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亲自干涉 (求订阅)

第二百一十八章 亲自干涉 (求订阅)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八章亲自干涉在此之前,苏澈还有些担心翻车的可能性。

    毕竟前面三个选项,描述得十分详细,基本可以确认对方的身份。

    而最后一个选项,只有非常简短的介绍。

    虽然很吻合那位大人物的事迹。

    但不得不说,的确可能存在翻车的可能性。

    选项四的描述是这样的【朝廷暴政,你是出身贫寒,游手好闲,四十岁还一事无成的街头流氓。

    看到皇帝的御驾后,你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如果是一个模仿汉高祖事迹的‘李鬼’,也不时没可能。

    所幸并没有出现这样滑稽的事情。

    当那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出现时。

    苏澈也彻底放下了心。

    他的眼前闪现过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出生草莽的布衣,手提三尺剑,挥斥方遵,意气风发。

    这布衣的身边似有音响一样,奏着极其好听悦耳的古典曲子。

    不过这曲子却是配着一个不着调的男人歌声。

    尽管每个字都不在调上,但却莫名的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豪迈!

    歌声极具感染力,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唱出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苏澈在看到这一个画面,听到这样的歌声后,难免都有些震撼,他呆呆的看着这一幕。

    过了半晌,苏澈才回过了神。

    “汉高祖刘邦。”

    “当真是少有的英雄豪杰啊!”

    “这等豪迈的气度,真是罕见。”

    苏澈模拟过很多人。

    其中君王就有好几位。

    嬴政,苻坚,朱元璋。

    但无论是谁,在豪迈这一点上,都很难比的上刘邦。

    苏澈忍不住发自内心的惊叹。

    “真不愧是刘邦。”

    “让我模拟他这一生吗……”

    苏澈喃喃自语着。

    “很有挑战。”

    “但也很有意思。”

    如果是以前的苏澈,模拟汉高祖刘邦这样的顶级英灵,或许会陷入极度的忐忑中,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得更好。

    然而经历了那么次的模拟之后,他如果还没有一点自信的话,那可就太不自信了。

    骄傲膨胀之心不能有,可自信和这些并不一样,总归还是需要的。

    此刻苏澈的面孔很是平静。

    面对接下来的挑战,苏澈并未忐忑,而是有些淡淡的期待。

    不过。

    他也有些疑虑。

    那就是……

    这一次的模拟方式是什么?

    如果是解题模式的话,那可就相当不妙了。

    “希望这一次是从零开始,而不时解题模式,否则如果是直接丢出最后的难题给我来解决……那样的话,可太头疼了。”

    刘邦虽然是最顶尖的帝王,但他和朱元璋不同,并非大权独揽。

    朱元璋这样的开国帝王,相当于站在了君权的巅峰,执宰天下,说一不二。

    也得益于老朱的威望,苏澈的那些政策,那些改革,才会如此的顺利。

    如果换做其他的皇帝,单是一条鞭法,就没那么顺利的推行下去。

    此外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哪怕初心再好,无法顺利的推行,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此外,在刘邦这个时期,大汉并非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吕后所代表的吕氏集团。

    萧何、陈平、张良所代表的勋贵功臣集团。

    他们都享有着相当一部分的权利。

    特别当刘邦到了晚年时期,虽然威望仍存,但终究是日暮西山了,功臣集团的人纷纷离他远去,向吕氏集团的人靠拢,而韩信这样的人更是死的死,退的退,可谓是独木难支。

    如果让苏澈模拟这个时期的刘邦,来解决他的问题……

    那即便是苏澈也无能为力。

    这些想法,在苏澈的脑海之中一闪而过。

    也并未容他再多考虑,此刻书中文字已经开始演化。

    【你出生在魏国的沛县丰邑中阳里。】

    【因为家中排行第三,你的父亲给你取名为邦。】

    【邦者,国也、城也,又有丰邑二字合一的意思。】

    【你的父亲刘煓觉得给你起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名字,非常自得。】

    【毕竟你们家祖上也是文化人,还是个大官。】

    【你的父亲刘煓经常说:咱们的祖先曾是秦国人,在战争时期迁入魏国,最高做了魏国的大夫呢!】

    【可惜好景不长,家道中落,逐渐泯然众人。】

    【不过这华夏大地就是如此,谁家祖上都能够追溯出一些出名的人物来。】

    【毕竟穷苦人家的后代,早就灭绝了。】

    【在许多年前,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时期,祖辈的刘清出生了。】

    【清生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长居于丰邑,这也是你们家的来源。】

    【然而,无论是大哥还是二哥,都对父亲的话不屑一顾,如果你们家真是什么大人物的后裔,怎么可能还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生活不断劳作?那些大人物都有自己的食邑,哪里会如此困苦?】

    【你出生之后,成了家里最受宠爱的人,毕竟你是最小的孩子。】

    【你的童年非常快乐。】

    【丰邑位于魏国的东南边陲,与强大的楚国相邻。】

    【这里被楚文化入侵,到处可见穿着大红楚服的人,还有一些喜欢唱着楚歌的人。】

    【从小你便耳濡目染,喜欢上了楚文化,向往楚人的豪迈放纵,和他们那别具一格的洒脱不羁。】

    【不过,在你快乐的享受童年的时候,北面的赵国都城邯单,一个仅大你三岁的孩童,被赵人肆意侮辱,各种欺负。】

    【只因这个孩童,是秦异人之子,是秦王后裔,而此刻的赵国和秦国的关系可谓是极差。】

    【而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他每日都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之中。】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未来将改变整个天下格局之人,在心底歇斯底里的怒吼,一定要让这里的所有人付出代价!】

    【此刻这一切和你很遥远。】

    【命运的齿轮,还未开始转动。】

    【在你六岁那年,你的父亲刘煓摸了摸你的脑袋,询问你要不要读书?】

    【你的选择是……】

    【一,誓死不读。二,欣然接受。三,再拖一拖。四,亲自干涉。】

    苏澈看着不断演化的文字,以及那最后出现的选项,不由得蹙起眉头。

    “从头开始……”

    “读书选择?”

    看着这个选项,苏澈并没有着急下决定,而是认真思索起来。

    刘邦在起事之前的故事屈指可数,因为这时候的他,多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已,更遑论孩童时期?

    不过,要说刘邦到底有没有读过书,那肯定是读过的,没文化是不可能打下天下,更不可能张口就来大风歌。

    虽然刘邦极其讨厌儒生,特别喜欢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但这一时期,儒家不过是诸多学问里的一种而已。

    刘邦原本的人生轨迹,无非也就是分得一块土地成为自耕农。

    对于刘邦而言,他自然不甘心当一个每日耕种的农民。

    因此他选择了这个年代大部分读书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入仕为官。

    这个年代是没有科举这一说法的,读书人想要入仕,大抵有三条路可以走。

    要么扩大自己的名声,因为名气过大,被诸侯王征召。

    要么游说各国君主获得赏识。

    要么投入贵族卿大夫门下充当门客以求获得推荐。

    以刘邦这个条件,要名气没名气,更没有资格面见君主,无从获得赏识。

    所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作为魏人的刘邦,首先想到的便是声名远播的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养门客三千,滥竽充数之人绝对不在少数,刘邦自信,若是自己,定能混出一点名堂。

    于是,年少的刘邦便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来到了魏都大梁。

    可到了这里之后,刘邦惊愕的发现,魏无忌已经与世长辞了。

    好不容易离开家乡的刘邦,自然不甘心就此返乡,于是他便在大梁又打听了起来,想要另寻一个投效对象,后得知外黄令张耳在大肆招揽门客,于是欣然前往。

    张耳早年曾是信陵君的座上常客,后来因故脱籍隐姓埋名流亡外黄,并在岳父的支持下成为外黄县令。

    刘邦拜见张耳后,两人一见如故,一番攀谈之下,张耳更是将刘邦视为好友。

    如此,刘邦便在张耳处客居数月,跟着张耳涨了不少见识。

    后来魏国被秦国所灭,张耳不得不散尽门客闲居外黄,数年后又因秦始皇的通缉,和好友陈馀潜逃陈县,也就是陈胜称王,定国号为“张楚”的陈县。

    而魏国灭亡后,刘邦也不得返回家乡,由于秦国律法严苛,刘邦此后再也无法轻易离开家乡。

    于是,无所事事的刘邦,便在家乡学着张耳招揽起了门客。

    以刘邦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声望,自然不可能像张耳那样大肆招揽门客,因此招揽对象和数量都严重缩水。

    无法招揽天下英才,他便选择了从同乡中挑选跟随者。

    没办法挥金如土供养衣食住行,刘邦便选择了请客吃饭、乐善好施来拉近彼此关系。

    自此之后,刘邦便招揽了一帮同乡好友,不是今天带着狐朋狗友去这家吃饭喝酒,就是拉着一群“门客”去给那家帮忙办事,整日忙的不可开交。

    然而,刘邦自认是在招揽门客,但在其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不事生产,整日在外胡吃瞎混,结交狐朋狗友,动不动就找家里要钱的混混。

    也就是这个时期,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隔三差五训斥刘邦:“你看你二哥干活多么勤劳!哪像你?整天无所事事,在外面干混,外面都说你是无赖!这样下去,不仅娶不到老婆,迟早活活饿死!就不知道成熟一些?只有勤劳才能致富!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为何就不懂呢?”

    “踏踏实实当一个普通人不好吗?我知道的你心很大,不愿意当一个普通人,但你并非王侯之子,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也不可能做出什么事业!难道还真以为你能创出一番天地不成?认命吧!”

    “兄弟几个里,我最疼爱你,对你的关心和教导最多,可是没想到,你居然是你们弟兄之中最没有出息的人!”

    这个时期的刘邦自然无法反驳,只能低头挨训。

    等到日后刘邦当上皇帝后。

    他在未央宫摆设酒宴为老父亲祝寿。

    然后端着玉制成的酒杯询问父亲:“年轻的时候您总说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没有二哥赚取钱财的本领。如今我当上了皇帝,您觉得我和二哥谁的家业更多呢?”

    刘老太公愕然无语。

    除了这个事情之外,还有一个故事。

    这一时期的刘邦,因为经常带着自己的‘门客’回家白吃白喝,所以家里大嫂对这位小叔子和他那帮朋友都很厌恶。

    有一回,刘邦又带朋友回来吃饭,大嫂正在用饭,一看到他们,就故意用勺子将锅边刮得戛戛响,意思是告诉大家锅里已没有饭菜羹汤了。

    刘邦的朋友见状都只好走了。

    刘邦等朋友走后,亲自到锅内一看,却发现锅里还有羹,原来大嫂是假装的。

    刘邦觉得大嫂不给自己面子,便心生芥蒂。

    此后刘邦统一全国称帝后,大封皇族子弟为王。

    当时受封为王的有刘邦的二哥刘仲、四弟刘交和堂兄刘贾以及全部皇子,但刘邦只追封已故的大哥刘伯为武哀侯,而刘伯的儿子刘信则是皇族中唯独一个没有受封任何爵位。

    太上皇刘煓责怪刘邦念兄弟之情,刘邦解释说:“我并不是忘记封大哥的儿子了,实在是因为当年大嫂的为人太差。“

    但迫于父亲刘煓的压力,刘邦才不情不愿的封了一个羹颉侯。

    “羹颉”二字并非地名,而是当年刘信母亲敲打羹锅而名,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

    羹颉侯大概相当于‘用勺子刮锅底侯’。

    这个爵位一出,毫无疑问,直接成了勋贵圈子里的笑话。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

    老刘为人虽然豪迈,但他的心眼真不算大。

    大概比针尖稍微大那么一点?

    如果按照模拟的进程,老刘的孩童时期的学业进展,还真说不准。

    思索片刻之后。

    苏澈最终决定选择第四个——

    亲自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