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三国弭兵之盟
洛国军队行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更让重耳觉得惊奇的是,他坐在车上都累个半死,但是这些士卒依旧是精神奕奕。 这就是“兵贵神速”的最大效用,30%的行军速度固然可贵,但是最珍贵的是,它能够在军队暴烈的行军之后,立刻投入战斗。 洛言是符咒的使用者,他渐渐地感受着符咒效果流逝,当洛国军队驾驶着战车轰隆隆的到达营地时,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 “援军到了!洛国军队到了!我们有救了!” 随着一声大喊,麻木的晋军眼中有了神采,希望是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东西,尤其是在绝境之中。 “昊天在上!素王万年!” 随着第一个人呼喊,整个晋国军中齐声大呼着,“素王万年!素王万年!” “素王来拯救他的子民了!” 很多士卒痛哭流涕的跪在地上向姬昭祈祷着。 在邦周五百年的统治之中,在洛氏的推动下,姬昭的地位越来越高,祭天都是同时祭祀昊天和素王。 姬昭实际上已经渐渐获得了周人至高神的地位,这就是洛国对秦国和楚国排斥的另外一个原因。 秦国和楚国都有自己的至高神! …… 颖水边上是三国之间最惨烈的一场战争,超过三万的晋军死在了这片狭小的土地上。 这里是一片人间炼狱的场景。 颖水之上飘浮着无数的晋军尸体,那些尸体互相堆叠在一起,甚至将颖水阻断,那些溪流根本就分不清是血还是水。 倒掉的军旗、纷飞的断臂、头颅,红的白的混合在一起,断掉的兵器插在身上,有的士卒尸体还被挑在空中。 地上到处都是碎掉的布帛、布甲、青铜碎块,战争会毁灭掉一切,这是最真实的写照。 重耳跌跌撞撞的跪在血泥之中,他捧起一堆血泥,嚎啕大哭道:“这都是晋国的好儿郎,是孤的错啊! 回到国中,难道还有面目见到国人吗?” 追随而来的晋人纷纷跪在地上,哭声震天。 洛言望着眼前惨绝人寰的场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有些无力,他很想将天下扛在肩上。 洛国是有威望、有能力鞭笞天下的,但这世上哪怕是一个乞丐都能王天下,只有洛氏没有王天下的天命。 四百年绝嗣的刀子永远悬在洛氏的头上。 洛言半跪在重耳身边,手抚重耳后背,劝慰道:“晋公! 自古以来,哪一个有为的君主没有遭受过磨难呢? 太公望八十岁才辅佐武王定鼎天下,先祖素王炳国摄政十七载就薨逝。 您还没有素王年长就称霸天下,能够号令诸侯,这只不过是一场失败而已。 晋国子弟有多少才俊之士啊,难道晋国会一蹶不振吗? 现在晋人都在看着您,带他们回家吧,晋国的未来还需要您!” 重耳带着血泥的手掌紧紧地握住了洛言的手,泣声道:“太子,您的话重耳记住了。 晋人的血已经流的足够多,不能再在这里了。 我要将他们带回去,他们的亲人一定很是想念。 重耳会重新振作晋国,洛宫之前的誓言,一刻也不会忘记。” “唉!” 洛言拍着重耳,喟然叹道:“就由我去秦楚营中,将他们劝回吧,签订下互不侵犯的盟约,他们恐怕也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秦国的确是有些不愿意再打下去了,洛国军队来的速度超出了嬴诺的预料。 嬴诺是个相当杰出的将军,他远远的眺望到洛国军队之后,就与楚王说道:“大王,洛国此番救援晋国,近乎倾巢而出,光是敢战士就调来了不下三千人。 您知道这些敢战士都是洛国的公族子弟,骁勇善战,个个以一当十。 若是不想与洛国血战,还是准备退兵吧。” 敢战士天下强军,但因为都是公族子弟,所以数量稀少,但是配合敢战士的通常是洛国锐士,这也是天下强军,洛国之中有两军。 这就是嬴诺不想硬磕的原因,他带着秦国士兵远道而来,达到现在的战果已经很是辉煌,非要和洛国那些意志顽强的军队血战一场,得不偿失。 “但是这样退走,实在是太便宜晋国了,应当让晋国割让土地,赔偿秦楚两国的损失。 他们损伤虽然惨重,但不算是伤筋动骨,至少还有一半的军队是完整的,就这样将他们放走,十年之内恐怕就能恢复,到时他再来攻打怎么办呢?”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的也很有道理,不乘着这个上好的机会直接将晋国废掉,以后就找不到了。 楚王明白嬴诺说的对,现在打不下去了,但还是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嬴诺将军,现在我军距离洛邑如此之近,不若一国带走一只九鼎,安置于王都之内,这才是无上荣光之事啊!” 楚人因为旧年的事情,对周王畿之中的九鼎抱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总觉得带走九鼎就能证明天命在楚。 嬴诺眼中也是精光一闪,那可是代表了禹王受命的九鼎,若是能带回秦国,谁能说秦国就没有天命呢? 但他想了想这一路的翻山越岭,又想了想洛国的态度,还是放弃了这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想法。 对楚王劝道:“大王,洛国依旧强横,这恐怕是邦周的天命还在啊! 现在不是夺取九鼎的时机,否则洛国定然要和我们拼命了。” 众人还在这里纠结,就有使者传言,洛国太子言想要来营中一叙,楚王和嬴诺同时皱起眉头,感觉有些不妙。 洛文公和洛宣公都曾经干过这件事,听话退兵的,依旧逍遥,不听话的,直接战死疆场。 在秦楚两国君臣复杂的眼神之中,洛言走进了军营,他的礼节无可挑剔,楚王和嬴诺同样以礼还之。 洛言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与秦楚开战,洛国从来不想与秦国和楚国为敌。 晋国先前猖狂,现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天理的循环。 但是这场战争,诸夏流的血已经很多了,晋国付出的代价已经很大,该是时候停下来了。 晋公愿意和秦楚两国签订盟约,双方之间互相保持和平,双方的属国互相进贡。” 听到洛言所说,楚王有些不忿道:“太子,晋国毫无理由的讨伐一位诸侯,难道就这样轻飘飘的放过吗? 若是秦楚败在晋国手中呢? 您会为楚国说情吗?” 洛言沉声道:“我来到这里,是为了秦国和楚国的社稷着想啊。 若是洛国真的要对楚国和秦国赶尽杀绝,您二位怎么会安坐在这里呢? 洛国手握邦周天命,想必您都是清楚的。 邦周天命还没有失去,秦国和楚国就想要试试九鼎轻重,这样挑衅社稷神器,难道以为会没有惩罚吗? 只是因为秦国和楚国数百年来攘除夷狄有功勋,所以我才来劝您二位回去。 若是不愿回去,等到邦周天命化为利刃,对秦国和楚国又有什么好处呢? 到那时,您一定会怨恨我今日没有告诫您。” 洛言这一番话,让楚王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是楚国的君主,比嬴诺知道的隐秘多得多。 秦国是真正的土包子,楚国曾经可是有洛国嫡系入仕的,所以顾虑更多。 嬴诺没见到楚王的脸色,笑着说道:“太子,晋公犯下大错,是理应受到惩罚的。 他曾经在战前称大王是蛮夷,并且以此讨伐。 还要求楚国割让三百里的土地,现在晋国应该为楚国割让三百里的土地。 只有这样做,大王才能原谅晋公的失礼。” 楚王已经想要撤了,见到嬴诺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料想洛言应该会答应。 于是连忙说道:“嬴诺将军所言不错,晋国应当割让三百里的土地。 秦国和楚国是姻亲盟友之国,秦伯对楚国的帮助寡人一刻也不敢忘。 寡人愿意将其中一百五十里的土地赠予秦国,就割让在函谷关以西吧。” 秦楚两国瞬间就达成了一致。 实际上这些土地,不论晋国愿不愿意,在晋国实力受损的时候,秦楚两国都能通过战争拿到。 但如果能兵不血刃,为什么要动刀子呢? 秦人和楚人的鲜血也是非常珍贵的,不是那些可以随意消耗的奴隶。 秦国的势力不能通过函谷关、楚国的疆域不能越过伊洛之水和太室山,这是洛国划定的底线。 底线之内,无所谓。 于是洛言沉吟一下,正色道:“那便将函谷关以西的百五十里土地和汉阳之上的百五十里土地分别割给秦国和楚国。
三国签订盟约,再不兴兵,共同尊奉天子,攘除夷狄,保持诸夏列国的安定。 以昊天素王的名义,洛国见证,若有违逆,上天践之。” 楚王、嬴诺同声唱诺道:“太一少昊在上,秦楚两国与晋国弭兵,尊奉天子,共讨蛮夷,若违此誓,堕入黄泉!” 这是诸夏列国的大事,史官们纷纷记录在竹简上。 弭兵之盟达成,秦楚两军开始缓缓后撤,准备回到国中。 望着撤走的秦楚联军,想到了国中公族,重耳恨声道:“现在是时候回去清算那些叛徒了!” 他最恨的就是这些背叛的公族,甚至远远地超过了秦楚联军,战场之上,生死无眼,但是自己人背后捅刀子是无法容忍的。 晋国、洛国以及随之而来的多国军队浩浩荡荡的开往晋国。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重耳,晋国公族颇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先前他们封锁边境城池就能让重耳远走,不是因为他们强大,是因为晋军缺少粮草,而且秦楚两国就在后面追杀。 晋军若是敢与他们接战,势必会被紧随其后的秦楚两国绞杀。 但是现在晋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军队的伤亡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料,还有列国军队的干涉,这一战就是以卵击石。 任何势力都不会缺少软蛋,几乎立刻就有人想要屈膝投降了。 发动这一次叛变的公族领袖是公子杨,他是上代晋侯的弟弟。 面对这些想要投降的公族,公子杨冷笑道:“看看你们现在这副丑恶的嘴脸吧,重耳对你们的评价真是一点都没错啊。 你们自诩翱翔九天的雄鹰,实际上却是盗窃粮食的硕鼠,身上披着华美的布帛,但是内里却是褴褛的乞丐。 收起伱们那些卑躬屈膝的想法吧。 晋军战死了五万以上! 那些士卒恨不得吃掉我们的rou,喝光我们的鲜血,难道重耳会阻拦他们吗? 公族之中有无数的黄金、铜器、美玉、布帛,这都是重耳需要赏赐给士卒们的,难道他会从自己的宝库中取用吗? 重耳毫不留情的杀死了公子舞和公子林,难道他会放过我们吗? 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啊! 安心的在翼城迎接死亡吧,不要怀有侥幸的心理。 不论是到天上,还是堕入黄泉,这都是上天的旨意,凡人要做的就是遵从它。” 公子杨倒是看的很清楚,明白重耳绝对不过放过他们。 晋国公族的军队还算是精锐,但面对刚刚从战场上下来,心中全都是愤怒杀戮的士卒,这根本就不够看。 但是他自己豁达,不代表其他人都是如此,有的人负隅顽抗,亲自率领着军队与重耳作战。 但的确是以卵击石。 晋国军队连战连捷,完全就是单方面的碾压,短短的时间之内,就一路杀到翼城。 望着眼前沧桑的翼城,明明离开了不久,却有经年隔月之感。 重耳转头对洛言有些感慨的说道:“太子,十几年之前,就是您带着洛国和齐国的军队,帮助我登上了晋国的君位。 现在又是您带着洛国军队,挽救我于危难之中,这样大的恩情,恐怕重耳今生是无法报答了。 重耳知晓历代洛侯所愿,不过是诸夏列国能够止戈罢兵,共讨夷狄。 重耳愿意以昊天的名义,向您立誓,重耳一生,定然会遵守弭兵之盟。 即使晋国再度兴盛,也绝不无故向列国使一兵一卒。” 洛言肃然道:“有晋公这番话,想必父亲能够满意了。 您有了这样的德行,一定会成为一位真正的霸主,诸侯们感恩于您的恩德,一定会服从您的命令。 伊洛之战这样的失败,再也不会降临在您的身上了。 晋国会再度强盛,邦周的天命得以维持,这是应该被载入史册的。” …… 在伊洛之战后,晋国实力大损,秦国和楚国还没有称霸中原的实力,在洛国的调停之下,三国签订了弭兵盟约,这是春秋时期第一次由主要大国提出并遵守的平等条约,直到负责调停的贵族洛言逝世,诸夏列国之间长达三十年的和平才开始渐渐打破。——《剑桥中国史·东周卷三》 下一章重要人物出场,我还得再修改修改,下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