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首映(1/4)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卷第三十一章首映热钱正在疯狂涌进电影圈… 以天美传媒为例,市值居然超过千亿。 但天美传媒一年的利润最多也就30亿左右,今年更少,因为收购猫眼还有投资象山几个摄影棚,包括组建的特效联盟… 花了十几亿… 这些属于边界投资,毕竟要做科幻、魔幻大片,需要顶尖的摄影棚,也需要特效公司。 扯回来,也就是说天美传媒今年的利润最多也就十几亿,但现在市值过了千亿… 市盈率一般在15-20倍比较合理,这尼玛都快逼近百倍了! 典型的泡沫… 但事实就是这样——文娱赛道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大文娱、IP的提出,让文娱一跃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当然,政策方面的鼓励,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前投资了钱,投资人就有责任有压力了,至少他会督促导演按时完成项目; 现在嘛… 这么说吧,从投资开始,本来这个片子是一个亿拍,拍着拍着就变成三个亿了,卖的时候就是六个亿了。 拿到投资权的各种溢价往外卖。 击鼓传花一般… 像《你好,BJ》,沈旭东编剧、制片,宁昊执导,葛尤主演,怎么看也是十亿级别项目… 所以,懂行的人会判断出六亿不太可能,但按照三亿成本入股,还是有赚头的! 那怎么溢价卖到六亿? 简单,热钱很多——一堆资本介入电影不是希望通过电影本身而挣钱,而是希望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品去挣金融背后的钱,他们缺的就是现象级的电影项目。 《你好,BJ》这样的项目,他们愿意溢价加入。 沈旭东当然知道这些事。 他对这些事很看不惯,但…也知道这种事不是他能解决的,就好像P2P借贷… 他能做的只有规范电影本身… 至于《你好,BJ》的投资份额——既然知道这玩意肯定能赚钱,主演们自然有份额! 这是天美的规矩——一般电影,主演都有投资份额,甚至可以不要片酬,只收票房分红。 当然,前提是大明星。 也可以选择拿高价的片酬,比方说《你好,BJ》给葛尤开了6000万的片酬,税后6000万! …… 冯晓刚没空管《私人订制》,宣传他都没怎么上,主要忙着鼓捣春晚… 但他再忙,首映也得过来! 首映礼是李咏主持的,冯晓刚携四位主演葛尤、白百何、李小璐、郑恺出席… 《失恋33天》之后,白百何在中国式小妞电影这个领域简直是无敌… 中国式小妞电影,追求的是一种‘中国式政治正确’前提下的傲娇与放纵。 ——把女性从固有套路里倾听者的形象改为宣教者,说一些看似是女性主义为上的大道理,实际上,吃拿卡要之余还把逼给装了… 这类电影,女性肯定喜欢! 她的长相还有整体气质,给人的感觉有一种生活感,还带点文艺和刚,同时也有成功职场女性的那种飒… 这玩意简直是利器! 至于她的演技,老实说,一直没啥进步,属于那种低级门派的掌门水平。放到武侠里就是‘五虎断门刀刀王’、‘通臂拳拳皇’之类的程度,就是所练习的武功都属于不太能上台面的,但一招鲜吃遍天… 在这个时代,同领域基本没人能打得过她! 末法时代,五虎断门刀刀王已经足够了。 看到沈旭东,白百何眼睛一亮,赶紧迎上前——白百何是出演《失恋33天》正式进入电影圈的,沈旭东算是她的伯乐… 抱了一下,沈旭东想到《私人订制》的一篇新闻,于是问:“听说你被范韦老师震惊到了?” 白百何点头承认:“…嗯,有一场戏,范韦老师太太自然了,我都忘了是在演戏…一瞬间抽离了…” “范韦确实厉害,《大佛》他的戏份太少了,所以,我们准备再合作几次…” “真的?有适合我的角色吗?” “有的话肯定会找你…” 范韦的演技确实厉害,更厉害的是他的韧劲还有可塑性… 很多所谓的老戏骨年纪大了之后塑造的人物都趋向单一,演来演去都是一个样。 范韦不一样,总能给你新的感觉… 就像老陈醋,越久越香。 有人比较他跟赵本衫,这么形容的: 看范韦演戏,给人一种感觉:有个人拿斧头剔牙,看着马上嘴都被砍掉了,偏偏啥事没有,而且牙剔得倍儿干净;
赵本衫…他不拘泥于固定台词,而是先把握剧情大概走向,然后根据任务特点和场景去进行发挥… 以前一直觉得范韦胜过赵本衫,毕竟老赵一直在舒适圈打转,后来看了《落叶归根》、《鹊刀门传奇》,发现老赵的舒适圈有点大,去哪都是舒适圈… 有机会一定要让他俩再合作一把! 剧本都想好了——《东北夏洛克》,根据《平原上的夏洛克》改编… …… 冯晓刚满脸疲惫,显然春晚让他耗损巨大! 不管谁导春晚,都是一个样… 框架套路已经既定。 “难搞啊,一个节目你觉得很好,但领导觉得不行,那就得毙掉,以前,我觉得春晚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满意,但是啊,你让老百姓满意的前提是你必须让领导满意,因为领导不满意,老百姓看不见。” “但领导满意了,节目很有可能不好看!” 后台,冯晓刚简单跟沈旭东吐槽了一下,沈旭东只是听着,陪着抽了根烟,然后去了放映厅… 冯晓刚这种叫上层思维… 他现在已经体制化了,《私人订制》充斥的都是油腻腔调… 复盘一下这三个故事,各是一种“烂”: 第一段:群众里面有坏人; 第二段:雅俗之辩?这玩意已不接地气,九十年代的议题,拿到二十年后讨论,有意义吗? 第三段最烂,圆宋丹丹的有钱梦,狠狠灌了一把鸡汤,最后得出结论:有钱人也不容易。 其实还有第四段,但支离破碎…完全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贺岁档,跟人上个吊毛的政治课啊! 这个事,其实怨编剧王硕——纸醉金迷的生活过惯了,还创作个屁啊… 创作者的宿命,尤其是喜剧创作者,因为大部分喜剧的着力点都是小人物的悲喜,你得接地气,至少让观众共情,但你成功了之后,直接阶级跃迁,很难再有途径去接触与感受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虽然还能创作,但故事更多是想当然… 《私人订制》确实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