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五章 骑兵三件套

第二百二十五章 骑兵三件套

    第226章骑兵三件套

    法正能发现的问题,作为计策制定者的魏延自然能发现,他一开始也为此而感到苦恼,甚至一度有放弃从并州进军关中的想法。

    因为曹魏在并州的布置,对季汉而言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季汉对异族的政策世人皆知,西海郡正逐渐消失的西羌,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面对入侵北方胡人一定会联合起来抵抗汉军,这样一来就陷入法正描述的那样,主力被胡人缠住,后勤线被曹军偷袭,最后以汉军惨败收场。

    但局势,却能被几件东西左右。

    “臣有几件东西想请诸公和陛下一观,还望陛下应允。”

    魏延没有回答众饶疑问,反而打算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发明。

    “自无不可。”

    “多谢陛下。”

    魏延给马谡使了个眼色,马谡心领神会的向刘禅告退,不一会儿就带着一群宿卫搂着一堆东西走进参谋处,并将它们一一堆放在案几上,然后纷纷行礼告退,前后持续不到半刻钟,很明显魏延早就准备好了。

    “陛下,此物唤做马蹄铁。”

    魏延拿起一块U型铁道。

    “马蹄铁?”

    刘禅有点好奇,对于这个新出现的名词,他抱有极大的求知欲。

    “马蹄铁,陛下可以理解为给战马上一层铁质的鞋子,这样就能降低马蹄在奔跑中受到的磨损,同时也能防止马蹄受到积水的腐蚀,这样能有效延缓马蹄的磨损速度,减马蹄因病脱落的几率。

    这样一来,既能增加战马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非战斗减员,又能减少对国家后勤的负担,而且因为马蹄铁的缘故,战马的奔跑速度会更快、更稳健,甚至在一些山路都能健步如飞,这极大的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可谓一举多得。”

    在马蹄铁尚未普及前,除了战场上的损耗外,马蹄出现损坏也是非战斗减员的一大原因,而这对国家后勤来讲是极大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大规模骑兵军团,非大国无法维持的原因。

    其实马蹄铁不是魏延始创,因为在古罗马时期它就已经出现,按理有丝绸之路的存在,大汉应该早就掌握马蹄铁的使用技术,不过或许是马蹄铁技术还不成熟,还是一些其他的原因,反正魏延是没见到马蹄铁的影子。

    而马蹄的重要性,同样受到了重视,不过和钉马蹄铁不同,眼下的处理方式是用烧红的铁块,在马蹄的角质层直接烫,从而使接触面碳化以延缓马蹄磨损速度,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但在马蹄铁面前,这种技术就太过落后了,马蹄铁几乎解决了马蹄面临的所有困境,而且马蹄铁成本低廉不,还是可拆卸的,只要马蹄铁磨损殆尽换个新的就行,对战马造成不了任何伤害,并且cao作也十分简单,有经验的士兵都可以完成。

    “这是双边马镫。”

    魏延不等他们提出疑问,拿起另一件东西道。

    “双边马镫,是一对悬挂在马鞍两侧的脚踏,它脱胎于目前广泛使用提供上马和下马的单边马镫,并且从传统的木制、绳制,变成了现在的铁制,它不仅能提供上马和下马,还能在骑马时用来踏脚受力。

    它和单边马镫最大的区别,就是在骑行时能支撑骑兵的双脚,仅依靠双脚就能在马上保持平衡,不像现在在长途奔袭和作战时,往往需要手扶马鞍和大腿夹紧马腹来保持平衡。

    这样一来骑兵的双手就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他们能在马上使出很多以前想,但却不能的战术动作譬如冲、刺、劈、击等等,这无疑大大的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再配合马蹄铁以及高桥马鞍,骑兵综合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双边马镫的出现,也让我国骑兵军团的组建、训练等变得十分容易,往往有骑马经验的人只需要磨合一个月就能成为非常优秀的骑兵,而从未接触过的马匹的人,训练半年也会成为合格的骑兵,不再像以前那样遴选弓马娴熟之人充入骑兵。”

    穿越者骑兵三件套,马镫、马蹄铁,高桥马鞍,前两者魏延一直不敢拿出来,毕竟在己方没有组建骑兵军团前,这些东西拿出来完全是资敌,而且这玩意儿对胡人战斗力的提升只会更大,所以魏延一直引而不发。

    直到前些年汉军拿下产马地山丹军马场和西域诸国,拥有了丰富的战马资源,魏延见时机成熟,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躁动将马蹄铁和马镫拿了出来。

    至于后者高桥马鞍,这玩意儿倒不需要魏延发明,因为在东汉时期高桥马鞍就已经出现,曹魏的虎豹骑就是使用的高桥马鞍,不过受限于生产力不足的原因,高桥马鞍在北方胡人骑兵中普及率不高。

    “文长真乃大才矣!!”

    在场的除了刘禅以外,哪个不是能文能武,弓马娴熟之辈,对马蹄铁和双边马镫带来的好处,他们只需将自己代入其中就能明白,然后一脸叹服的看向魏延。

    可以这样,马蹄铁和马镫虽然,但它们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历史,只不过以前掌握在胡人手上,而现在掌握在自己手中罢了。

    魏延以微笑回应众人,然后拿起最后一件东西,也是魏延计划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它穿插战术不过是取死之道——棉甲。

    棉花在大汉种植的时间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目前不止在汉中和凉州在种,就连去年拿下的新州和伊犁郡也在大规模种植,毕竟棉花产生的经济效益太可观了,能有效的改变地方窘迫的财政,增加百姓的收入等,为稳定地方做出卓越的贡献。

    毕竟有饭吃,有钱花,谁愿意造反啊。

    按理棉花产量日益增多,棉花价格应该会暴跌,但事实恰恰相反,棉花的收购价不仅没跌反而还有所提升,至于原因也不难猜,无非是纺织技术的提升罢了。

    经过多年的摸索,棉花的生产技术难题已经被攻克,坚实耐用的棉布终于实现量产,而由棉布制成的衣物一经推出就受到季汉乃至中亚地区的热捧,更别还有兵部这个对棉制品无限需求的部门。

    在供需两旺的前提下,除了官营的纺织厂外,大量士族、商人挥舞着金银加入其中,只为在时代的浪潮中分一杯羹,尽管他们的加入让原本垄断棉制品的官营纺织厂的利益受到损害,但魏延、诸葛亮等人非但没制止,反而鼓励他们加入其郑

    原因很简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厂能消纳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而因在纺织厂内工作的多为女性,让季汉能利用占据总人口一半多的女性劳动力,这对社会的繁荣和女性地位的提升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为了保护女工的合法利益,目前诸葛亮已经颁发律法,严格规定了每名女工的工作时长,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工资等,不得以任何理由奴役工人,一经发现,情节严重者发配伊犁,情节较轻者没收全部资产。

    而工资的支出就是官营和民营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官营纺织厂内的女工多数为被俘虏的异族女子和犯官家眷,在报酬支出上几乎可忽略不计,若不是现在需求旺盛,兵部、民部、外贸司等部门都在定价收购,单单价格战就能锤爆一牵

    随着纺织业的繁荣,在明清时期被大量使用的棉甲,自然就被魏延提了出来,尽管棉甲的普及是因为火器的出现,但棉甲有两个优点是铁甲远不能及的。

    第一,棉甲制作工艺简单,只需取棉花打湿压实,再用棉布、棉绳等物缝制,最后再用铁片配合铁钉镶嵌,一件价格低廉的棉甲就制成了。

    第二,保暖问题,随着季汉控制区域修建扩大,西至伊犁郡的巴尔喀什湖一带,北至武威、张掖居延国一带,未来不定还会将控制区域推到贝加尔湖畔。

    这些地方本就寒冷,再加上正值冰河时期,北方气零下几十度司空见惯,而铁制铠甲没有丝毫保暖能力不,还会在铁甲表面结上一层冰霜,这对戍边将士而言是极大一种考验,但棉甲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魏延拿出来的棉甲是纯棉甲,其中并没有镶嵌铁片,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暖,至于防御问题由胸甲来承担,所以重量相比明清时期的棉甲更轻,更保暖。

    魏延先是拿出用于增强骑兵战斗力的骑兵三件套之二,然后又拿出用于保暖的棉甲,那魏延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很快,所有人将目光聚焦在乌兰布和沙漠,因为那里存在一条很早开辟的道路,是胡人们将吉兰泰盐湖盛产的食盐同凉州换取生活物资的古道——驼盐古道。

    魏延见众人一脸恍然,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直接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诸位,曹魏在并州的布置在下早已了然,但既然已经洞穿他们的阴谋,我等何不加以利用,一战扫灭并州胡人,收复河套地区,然后南下攻取关中呢。

    为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在孝直所献计策的基础上,我做出如下改变,若有不足之处,还望陛下,诸公指点一二。

    第一,成立汉中方面军,并向汉中增兵至十万,以征南将军马良为主帅,霍峻、邓芝、李恢等人为副将。

    汉中方面军成立后,霍峻和李恢依旧领兵屯于散关与斜关,其余大军则屯于后方待命,同时,让汉中太守征发民夫修缮被曹军焚毁的子午栈道以做备用。

    第二,成立凉州方面军,以大将军关羽为帅,张南,张嶷、程畿等为副将,集结十五万大军堂而皇之的向水进军,同曹军在水郡一带鏖战,迫使曹军从关中调离兵马支援,放松对并州方向的警惕之心。

    第三,成立并州方面军,并以兵部尚书法正为帅,车骑将军张飞为先锋,张翼、陈式、马忠等为副将,先取安定郡威逼萧关,再择机攻取北地郡,当完成对北地郡北部的控制后,直接从北地郡越过边界长城突入上郡,并向战略要冲肤施进军,迫使河套地区的胡人组成联军南下上郡决战,

    第四,成立远征军团,以龙骧军骨干组建骑兵军团,同时从西域各国,东羌,归化的胡人中征调骑兵参战,然后择机从驼盐古道穿越乌兰布和沙漠,直击朔方夺取河套地区,再南下覆灭胡人主力,完成对并州的控制。

    至于荆州方面军、海军,就按照孝直的计划不变,四处出击,以牵制中原之兵为主,不过若能取得重大突破就从佯攻变为主攻,开辟新的战场。”

    在汉中,魏延打算采用的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来牵制曹军,虽然此计有点明目张胆,但夏侯楙不可能视而不见,所以一定会在陈仓、长安留下大军防备,这样他们不出一兵一卒就能牵制住曹军很大一部分兵力,也能减轻汉军的后勤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而在水一线,魏延打算用最简单,最暴力的强攻,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暴风眼,用来吸引曹军注意力,以方便法正夺取安定、北地二郡,为远征军团穿插打下基础。

    在并州,汉军进入上郡后并不会南下攻关中,而是北上做出进攻河套地区的动作,以迫使北方胡人组成联军在上郡同汉军鏖战,毕竟以汉军对胡饶态度,他们除了拼死抵抗或者徒狼居胥山、贝加尔湖等地外,只有死亡一途。

    而当胡人集结在一起时,就是魏延一剑封喉之时。

    魏延将策略抛出后,堂内陷入长时间的议论声,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或疑惑,而魏延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所有疑问一一解答,同时吸取他们提出的建议完善此策,最后,一干人意见达成一致,随即将目光转向刘禅。

    这场会议虽然是魏延和法正两个饶舞台,但真正的主人却是正襟危坐的刘禅,现在北伐计策已经制定完成,就等他点头同意了。

    “太尉此计甚妙,想来那夏侯楙不会想到,我军在明知并州有陷阱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从并州打开突破口,看来距大破曹军,收复关中地区不远矣!。

    既然如此,寡人欲拜太尉为北伐军总指挥,太傅为北伐军副同指挥,总揽诸州军事,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刘禅琢磨片刻后道,他对魏延十分信任,这些信任一部分来源于刘备的谆谆教诲,一部分来源于他姐夫的身份,一部分来源于魏延品格,所以欲将四十万大军全交给他来指挥,至于副总指挥诸葛亮则是为了让他方便行事。

    不过此任命干系甚重,他必须询问和倾听大臣们的意见,若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仔细斟酌后决定,切不可独断专行,这可是刘备临终前的教诲他断不敢忘。

    “陛下英明!”

    众人自然不会拒绝,魏延和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无需质疑,而且伴随时间进入后三国时期,大量名臣良将先后逝去,无疑让他们二人变得更加耀眼。

    “太尉,太傅,寡人就将北伐之事交于你们就,希望你们能勠力同心,早日扫灭曹逆,助寡人复兴汉室,以完成父皇的遗愿。”

    “臣等敢不效死!”

    在之后的时间里,众人就一些北伐细节进行完善,刘禅也先后任命马良为汉中方面军统帅,持节钺督汉中诸兵事。

    蒋琬、庞统分别为荆州方面军统帅和副将,前者负责进攻襄阳和防备东吴偷袭,后者负责武关道和均县两地的战事。

    法正为并州方面军统帅,加并州牧,持节钺,总览并州战事。

    至于关羽、张飞、马谡、赵云和交州方面就不再做安排,各司其职,该正面作战的作战,该穿插的穿插,该牵制的牵制。

    在会议最后,众人将北伐发起日定在明年六月初一,为早日完成北伐的准备工作,从现在开始在各地动员民兵训练,遴选优异者充入正规军,在完成初步的武装和训练后,前往分配好的方面军待命。

    然后抽调各军精锐,以轮换下来的安西军为骨干,重建曾宣威北方匈奴的大汉铁军,同玄甲军、无当飞军、陌刀军、白毦兵一起组成并州军团,然后在法正的带领下进入并州作战。

    最后,魏延派出信使前往新州和伊犁郡,让他们在西域诸国征召两万骑兵,并在明年十月之前抵达武威待命,同时,也要加快汉军骑兵的组建速度,以及加大征召羌胡骑兵的规模。

    至于后勤保障这一块不需要魏延多做cao心,由诸葛亮、伊籍、李严、刘巴等人组成的后勤团,再加上季汉日益成熟的运输业和制造业,几乎不可能出大问题。

    当一切安排妥当后,众人便一一向刘禅告退,回到各自的岗位筹备北伐所需去了,不一会儿参谋处就剩下刘禅、费祎、董允,以及魏延四人。

    “陛下,不知魏荣是何人?”

    魏延本来想离开的,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回头问道。

    “太尉你不认识他吗?,他可是伱们魏氏的子弟啊,而且他的能力十分出众,虽然在大学里行事十分低调,但他对治国、治军、治民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让寡人十分佩服。

    不过很可惜,当寡人想征辟他为官时,他已经离开荆州大学,据是家父新丧回去服丧了,寡人错过一大才矣!。

    刚才寡人和文伟,休昭一起讨论之事,就是打算将三年丧期缩短为三个月,也好让他早日为朝廷效力。”

    刘禅奇怪的看了一眼魏延,你们魏氏有麒麟子你不还知道,搁着骗人呢!。

    魏延沉思一会儿,然后十分肯定的道:

    “陛下,臣敢肯定义阳魏氏不管是主家还是旁支,都没有一个叫魏荣的。”

    这一点魏延敢打包票,要是魏氏真有这么出众的人,魏氏族长早就知会自己了,何至于藏于暗中引而不发呢。

    “啊,那此人是谁?。”

    刘禅、费祎、董允三人面面相觑,他们对魏延的判断感到不可思议,魏荣既然不是魏氏族人,那他又是谁呢?。

    而这个问题,魏延也挺想知道的。

    魏荣,你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