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迁都之争
第472章迁都之争 嘶,贾似道听到这句话后,浑身汗毛都要竖起来。 他在地方和京师在过去一个月打了八次麻将,赵与芮全都知道,真是吓破他的胆。 他脑子这么聪明,当然知道皇帝在说什么。 “因为微臣是陛下的小舅子,皇长子的舅舅,所以大伙可能都在让微臣。”贾似道说完,扑通扑通,把头重重叩在地上,声音几乎要哭:“微臣错了,以后臣再也不打麻将了。” 看着舅舅重重叩头在地上,额头都好像有血了,皇长子赵祺有点不舍,他睁着眼睛,满脸的同情。 舅舅贾似道对他非常好,从小就很照顾赵祺,每年进宫都要带礼物和小玩意给他,就算不进宫,也隔三岔五派人送来。 父皇赵与芮忙着国家大事,家中这么多人,除了母亲,也只有舅舅与他接触最多,对他最好。 赵与芮没让贾似道起身,继续在说:“似道现在有多少田地?” 贾似道一愣,马上道:“回陛下,微臣家中现有良田六百四十亩。” 贾似道以前也是穷的叮当响,后来赵与芮赐了点,他jiejie贾贵妃送了点钱,他自己又买了点,这些年又陆续弄了点,目前已经有六百多亩田,算是个中型地主。 大伙都愿意输钱给贾似道干嘛? 别人又不是傻子。 不过他表现的很高兴的样子,好像很喜欢在礼部的工作。 “有人提议迁回开封,有人提议迁到燕京。” 这时贾似道就发现,自己在地方上的事,赵与芮也时刻关注着。 让贾似道选,他宁愿在地方当通判的。 押皇长子赵祺将来能当太子,能当皇帝。 赵祺的情商比起二皇子赵就差远了,赵在这种场合,是绝对不敢插嘴的。 “陛下--”贾似道想哭了。 “似道很疼爱赵祺。”赵与芮又道:“那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为大伙都在押。 赵与芮缓缓点头:“加上你的钱财,似道应该不缺钱了。” 但这人好赌,骨子里的基因,一时半会很难完全改掉。 “陛下教训的是,微臣紧记在心,永不敢忘。” 舅舅又没犯什么错,和人打打麻将怎么了 贾似道大惊失色,赶紧抬头看了眼赵祺,用眼神示意他不要乱说话。 好不容易两人又聊了会,贾似道心情也稍微平复下来,皇长子赵祺也时不时说几句。 客观的说,贾似道过去这十年表现还算不错,在外面比较谦虚,和原历史是完全不一样。 伴君如伴虎啊,贾似道这里心里暗暗叫苦。 贾似道听的更慌,更害怕。 其实礼部郎中级别比他以前的通判要高,但实权却远远不如。 “父皇。”皇子赵祺没忍住,还以为父亲真的要把舅舅下狱。 “但你自己要有分寸。” 听说锦衣卫像密探似的,在地方还有监督咱们地方官的职责,看来是真的。 “商铺两个,房产六处。”贾似道瑟瑟发抖,不敢掩瞒。 “因为很多时候,你在外面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可能影响到赵祺。” 贾似道再次点头,内心惊恐。 “微臣不缺钱。”贾似道疯狂点头,头上的汗像水珠似的掉下来。 古代人晚上也没事干,能挑灯打麻将,也算是富贵人家唯一的乐趣。 贾似道再次抬头看了眼赵祺,重重的点头:“微臣以后,一定会注意的,请陛下放心。” 赵与芮这时问贾似道,礼部的工作怎么样,习惯吗,和地方有什么不同? 贾似道一一回应着,表情是比较满意,好像礼部的事很好似的。 赵与芮不动声色瞄了眼长子赵祺,没想到赵祺也是性情中人。 “有多少房产?” 前面还和皇帝姐夫和一家人似的聊天,转头皇帝差点要把他打进大牢,不就是打打麻将吗? 赵与芮等他再次坐回去后,又和他聊起了家常,主要是他在地方治理上的一些事情。 片刻后,突然赵与芮语气一转:“最近礼部和其他各部都有人提议,让朕迁都。” “有些人和你一起玩,并且还送钱给你,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你有利用的价值。” “似道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 可贾似道每次都赢,明显是别人在让着他。 “。。”贾似道表情一疑,他瞪眼看着姐夫皇帝,没敢说什么,还是认真听着。 这是皇帝给他敲警钟了,贾似道再不明白,他就不是后世的南宋权臣。 “还有人提议迁到西安。” 赵与芮见吓唬的目的也达到了,挥手示意他起身:“起来吧,打麻将也不是什么大错。” “朕今天要是把你打进大牢,很多人立刻就会远离你而去,甚至落井下石。” “似道现在是礼部官员,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和朕说说,你放心说,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 贾似道脑子飞快的盘算起来,揣磨着皇帝的心思。 自从蒙军退出燕京,离开大同,进入草原之后,大宋朝全面占领北方,夺回了比北宋更大的地盘。 举国上下在盛赞皇帝圣明的同时,也都在议论迁都之事。 因为这事在几年前就有过。 当时赵与芮让人招来术士赖文俊,专门解说了推背图,然后就让赖文俊为太史局提举。 太史局是南宋司天监改制而成,专门负责天文、历法和风水之事。 原长官为太史令,高宗后改为提举太史局。 赖文俊上任后,就开始皇室陵墓迁移风术之事,这事当年朱熹也干过,朱熹多次指出南宋皇室陵墓方向是不对的。 于是在赵与芮的支持下,这些年赖文俊已经完成了皇帝陵墓的迁移。 果然,大宋好像国力更盛,现在一举把蒙古给赶回草原。 在经过这件事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赵与芮可能想迁都。 贾似道脑子飞快盘旋着,把过去几年听到的消息综合起来。 “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大风水。”这是当年赖文俊和朱熹都说过的。 刷,贾似道好像明白了什么,他马上大声道:“陛下,微臣认为。” “如果一定要迁都,可迁往燕京。” 赵与芮笑笑,问:“为何要迁往燕京。” “这。”贾似道心想,总不能说那边风水好? 他犹豫了下,咬牙道:“燕京距离草原较近,陛下要对草原用兵,调拔方便,更示决心――” 他结结巴巴说了几句,赵与芮便道:“这是让天子守国门?” 贾似道先吓了一跳,然后发现赵与芮没有发怒和生气的模样,立刻狂喜道:“对对对,陛下圣明,这叫天子守国门,壮哉我大宋。” 赵与芮没再说什么,笑眯眯看了看他,不一会,赵与芮说自己有事先走,让他和皇子赵祺聊聊。 赵与芮前脚刚走,贾似道就跳起来,一把牵住赵祺的手,语重心长的和他说,祺儿啊,以后无论什么情况下,你都得支持你父皇迁都之事,而且一定要支持迁都燕京。 不料赵祺一脸奇怪:“为何要迁都” “..”贾似道。 “父皇向来节俭。”赵祺又道:“经常教导我们,把钱要用到刀刃上。” “如今临安繁华似锦,各种设设施齐全,一旦迁都,耗费巨大,劳民伤财,朝廷和百姓都得受苦。” 赵祺说的好像有道理,但贾似道是目瞪口呆,你不能这么说啊,你管迁都要耗多少钱,你得迎合着你父皇。 他也不好明说,只是好声劝赵祺尽量要向父皇学习,跟着父皇的脚步走。 赵祺听没听懂不知道,反正好像很反对迁都。 第二天上朝,贾似道也混在人群中。 皇帝和以前一样,先坐在上面观看着,下面的大部份事都由内阁先处理。 大宋朝会上处理的都是小事,大事都由皇帝和内阁决定。 上朝的很多官员都是象征意义,所以也很少出现大伙争执,讨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半天的事。 内阁大臣们处理完一些小事后,突然有人出例,向皇帝跪下。 众人定睛看去,正是户部官员蔡模。 这家伙以前也是研究风水的,和提举太史局赖文俊关系不错。 蔡模站出来说了一堆话,大概的意思是,朝廷收回北方,是不是应该迁都。 还请皇帝下旨,准备迁都事宜。 蔡模说出来后,四周一片哗然,有人当场就骂,你以迁都容易,那要多少耗费?
贾似道想了想,赶紧也出例,说迁都有迁都的好,临安现在算大后方了,朝廷夺回北方,还占据漠北这么大地盘,现在从漠北传信回来要好久,不利于以后统治漠北。 他没说迁往哪,但有心人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是想迁往燕京,或山西,陕西一带。 而且肯定不是开封。 现场立刻就吵了起来,好久没吵的朝会又变的一片混乱,大家纷纷想说服对面。 赵与芮静静坐在上面听着,虽然觉得吵,但还是很有意思。 才听了一会,就发现下面分好几批。 大部份似乎赞成迁都,少部份不赞成,而迁都的人里,又分好几批。 希望回开封的最多,还有想去陕西西安的,说是有潼关之利,有关中四大门户守护,也有想说燕京的,去燕京的基本都说风水好。 更甚者还有想去太原的,说既靠近漠北,又近开封,没燕京那么偏寒。 这会在古人眼里,燕京还是比较偏寒的。 现场吵闹了一番,首辅魏了翁一声大喝,终于制止。 魏了翁接着道,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下朝后上书内阁,我们内阁和陛下自会处制,今天就别吵了。 迁都算是大事,按现在的办事方法,只有皇帝会召集内阁们商议。 其他大臣有提意见的权利,但是有没有用,没人能保证。 众大臣羡慕的看向内阁成员。 这些人才是大宋中枢核心官员,有资格和皇帝议论国家大事。 朝会散后,按惯列,赵与芮召集内阁成员到后面垂拱殿议事。 等众人坐定,赵与芮也很直接:“来,举手。” “同意迁都的先举手,不同意的先别举。” 众大臣先愣了下,然后看向魏了翁。 魏了翁也不客气,率先举手。 人群接着纷纷举手,十几名内阁中,最后有九人举手了。 刘克庄等几人没举,显然不同意迁都。 “来,想迁往燕京的举手,不想迁往燕京的,先别举。”赵与芮又笑道。 魏了翁又再次举手。 这次有五个人跟着举手,加上魏了翁算六个。 想迁往燕京的不到内阁一半。 但在赵与芮眼里,已经算是占了多数。 “这么看来,想迁往燕京的还是占了多数。” 刘克庄长叹,欲言又止。 皇帝迁都之意明显,而且铁了心想迁到燕京。 刘克庄知道这是个大工程,恐怕要好几年。 果然,赵与芮这时道:“迁都事关重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即然决定迁都,咱们要好好准备,前期先通运河。” 赵与芮和朱棣的做法一样,即然要迁都,肯定要通运河,不然全国四面八方的货物粮食,怎么向京师汇合。 这就要和明朝一样开砸会通河。 其实后世明永乐朱棣要开会通河,主要是怕海运不安全。 这家伙拥有当时世上最强大的郑和水师,却害怕海运不安全,开通会通河,从而保证南北运河的贯通。 赵与芮是不担心海运的,他要开会通河,主要对南北运河确实有帮助。 赵与芮的大宋主要精力放在天津港口,他现场决定,将设天津府,在天津东的卫河边上到入海口修建重要港口。 然后扩展开通天津到通州,再到燕京的运河。 这样以后大宋可以从海上进行补给,比运河会更快更有效。 于是前期的工程就很明显,一是通会通河,二是修建天津港,通天津到通州,燕京的河运。 这两个工程估计得用二三十万民工,几年时间,起码要用几百万贯。 明朝朱棣开的会通河功能还是挺大的。 当时他们征调了三十多万民夫,很多工程当年就完成了,效率还是比较快。 开通之后,会通河航运能力大大提高,原先每年只能运几十万石粮的能力,一下子增加到几百万石,这让朱棣更加坚定了迁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