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财税之权(第三更)
书迷正在阅读:猎宝计划:特宠追妻一加一、不做英雄的我有什么错、神诡世界:开局打造幽冥地府、夫君竟是穿越挂!、赛博朋克:斯巴达行者、在斩妖除魔的世界我却想上学、我的身后可是万千神明、签到系统流、当群星熄灭之时、魔族大小姐的仙道
第200章归财税之权
沈灌这话也引起了户部尚书汪应蛟的共鸣。
明代户部确实太难了,实际上没有掌管全部财政,但大明上下各个都要向户部要钱。
搞得户部不得不左右腾挪,向兵部借钱,向工部借钱,甚至还想着皇帝救济才行,有些部门还不乐意,给他们使眼色,使绊子,让户部憋屈的很。
所以汪应蛟发现沈灌引出这个话题,貌似皇帝也很感兴趣,当即声援起来,希望皇帝支持沈灌的建议。
“陛下,沈阁老所言甚是,财税之权归于各部,并不是户部一部所有,但朝廷的诸多支出却要户部来负责,如此怎么能不让户部的财政捉襟见肘呢?得亏陛下英明,即位以来把一部分内库的收入划入户部,这才让户部能够得以维继。
但朝廷用度逐渐多了起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因此臣建议重新理清朝廷财税关系,分清内库、外库。内库归宫中管理,外库收各部财权归于户部,这样泾渭分明,朝廷财税于一体,统筹大明财政,统一度支,于国有大利。”
这话憋在汪应蛟心里很久了,不仅是他,他的前任李汝华其实早就想干了,但牵扯利益太大了,思前想后没有提出来。
直到他见今日皇帝以雷霆手段,将六部九卿整治一顿,使得推行新政的阻碍也少了很多,并且下午问政明显是想改革户部,因此他就想顺杆子往上爬,把这个建议给提了出来。
“朝廷外库除了户部的太仓等库外,兵部、工部等银库收入如何,是否值得合并?”
朱由校虽然想改,但此事涉及甚大,牵连又广,还须得慢慢了解。
“陛下,户部太仓等库确实是财政的大头,但除了户部库银以外,其他的各部收入亦是可观,臣虽掌户部,但有些时候需要腾挪支用其他部的库银,因此还有一些了解。”
“比如兵部跟太仆寺掌握有太仆寺常盈库以及常盈库新库,这两库负责马政收入,包括买马银、草料银、牧地租金等等,据臣估算,每年的库银收入大概有七十万两左右。”
汪应蛟这么一,直接让兵部尚书黄嘉善顿时恼火了,今日被皇帝斥责,他其实不想言语的,但这个汪应蛟居然打兵部库银的主意,这个他自然不能忍。
“陛下,汪尚书这话未免太轻松了吧,兵部虽然有太仆寺常盈库银,但现在也是捉襟见肘,自万历十八年开始,朝廷每次大战都要从常盈库支取库银,现在累积已经有1057万两了。其中户部借的最多,足足有983万两。”
“万历四十四年以来,边饷告急,为了拼凑辽饷,也是不断从各部借银,辽东战事起,又要用银买马,现在太仆寺常盈库早已告急,就算是合并也没用,并不能解决朝廷财政之难。”
这也是黄嘉善不喜欢熊廷弼的原因,就是熊廷弼一直任用客军,太花钱了,辽东耗费相比九边多的多,兵部也不厌其烦,现在这个汪应蛟还打起了兵部的主意,真的是骑在头上撒尿,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应举,你为太仆寺卿正,你目前仆寺常盈库以及常盈库新库目前还有多少库银。”
董应举作为太仆寺卿,也参加了文华殿诏对,一直跟随刘一燝的脚步,没有参与纷争。
他对国事十分关心,其实也赞同汪应蛟统一财权之举,现在见皇帝提问,当即站出来答复。
“陛下,常盈新旧目前还有银两一百一十五万两,这是用作九边,辽东购买马匹所用,每年虽有七十五万的收入,但地方并不会全额交租,一般只有五六十万两。”
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这个钱户部其实不知道,也管不聊,虽然为买马钱,但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的收入。
所以他也不作处理,当即继续询问起汪应蛟起来。
“除了兵部太仆寺外,还有其他部还有什么库银?”
汪应蛟见皇帝不理黄嘉善的话,反而继续问起来,心里明白皇帝是心动了。
“陛下,剩余大头便是工部的节慎库,主要是负责各种物料的折现,包括柴夫银、军装、器械折色以及赃银等等,每年预计还有八十万了两。”
“除此以外还有光禄寺、礼部、刑部均是如此,只是数目不多。南京户部、兵部、工部等均有截留银两,用于南直隶军饷等支取,虽然辽东战事起后,多有拆借,但仍有余额,预计也部下百万。”
“因此臣建议,按照唐宋三司使统掌财政的例子,让户部一统财税,居中调度支取银两,不然每次缺银都要向各部借取,不仅程序繁琐,还会增加各部隔阂,靡费甚多,不能提高效率。”
朱由校听了汪应蛟的话,觉得确实合理,甚是满意,如此一来户部的收入估计会再多增加二三百万两,虽然支出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效率提高了。
这时工部尚书黄科瓒跟兵部尚书黄嘉善相继站出来一致强烈反对。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还请从长计议,各部费用都各自有其用处,现在又归一处,怕耗费甚多,引起隔阂。”
但朱由校摆摆手,这有什么引起隔阂的,再引起又能怎样呢。
“好了,朕觉得此法甚好,刘一燝、沈灌,你二人觉得呢?”
沈灌现在自无不可,只要皇帝的他自然都支持,更何况这个建议还是他提出来的。
“陛下,此举甚好,财税归于户部,如此各部就不会因为财税之事相互扯皮了,臣觉得不仅不会引起隔阂,反而减少了隔阂。”
刘一燝其实也觉得此举挺好的,之前六部都掌管钱粮,所以内阁用钱的时候都要扒拉着算盘子算过来算过去的,向各个部门发问借钱,各部事后还要发文要钱,烦饶很,现在让户部掌管所有钱粮,确实可以提高效率。
“此举确实可以,如此一来效率确实可以提高,但臣觉得不能因为财税统一户部,就让各部原本的支取受到阻碍,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还还会相互掣肘。”
朱由校也这般认为,还是刘一燝考虑的周到,如果权归六部,户部就是六部的财神爷,六部凡是要用钱的地方都会求告户部,如果户部使绊子,那就不好做了。
“陛下这个简单,只要六部作出预算度支,年初于内阁确定,户部只要按照预算度支即可,如果在需要银钱内阁决定,户部根据库银拨出即可。这样的话就跟平时无异,只是每年需要做度支计划而已。”
“此法可行,那便内阁下诏,着北京六部派人与五部九卿、南京六部清理各自库银,清理完毕后移交北京户部管辖,此后朝廷所有中央财赋除内库外,均由北京户部管辖,朝廷全部度支均北京户部负责。”
汪应蛟闻言大喜,大明二百多年,现在户部终于名副其实了,他心中由衷的赞叹,要不是今日叶向高暗中阻挠,从而让皇帝震怒进行打压,自己这个提议还真不一定能通过。
“汪应蛟,既然要清理库银,伱就要户部好好清理,如果没有人,可以从大内或者南京户部抽调,到时候给朕汇报个数额,并且户部也要每年制定一年的度支计划,经内阁审议,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定当尽心竭力,不服皇恩。”
汪应蛟当即俯首躬身答应起来。
如此户部改革这一件大事就算完成了,虽然看似三言两语,但朱由校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其中中饱私囊者,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如愿让户部平稳交接呢。
不过这不是朱由校所关心的问题,而是刘一燝、汪应蛟等人需要关心的问题,他这个皇帝只需要知道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有了这关键的一部,户部的权力大大增加,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宝钞问题,宝钞确实是个才发明,但由于不懂通货膨胀等经济学原理,导致越发越多,现在差不多跟废纸一样了。
再比如铜钱银两的问题,虽然现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但朝廷没有铸币权,不能掌控白银,白了作为明代法定货币的白银,它的多少是由民间跟外来白银的流入量决定的,朝廷根本掌控不了。
这就导致了明代白银分布不均,南方白银多,通货膨胀,北方白银少,通货紧缩等等,但大明全国都要用白银缴税,北方白银少,因此农民需要更多的粮食去换白银缴税,几番下来破产的不计其中,会使百姓叫苦不迭。
诸如此类情况层出不穷,也造成南北方差异巨大,更是朝廷发展的巨大隐患,朱由校是心心念念的想要解决。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个强力的中央财税机构。
因此只要等到各部财税之权彻底归于户部后,朱由校的许多财税改革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实行了。
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沈灌这话也引起了户部尚书汪应蛟的共鸣。
明代户部确实太难了,实际上没有掌管全部财政,但大明上下各个都要向户部要钱。
搞得户部不得不左右腾挪,向兵部借钱,向工部借钱,甚至还想着皇帝救济才行,有些部门还不乐意,给他们使眼色,使绊子,让户部憋屈的很。
所以汪应蛟发现沈灌引出这个话题,貌似皇帝也很感兴趣,当即声援起来,希望皇帝支持沈灌的建议。
“陛下,沈阁老所言甚是,财税之权归于各部,并不是户部一部所有,但朝廷的诸多支出却要户部来负责,如此怎么能不让户部的财政捉襟见肘呢?得亏陛下英明,即位以来把一部分内库的收入划入户部,这才让户部能够得以维继。
但朝廷用度逐渐多了起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因此臣建议重新理清朝廷财税关系,分清内库、外库。内库归宫中管理,外库收各部财权归于户部,这样泾渭分明,朝廷财税于一体,统筹大明财政,统一度支,于国有大利。”
这话憋在汪应蛟心里很久了,不仅是他,他的前任李汝华其实早就想干了,但牵扯利益太大了,思前想后没有提出来。
直到他见今日皇帝以雷霆手段,将六部九卿整治一顿,使得推行新政的阻碍也少了很多,并且下午问政明显是想改革户部,因此他就想顺杆子往上爬,把这个建议给提了出来。
“朝廷外库除了户部的太仓等库外,兵部、工部等银库收入如何,是否值得合并?”
朱由校虽然想改,但此事涉及甚大,牵连又广,还须得慢慢了解。
“陛下,户部太仓等库确实是财政的大头,但除了户部库银以外,其他的各部收入亦是可观,臣虽掌户部,但有些时候需要腾挪支用其他部的库银,因此还有一些了解。”
“比如兵部跟太仆寺掌握有太仆寺常盈库以及常盈库新库,这两库负责马政收入,包括买马银、草料银、牧地租金等等,据臣估算,每年的库银收入大概有七十万两左右。”
汪应蛟这么一,直接让兵部尚书黄嘉善顿时恼火了,今日被皇帝斥责,他其实不想言语的,但这个汪应蛟居然打兵部库银的主意,这个他自然不能忍。
“陛下,汪尚书这话未免太轻松了吧,兵部虽然有太仆寺常盈库银,但现在也是捉襟见肘,自万历十八年开始,朝廷每次大战都要从常盈库支取库银,现在累积已经有1057万两了。其中户部借的最多,足足有983万两。”
“万历四十四年以来,边饷告急,为了拼凑辽饷,也是不断从各部借银,辽东战事起,又要用银买马,现在太仆寺常盈库早已告急,就算是合并也没用,并不能解决朝廷财政之难。”
这也是黄嘉善不喜欢熊廷弼的原因,就是熊廷弼一直任用客军,太花钱了,辽东耗费相比九边多的多,兵部也不厌其烦,现在这个汪应蛟还打起了兵部的主意,真的是骑在头上撒尿,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应举,你为太仆寺卿正,你目前仆寺常盈库以及常盈库新库目前还有多少库银。”
董应举作为太仆寺卿,也参加了文华殿诏对,一直跟随刘一燝的脚步,没有参与纷争。
他对国事十分关心,其实也赞同汪应蛟统一财权之举,现在见皇帝提问,当即站出来答复。
“陛下,常盈新旧目前还有银两一百一十五万两,这是用作九边,辽东购买马匹所用,每年虽有七十五万的收入,但地方并不会全额交租,一般只有五六十万两。”
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这个钱户部其实不知道,也管不聊,虽然为买马钱,但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的收入。
所以他也不作处理,当即继续询问起汪应蛟起来。
“除了兵部太仆寺外,还有其他部还有什么库银?”
汪应蛟见皇帝不理黄嘉善的话,反而继续问起来,心里明白皇帝是心动了。
“陛下,剩余大头便是工部的节慎库,主要是负责各种物料的折现,包括柴夫银、军装、器械折色以及赃银等等,每年预计还有八十万了两。”
“除此以外还有光禄寺、礼部、刑部均是如此,只是数目不多。南京户部、兵部、工部等均有截留银两,用于南直隶军饷等支取,虽然辽东战事起后,多有拆借,但仍有余额,预计也部下百万。”
“因此臣建议,按照唐宋三司使统掌财政的例子,让户部一统财税,居中调度支取银两,不然每次缺银都要向各部借取,不仅程序繁琐,还会增加各部隔阂,靡费甚多,不能提高效率。”
朱由校听了汪应蛟的话,觉得确实合理,甚是满意,如此一来户部的收入估计会再多增加二三百万两,虽然支出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效率提高了。
这时工部尚书黄科瓒跟兵部尚书黄嘉善相继站出来一致强烈反对。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还请从长计议,各部费用都各自有其用处,现在又归一处,怕耗费甚多,引起隔阂。”
但朱由校摆摆手,这有什么引起隔阂的,再引起又能怎样呢。
“好了,朕觉得此法甚好,刘一燝、沈灌,你二人觉得呢?”
沈灌现在自无不可,只要皇帝的他自然都支持,更何况这个建议还是他提出来的。
“陛下,此举甚好,财税归于户部,如此各部就不会因为财税之事相互扯皮了,臣觉得不仅不会引起隔阂,反而减少了隔阂。”
刘一燝其实也觉得此举挺好的,之前六部都掌管钱粮,所以内阁用钱的时候都要扒拉着算盘子算过来算过去的,向各个部门发问借钱,各部事后还要发文要钱,烦饶很,现在让户部掌管所有钱粮,确实可以提高效率。
“此举确实可以,如此一来效率确实可以提高,但臣觉得不能因为财税统一户部,就让各部原本的支取受到阻碍,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还还会相互掣肘。”
朱由校也这般认为,还是刘一燝考虑的周到,如果权归六部,户部就是六部的财神爷,六部凡是要用钱的地方都会求告户部,如果户部使绊子,那就不好做了。
“陛下这个简单,只要六部作出预算度支,年初于内阁确定,户部只要按照预算度支即可,如果在需要银钱内阁决定,户部根据库银拨出即可。这样的话就跟平时无异,只是每年需要做度支计划而已。”
“此法可行,那便内阁下诏,着北京六部派人与五部九卿、南京六部清理各自库银,清理完毕后移交北京户部管辖,此后朝廷所有中央财赋除内库外,均由北京户部管辖,朝廷全部度支均北京户部负责。”
汪应蛟闻言大喜,大明二百多年,现在户部终于名副其实了,他心中由衷的赞叹,要不是今日叶向高暗中阻挠,从而让皇帝震怒进行打压,自己这个提议还真不一定能通过。
“汪应蛟,既然要清理库银,伱就要户部好好清理,如果没有人,可以从大内或者南京户部抽调,到时候给朕汇报个数额,并且户部也要每年制定一年的度支计划,经内阁审议,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定当尽心竭力,不服皇恩。”
汪应蛟当即俯首躬身答应起来。
如此户部改革这一件大事就算完成了,虽然看似三言两语,但朱由校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其中中饱私囊者,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如愿让户部平稳交接呢。
不过这不是朱由校所关心的问题,而是刘一燝、汪应蛟等人需要关心的问题,他这个皇帝只需要知道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有了这关键的一部,户部的权力大大增加,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宝钞问题,宝钞确实是个才发明,但由于不懂通货膨胀等经济学原理,导致越发越多,现在差不多跟废纸一样了。
再比如铜钱银两的问题,虽然现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但朝廷没有铸币权,不能掌控白银,白了作为明代法定货币的白银,它的多少是由民间跟外来白银的流入量决定的,朝廷根本掌控不了。
这就导致了明代白银分布不均,南方白银多,通货膨胀,北方白银少,通货紧缩等等,但大明全国都要用白银缴税,北方白银少,因此农民需要更多的粮食去换白银缴税,几番下来破产的不计其中,会使百姓叫苦不迭。
诸如此类情况层出不穷,也造成南北方差异巨大,更是朝廷发展的巨大隐患,朱由校是心心念念的想要解决。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个强力的中央财税机构。
因此只要等到各部财税之权彻底归于户部后,朱由校的许多财税改革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实行了。
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