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子夏为师
“大王,其二者乃司吏府。我国事六府,司吏府乃行举荐、考教、监察、任命臣子之事,可如今司吏府立下时日不短,除过我郢都考教臣子外,便再无建树,也未曾向大王举荐任何贤才,形容虚设也。” “臣深知我楚国政事,也明白若推行国事一府,将面临诸多难事,可依照由易入难之举,臣以为我司吏府下,也该设下一司,于我楚国上下,行司吏之事。” 的确是如屈原所云,司吏府乃是形容虚设,时间一久,楚国群臣都以为楚国没有这样一个部门。 “那令尹之策呢?” 屈原似乎是早有准备,只见他直接说道:“大王行户籍令,乃为我楚国庶民登记造册,不缺税赋,不若就在我司吏府下,设官门司,为我楚国重臣登记造册,何人、何氏族、出身何地、所学为何、在何地为官、有何功,有何过,尽皆是记载清清楚楚。” “有了此策,一则可便于大王知晓我楚国官吏几何,贤才几何;二则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三则也可招募英才,让合适之人做擅长之事。臣之以为我楚国每一郡之地,每一县之地,都需得官门司,层层递进,不受县府郡府所制,只遵国府之令。” 屈原说罢,熊横细细想起来。 这件事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初期以登记造册,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档案,来评定官吏的升调,也是一种监察制度。 当时是考虑到若是逼得太紧,遭到楚国各氏族的反对,难以执行下去,但若只是登记造册的话,还是能说得通的。 看来屈原已经是将熊横国事六府加上各司的策略,都弄明白了。 “此事,令尹要与司徒商议。” “大王之担心群臣反对?”屈原问话道。 “自然是如此,天下之事,皆在于名,正所谓名正言顺是也,让令尹与司徒商议,便是为这名也。” 屈原露出不解:“大王是说?” “嘿嘿,若是给群臣登记造册,他们必然会多想,认为是寡人想要掌握他们,可若是说登记造册,是为了拟定群臣为官俸禄,以免将来出错,如此一来,纵然有反对,那也只能是少数了!” 掌握楚国钱财着,乃司徒府也。 若是这官门司挂着司徒府的名号,群臣自然也就能多信上几分。 身为楚国,熊横深知他做不到让楚国所有的臣子都不反对,但只需要让多数臣子都接受,也就足够了。 经此提醒,屈原也是明白过来。 “大王,臣下去就与右令尹商议,臣之其三者,乃在司礼一府也,司礼者,掌祭祀定礼法行教化是也,可臣观之,此司礼一府如今却只行祭祀而不倡礼法,也不行教化,臣不明其意,还请大王明示?” 国事六府,当以令尹屈原为主,如今各司俱有其职,对于楚王定下的定礼法行教化,却不太清楚。 听闻,熊横大笑起来:“司礼于寡人,乃有大用,今之所设,并非不用,而是还不到时候,寡人观之,令尹对于魏文侯很是了解?” 屈原精于变法之道,对于魏文侯的事迹,岂能说不知。 “回大王,臣幼年之时,就曾学于魏文侯,今至年老,依旧学于魏文侯。” “那你令尹必知魏文侯之师子夏?” 楚王又问道。 “子夏者,师从孔子,所修乃儒,曾为魏文侯之师,常在黄河间讲学,此人对魏文侯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甚至有人曾云,子夏之论者,暗藏法家之理也。其人曾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可见其与孔孟的不同之所。” 屈原所云不错,子夏其人可以说是荀子的简易版,号称法儒兼修的荀子,诸多的理论就是从子夏的学问中而来。 “莫非我楚国的司礼,便是大王的子夏!” 闻言,熊横大笑起来。 “魏文侯以法家而治国,儒家以治礼,不仅强大的国力,更是凝聚的民心,寡人不可不察也。” “方今之天下,变法当以秦国为盛,可令尹当真就以为,只有秦国的法才是世间最好的法吗?” 熊横自顾自的摇摇头:“寡人看非也,秦人不知劓刑之丑,何也,皆因秦法严苛也,道路遗灰,都要守则酷刑,不仁义啊!”
华夏封建王朝能立足两千年,儒家礼法教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思想的统一非常重要,两千年来也一直沿用着法家为内,儒家为外的传统,法家太过残酷,容易翻船,唯有以儒家中和,才能长治久安。 法家的认知里,天下的一切都是君王的,在儒家的认知里,普天之下尽是王土,可王也要率土之滨,若是当年的始皇帝能如刘邦那般,多封几个异姓王出去,没准秦国也就能平安地过渡到,那个叫秦武帝的男人出现。 这样关乎千秋基业的大事,熊横不得不慎重思虑啊。 “大王,魏文侯以子夏为师时,以子夏之策,大兴礼仪教化,制定魏国服饰、鼓乐、卦象、祭祀等礼法,还在安邑开设学宫,推行学问,以礼法约束人心,臣明白了,大王也是当有此考虑。” 看来屈原对于熊横的考虑,是明白了,但又明白的不是那么彻底,毕竟思想方面有着两千年的代差,在这两千年中政治形态已然发生了飞跃般的发展。 “如此,司礼府之事就暂且如此,不知令尹还有何事?” 屈原略微做了思索,他将自己的思维从方才的谈话中,拉了回来。 “大王行国事府之策,当中典客府三司,俱是齐备,亦在大王掌控当中,只需按照大王诏令去做即可,此无需臣多做cao心;还有司败一府,先不说彭里此人善谋,就说此人行典狱司一事,也是大王所谋,此也无需臣多做cao心。” “如今唯一令臣忧心者,乃是司徒府昭雎是也,臣心中清楚,司徒府之事,皆由大王布局,右令尹步步而来,臣亦无需cao心,可时至今日,臣却不得不说也!” 屈原之说昭雎,熊横早有所料,若是他连昭雎都不说了,那他也就不是屈原了,也正是因为国事府中有屈原在,熊横才敢放心大胆的将昭雎立为右令尹,让其辅佐司吏府之事。 “令尹与寡人,就该是无所不谈也,倘若君臣不和,那我楚国将来还如何推行变法,但请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