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长平长平在线阅读 - 第68章 填堑

第68章 填堑

    晚餐后,月亮渐上东。众女宾正襟危坐,屏气凝神,等待祭典开始。王后长裙广袖,翩若仙子,步上祭台,在长辈和女官的见证下,祭拜月神夜明!一名女官代王后诵读了祭文。祭坛上燃起大火,献祭的玉帛简册在火中化为灰烬。一筐筐祭品被倒入大鼎中,其下烈焰腾腾,很快就散发出清淡的香气。随后,香气越来越浓,直冲云霄。众女宾就于席间三兴三拜。

    音乐转为和缓的国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王后略了几句,一名女官出来,大声道:“后有教,赵氏男儿远征疆场,凡我赵女,莫不挂心。谨以祷!兴~,拜~;兴~,拜~;兴~,拜~。”

    赵王站在宫殿的楼上,望着远处女人们一兴一拜,心里也不上是什么滋味。一回头,他看见月光下一名军使飞奔而至。赵王担心有不好的消息,赶紧下楼,来到前庭。军使的确是赵括派来的,但传来的是好消息:秦军进入上党后,从侧面对丹朱岭发动进攻,被打退了!赵军拟于旦日,全线出击!

    赵王十分高兴,派人通报廉颇。廉颇并未回来,只赵军此胜,全赖赵王之德!

    校场那边的音乐又变,转为慷慨悲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协…”赵王觉得这首歌正应了他的心情,就与前庭低声和唱道:“死生契阔,与子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平原君和平阳君闻歌,神色皆变。不祥的预感袭来,但两人什么也没。

    石城被秦军攻占的消息在十六日黄昏到达邯郸。但赵括的战报中没有任何沮丧之情:“秦以军五六万袭石城。悬师独进。臣请破秦壁,彼自溃也!”既没有求援,也没有任何请示,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平原君不敢怠慢,先去找了廉颇,再去找乐毅。廉颇认为,石城是赵军最后一道防线,石城被秦军攻占,赵军危在旦夕,当即发兵,以守邯郸,并援长平。乐毅则认为,秦军占领石城未必得计;若赵军出丹朱岭绕出敌后,不失为反败为胜的机会。秦军上策其实是与赵军对耗,与其野战是下策!两位兵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弄得平原君也没有了主意。

    但赵王比较坚定:“括未言败,当任之,未可轻动,以失大计!时值秋收,若发兵,则岁用不足矣!”

    平原君和平阳君都认可了赵王的看法,选择相信赵括。只派大批哨探往长平至邯郸的各路口哨探,如果战局没有变化,就暂不发兵。

    但从那以后,邯郸就再也没有接到赵括的战报。长平与邯郸的联系被秦军切断!邯郸只能频繁派出各种间谍,潜往长平探听消息,多数间谍无功而返,少数甚至被秦军俘获。

    邯郸惟一可以知道的,是赵括还在长平奋战,长平并未丢失。

    秦军在第一的野战中遭受极大伤亡,虽然斩获了更多赵军,但第二已经无力出城野战了。而赵括则直接组织了三万赵军,陆续出营。

    从石城溃散下来的赵军中,大批士卒丢失了武器,而且体力不足。他们被安排在南边的壁垒外面,每个领了一斗粮,任其自生自灭。昨夜里,赵括派人传令,让这群士卒用筐盛土,准备明填堑壕。有后退者皆斩!他们的工作就近由一名万人将负责,如果有畏缩不前的,许其临阵斩杀!那名万人将派了三千人督促和看守这些人工作。

    盛土的筐原来是盛运粮食的,粮食吃完了,筐还留着,都被集中到南壁外。众人挖了一夜,将这些筐装满土。击鼓点军后,赵括让他们从中选一万比较健壮的士卒,四人一组一筐,抬着土到南边出击地点集郑

    一万作战部队出城后,见秦军没有出城,就将部队直接开到壁垒前面,列队掩护。然后让填堑的士卒把土筐越前面。

    秦军见状,知道赵军是要来攻击,也都张弓搭箭,作好射击准备。

    赵军将二千五百筐土平均分布在众军的后面,每次只派出一百筐,拉开距离,拼命往前跑。壁上见了,下令射击,密集的箭雨铺而来,但真正射中的没有几个。由于这一百人不管阵型,不用配合,只管拼命跑,速度极快,只三阵箭雨就冲到堑壕前,将土筐扔进壕沟,转身就往回跑。大约有七成的土能够进沟,只有一半人能够跑回来。倒土的一瞬间是最为危险的时候,他们离秦军只有不到十步,秦军可以直接瞄准射击;而且这么近的距离意味着只要中箭,多半要山脏腑,无可幸免!

    第二队、第三队……一队队赵军奋勇上前,倒土填堑;中箭的士卒横七竖八躺在阵地前,一时还无法断气,发出一声声惨叫和哀号。秦军放弃了箭雨的打法,只等他们靠近了,十个人对付一筐土,直接平射。这种打法增加了赵军的伤亡,减少了可以倒入堑壕的土量。但一筐筐土仍然不断翻入沟郑

    王龁无奈,只得请剑士出阵,缓解进攻压力。那名五大夫有办法,派了一千剑士执弓箭,潜出壁中,绕到赵军侧面射箭。虽然伤亡不大,但造成军阵的混乱。赵括派兵前往驱赶,他们一哄而散,但却隐匿在暗处时不时射一两箭。这些人箭术高明,体力又好,像粘在身上似的,摆不脱,甩不掉。赵括似乎对他们起了兴趣,派出第二阵与他们作战。一方是单兵能力过人,一方依靠集体的力量。双方斗得有来有回。但第一阵的威胁被解除了。

    坚持到所有的土筐都送进壕沟,色不过午时,填堑的一万人已经剩不下三千。赵括下令第一阵发起进攻。如雷的鼓声中,赵军呐喊而进。秦军射出漫箭雨,赵军也以箭回击。

    冲到壁垒下后,赵军捡起那些未能翻倒在壕沟内的土筐,堆在壁垒下,形成一道缓坡,拼命向上攻击,很快攻上壁垒。但突破口过于狭,秦军从两侧发起阻拦射击,很快将赵军的攻势打断,进入壁垒的赵军也被全歼。

    赵括下令后续部队立即投入战斗。第三阵、第四阵呐喊着冲了上去。同时,奇兵也全都冲出营栅,投入攻城作战。

    秦军采取了主动迎击的战术,派矛兵登上土坡,逆冲回击,把冲上土坡的赵兵全都压了下去。但他们也立刻遭到赵军弓箭的打击,也遭到严重伤亡。

    第三阵赵军杀到,接替邻一阵的攻击;第一阵拖着所有能看到的伤员撤退。他们徒第四阵后面,重新列阵。他们几乎全部带伤。

    赵括的大旗坚定地指向秦军方向,同时令第二批正兵出城列队。

    那名五大夫见出去sao扰的剑士被赵军牵制,索性将剑士五千全部派出——因为战场上只能容纳下五千人。剑士的出现果然扭转了战局,第二阵当即被击溃。五千剑士向攻城的大军扑来。

    赵括毫不示弱,令第二批出城的赵军迎战,一定要保证攻城部队的安全。

    战场的狭窄,限制了剑士个人能力的发挥,战斗机械而重复地展开,双方都没有变化的余地,只能以性命相拼!

    赵括再次下令,将第三批部队调出列阵!

    第一批部队攻城,第二批部队与剑士作战,第三批部队成为预备队。这时战场已经完全被填满,再也容不下任何其他部队了,想增援也难,想撤退也难,只有往死里打了!

    秦军的剑士果然强壮,通常一阵能突破赵军两阵,还能与第三阵对抗。这令赵军的伤亡远远高于秦军。但受限于狭窄的战场,这并不能令秦军改变战局,赵军仍然死死地咬着秦军,战局依然僵持。

    攻击突破口的缓坡周围,死伤累累,血流成河,双方都把兵力投入到这里,这里就如同屠场,收割着一条又一条人命。由于突破口不宽,秦军可以从纵深以弓箭加以攻击,而只在突破口保留足够的兵力。赵军则没有这种便利。一队又一队赵军顶着箭雨,疯狂进攻。赵军的弓箭兵在盾牌兵的掩护下也拼命向壁中射箭,但对秦军的杀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毕竟秦军有壁垒的保护,比盾牌要强得多,而秦军的队形也远不如赵军密集!

    攻上去,退下来;再攻上去,再退下来。如此反复,赵军已经没有了别的感觉,只有冲杀一种念头。而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进攻,秦军阵地的箭雨密度也开始下降。如茨消耗,秦军也承受不起。

    弓箭阻拦效果下降,赵军有更多士兵冲上壁垒,展开白刃格斗,赵军的人数优势开始发挥。奇兵挥舞着手中的长戟登上壁垒,但被数支长矛刺中,挑了下来,但为他身后的戟兵开辟了空当,他们能够贴上去,给矛兵以打击。甚至还有赵军可以跳下墙去,给秦军带来暂时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