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牛痘接种法
书迷正在阅读:猎宝计划:特宠追妻一加一、不做英雄的我有什么错、神诡世界:开局打造幽冥地府、夫君竟是穿越挂!、赛博朋克:斯巴达行者、在斩妖除魔的世界我却想上学、我的身后可是万千神明、签到系统流、当群星熄灭之时、魔族大小姐的仙道
第570章牛痘接种法
由此可见,牛痘接种可以完美的解决与规避人痘接种的各种问题,可谓是治疗天花最好的选择。
因此其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最终成功帮助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
而作为穿越者的朱由校自然也接种过牛痘疫苗,也明白牛痘接种的重要性。
如果让其向全国推广开来,不仅可以解决皇子因天花早夭的问题,更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百姓免受天花之苦。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禁望向姚应夙,郑重其事的说道:
“姚爱卿,朕知道你对天花甚是熟悉,那你自然也知道我大明子民深受天花之苦。每年不知道多少人因为其而病死,朕每每想到此处就甚是痛心。昨日张皇后被诊出有身孕,朕便对于此事既是欣喜又是焦急,也明白了什么叫做舔犊之情。
于是这一两天朕便多方看书,发现只要是孩子只要一得天花,那便如遭遇天灾,生死堪忧,朕每每想起以后朕的孩子会遭遇便痛心疾首。”
姚应夙一听皇帝这么说,当即跪了下来。
“圣人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也有子嗣,陛下舔犊之情臣深有体会。不过请陛下放心,臣素来了解人痘接种之法。等皇嗣长大后,臣就就给其接种人痘,定会让皇嗣免受天花之苦。”
姚应夙原本想到自己这话会引来皇帝的称赞,但朱由校听后却直摇头。
“人痘虽然好,但其仍有隐患,万一出事故这可如何是好。”
朱由校的话便一时语塞,暗道皇帝糊涂,这人痘的危险性要比得天花轻太多了。如果连这个风险都不愿意冒,那得天花后只能听天由命了,怕是连小命都没了。
不过谁叫朱由校是皇帝呢,姚应夙就算心中腹诽不已,仍然要拱手劝谏。只是还未等他说话,朱由校就摆手将其制止住。
“徐爱卿你要说什么朕心里知道,这人痘接种再怎么不好,总比得天花好吧。但朕是想想有没有万全的法子,既没有危险,又能够预防天花。
尽管这看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朕昨晚思考此事的时候,突然想到小时候看的一本古书,其名字叫什么朕忘记了。但朕依稀记得这本书中记载有一个法子,说是用说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因此朕想让爱卿试验一下这个法子。”
牛痘?
姚应夙闻言面露疑惑,哪怕他再怎么愚笨,现在终于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原来说来说去就是要说这个。
“对,就是牛痘。朕记得书上说,牛也会感染天花,但因其身体异于我们人,其得了天花后虽然身上会有牛痘,但并没有什么大碍,并且这个牛痘中的浓水毒性很小,对人体无害。
只要把臂膀上划出一个一至两公分长的伤口,只要把牛痘中的挤破后的浓水沾染上去,便可让人轻微感染天花而不致死,从此也对天花产生了抵抗能力,以后再也不会感染天花了。”
姚应夙原本对皇帝的话不以为意,还以为皇帝是哪本野路子书里面看到呢。
但现在听皇帝把整个流程说完以后,他的表情也愈发严肃起来。
其最开始感觉其跟人痘接种法中的痘浆法很类似,只不过是把人痘换成牛痘而已。但经过皇帝一说,他的思路也被打开了。他虽然不是兽医,但对牛有些了解,根据他的记忆,牛身上确实也会得牛痘,但不会传染给人。
想到这里,他不禁想到难道这个法子真的有效,于是连忙问道:
“臣虽然没有听说过的牛痘之法,但现在听陛下解释,发现其甚有条理,说不定还真有用。不知陛下哪本书看到的,可否记得书名,如果让臣一观那就更好了。”
“书名朕倒是记得不了,这牛痘之法朕其实也早就忘了。要不是为皇嗣担忧,朕还想不起来呢。”
朱由校一听其询问书名,不由心中腹诽起来。这法子是后世课外历史书看到的,怎么给书名。
姚应夙一听书名记不得了,脸上不禁露出失望之色。
不过很快想明白了,书名没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把这个法子尝试一下,如果真有用,不知道要救多少人的性命。
“还请陛下放下,此事人命关天。臣回去马上试验,如果真的有效,那立刻向陛下禀报,到时候推广全国,天下人定会感谢陛下仁慈之德。”
朱由校闻言甚是欣慰,这个法子是简单易做,只要找有牛痘的牛跟人做实验就行了。姚应夙只要一试就知道了,这一点他是有信心的。
“如此甚好,姚爱卿你大胆地去做,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朕提。如果这个法子果真有用,那天下定无天花矣,百姓也免遭天花之苦。”
姚应夙作为医师,一听朱由校关于让天下再无天花,百姓免受天花之苦的话,顿时激动不已,当即俯首再拜,承诺一定做好,朱由校也让赶紧下去行动试验。
看着姚应夙的远去,朱由校也不禁思量起来。
这次牛痘接种的初心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子嗣安全,但如果牛痘真的可以试验成功的话,他是极其乐意在全国范围推广的,毕竟这真的可以拯救亿万子民的生命,任谁都无法忽视。
而这次让姚应夙去进行牛痘试验,也无形中给了他信心,原来自己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想法就可以真就成千上万的人。
但明末瘟疫肆虐,除了天花以外,还有其他传染病,比如鼠疫、霍乱等等。
只不过与天花不同的是,鼠疫跟霍乱哪怕在现代也无法根治,只能以预防治疗为主,他自然也不可能突然想一个类似于“牛痘接种”的法子去治疗鼠疫等等。
不过他不懂,并不代表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懂。
他记得前世看一部关于孙传庭的电影,里面就讲了一个医师叫做吴有性,对瘟疫极其有研究。
自己当时还简单搜集过他的资料,发现此人确实了不起。
他貌似是中国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温疫论》一书,形成了一套温热病的辩证论证方案。
历史上崇祯年间,全国鼠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存,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凡是救治的医生都按照《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伤寒法治疗,但这种方法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使枉死者不可胜数。
但这个吴有性却不拘泥于经典,他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强调这种病属瘟疫,靠的接触、空气传播,因此要做好防护,隔绝瘟气。其依据治验所得,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所以朱由校哪怕自己不知道,但他可以统筹规划,到时候让太医院专门组建一个科室,召集天下名医专门去研究瘟疫,为未来的明末大瘟疫做好准备。
想到这里朱由校在心中暗暗把这个吴有性记下来,心中暗道等到牛痘试验成功,自己就要立马着手这件事,千万耽误不得。
“陛下,叶阁老、户部尚书孙大人、工部尚书徐大人求见。”
就在此时,张昶的声音忽然把朱由校从沉思中惊醒。一听他们三个人来,朱由校便知道他们的目的了,当即摆手道:
“让他们进来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过一会,他们三人便鱼贯而入,随即对朱由校跪拜起来。朱由校随即便让张昶赐座,便望向他们,发现孙慎行跟徐光启脸色略差,一看就是刚刚吵过架,只有叶向高面如常态,一看就是对此习以为常。
“陛下,上次您下旨让理学与心学于五月一日在国子监雍辟辩论,现在已过去了半月有余。臣等三人受皇命全权参与此事,心学、理学关于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两个辩题的论言整理出来了,还请陛下过目垂询。”
自从三月份朱由校说要开启辩论以后,整个朝廷当即开启了大论战。以前朝廷的理学为宗,对于学心学的多有打压跟瞧不起,这就导致许多官员虽然学习阳明心学,但也只敢悄悄地学习,暗中结社,唯恐被别人知道。
只不过朱由校的这个诏命一下,立马让朝廷中信奉心学的官员欣喜异常,他们被理学压抑这么久,唯恐被其打压,现在终于可以站出来为自己发声了。
因此许多信奉心学的官员纷纷上书,阐明自己的立场,支持辩论。这也让那些信奉理学,排斥心学的人极其反感,纷纷上书弹劾。
但朱由校对于这些题本看都不看,全部留中不发,他就是要让他们吵,吵得越厉害,自己的作用越大。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辩论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众人见皇帝根本不回应,只能把目标转移到辩论上,想要在辩论场上定胜负。
由此可见,牛痘接种可以完美的解决与规避人痘接种的各种问题,可谓是治疗天花最好的选择。
因此其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最终成功帮助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
而作为穿越者的朱由校自然也接种过牛痘疫苗,也明白牛痘接种的重要性。
如果让其向全国推广开来,不仅可以解决皇子因天花早夭的问题,更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百姓免受天花之苦。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禁望向姚应夙,郑重其事的说道:
“姚爱卿,朕知道你对天花甚是熟悉,那你自然也知道我大明子民深受天花之苦。每年不知道多少人因为其而病死,朕每每想到此处就甚是痛心。昨日张皇后被诊出有身孕,朕便对于此事既是欣喜又是焦急,也明白了什么叫做舔犊之情。
于是这一两天朕便多方看书,发现只要是孩子只要一得天花,那便如遭遇天灾,生死堪忧,朕每每想起以后朕的孩子会遭遇便痛心疾首。”
姚应夙一听皇帝这么说,当即跪了下来。
“圣人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也有子嗣,陛下舔犊之情臣深有体会。不过请陛下放心,臣素来了解人痘接种之法。等皇嗣长大后,臣就就给其接种人痘,定会让皇嗣免受天花之苦。”
姚应夙原本想到自己这话会引来皇帝的称赞,但朱由校听后却直摇头。
“人痘虽然好,但其仍有隐患,万一出事故这可如何是好。”
朱由校的话便一时语塞,暗道皇帝糊涂,这人痘的危险性要比得天花轻太多了。如果连这个风险都不愿意冒,那得天花后只能听天由命了,怕是连小命都没了。
不过谁叫朱由校是皇帝呢,姚应夙就算心中腹诽不已,仍然要拱手劝谏。只是还未等他说话,朱由校就摆手将其制止住。
“徐爱卿你要说什么朕心里知道,这人痘接种再怎么不好,总比得天花好吧。但朕是想想有没有万全的法子,既没有危险,又能够预防天花。
尽管这看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朕昨晚思考此事的时候,突然想到小时候看的一本古书,其名字叫什么朕忘记了。但朕依稀记得这本书中记载有一个法子,说是用说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因此朕想让爱卿试验一下这个法子。”
牛痘?
姚应夙闻言面露疑惑,哪怕他再怎么愚笨,现在终于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原来说来说去就是要说这个。
“对,就是牛痘。朕记得书上说,牛也会感染天花,但因其身体异于我们人,其得了天花后虽然身上会有牛痘,但并没有什么大碍,并且这个牛痘中的浓水毒性很小,对人体无害。
只要把臂膀上划出一个一至两公分长的伤口,只要把牛痘中的挤破后的浓水沾染上去,便可让人轻微感染天花而不致死,从此也对天花产生了抵抗能力,以后再也不会感染天花了。”
姚应夙原本对皇帝的话不以为意,还以为皇帝是哪本野路子书里面看到呢。
但现在听皇帝把整个流程说完以后,他的表情也愈发严肃起来。
其最开始感觉其跟人痘接种法中的痘浆法很类似,只不过是把人痘换成牛痘而已。但经过皇帝一说,他的思路也被打开了。他虽然不是兽医,但对牛有些了解,根据他的记忆,牛身上确实也会得牛痘,但不会传染给人。
想到这里,他不禁想到难道这个法子真的有效,于是连忙问道:
“臣虽然没有听说过的牛痘之法,但现在听陛下解释,发现其甚有条理,说不定还真有用。不知陛下哪本书看到的,可否记得书名,如果让臣一观那就更好了。”
“书名朕倒是记得不了,这牛痘之法朕其实也早就忘了。要不是为皇嗣担忧,朕还想不起来呢。”
朱由校一听其询问书名,不由心中腹诽起来。这法子是后世课外历史书看到的,怎么给书名。
姚应夙一听书名记不得了,脸上不禁露出失望之色。
不过很快想明白了,书名没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把这个法子尝试一下,如果真有用,不知道要救多少人的性命。
“还请陛下放下,此事人命关天。臣回去马上试验,如果真的有效,那立刻向陛下禀报,到时候推广全国,天下人定会感谢陛下仁慈之德。”
朱由校闻言甚是欣慰,这个法子是简单易做,只要找有牛痘的牛跟人做实验就行了。姚应夙只要一试就知道了,这一点他是有信心的。
“如此甚好,姚爱卿你大胆地去做,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朕提。如果这个法子果真有用,那天下定无天花矣,百姓也免遭天花之苦。”
姚应夙作为医师,一听朱由校关于让天下再无天花,百姓免受天花之苦的话,顿时激动不已,当即俯首再拜,承诺一定做好,朱由校也让赶紧下去行动试验。
看着姚应夙的远去,朱由校也不禁思量起来。
这次牛痘接种的初心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子嗣安全,但如果牛痘真的可以试验成功的话,他是极其乐意在全国范围推广的,毕竟这真的可以拯救亿万子民的生命,任谁都无法忽视。
而这次让姚应夙去进行牛痘试验,也无形中给了他信心,原来自己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想法就可以真就成千上万的人。
但明末瘟疫肆虐,除了天花以外,还有其他传染病,比如鼠疫、霍乱等等。
只不过与天花不同的是,鼠疫跟霍乱哪怕在现代也无法根治,只能以预防治疗为主,他自然也不可能突然想一个类似于“牛痘接种”的法子去治疗鼠疫等等。
不过他不懂,并不代表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懂。
他记得前世看一部关于孙传庭的电影,里面就讲了一个医师叫做吴有性,对瘟疫极其有研究。
自己当时还简单搜集过他的资料,发现此人确实了不起。
他貌似是中国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温疫论》一书,形成了一套温热病的辩证论证方案。
历史上崇祯年间,全国鼠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存,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凡是救治的医生都按照《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伤寒法治疗,但这种方法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使枉死者不可胜数。
但这个吴有性却不拘泥于经典,他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强调这种病属瘟疫,靠的接触、空气传播,因此要做好防护,隔绝瘟气。其依据治验所得,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所以朱由校哪怕自己不知道,但他可以统筹规划,到时候让太医院专门组建一个科室,召集天下名医专门去研究瘟疫,为未来的明末大瘟疫做好准备。
想到这里朱由校在心中暗暗把这个吴有性记下来,心中暗道等到牛痘试验成功,自己就要立马着手这件事,千万耽误不得。
“陛下,叶阁老、户部尚书孙大人、工部尚书徐大人求见。”
就在此时,张昶的声音忽然把朱由校从沉思中惊醒。一听他们三个人来,朱由校便知道他们的目的了,当即摆手道:
“让他们进来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过一会,他们三人便鱼贯而入,随即对朱由校跪拜起来。朱由校随即便让张昶赐座,便望向他们,发现孙慎行跟徐光启脸色略差,一看就是刚刚吵过架,只有叶向高面如常态,一看就是对此习以为常。
“陛下,上次您下旨让理学与心学于五月一日在国子监雍辟辩论,现在已过去了半月有余。臣等三人受皇命全权参与此事,心学、理学关于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两个辩题的论言整理出来了,还请陛下过目垂询。”
自从三月份朱由校说要开启辩论以后,整个朝廷当即开启了大论战。以前朝廷的理学为宗,对于学心学的多有打压跟瞧不起,这就导致许多官员虽然学习阳明心学,但也只敢悄悄地学习,暗中结社,唯恐被别人知道。
只不过朱由校的这个诏命一下,立马让朝廷中信奉心学的官员欣喜异常,他们被理学压抑这么久,唯恐被其打压,现在终于可以站出来为自己发声了。
因此许多信奉心学的官员纷纷上书,阐明自己的立场,支持辩论。这也让那些信奉理学,排斥心学的人极其反感,纷纷上书弹劾。
但朱由校对于这些题本看都不看,全部留中不发,他就是要让他们吵,吵得越厉害,自己的作用越大。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辩论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众人见皇帝根本不回应,只能把目标转移到辩论上,想要在辩论场上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