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戍卒传奇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四章 兵器问题

第三十四章 兵器问题

    韩涛的问话算是问道点子上了,刘锦一方面不想让自己刻上宦官一党的标签,一方面又希望借助宦官的势力为自己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就听刘锦慨然一笑,说道:“无他,正如太守大人所言,朝中有人好做官。,位常侍大人俱是陛下跟前的红人,有诸位大人美言胜过宗正大人多矣”。

    “那为何又要隐匿你与诸位大人的关系呢?”,韩涛有些不解的问道。

    看了一眼韩涛,刘锦心说:“二货,这么简单都不知道”。不过这话不能这么说,就听刘锦说道:“想必大人也知道,宗正大人对我极为看重,若是我表面上投到宗正大人门下,实则是为诸位常侍大人办事,这样一来就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想,这对诸位大人来说也将更为有利!”。

    “咦,还真是如此”,韩涛心里惊呼一声,脸上立刻挂上笑容,赞叹道:“贤弟思虑周详,老兄我险些误会了贤弟”。

    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韩涛来说,自己只需要将刘锦的态度表明。以张让、赵忠等人的阴狠,自然知道一个细作对自己的好处有多大。

    而对于刘锦来说,既能保证自己不挂上宦官一党的标签,也能在明面上给自己贴上一个保皇派的标签。可谓是两全其美,各需所需。

    最重要的还不是名声的问题,而是能够游走于两大势力之间。借助两大势力的帮助,替自己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只需要等到那件事的爆发,刘锦就可以借助这件事的东风扬帆起航。

    回到自己的营中已经是当夜子时左右了,刘锦草草的洗漱了一番之后便和衣而睡。

    第二天一早,刘锦送别了要回京复旨的小黄门左丰和急于上任的韩涛。期间,刘锦暗中命人将准备好的十箱金银珠宝交给韩涛,让韩涛代为交给左丰之后再转到张让等人手中,算是自己的孝敬吧。

    等该走的都走了以后,刘锦便正式入驻府衙。同时招来了曹性、何庆、杨冶、蒙尧等人商议重建雁门关守军之事。

    府衙的大厅之中,一身黑色劲装的刘锦端坐主位。左边下首站着曹性,何庆二人。右边的下首站着蒙尧、杨冶二人。身后则是佩刀护卫的郝四,至于另一个护卫张毅,则是早就在夜袭之战中已经战死了。

    就听刘锦率先开口问道:“玉明兄,不知你部的征兵之事办的如何了?”。

    曹性知道,刘锦是担心匈奴人卷土重来,而自己这边没有做好准备。所以立刻就答道:“回禀校尉大人,自战后开始至今日已经十三日了,我部共招募兵卒一千四百五十八人。这些兵卒大都来自雁门关辖地内的良家子弟”。

    闻言,刘锦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数字,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能够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招募将近一千五百人,这说明曹性的办事能力相当不错。

    于是,刘锦勉励了曹性几句,又用眼神示意蒙尧,让他接着回答。

    不曾想,蒙尧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吓倒一片人。

    就听蒙尧说道:“禀主公,我部共招募兵卒三千一百三十九人”。说到这里,蒙尧没有像曹性那样说这些人都出自哪里。

    果然,刘锦闻言就皱了皱眉。心说:“雁门关地处边关,整个辖地内的人口总共也就不到十万人。除掉老弱妇孺,壮丁至多不超过两万人。而且还散落各地,十三天的时间怎么可能招募三千多人?这太不正常了”。

    想到这里,刘锦面色一变,厉声喝道:“十三天的时间你如何招募了三千人,是不是强拉壮丁入伍了?你给我如实道来!”。

    不想,蒙尧憋了半天也没憋出句话,就是愣在那里不说话。

    就在刘锦要再次喝令的时候,从厅外传出一声爽朗的笑声:“哈哈,贤弟啊!愚兄听说贤弟高升,特来恭贺贤弟,并给贤弟预备了一份贺礼,还请贤弟笑纳”。

    这笑声爽朗,中气十足,应该是个中年人才对。

    可刘锦不用看,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急忙快步走出大厅。人未出厅门,声音就已经出去了:“原来是大哥到了,小弟未曾远迎,死罪死罪”。

    随着话音,刘锦就看到一个青衣壮汉。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多次帮过刘锦的蒙烈。

    就听蒙烈笑着说道:“哎,你我兄弟,何必如此。贤弟莫要怪罪小尧了,那些壮丁是愚兄送给贤弟的”。

    刘锦闻言,顿时脸色涨红,心中觉得欠了蒙烈好大个人情。

    细细想来,蒙烈跟自己非亲非故的。不仅是救了自己的小命,又是送马又是送人。还帮自己打退匈奴人,如今又送上几千人,这让刘锦十分过意不去。

    “大哥,你如此做,让小弟情何以堪。这人小弟是万万不能要了,还请大哥带回去吧!”,刘锦涨红着脸说道。

    “贤弟不必如此,这些壮丁不全是愚兄的家兵。自从匈奴大军退兵以后,愚兄就广发信函,邀请愚兄的旧日相识前来投奔贤弟,至今尚还有许多人未曾接到信函或还在路上。愚兄担忧贤弟安危,所以先让诸位英雄前来雁门。由于贤弟事务繁忙这才有此误会,贤弟莫怪啊”,蒙烈解释着说道。

    话说到这里,刘锦就放心了。他可还担心蒙烈把家兵都送给自己了,牧场没有兵甲防守呢。

    “既如此,那小弟就谢过兄长了”。刘锦迎着蒙烈进大厅落座之后,说道。

    “不过,贤弟啊,愚兄有个不情之请,还请贤弟考虑一二”。这回轮到蒙烈红着脸了。

    一听这话,刘锦立刻拍着胸脯说道:“大哥有事尽管直言,小弟必当全力以赴”。

    蒙烈听到这话,脸上的红色渐去。朗声说道:“那愚兄就客气了。是这样,你那侄儿今年也十八了,是该闯荡一番的年纪了。愚兄想让他在你这里谋个伍长什长的职位,历练历练,不知可否?”。

    “大哥说的哪里话,贤侄能来是小弟的福气。正好小弟这里缺人手,就让贤侄做个司马吧!”,刘锦笑着说道。

    不想,蒙烈却并不领情,反而说道:“贤弟误会了,勇儿年幼,当从底层做起,这样才能达到历练的效果。军中不必其他,有道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贤弟莫要拔苗助长啊”。

    明白了蒙烈的苦心,刘锦深感父爱如山。

    有道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种伟大的父爱不同于现代社会许多长辈对于子女的溺爱。

    而是为了子女更好的成长,将子女置身险地。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能更加成熟稳重,更有担当。

    可是这种成长却伴随着巨大的危险,一个不慎就可能让子女送掉性命。更何况蒙烈还就只有蒙勇这一个儿子,一旦蒙勇出现危险,或者不小心送掉小命,那可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苦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明白了蒙烈的苦心,刘锦就不能推辞了,毕竟人家帮了自己那么多忙。当下刘锦便建议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贤侄担任小弟的亲卫屯长吧”。

    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最能锻炼人的,因为他可以时时刻刻跟在主将的身边,言传身教之下,必然能让人学到更多。

    所以蒙烈也不推辞,便说道:“那就听贤弟的”。

    蒙勇的事说完了,刘锦正好对于训练古代军队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就请蒙烈帮忙出谋划策。

    蒙烈思虑的一会之后,结合了刘锦现有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说道:“就目前的情况看,贤弟手下有兵丁五千人。依我看,可以暂时组建两支千人骑军部和三支千人步军部。骑军部的司马可以由蒙尧和贤弟亲自统率。步军方面,每一部长枪兵、刀盾兵各占两曲人马,剩下一曲人马可编练为弓弩兵。这样一来各部就能保证各部兵力的全面搭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军的战斗力”。

    蒙烈一边说,刘锦就一边想。忽然,刘锦想起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兵器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当下,刘锦便说道:“大哥,此法甚好。只是如今雁门关内的兵器经过上次大战之后基本上已经损耗殆尽,如今能够用作军用的已经不足一千件。虽然可以往郡府和州府呈递文书,请求调拨。可是小弟担心郡府和州府调拨的兵器不耐久战,会造成将士儿郎不必要的损伤”。说着话,刘锦将数次战斗中发现的兵器问题一五一十的详细道来。

    直听得蒙烈直摇头,等刘锦说完,蒙烈这才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雁门之战后,贤弟不是缴获了大批匈奴军队的兵器吗?”。

    刘锦一听,顿时摇头说道:“大哥,匈奴军惯用弯刀,可是我军却并不善使弯刀啊,这要来何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