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平吴中郎将
由于陆议不战而退,汉军兵锋推进秭归。八月初六,刘备中军驻扎秭归,开始召诸将议事。 在冯习提出水陆并进,攻打宜都时,刘备否决了这个进兵建议,而是以丁厷为使者,前往武昌,逼孙权归还湘水以西。 “安国,孟容,召阿统前来!”刘备打算在行宫召见赵统。 “臣赵统参见主上。”赵统对刘备行礼。 “一月不见,阿统增修甚大。”刘备将赵统扶起。 “阿统,朕已尽知巫县之事。若不能为麾下复仇,如何统兵。正如吴贼连杀云长,益德,朕岂能不报此仇?”刘备手中用力,见赵统脸色如常,便松开双手。 “来人。”刘备呼道。 关兴,张苞立刻上前。 “让子初拟旨,封赵统为平吴中郎将,益杜路,刘宁两营兵。”刘备说完,便转身回到御座。 “主上,阿统首阵亲斩吴将,兴愿为阿统帐下卒,讨伐吴贼。” 赵统见关兴脸色坚定,便道:“统麾下夷兵营本就是安国之兵。只是夷兵营损失过半,请让夷兵在秭归就地休整,补充兵力。” 张苞见关兴要统兵出征,也道:“苞也随安国出征。” 刘备对此不置可否,道:“若安国,孟容战场有失,朕如何向云长,益德交待?” 赵统道:“主上,臣有一法,既可历练安国,孟容,又不会有危险。” 刘备颔首,道:“那他们俩就交给卿了。” 赵统道:“喏!臣粉身碎骨也要保安国大兄和孟容大兄周全。” 三人走出行宫,张苞先拱手笑问道:“阿统如何安排我等?” 赵统道:“孟容大兄先率部曲整编李巫县俘虏吴兵。” 张苞道:“某推举一人随某整编俘虏。此人乃渔阳泉州人阳群,有勇力,善骑射。” 赵统喜道:“有孟容大兄保举,统岂能不用?” 三人遂大笑回营。 武昌。 因陆议不战而退,让蜀军兵锋推进到秭归,孙权也倍感压力。 孙权还得知,刘备封蜀将赵统为平吴中郎将,似乎是为了回应孙权封刘璋为益州牧,周泰为汉中太守,韩当为牂牁太守。 更可恨的是,蜀军使者在朝堂上言语乖张,恐吓群臣,称若不归还湘西之地,就在荆州的吴军付出代价。这让孙权很不舒服,对远在建业的张昭更是想念,常对左右说:“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乖张乎?” 面对群臣上书,让孙权下令陆议与蜀军决战,孙权只能回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似乎是为了回应刘备的平吴中郎将,魏吴王孙权写信给魏帝曹丕,希望能以吴王世子孙登为讨蜀护军。 远在夷陵的陆议也很无奈,面对诸将的请战,只能以“蜀军兵锋正盛,当以避战为要”压制诸将。并上书孙权调交州步骘率万人镇长沙,防止荆南动乱。亲请荆州士人潘濬出镇武陵,防止蜀军侵入湘西。 做完了这些,陆议在舆图标记了吴军各个守卫点。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守卫点,这让谢旌疑惑不解。 “大都督,蜀兵不过四万人,我军前线有五万人,又有地利,何不一战退蜀兵?” “今日退蜀兵,明日蜀兵又至矣。斥候探到武陵蛮夷已经响应蜀军。若不能大破刘备,荆州难安。”陆议将兵棋摆满宜都。 经过两个月的整军,赵统现在有兵五千人,以阳群统賓兵一千,杜路、刘宁各一千,在秭归补充了夷兵,现夷兵营由张嶷、邓凯各统一千夷兵。以张苞为司马,关兴为护军。统属前部督张南。 张南,字文进。本袁熙部将,赤壁战后投降刘备。刘备以其袁氏部将,在雷绪死后,统率庐江雷氏旧兵。此次出峡督兵万人,地位仅在冯习,吴班之下。 作为前部督,张南本想用水军顺流东下直到江陵。但吴人自吞并荆州后,水军实力大增,蜀地船只毫无胜算,想到此,张南叹道:“若关君侯,张车骑在此,岂有今日之困。”
这时,侍卫来报:“将军,诸将已到大帐。”张南收起思绪,前往大帐。 “见过前部督!”诸将拱手。 张南颔首,环视诸将,见到赵统身后有二人眉宇间似故人,便问道:“赵将军身后二人是何人,竟让张某想到两位故人?” 赵统回道:“此二人为故关君侯,张车骑之子,在麾下充任护军,司马。” 张南喜道:“如此,吾欲以此二人为将,还望赵将军成全。” 赵统本想拒绝,却见关兴,张苞二人走出道:“杀尽吴贼,以效主上!” 赵统愕然,只见关兴转过身道:“请赵将军成全!” 赵统道:“统恳请前部督,不可将关、张二人部在大军前线。” 张南立刻明白,道:“请赵将军放心!” 赵统又道:“我麾下五千人本就是借安国、孟容大兄之势所成,今将兵马归还。”说完,便将调兵令牌交给关兴,张苞。 等关兴、张苞接过令牌一看,发现竟是夷兵营令牌和賓兵营令牌。 “张家部曲我也一并归还孟容大兄。伯岐有大将之风,请大兄重用之。” “孟容大兄,故张车骑常不恤健儿,请大兄效吴起之法,与士卒同生共死,以得军心。” “安国大兄,邓凯在秭归甚有影响力,营中之事,多以咨之,必使汉夷和睦。” “故关君侯在荆州恩信大行,安国只需在秭归立下旗号,必有君侯旧部来归,请安国大兄务必亲之,以示不治其投吴之罪也。” 听着这位少年将军如此絮絮叨叨,诸将有些动容,都不约而同地待其叮嘱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