱,投入科研之中,会受到其他人非议的。毕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未来的科技,会走到什么地步。觉得,而今已经不错了。

    为什么还要加大投入,虽然说蒸汽机与水车联动的方案,在何夕看来,完全是过渡方案。一定要淘汰的。但问题是,而今这一套方案,其实还很赚钱的。

    解纶买下砖厂就是看重了这个。

    即便在何夕作为执政者,他个人也觉得,朝廷并不直接干预科学研究,仅仅是维系科学研究的环境。才是最实用的办法。

    何夕是知道,未来的科学走向。但是大明其他人不知道啊?甚至即便知道了,投入之后,就一定能做出来吗?何夕之前觉得可以,而今真正尝试之后,才觉得未必。

    即便后世很多公司也不敢大规模投入研发之中,华为仅仅是少数,并不是这些公司看到科技研发带来的好处,而是他们更知道,一家公司压在科技研发之上的危险。如果这个项目失败,整个公司就要破产了。

    朝廷深层参与科学研发,这是后起国家最好的办法。因为国家不参与,国内是没有其他机构可以承担这个重任的。而在大明不一样。没有追赶最高技术的紧迫感。国家放弃很多工厂之后,利用最高技术得到利润也减少了。

    即便得到了利润与负责的官员没有直接关系。

    产学研转化,即便在后世也是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更不要说了。

    所以,让各商业公司为了市场更高的利润,投入科学研究。国家不用承担科研投入的付出,也不能为科研失败承担损失,却可以获得科研成功带来一系列红利。

    还减少了一系列科研管理的弊病。

    想想就是最好的方案。

    只是,何夕也无奈。很多事情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何夕如果不管的话,他估计在三五十年后,那种可以用在火车上的蒸汽机才能出现。至于火车与轮船什么的。就更远了。

    或许等何夕白发苍苍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到这些东西。

    这大概就是,在西方蒸汽机出现与成熟的过程。这也是商业竞争带来的进步。

    这个时代商业竞争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后世,对产品需要迭代的速度。也远远比不上后世。这种水车与蒸汽机联动的方式,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如果按照正常规律是,等这样的生产技术完全推广开来,很多厂都能生产了。生产过剩。为了争夺更高的利益,人们才开始遭受准备更换。甚至一些利润微薄的地方,无力更新设备,用了一两百年去,就好像,中国某些地方的小厂,还有一九三几年的德国车厂。那年纪,比厂里年纪最大的工人年纪都大。

    让市场自然淘汰水车与蒸汽机联动方案,最少需要十年。

    如果何夕而今将新方案搞出来,会让很多人利益受损的,别的不说,解纶说不定就要破产了。

    而且很多勋贵彼此之间都有联系,也未必喜欢看到这样的变化。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何夕心中却不愿意。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生命已经过了一半了。这种情况下,即便他得天之幸,能够在这个时代活上一百年,按这个技术更迭速度,等到他快要老死的时候,能不能看见电灯,能不能看见内燃机?

    更不要说计算机了。

    他内心之中急切的想将他后世看见的一切在这个时代复制。虽然他知道,这个想法,是有些问题的。但是,他依然忍不住。一方面是他多少年来,难以自制的思乡之情。

    不知道多少次,午夜梦回,与父母大年三十看春晚,自己跳墙出去网吧,打游戏。玩手机,但是等醒来之后,却发现连一盏电灯都没有,用得即便是最高等级的鲸油灯,那又如何啊?

    即便这鲸鱼灯之中还加了不知道什么香料,点燃之后,非但没有烟火气,反而有淡淡的香气,那又如何?

    依旧比不上,他小时时候那种昏暗的,二十瓦的灯泡。

    连带来的手机与笔记本,也已经相继损坏了。何夕让人用最好的紫檀木做了匣子。决定当自己的陪葬品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他觉得自己的使命。

    一开始他就觉得,他无端从现代回到这个时代,一定是带有使命的。到了而今,何夕越发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天下人谋福祉。

    他纵然培养了这么多学生,但是何夕很明白一件事情,他们不如自己。

    倒不是说,何夕自负到整个大明就没有天才。而是,何夕在后世经历的教育,即便在后世,如果不算国家补贴,全部计算的话,恐怕也不是十几万就行的。更不要说,后世很寻常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只能想象。

    从这一点上来说。

    何夕接受的教育,是无价的。

    是不能用大明这里的金钱来衡量了的。

    并不是大明这边没有绝顶天才。比如张宗德,在何夕看来,就是一个天才,而且这样的天才,还会陆续的出现。但是这些人,也不能代替何夕自己的地位。33

    朱元璋寿命进入倒计时了。何夕也不得不思索,那就是将来,等他何夕也到这个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啊?

    这不是何夕自视甚高,而是现实就是,有些人是可以被代替的,有些人是不可以被代替的。而朱元璋与何夕,都是不可被代替的人。

    所以,何夕也明白,等他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科学进步速度,会大大减弱。

    所以,何夕其实是想有生之年,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最好能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革命也搞出来,至于将来的核能什么的?很抱歉,虽然说很多人说,现在制造原子弹的工艺在网上都是公开的。

    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大学生就能造。

    但不包括何夕。

    最少前两次工业革命,何夕还能提供方向,至于之后,何夕只能做出一些指点,更多的就不可能了。

    所以张宗德给出的计划书,如果放在后世,自然是错漏百出,要被立即打回重做那一种。但是在何夕看来,足够欣慰了。但是欣慰之余,何夕的心思也没有在计划书上面了。

    而是更重要的方面。怎么样拖着这个世界进步。

    这才是何夕给自己的任务。

    何夕直接问道:“你给一个时间,这东西什么时候能造好?”

    张宗德咬咬牙,说道:“如果小规模量产,只需要一年,想要大规模量产,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