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天马行空四部曲在线阅读 - 第一章 一无所有,自己创造一个自己

第一章 一无所有,自己创造一个自己

    (倒数第二卷《人,真人,终极之曲》只是延续上一卷魔侠图录、星空图录;最后一卷是第四部曲=完;

    生平第一书真是涂天屠鸦;顺手把古今中外及眼前人路人通通扫了进来;也算叛逆之绝!週末愉快!追时间去也!)

    “她不想理解人家对她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如果人家对她说:「我如此的钦慕您」,她消除了这句话深处的性的含义与她说话的人在她看来似乎是真诚和恭敬的,就和桌子是圆的或方的,墙纸是蓝的或灰的一样。”─《存在与虚无》

    另外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有关人类的责任。一个人在做出选择的同时,他也向其他人推荐他的选择。他有选择的自由,也就要為所有的后果承担责任。

    一个例子是在二战时期的某个法国家庭裡,父亲為德国人工作,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去世了,小儿子留在母亲身边。

    小儿子知道自己对母亲非常重要,不能离开她。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个法国人,他希望到英国参加法国的抵抗力量,解放自己的祖国并為哥哥报仇。

    这样,小儿子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去问沙特,而得到的回答是,你自己选择,无论后果如何,你都要為其承担责任。

    晚期,他的思想有所改变,把目光更多的放在社会这个宏观的层面上。也开始承认,自由身是有所限制的,要人為自己的行為负责,也是难以实现的。

    他尝试对马克思哲学进行改变,把马克思哲学和人学联繫起来。其思想内容比较丰富,若想全面理解。还需要对海德格尔对「存在」的分析和胡塞尔的「意向性」结构分析进行研读。

    而对物质世界,他持一种模糊的,但又直接的实在论观点。他受过德国哲学的熏陶,行上颇為晦涩。其哲学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虚无」是人的意识作為「对己存有」之根特质,人在朝向未来,投射出理想的自我之时,他便不再只是当下的自己,这时,他从理想的状态回头看自己。而否定眼前的自己。

    否定自己,就是将眼前的自己虚无化。但是,人们藉以否定当下状态的理想既然尚未实现,所以也是一种虚无。如此一来,人生彻头彻尾都被虚无所贯穿。然而。虚无不表示否定生命的意义。

    相反地,沙特认為,这样才能肯定人之為人的意义。因為,假若人只是固定不变的物体,则他将任人摆佈,这难道不是对人最大的否定吗?

    或许我们用「缺乏」来解释「虚无」的涵义会更為恰当。当人心中有个理想,因而对照出现状的种种缺失时。他就是处於一种「缺乏」的状态。

    沙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一指出,人的存在,是自己创造自己。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种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后限定自己。因為,人在开始时一无所有,只是后来才成為甚麼。”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

    “因此无所谓人性。因為没有上帝去创造这个概念,人裸地存在。他不是想像中的自己。而是意欲成甚麼才是甚麼;他存在之后,才能想像他自己是什麼,这是在他跃进存在之后意欲的,人除自我塑造之外甚麼也不是。

    对「我」来说,其他的人就像一个贼,要将「我」的世界偷去,将我纳入他们的轨道中,成為一个「在己存有」,成為一个对象或东西。

    於是,我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主体,而是他人的奴隶,从一个「对己存有」堕落為一个在己存有。我怎样重新得到自己的自由,得到自己的主体性呢?

    在此唯一的办法是:将他人对象化。如果他人只是对象,是在己存有,那麼我就不会成為他的对象了。

    我可以通过我的「看」(眼光),将他人的世界粉碎,将他人的自由去除。但这样的做法,是不能一直成功的,因為他人的存在是一项无法化除的事实,他人不是我所造出来的,而是我所遇到的。他人留在那里,威胁著我,随时用他的「看」来作為反击。

    终於,人际关係成為一种互相对象化的循环;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我藉著将他人对象化来肯定自己,然后他人又将我对象化来肯定他自己,然后我又将他人对象化来肯定我自己如是下去,没有了时。故沙特认為,人际冲突与沟通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人不仅要将他人作為一种事物对象来支配,且要将他人作為一个自由的存有(对己存有)来支配。换言之,人既要把他人作為一个自由的存有来佔有。

    这是人的一种极大的慾望。我们志不只在他人的身体(作為在己存有的身体),还在於他人自己。

    例如在恋爱的爱抚行為中,我们所「得到」的,并不像吃了一个苹果之后的「得到」,但我们仍然要爱抚,仍然期望在爱抚的行為中有所得。

    照沙特看法,爱抚是我们期望自己能将他人同一的一种行為。

    然而,所有这些要「佔有他人」的目的,终归是会失败的。因為这些目的身都有矛盾。

    在人与人的关係中,每一个人都要自己支配他人,将他人佔有。但当每一个人都要这样做时,人又无法不同时变成他人的对象,為他人所佔有。此所以「佔有他人」这种目的终归会失败。

    在沙特的笔下,人与人之间「你看我,我又看你」的情形是有其特殊的哲学意义的。

    既然当一个人发觉自己正被他人的眼光看著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不安,他变成了别人的对象,為别人所佔有;於是,為著要重新肯定自己,他就反看那个看他的人,重新将那人转化為自己的对象,只有这样他才能再次觉得自由。

    结果,人际关係就只是在镇压他人与被他人镇压的情况中转来转去。人和人之间没有真正的交流通,每个人都看不见对方,只是孤独地自我挣扎以成就自己的自由。

    沙特的人生哲学讨论了存在者面对的五种处境:1我的位置。2我的过去。3我的周围。4我的死。5我的邻人。

    沙特并用「锁链下的奴隶」的故事说明人的处境(《存在与虚无》。

    锁链下的奴隶是自由的,他可以立志砸断锁链,这意味著:「锁链的意义身,是根据他选择的目的而显现」;选择继续当奴隶,或者选择冒最大的危险,跳出奴隶的地位。

    当然,奴隶将不能获得主人的财富和生活水準,但是这些不会是他的谋画的对象。他只能梦想拥有这些财富,他的现实性就是世界以另一个面貌向他显示出来,以致於他应该面对,和解决不同的问题。

    特别是,他必须从根上在奴隶的地位上自我选择,甚至因此给这种「微贱的拘束」一个意义。

    举例说,他选择了反抗,那麼「奴隶的地位」对这种反抗来说,自始就不是一种障碍,它就只能透过反抗方可获得其意义和伴随的逆境。

    因為反抗和在反抗过程中死去的奴隶的生命是自由的生命,因為被一个自由谋画啟发的处境是充实的和具体的,因為这个人生迫切和首要的问题是:「我能否达到我的目的?」

    是因為所有这些,奴隶的处境与主人的处境是不可比较的。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环境事实上都只能对在处境中的对己存有来说,并从对己存有对其目标的自由选择出发,才可获得其意义。

    对己存有是有时间性的,这意味著他来「一无所有」,他「自己创造自己」。在单一个自由谋画中坚持不懈,并非永不改变该谋画。相反,我们看到,我从事的谋画可以永恆不断的更新。「人除了自我塑造之外什麼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