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玉玺

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玉玺

    京师。

    天色已晚,漆黑夜空中繁星闪烁,紫禁城仿佛被莹光笼罩。

    乾清宫,灯火通明。

    朱元璋单手托着一枚方二寸九的玉玺,眯着眼左右打量。

    这块玉玺是燕王朱棣送来的。

    负责呈送的正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此时小胖子瑟瑟发抖地趴在地砖上,不敢抬头。

    来之时,他们兄弟三人互相推诿,都不愿呈送玉玺,担心惹得皇爷爷震怒后果难料。

    最终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二人联手将老大朱高炽推了出来。

    言说他才是燕世子,代父受罚是理所应当。

    燕王私藏前朝玉玺,事情可大可小,全凭洪武皇帝心情。

    “爷爷,您试试。“

    一旁的朱允熥取来印泥和白纸。

    朱元璋浸上印泥盖上。

    赫然显示鲜红的“皇帝之玺“四个大字。“什么玩意!“

    朱元璋大为失望,这不是他心心念叨的传国玉玺。

    这只是一枚普通的元朝皇帝玉玺。

    皇帝的玉玺并非只有一个,在不同场合盖章不同文件,需要不同的玉玺。

    秦制,天子六玺。

    秦始皇有六枚玉玺,后来又铸传国玉玺。

    汉沿秦制,天子六玺,皆白玉制成,钮作螭虎,文与秦同。

    汉高帝刘邦进入关中之后,获得了秦始皇的蓝田白玉玺,佩带在身边,称作“传国玺“。

    到了唐朝,实行八玺制。

    武则天将“玺“改称为“宝“,也叫八宝。宋朝立国,遵循唐朝旧制,皇帝八宝。

    但到了宋徽宗时,这位大艺术家又增加一宝,还在玉玺上纂刻虫鱼,制作十分精美,几乎接近秦玺。

    宋室南渡之后,又增加到十一宝。

    到了明朝,朱元璋根据不同用途,制作了十七枚玉玺。

    如“皇帝信宝“玉玺,用以诏亲王、大臣,调兵。

    “皇帝行宝“玉玺,用以册封、赐劳。

    “天子行宝“玉玺,用以封赏藩属国,赐劳。

    “制诰之宝“玉玺,用以下诏书、识诰命。“......“

    朱元璋看着趴在地上的朱高炽,斥责道:“又不是传国玉玺,你爹藏它做什么?“

    说着,粗暴地将元朝玉玺扔在地上:“拿回去让他好好玩!“

    没有寻到传国玉玺,朱元璋很失望。

    玉玺被磕碎了部分,滑到朱高炽面前,他哪里敢捡,只顾低着头瑟瑟发抖。

    “爷爷息怒。“

    朱允熥去将玉玺捡起,说道:“或许四叔不知真假,是担心马哈木蒙蔽朝廷。“

    老朱已经处置过朱棣了,不能再揪着不放。

    朱允熥知道老朱是想让他开口求情。

    否则老头子为什么晚上召见燕世子?

    关起门来说话,不就是想冷处理此事。

    “没出息的东西!“

    朱元璋指着朱高炽:“你就在京师老实呆着,下去吧。“

    “是。“

    朱高炽艰难地站起来,作揖后转身,一溜烟跑没影了。

    那速度,仿佛瞬移,看得朱允熥目瞪口呆。

    “允通,时间不早了,你回去早些休息吧。“朱元璋步入龙案后坐下。

    朱允熥跟了过去:“爷爷,您不休息吗?“

    “忙完这些再休息。“

    龙案上,是一堆奏章。

    老朱又要熬夜了。

    朱允熥二话不说坐下来,拿过一堆奏章,一起干活。

    自巡视九边归来,又着手全国大移民。

    如今朱允熥的储君身份更加稳固,朱元璋特许他在文华殿办公。

    这一宣布,每日往来的大臣更多,有处理不完的国事。

    朱允熥乐在其中。

    美其名日是为老朱减负。

    朱元璋上了年纪,身体时好时病,身为大孝孙,朱允熥必须扛起责任。

    乾清宫,灯火跳动。

    烛火下的一老一少,仿佛不是帝国的掌权者,而是认真做家务的祖孙俩。

    经过近两年的历练,朱允熥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大多事情,不需要再询问朱元璋,他已能自行决断。

    “爷爷,孙儿以为这道奏疏非常好!“

    “哦?何人所上?“

    朱允熥看了眼名字:“是应天府上元县典史隋吉的上疏。“

    典史?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疏:“拿来俺看。“

    典史是个不入流的地方小吏,只因在天子脚下当官,才有资格上书。

    越是小官上书,朱元璋越是关心。

    他可以从小吏口中,更直观的了解民生问题。

    果然,这位上元县典史的奏疏深深吸引了朱元璋。

    上疏的事情并非国家大事,小的不能再小了。

    应天府上元县典史隋吉上疏言:有一户农民,是一对夫妻,家里有田四十五亩,儿女幼小。

    春夏耕种之时,因为丈夫病了妇人从旁照顾日日熬制汤药,等丈夫病好了,已经耽误了农忙时节,田地荒了一年。

    这一年,这户夫妻没粮食上交国赋,也没粮食养儿女,只能穷困流离。

    上元县典史隋吉请命,乡里小民,以二十家或四五十家,团为一社,每遇农急之时,有疾病则一社协力,助其耕耘。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庶田荒芜,百姓饥窘,还能加深邻里关系。

    朱元璋看了这封奏疏后,连连称赞:“不错不错,这隋吉是个好官,法子也好!“

    “自古以来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贫穷时,亲戚相助,婚姻死伤时,邻里相助。“

    朱元璋忽生感慨:“蒙元一朝治世近百年,轻视教化,风俗颓敝,以致亲戚不亲,邻里不睦,甚至有强者欺弱,富者吞贫,大失忠厚之道。“

    见他如此,朱允熥作揖行礼:“陛下即位以来,常申明教化,于今已臻其效。“

    朱元璋却是摇头:“天子脚下,发生百姓因错过农忙,穷困流离这等事,说明朕做的远远不够!“

    他看向朱允熥:“允熥,你觉得该如何做才能防止此类事情发生?“

    朱允熥沉思片刻,回道:“孙儿的想法是,让户部置全国民户一百户为一里,一里之间的百姓有贫有富,但凡遇婚姻、死丧、疾病、患难,富者出钱,贫者出力,对有困难的一户进行救助。“

    “又如春秋农忙之时,一家无力,百家帮忙,推此以往,这样邻里之间哪还有不和睦的道理?“看书喇

    朱元璋听后,大为欣喜:“着户部以此意告谕天下百姓,在全国内实施!“

    这一政策虽然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农村随份子,自此开始……

    但实施以后肯定会改变邻里关系,使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最重要的是,能实实在在的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困难,减少社会矛盾。

    待处理完奏疏,已经是深夜。

    朱允熥亲眼看着朱元璋入睡,这才返回东宫。

    第二天一大早。

    尚宝司来人,还送来了五枚玉玺。

    说是皇帝陛下交予东宫的。

    朱允熥一看,竟是皇帝玉玺!

    代表大明皇帝权力的十七个玉玺,老朱竟送来了五个!

    这意味着,此后皇太孙朱允熥拥有处理政务加印玉玺的特权。

    连太子朱标都未曾有过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