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继续北进(下)
; 木兰马上回到参谋部,要求那些参谋重新按照李君羡的指令,制定作战计划。而李君羡也没有太过苛责这些参谋,除了因为他们都是新手,并没有太多实战经验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谋长是木兰,是自己的妻。作为丈夫,不可能太过苛责自己的妻的,所以李君羡没有说太多的骂人的话。现在只是等着这些参谋制定好了作战计划之后,重新讨论一下这个结果。这次北进,十分重要,关系到能不能彻底打败突厥。 几个小时之后,木兰再次回来了。 “李将军,参谋部制定好了。”木兰说道。 “说吧!”李君羡说。 木兰拿出了计划书,然后说:“我们这次的计划是这样的,核心思想是按照李将军的要求,一步步前进,不贪快。我们不能够想着一次性擒贼先擒王的手段灭了突厥,这样大唐在草原的根基也不稳定。而我们要求是一个个部落的控制,然后对于以后我们统治草原有好处。我们不断的控制那些部落,然后就可以不断的削弱颉利的实力,反而能够增加我们唐协军的实力。我们要利用这种此消彼长的状态,不断的去积压颉利的生存空间。当颉利的生存空间被积压得够小了之后,我们马上就可以调集大部队,和颉利进行一次大会战。” 大家看了一下木兰这个方案,其实也就是不但的通过实际占领草原,然后不断的逼迫颉利,让颉利只能够调集大军和李君羡他们决战。如果想要用飞速的前进擒获颉利,这个方法不是不行。可是这个和大唐的战略目标不符合。因为到时候颉利被抓了,草原上其他势力并没有收到太大损失的“诸侯”完全可以借着自己的势力来讨价还价,让唐朝册封他们为草原的领袖。 如果这样,顶多也就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而现在,大唐和原先历史不一样。现在可是要彻底灭掉了草原的势力,让华永享太平。现在大唐通过战争债券筹集到了不少军费,所以完全可以支撑起这次战斗,这也是大唐敢调动五十万大军过来进攻草原的原因。 李君羡就是想要利用人数和武器装备的各种优势,逼迫颉利放弃他所擅长的运动战,和李君羡打大会战,阵地战。如果颉利在草原上到处乱跑,那李君羡他们恐怕就疲于奔命了。既然跑不过敌人,那干脆就慢慢的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让他们来进行决战。 李君羡控制一个个部落。这样颉利能够获得的兵员也就越来越少,除非他愿意远遁漠北。可是,远遁漠北可不是好玩的啊!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火车,没有什么飞机,想要穿过大沙漠可是要牺牲很多的。到时候,有十分之一能够安全的到达漠北,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而到了漠北,怎么生活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草原的的冬天也够冷了,如果到么漠北。那按照地球经纬度来说那就更是冷透了。在那里,生存繁衍会更艰难。 一般来说,草原民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远遁漠北的。他们也不会愿意再漠北长期生活。他们的主意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按照往常的惯例,汉人是不会长期占领草原,至少不会实际占领。很多时候。汉人都是名义上占领草原,实际上还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那些草原民族在漠北熬上十几年,然后就逐步分批回来。这样就行了。 可是现在大唐可是要彻底占领草原,如果他们一旦远遁漠北,那恐怕就彻底不可能回来了。这个时代,西伯利亚可不是人类生存的地方。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老毛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搬迁过去,愿意去的都是奴隶和囚犯而已。要不是西伯利亚发现了各种矿产,恐怕后世老毛都不会重视的。 “很好,这个方案还不错。我们就是把它们逼死,如果他们远遁漠北,那我们反而要高兴了。到时候,他妈恐怕就要死在漠北了。何况现在是冬天,他们这个时候远遁漠北,恐怕更是危险无比,他们如果自己去找死,那我们何必要阻止呢?”李君羡说道。 而木兰马上问:“李将军,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准备执行这个就计划了?”
“当然,我们当然要执行这个计划,让人去占领那些部落。”李君羡说道。 “李将军,我们让步兵一二三团,还有骑兵团去占领村如何?我们让火器团首先主攻,然后在占领,这样能够狠狠的打击那些突厥人。”木兰说道。 可是李君羡却摇摇头,说:“不要让火器团出动!” “为什么?如果没有火器,我们的步兵恐怕威慑力不够啊!”木兰说道。 现在整个特卫都需要火器,如果没有了火器,恐怕战斗力都要去了七成了。虽然弓箭可以挡住敌人的骑兵,可是一旦敌人的数量超过了五倍,那就比较吃力。如果超过了十倍,那恐怕自己也挡不住啊!这个时候,就需要火器了。如果没有火器,自己的步兵根本无法挡住十倍以上的敌人。 “我们的火药也就这么多,我们到时候和图举人会战,恐怕需要很多火药的。所以,这些战斗就让唐协军打主攻,我们的步兵在后面助攻。火器就不要用了,现在我们在草原,军火恐怕运送不过来,我们必须要节俭一些。” 李君羡必须要考虑这个时代坑爹的路况,不可能把大量的火药运送过来,到时候也是杯水车薪。所以火器必须要节省着用,不然到时候火器不够,不能够和突厥人进行会战,按恐怕就惨了。特卫虽然厉害,可是也严重的依赖火器了,不然没有办法作战了。 这种依赖在李君羡看来是正常的,因为后是不也是有很多士兵以来高科技,没有高科技作战设备就无法作战了。虽然这种依赖对于士兵的素质不好,可是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情况,李君羡这个历史研究者不会苛责他们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