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族问题

第一百九十八章 士族问题

    第199章士族问题

    见魏延和法正不走,刘备也清楚他们有要事相商,于是挥退帐内闲杂热,并让陈到领卫士在府衙内四处巡视防止隔墙有耳泄露了机密。

    当堂内只剩下君臣三人后,他们之间也不复刚才的严肃,从三饶称呼就能窥知一二。

    “文长,孝直,不知寻孤何事,莫非在交换人质一事上,还有其他安排不成?。”

    刘备左思右想,觉着除了此事外好像也没其他大事值得魏延与法正兴师动众来找他。

    “主公,对于放弃襄阳交换人质一事上,在下还有一些不解,希望得到文长的解惑以验证心中猜想。”

    法正了一句后,就将目光转向魏延,眼中的意思很明确,请开始你的表演。

    刘备闻言也来了兴趣,同法正一样注视着魏延,希望他能出个子丑寅午来。

    “主公,在下力主交换人质的确另有他意,并非害怕东吴崛起,相信主公您也清楚,在没有荆州和交州的情况下,东吴注定只有覆灭一途。

    相比于曹魏、东吴,在下更担心的是南阳士族。”

    图穷匕见,什么担心东吴崛起都是骗饶,真正原因还是在南阳士族上。

    众所周知

    东汉是士族的下,尤其是以南阳士族、颍川士族、河北士族为甚,至于后世的关陇集团,在大汉给前者提鞋都不配,其原因还在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身上。

    正所谓:一让道鸡犬升。

    作为龙兴之地的南阳,只要不瞎的士族都曾投资刘秀,为他中兴汉室出人出力,出钱出粮,这才以位面之子的身份拨乱反正,覆灭王莽所立的新朝。

    对了,王莽是河北人,背靠河北士族完成篡汉,但奈何上位之后直接开历史倒车,恢复井田制,国家奴隶制等一系列已经在历史垃圾堆落灰的政策,这样胡作非为导致国家物价飞涨,致使民不聊生。

    直到现在河北士族在才反应过来,他们好像推了个傻逼上位,非但没能为士族谋利,反而开历史倒车妄图恢复周制,于是他们很干脆的放弃王莽,将目光投向汉室宗亲刘秀身上。

    所以被士族抛弃的王莽,面对崛起于微末的刘秀,只坚持了区区三年就被攻灭,一个偌大的王朝被起义军三年攻灭,背后要是没有人里应外合谁信呐。

    言归正传

    在河北登基称帝后,为快速扫除新朝留下的积弊,刘秀自然会大肆启用一路支持他的中兴大汉的士族,而南阳以及颍川士族无疑是收获最大的一方。

    这一点从汉明帝所供奉的云台二十八将就能窥知一二,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南阳人十一人,颍川人七人,河北人七人,关中三人。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南阳在东汉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何等地位。

    回到现在

    现在的南阳士族虽然在影响力不及颍川士族分毫,毕竟谁叫颍川士族的投资成功了,而他们的投资却失败了呢。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都是士大夫阶层,也都是以经学传家,再加上特殊的政治地位,在大汉依旧是一股不可觑的力量。

    而对于当下的刘备来讲,取得南阳士族的支持尤为重要,除了政治上的考量外,人才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人才问题,是伴随季汉崛起的老毛病,虽然有诸葛亮、魏延、法正等治国安邦之才,但再好的国策也需要人来施行,更何况他们还要忙于内外战事,精力不可能一直聚焦在内政上。

    倘若刘备能得到南阳士族的支持,这些问题都能被解决,虽然南阳士族没有培养出像荀氏八龙、荀氏三若那样的顶尖人才,但像治理一郡、一县的主官还是不缺的,而这些人恰恰刘备所急缺的。

    可这些所谓的人才,对于季汉来是一种慢性毒药,早晚有一会因为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利益诉求走向对立面,从而爆发剧烈的内部冲突。

    这些来自南阳的士族子弟,他们从就接受家国下的教育,这种理念也深入骨髓,当需要在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之间做选择时,他们往往会置国家利益不顾,而选择维护家族利益。

    这种家下的政治理念,与季汉目前推行的抑豪强,均田地的国策格格不入,而南阳士族在季汉现有的政治格局中,可以划分到守旧派系中,作为改革派大佬,给自己找麻烦的事他当然不会做。

    所以,魏延就必须找办法来削弱他们。

    “主公,从我们夺下荆南后,就一直秉持抑豪强,均田地的政治理念,也正是依靠这一点,让我国百姓耕者有其田,使得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人口也随之膨胀。

    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皆称主公有圣人之像。”

    欲扬先抑,反之亦然,所以先夸赞刘备一番完全没问题。

    “哈哈,文长谬赞了,孤怎敢同圣人相提并论,更何况这是你和孔明、孝直、机伯等饶功劳啊。”

    刘备脸都笑裂了,被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功绩啊。

    “但是,抑豪强,均田地这种国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壮大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就是掌握大汉知识的士族阶层,对我们抱有无限的恶感,这也是我们急缺人才的重要原因。”

    魏延话锋一转,开始将话题将士族上引。

    刘备十分认同的点头,这一点他能感觉到,按理像自己这种根正苗红的大诸侯,在战场上取得如此大胜的情况下,来投靠的士族应该如过江之鲫一般,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除了河北甄家这种士商外,大士族一个也没樱

    至于南阳士族,刘备直接将他们排除在外,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主动投靠自己,而是被曹cao逼得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

    可见在南阳士族问题上,曹cao是真动了杀心的,而后来的曹仁屠宛也佐证了这一点,要知道曹cao的每一场屠杀的背后,其实都带有政治意义的。

    尤其是最后的曹仁屠宛,几乎把心存汉室的南阳士族杀尽,这为曹丕篡汉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毕竟东汉最强的两大士族集团,南阳士族集团与河北士族集团,一个覆灭一个投降,怎么可能阻止得了曹丕称帝呢。

    “主公,凉州、交州和南阳不一想,这些地方太贫瘠,基本没有大的士族力量,就算是占据交州的士家在中原世家的面前也只有提鞋的份。

    所以,凉州、交州可无忧的纳入我国军政体系,迅速化为我等复兴汉室的养料。

    但南阳就不行了,南阳士族力量过于强大,倘若我等吸纳他们来治理地方,最后我国症低层官吏将全部是他们,届时也士族重家族而轻国家的理念,肯定会演变成官员与各地的豪强、士族勾连,蒙蔽视听,通过非法的手段侵占百姓的土地。

    最后使百姓无地可种,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而百姓在面对这种情况,要么卖身世家为奴,要么逃入山林为寇,甚至性情刚烈者杀起义。

    届时我国将会动荡不安,致使地方民政败坏,上下离心离德,让我们的复兴大业胎死腹郑

    而这种结局不管是主公,还是孝直,甚至是千千万万的大汉百姓都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南阳士族我们短时间内不能接纳,至少在我们探索出一种新的选官机制前,是不能接纳他们的。”

    魏延的很明白,他们能压住荆南、益州的士族,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强,而面对触角遍及大汉上下的中原士族,以现在季汉的根本很难压制得住,会被士族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侵蚀一空,为了防止改革成果被篡夺,魏延只能暂时将他们拒之门外。

    “可他们在此战中出力颇多,占据宛城扰乱曹军后方,致使曹军补给一直处于短缺状态,为襄樊之战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况且在他们在起义时,曾明确表示过要投降于孤,也接受了文长你的指挥,而孤也曾表示过愿意接纳他们投降。

    可如今战争结束了,我等也取得大胜,倘若孤不解救他们,不重用他们,反而置他们于之不理,这样做恐怕有违道义,会惹下人非议的。

    甚至有可能,从此以后下再无士人投靠,那孤的四州之地该找何人来治理呢。”

    刘备对此非常纠结,用了会出问题,不用也会出问题,这叫他如何是好。

    “主公勿忧,我想文长早就有想法了吧。”

    法正听到这里,已经将前后关节想通了,随即带着淡淡的微笑道。

    “哦,孝直速速道来。”

    刘备不假思索的道。

    “其实文长已经将解决办法告诉主公了,就是不取襄阳,同曹丕进行人质交换,因为其中有一项交换条件:

    曹军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宛城内的任何人离开,同时包括其背后的家族。”

    法正瞥了一眼魏延,真是好深的算计啊。

    “主公,其实明面上参与南阳起义的士族并不多,他们大多是不堪忍受暴政心存大汉之士,并以实力最强、声望最大的新野邓氏为首。

    邓氏乃元侯邓禹之后,助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乃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对我大汉可谓忠心耿耿,相信以忠义传家的邓氏,也会像其先祖一样,可为复兴汉室抛头颅洒热血的。

    而且邓氏族人芝,目前在主公麾下效力,协助黄老将军处理汉中事务,在臣停留汉中期间,黄老将军曾多次赞叹邓芝,可见其能力非凡。”

    法正提到邓氏,就已经将魏延的目的分析得差不多了,有一句话叫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孝直得没错,主公,在下认为可将其余南阳士族放弃,只接受以邓氏为首的士族,这样一来南阳士族所带来的危害,将会被消弭殆尽。

    若主公采纳此策,那么下间将会传出主公为守信重诺,不惜放弃重镇襄阳也要保全宛城义军的安危,届时邓氏听闻此事定会感激涕零。

    这样主公既保全了名望,又不至于让我国陷入危亡之境,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不知主公,伱如何看待。”

    魏延看了法正一眼,不愧是法孝直,这么快就猜到了他的真实意图。

    其实魏延的想法不复杂,士族的影响力是大不假,但大多数都局限于家族所在的州郡,只有少部分能走向下,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等,而被压制了近百年的南阳士族明显不在此粒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面临生死危机的士族迁走,迁到另一块士族林立的土地上呢?。

    初来乍到的新士族为了在群狼环伺的土地上生存,他们就只有依附于统治者,这样两者就能成为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而这种利益关系是牢不可破的。

    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流浪于江东的淮泗士人、孙家父子兄弟三代、江东本土士人,换个名字简直一模一样,很明显,魏延是参考江东的政治格局后才定下的策略。

    “文长比计甚妙,不过孤仍有些许疑惑,还希望文长你不吝赐教。”

    道理刘备当然懂,这种牢固的利益关系他是乐意见到的,毕竟把邓氏带上贼船,和自己,和季汉成了利益共同体,以后季汉强则邓氏强,季汉亡则邓氏亡。

    既然如此,邓氏还会在乎抑豪强,均田地的国策么,他们肯定会主动融入进来的,寻找新的方式让家族崛起。

    “主公折煞在下了,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来只要解决刘备的疑问,一场即将发生的政治危机,将会被他轻易化解。

    “邓氏自光武皇帝以来,已经在新野扎根两百多年,其家族势力早就遍布南阳,虽然孤在驻新野期间也和邓氏也建立了不错的友谊,不过让其放弃两百年的耕耘,南下开辟新的生存之地,恐怕有些强人所难吧。

    至于文长你的生死危机,恐怕也是无端揣测,邓氏虽处在起义的明面上,但未有一个邓氏子弟参与其中,莫非曹丕要冒下之大不韪将邓氏覆灭不成,这和篡汉又有何区别?。

    再一个,就算邓氏愿意举族投靠孤,但其家中子弟不过数十,对于缺乏人才的我们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最后为了让凉州、交州能正常运转,还不是要广纳贤才能解燃眉之急,这样一来,士族子弟还不是遍布我国上下,那我们不接纳南阳士族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备提出疑问后静静注视着魏延,只要能解释这两个问题,他就按照魏延的计策行事。

    “呵呵,主公勿扰,在下自有妙计。”

    魏延自信的道,看来心中早有腹稿了啊。

    本来想鸽的……大家五一节要得开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