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长平长平在线阅读 - 第143章 垣城武库

第143章 垣城武库

    皮绾带人兵不血刃夺取了垣城,垣城内波澜不惊。垣城令、尉、丞都是垣城本地人,被剥夺职位后,竟然谁也没想到要回大梁向魏王报告,而是就地在垣城当起了富户。陈四等人见状,向张禄报告了,也就不再理他们,只当一般邑民看待。

    陈四作为垣令,竟然不怎么管垣城的事务,每天四处闲逛,和商家、农户、长老闲扯,县政全都交给尉、丞。作为县丞的芒未却不太关注政务和经济,常常经手军务;有意思的是,由皮氏丞提升的垣尉对政务更感兴趣,干脆和芒未来个心照不宣,你管军事,我管政事。于是垣城的三驾马车谁都沒干自己的事:尉和丞暗自提升一级,成为令和尉,而县令陈四每天不管事,只带着两名官吏和五名士卒,四乡里访贤问老!

    垣城的官吏都是原班人马。垣城的县卒有限,只有一百人,单独编了一队,本来以县尉作为名义上的卒伯,但现在垣县的士卒达到一千人,名义上归垣尉管,其实由芒未负责,也没有派人来当大夫。陈四虽然没当上武卒,但却是冲着考武卒去的大梁,在侯嬴那里混了两三年,也算得是半个武卒。说起自己和武卒的经历,曾经作为魏人的垣县士卒都起敬佩,与陈四很有亲近感。陈四每天下乡,就从本地的士卒中挑人跟着,每天都不一样。其他人跟着秦卒一起训练。

    一千士卒防御一个小县城,其实是没必要的。之所以要留这么多士卒,更多是要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随着陈四闲逛几天下来,周边的情况大致摸得差不多了,多数民众根本不知道县里已经换了长官。陈四下来时,由县里通知乡里,乡长、里长也不以为异,照常接着,均以为是新调来的县令。

    垣县下达的第一道指令就是派出官吏到安邑学习秦律。安邑尉李冰精通秦律,亲自授课,并安排他们实际办理安邑的政务。这样,安邑的事也有人办理了。张禄和郑安平都很敬重李冰的学识,他讲课时,两人也经常旁听。李冰则明智地向大家介绍:这是安邑守、丞亲自督学。

    如此安静了约半个月,大梁派来使臣,向垣县授历,被安排在馆驿住下。陈四突然起了一丝童心,要作弄一下使臣,就直接去馆驿与使臣见面。见面后才发现,使臣明显不认识垣县的领导班子,见了陈四毫无异样。陈四大喜,回来后与其他二人一合计,决定将假冒进行到底。

    第二天,陈四亲自驾车到馆驿,将使臣接到县府。全县官吏照常迎接。由于陈四、芒未也cao一口流利的大梁话;垣尉虽然是秦人,但久居晋地,偶尔用晋音答一两句话也没有问题,使臣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完成任务,吃了宴席,领了礼物,就走了。接待的具体事宜自然由旧官吏cao办,那都是熟的!

    陈四接了历书,立即向安邑报告:垣县易手的消息并未传到大梁,大梁派使臣来授历书。并将历书上交给安邑。不久安邑回报,大梁使臣若至,当即报郡知,不应擅自行动!陈四等人心中有些不快。

    秦历与魏历有所不同,秦历以十月为岁首,魏历以正月为岁首。所以秦历几个月前就颁下了,而魏历现在才到。

    随后就出现了一件棘手的事:魏历新年就要到了,是否允许垣县按魏历过新年?由于垣县新归秦未久,十月时,垣县并未按秦历过新年。如果魏历新年也不过,那将失去一次重要的与民同乐、安抚人心的机会;但如果过魏历新年,则又有叛国的嫌疑!

    垣县在发现乡里正在准备过节时,即将此事上报给安邑。不几天,安邑回文:“垣别有风俗,有司但顺而从之,不名之辞岁。”

    有了安邑的批文,垣县大胆开始筹办新年庆贺。陈四每天带着人四处乡里窜,频频参加乡里的岁祭、社祭。县里也有县吏的参与下,准备县祭。城里的富户献上猪羊等物,最积极的竟然就是原来的垣令、尉、丞。陈四见状,当即令三人担任祭酒、相和司,总管县祭的具体事宜,只要不用县里出钱、出力的,一概听其所论。三人则借机很敲了乡里一些竹杠,但由于陈四频频在各乡里出现,总体上还是收敛的。

    到了县祭的那一天,各乡里的头面人物都到了。陈四、垣尉和芒未三人正式在诸地乡绅面前露了面,祭祀了山川社稷。熊熊的大火烧红了半个天空,整个空气中都飘着rou和粟的香味,众人纷纷传言,祖宗诸神一定十分欢喜。各乡在一片欢庆之中,分享了祭腊。

    喜庆过后几天,馆驿又来报告,说大梁又有使臣到了。

    陈四一惊,立即派人将此事上报安邑,同时自己前往馆驿,探询使臣的来意。

    使臣见到陈四后,显得有些惊讶,问道:“令其新任乎?”

    陈四答道:“然也,今春方至。”

    使臣问道:“故令何在?”

    陈四道:“见在城中。”

    使臣问道:“敢得见否?”

    陈四道:“使君与故令旧识?”

    使臣赶紧道:“但得一面耳!”

    陈四道:“使君使于敝县,敝县失于恭敬,愿使君加恩!”

    使臣觉得,这位县令一定是对自己有意见了。新县令刚上任,最忌讳旁人不信任,还谈论前任,使臣对此深有体会,眼前这位县令一定在这方面误会了。念及此,使臣连忙堆出笑来,道:“臣岂敢!臣方入驿,而令亲至,足见情谊!”然后不等陈四提问,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以示好于陈四,道:“臣今奉王命,兴武库于边邑。垣处历山,五金出焉。正武库之要地也。此臣所以奉于令者也。”

    陈四听了使臣这番话,心中暗喜,但脸上反露出犹豫的神色,道:“垣胜兵者不过万人,常兵才百人,纵设武库,其奈少卒何?”

    使臣道:“赵有武安,韩有棠溪,皆兵库也。魏本有安邑,盐与金出焉,而今失矣。其近者,惟垣也。垣地少而民众,然其地多金,正当役之深山,伐木出金。臣恐垣之富且庶,只在须臾!令新任,恐有不知。垣若论田亩,实不足与诸县相抗,所胜者,在金也。但年得数器于世,臣恐棠溪不足加之!”

    陈四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使臣,仿佛不相信他说的话。使臣道:“武库段子,韩人也,通于金工,乃于大梁鼓炉而器,王甚喜。乃令天下仿之。”

    陈四道:“其器奈何,用工几何,所费若干,年入若干?”

    使臣道:“令勿虑也。武库之立也,有图样式师之法,其所费也,尽出于大梁,垣惟给粮秣耳。”

    陈四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问道:“工式何在?何所立也?”

    使臣道:“惟在令允与否耳。令其允之,则工式图样旦夕而进。”

    陈四不敢露出喜出望外的神情,道:“但勤王事,何敢辞焉!”

    使臣道:“令之言是也。令若辞之,吾恐新令复得任也!”

    陈四安顿好使臣,匆匆回到县里,立即和尉、丞商议。大家都不敢相信天下会掉下这样的好事。如果在大梁的支持下修建起冶铜、冶铁的产业,不仅垣城,边河东都发了!

    陈四再派人到安邑,向张禄等报告这一消息。三人皆决定,一定要把铜铁业留下来。为此合计了一夜。

    第二天,陈四亲自驾车,将使臣接到县府,迎入堂内。使臣取出文书,宣读了魏王的教令。三人对着使臣诉了一番苦,接受了教令。使臣道:“垣既奉命,臣当请于王,遣匠入垣。冶铸百工,恐当千余,愿垣早为安置。”

    陈四特意请使臣到城里转了一圈,与使臣议定了安置计划,说好垣县准备好粮秣、房舍,准备百工进入。

    使臣走后,陈四心是忐忑不安,惟恐事情败露,魏国工匠不入。频频派人往轵道方向探巡。又派人赶往安邑,紧急请示。终于,几天后,安邑终于回报:着垣诱魏工匠入垣;河东守尉皆驻左邑,留丞安邑。陈四心中暗道:从左邑到安邑不过三四十里,提前这么点地有什么意义?

    秦人攻占垣城没有经历激烈的战争,入城后,对邑民的干扰也不大,秦法还在县一级学习中,并未向下普及。垣城此时表面上和在魏的手中没有什么区别,——除了那一千秦卒。使臣来时,这一千秦卒都进入军营,连例行的早cao都取消了。

    就在陈四腹诽之时,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出现在县府前,请见县令。官吏不知是谁,要赶他走,老人说,自己是县令的亲戚,特来投亲,但请县令一见便知。官吏进去通报,陈四自然是不在府中,府中只有垣尉。垣尉听说垣令的亲戚要来投靠,也不能不管。出来一看,吓了一跳,竟然是张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