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春秋我为王在线阅读 - 第402章 这不是减灶计

第402章 这不是减灶计

    ps:第二章在下午

    “既然盗寇已经被师帅击溃……”眼看周围的山丘和树林光线逐渐阴沉,石曼不禁催促道:“那今夜吾等不如退到平地扎营罢。”

    “石司马怕了?”公孙驱站在戎车上,带着轻浅的笑意反问。

    “得志便猖狂!”石曼强忍着怒意,咽回了对这个小辈下意识的训斥。

    石曼是卫国石氏,也就是那位“大义灭亲”的石碏后人,不过他仅仅是支系小宗,所以年近五旬依旧只是笙窦邑的邑司马,虽然长于军阵,但有能力注定不及有个好出身,好姓氏。

    而公孙驱出身公族,卫国公族也已经没落,一如诗言: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他们繁衍五百余年,已经像螽虫蝈蝈似的生了一堆又一堆,早就不稀奇了。

    但公孙驱却不一样,他是卫襄公之孙,卫侯元的侄儿,在儿孙满堂的家里排行老幺,备受长辈宠爱。他是个俊美的二十余岁青年,举止优雅,态度高傲,入军中就职不过数年就一路提拔至此。

    尽管从未经历过战阵,但他绝非空手而来,最起码行头一件不少:他裹着黑红相间的漆染皮甲,手挽只射杀过獐子和鹿的大弓,腰间挂着二尺剑,尽管石曼怀疑它从未沾染过人血,此刻站在黑色战马拉着的高轮戎车上,足以藐视个头矮小的副手石曼。

    此番巨野邑闹了盗患,在卫侯采纳了弥子瑕的建议后,师帅公孙驱领着两千余人东进剿寇,于是就征召了石曼和手下的邑卒。

    最初时,从未领兵打过仗的公孙驱对石曼可谓礼贤下士,凡事都要问一问,如何扎营,如何行军,如何寻敌,作战时阵型要如何摆开……

    他天资不错。什么都学的快,很快就在一场遭遇小股盗寇的战役里将其一举击溃,留下几十具尸体后,那些群盗便从山路逃走了。

    “奇了怪哉。往常大野泽盗寇可没这般不禁打。”在第三波盗寇溃败后,老石曼开始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连投降之人也没有,伤者也被统统带走了,他们为何要这么做?”

    “司马不是说过么,盗寇常常昆父兄弟一起行动。父亲若伤,则儿子搀扶,兄长若伤,则其弟救治,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如此也好,他们逃窜的速度一定会被拖慢,让后军加速前进!”

    然而这时候,公孙驱的态度开始产生变化,连续不断的胜利让他内心膨胀到了极点,对邑司马的建议嗤之以鼻。认为是自己指挥得当才获得了胜利。而邑司马却是个不会打仗的人,对那些不堪一击的群盗如此小心翼翼。

    正如现在,在逐渐接近巨野后,与群盗的遭遇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轻易“击溃”今天的第五股流寇后。公孙驱变得不可一世,他强行接过了指挥权,让兵卒们迅速追击过去,定要追亡逐北,把他们撵到大湖边上不可!

    石曼连忙出言阻止道:“万万不可,常言道逢林勿入。盗寇狡猾,焉知没有埋伏,师帅还是持重为好。”

    公孙驱说道:“这些小盗只是藓芥,重要的是早日赶到巨野。解除围困,此乃君命,石司马这是要阻拦么?莫非是要将逐奔不过百步,延绥不过三舍的古军礼用到这群该死的盗寇身上?”

    石曼不善言辞,无言以对。

    公孙驱露出充满自信的笑容:“石司马,让你的兵卒带路罢。吾等今晚要通过这片小丘,直达巨野邑下,满城民众盼公师久矣。”

    这将是他的首次战功,也是向叔父证明自己能耐的机会,卫国公孙的身份结合战无不胜的能力,成为上大夫,甚至位列卿族并不是梦想!

    公孙驱武断地认定这些“盗寇”斗志涣散,一击既溃。于是命令部队丢下辎重,全军昼夜兼程追赶,指望明日去巨野就地补充,完成此次出兵的使命。

    石曼人微言轻,只能由着公孙驱乱来,心里忐忑不已。

    两千余人的卫军呼呼赫赫地跑着路,追着仓皇逃窜的群盗,渐渐进入了一座丘陵环绕的树林地域之中,这种地形最不适合战车行进,但骄傲的公孙哪里会下车徒步行走?

    “这儿不太对劲。”进入丘陵和树丛后,石曼再度来向公孙驱进谏,喃喃地说。

    自信心爆表的年轻师帅对他轻蔑地一笑:“是吗?如何不对。”

    “师帅难道没感觉?”石曼质问,“仔细听听暗处的声音,归巢的鸟儿盘旋在树丛顶端不敢落下,有什么东西让它们畏惧。”

    石曼谨慎,之前已经朝两翼派去了几名探哨,让他们每人相隔百步,在树林里斩草前进。谁料过了一会,这些人竟统统不见来回报,再去查探时已经没了踪影,只有人说隐隐听到过闷哼的声音。

    若是有敌人,他一定有种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武器!

    就在两人争辩之际,那棵倒伏的大树猛地横亘在他们眼前,挡住了去路,石曼彻底确定,今天绝对是中计了!

    “不好!速速灭火!”

    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卫国人的队伍被拉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其中不少已经点起了松明火把。而位于最前方的高**车,公孙驱那身耀眼的行头,恰恰是将黑未黑时最显眼的靶子!

    一切都已经迟了,下一刻,树林两侧的山丘上万弩齐发!

    ……

    “凡深入敌人之境,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

    一处离伏击点百余步远的安全树丛里,赵无恤一边听着丘陵那头卫国兵卒发出的凄厉惨叫,一边想着这半个多月来发生的事情,自己和张孟谈一环扣一环的“连环计”。

    因为料定卫国会再度叛晋,所以赵无恤图谋卫国濮南之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在一年前就不断遣人入卫,或借商贾之名,或假托为世上越来越普遍的游士。所以现在,他对濮南熟悉得跟自家后院的圃园似的,而轻骑士们。纵横其间更是如入无人之境。

    十月初,把被招降的盗寇们分批送入濮南地,这只是连环计中“引蛇出洞”的第一步。

    在卫国正式对晋宣战前,赵无恤不会让武卒成建制地开入卫地。给卫国人制造反叛的口实。何况若是一开始就没命地强攻濮南四邑,万一卫国人觉得这边威胁过大,改变原计划,将他列为头等大敌,五百乘大军观兵濮南那该如何是好?

    若真是那样。范氏、中行氏、邯郸氏岂不是得笑歪了嘴?赵无恤可没兴趣干苦恨年年压金线,到头来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

    所以最初只是零星的盗寇sao扰乡里,慢慢道路被切断,升级为大规模盗患,大到历山驻扎的卫师,乃至于濮阳卫侯都不得不加以重视的程度。

    在和赵无恤有了几次书信来往,达成某种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协议后,盗跖前一日还是不死不休的大敌,后一日却态度剧烈转变,默默地为赵无恤服务起来。其中缘由非但盗跖手下们想不通。连无恤阵营里的中等军吏也搞不明白,只能稀里糊涂地执行命令。

    有张孟谈和阚止能窥见其中一二,都为赵无恤解决此事的奇思妙想而折服。

    总之,盗跖负责带千余群盗袭击巨野邑,切断了它对外的交通联络,冉求那剩下的四百余鸳鸯阵兵卒负责在旁“协助”,实则是就近监视,有这盗寇克星在,不怕盗跖不老实。

    终于,在长期的等待后。卫国总算迈出了最后一步,面对纳质子、出民夫等苛刻条件,以强硬的措辞对晋国说了声“不”。随即卫侯更是打了鸡血一般,带着王孙贾和弥子瑕。各帅左右二军主动出兵,五百乘兵卒向朝歌城进发!打了范氏一个猝不及防,也不知道那边战事如何了,赵无恤可是很希望他们两败俱伤的。

    卫晋既然决裂,那作为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就不能不有所表示。要换了对外强硬派阳虎还在时。早就直接发兵濮阳了,可三桓无胆,消息也才刚刚传到鲁国,所以借口防御齐人,并未动作。

    何况朝中还有孔子,孔子此时对卫侯感官还不错,他一向喜欢颂扬鲁卫和睦,恢复周公、卫康叔之好,多半不会支持鲁侯助晋攻卫。

    鲁城再过半个月也不一定有所行动,可赵无恤等不了,他攻卫好歹占据了援助盟主的大义名份,尽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更可喜的是,那一日在濮水北岸,邢敖也传递来了濮南的消息,那条在历山盘旋蛰伏许久的蛇,终于出洞了!

    对局势的预测应验了,“引蛇出洞”完美实现,接下来,便是一个“投饵诱敌”的过程。

    那些使之无用,弃之可惜的收编盗寇便成了牺牲品,他们被成批安置在卫师的必经之路上,一击既溃,有的是真败,有的则是假意装败。而卫师的公孙驱在吃下一个又一个可口的肥饵后,早已被胜利和眼前的功勋冲昏了头脑,一路猛追,半步迈进了包围圈里。

    虽然这并不是减灶计,但此次伏击和历史上发生的孙膑擒庞涓的马陵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兵法要活学活方为好的兵法。

    “我这次带了足足四百把单臂弩机,两万多支铜簇箭,都是专程为他们准备的……”

    弩箭还在穿梭作响,钉在人的身体血rou里,钉在大树上,钉在蒙皮盾牌上,声音各不相同,合在一起仿佛一场乐师高指导的钟罄演奏!

    这便是战争的乐章。

    心里估算着大概已经射出去了七八千支箭,无恤举起旗帜挥动,让手下在各自埋伏的位置准备好,只等弩箭一过,便可发动突袭,将这股卫军一举歼灭!

    这之后,卫国在濮南就只剩下各自为战的几支邑卒,到那时非但巨野瞬息可下,其余几座城濮、笙窦、垂丘也会大大减少攻略的难度。无恤想在十一月雪落之前,让它们统统换上赵氏的玄鸟旗帜!(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天马流星炮,柢步末日光,czdxh042408,逸枫暮棕,楼下的阿黄,男儿行31,九天炎羽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