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报仇
书迷正在阅读:逗比叁尺:成长的烦恼、寰宇机械师、身为程序员,在异世界也要做游戏、逐火之辈、可逆可、炁体道、极品道侣、潭州异闻录、全面降临、雀魂:开局国士无双
第151章报仇 崇祯皇帝把他们的表情都收在眼里,便对孔有德说道:“卿且把辽东目前的建虏兵备再说一遍!” 孔有德和耿仲明之前已经禀告过,此时再说一遍,也不费什么事,便立刻恭敬地回奏道:“此次出兵,建虏征召男子七十以下,十五以上从军,老弱守辽东,精锐入寇关内。整个辽东的兵力在四万左右,主要把守辽阳和盛京……沈阳两地,其余地方,如同空设,无甚兵力。” 吴三桂一听,立刻皱眉,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据末将所知,山海关外,就有建虏爱新觉罗屯齐领兵五千驻扎,且皆是精锐,绝非老弱!” 孔有德听到这话,立刻便想起来了,连忙又奏道:“陛下,这是那奴酋多尔衮进关前留下的人马,和他……吴大帅谈判的。”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然后看向吴三桂道:“吴卿所部人马有四万余人,朕要卿领兵攻入辽东,非为光复失地,而是效仿建虏每次入寇关内之事,避开坚城,打击建虏的实力。可能做到?” 一听这话,吴三桂等人,顿时面露为难之色。 如果他从山海关回来京师后直接觐见,可能听到这话之后就会直接找理由拒绝了。但是,如今他从自己府上,还有钱庄见闻等等,已对如今情况多有认知,便不敢直接拒绝,可犹豫却是难免了。 崇祯皇帝一见,当即“嗯”了一声。 吴三桂听了,连忙回奏道:“陛下,末将从未深入辽地,不知地形敌情具体如何,就怕辜负了陛下之望!”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用手一指孔有德等人道:“他们两人,领原有人马三千,随同你一起出征,地形敌情,自是熟悉的。” 孔有德和耿仲明听了,有些意外。不过这是皇帝意思,他们也就没说什么。 吴三桂听了,看了孔有德等人一眼,脑门的汗就出来了,他不敢拒绝,但是说真的,他真有点害怕这个事情。 以前守城守惯了,如今要他出击,还要深入辽东。而且这种战事,自身只能带少量粮草,完全是要靠以战养战的。一旦在辽东无法补给,军队就要挨饿受冻了。 孔有德见他这样子,心中一声冷笑,当即抱拳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愿往!” 耿仲明虽有伤无法抱拳,却也毫不犹豫地大声奏道:“陛下,末将愿往!” 想当年,还在毛大帅手下的时候,他们只是以简陋的武器和护甲,就敢从岛上登陆辽东并且深入内地。如今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岂有怕的道理。 吴三桂的后背,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已经是湿漉漉了。虽然外人还看不出来,但是他自己知道。 见到孔有德和耿仲明似乎挑衅式的回奏,他没有再犹豫下去了,只能抱拳奏道:“陛下,末将遵旨!” 再犹豫下去,一个抗旨不遵,事情可大可小,砍个头啊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说以前皇帝可能会因为关宁军的重要而有顾忌,如今皇帝手中握有一支远比关宁军强大的军队,又怎么可能还有什么顾忌? 崇祯皇帝听了,把眼睛看向关宁军的其他几个将领。 杨坤等人一见皇帝把目光扫过去,不敢怠慢,立刻奏道:“末将遵旨!” 崇祯皇帝听他们都表态了,便微微一笑道:“都是大明好男儿,岂有怕了蛮夷之理。有朕在京畿之地牵制着建虏主力,你们无需顾虑,就在辽东大闹一场,顺便出出这么多年来被建虏压在家门口打而不敢出战的窝囊气!” 听到这话,孔有德和耿仲明还好,关宁军一系的吴三桂等人,不由得一个个都有些尴尬。 皇帝的话,言外之意不就是说关宁军以前窝囊么!对此,他们还没法驳斥。 不只是因为说话之人是皇帝的身份,而是因为,这就是事实:关宁军从未主动出击过! 要是以前,他们还有借口说建虏野战厉害,野战无敌之类;可如今,皇帝都已经亲自证明给他们看,野战击败了建虏,甚至都活捉了奴酋。 崇祯皇帝把吴三桂等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却没有再说这方面,只是又道:“此次出战,所获战利品皆归你们两军所有,不用上缴。吴卿为正,孔卿为副,朕再派兵部员外郎为监军。打仗的事,还是们两人商量了办。如果意见无法一致,才以监军之意见为最终意见!” 吴三桂等人听了,先是一喜,然后又有点惊讶。 喜的是,皇帝明确说了,这次出征的战利品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不用上缴,这是大好事;而让他们惊讶的是,皇帝要派兵部员外郎为监军。 就大明朝的规矩,一般都是文官领军,虽然有武将领兵出战,但是名义上,上头还是有文官的,比如巡抚总督之类,极少有武将真正领军。 如果按照这个惯例的话,兵部员外郎的官职已经不低了,并且还是兵部的,一般而言,这兵部员外郎当统帅才是正常的。 如今只为监军,那是真惊讶! 他们正在想着呢,就听崇祯皇帝又对他们说道:“朕给卿等三天时间,先去京营多走走看看,和他们多了解下建虏。三天之后出发!” 孔有德和耿仲明其实还好,毕竟他们原本就在建虏军中,对于建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心中很清楚。且他们又参与了昌平、怀柔之战,更不会说对建虏有害怕的感觉。而是关宁军有点怂,就让他们去现在的京营感受下,刺激刺激他们,这才是刚才这番话的目的。 说完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就让他们退下了。 随后,一个文官奉召觐见。 这个文官不是别人,就是刚才崇祯皇帝所说的兵部员外郎,作为征辽军监军的那位。 在见礼之后,就听崇祯皇帝对这人说道:“杨卿可对辽东情况有所了解了?” 这个人,姓杨名廷麟,字伯祥,为兵部主事、赞画督师卢象升军事。在卢象升战死之后贬秩,后来才官复原职。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还没进京任职,京师就被李自成攻陷了。于是,他回了南方,后来一直抗清,隆武二年十月,坚守的赣州城破,赴水死殉国。 在这个位面上,时间都已经到了崇祯十七年的七月,他自然是赶到了京师。 崇祯皇帝忙得这些天,注意到了他,便给他升了一级官为兵部员外郎。 其实,他是崇祯四年的进士,与倪元璐、黄道周齐名,人呼“三翰林”。其他两人不是执掌都察院就是户部尚书,而他却远不如同名的两位,还只是六品的兵部主事,只因他一直替卢象升说话,是被打压了的。 此时,就听杨廷麟奏道:“微臣接旨之后,这些天都有和京营军中降卒了解辽东情况。”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朕已下旨,三日之后令关宁军和东江军联合出兵辽东,来而不往非礼也,不以收复失地为目标,以惩治建虏,削弱其实力为主,扫荡辽东,速战速决。卿为出征军之监军……” 他把大概情况都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卿可愿意?” 杨廷麟听了,虽然对于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武将,而他只是监军有些诧异,但是对于这事,他却是激动地说道:“陛下,微臣梦想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辽东失陷,微臣曾以为再难收复,没想到如今又有出兵辽东的机会,微臣愿随军而战,虽死无憾!” 一直以来,只有建虏出兵关内,而朝廷官军只能被动防守,可就算这样,也还是一城一地的在继续丢失。对于有志气的文人来说,这是绝对难以容忍的。 杨廷麟的话,其实差不多已经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程度了。 崇祯皇帝感觉到了这一点,不由得用坚定地语气说道:“卿可不许死,朕定然要收复辽东,如今也只是派兵去收点利息而已。” “微臣遵旨!”杨廷麟听了,心中激动,当即回奏道,“微臣就等着陛下真正收复辽东的那一天,愿为陛下牵马执镫!” 要是以前的话,他不可能会这么说。因为朝廷压根没那个实力去收复辽东,睁着眼睛说瞎话,奉承皇帝的事情他是做不到的。 可如今,皇帝已经用他的战绩说明,他有打败建虏军队的能力,这不就是有希望了么!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话,微笑了下,然后正色对他说道:“此去监军,卿还要注意两点……” 听到皇帝又有交代,杨廷麟连忙凝神静听。 “第一,关宁军长久被建虏压制,军中多有畏惧之心,你当适当鼓励激将之,提升士气,如此方能打好战事!” 杨廷麟一听,有怒其不争之色,马上回奏道:“微臣记下了!” “第二,对于辽东,要分而治之。建州女真必灭之,其他族,如若归顺可免其死罪,具体如何,卿可视情况而定。” 这种事情,其实在兵书上都有说。杨廷麟可能没有领兵打仗的天赋,但是他绝对是有读过兵书的,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便立刻又回奏道:“微臣遵旨!” 于是,三天之后,对于已经属于京营的将士,也就是原本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手下,崇祯皇帝特意抽出时间去看了他们。 校场上,三千军卒集结,吴三桂等人也都在,就听着皇帝站在点将台上,大声说道:“你们曾是朝廷东江军的将士,都曾被建虏所害,和亲人朋友生离死别。后来虽然降了建虏,但是朕知道,要去侍奉你们的仇人,其实非你们本意……” 三千军卒静静地听着,能看出来,有不少人似乎陷入了回忆。那个回忆对他们来说,或许有些遥远,但是他们肯定不可能忘记。 “如今朕可以向你们保证,朝廷绝对不会再亏待你们。虽然此次你们从京营中抽调出去,但是朕相信,有很多将士其实都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是第一批真正向建虏展开复仇的!你们亲人在天之灵看到了,也是会欣慰的,你们没有忘记他们的苦痛……”
原东江军的这些将士,听到这里的时候,或许是想起了他们曾经的生离死别,想起了那些原本会忘记的亲人面貌,不少人的眼睛都红了。 “朕相信你们能让建虏知道,他们曾经的罪恶,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而已。如今,你们就是阎罗王派去的索命无常,让这么多年来骑在你们头上的建虏,手上其实沾满你们亲人朋友鲜血的建虏,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他们其实已经准备遗忘那些亲人朋友,可随之也有一份愧疚埋在心底。原本以为,他们就会这样过一辈子了。等到死后见到那些亲人朋友的时候,只能说真的是无能为力,非常抱歉,对不起,任凭那些亲人朋友怎么说,他们也都认了。 可如今,他们其实发现,想要的遗忘,其实根本就没忘记,随着皇帝的一番番话,一个个亲人朋友的面孔都浮现在眼前,曾经相处的一幕幕又回忆了起来。 这一刻,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至死都不可能遗忘他们! 终于,有人流泪了。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压抑多年的这份情感,终于可以不用压抑了! “报仇,我要报仇!” 有人说出了心声,其他人便也跟着说了出来。 “报仇!” “报仇雪恨!” “……” 吴三桂看着这一幕,有些震撼了。 他自己虽然没有亲人惨死于建虏之手,但是他的手下,全是辽东汉人,或多或少其实都有受到建虏的荼毒。以前的时候,他从未往这方面想过,可如今听了皇帝的话,他忽然觉得,他的手下未必会害怕出城,未必会害怕向辽东发起进攻。 杨廷麟看着这些他原本其实有些轻视的降卒所爆发出来的这些,也是震惊了。他忽然认识到,以前的时候,似乎确实是朝廷亏待了他们。他们这些辽东汉子,如果有朝廷的支持,定然是和建虏死战的那种。 他自己代入这些辽东汉子身上,他们要活在有深仇大恨的人手下,为他们卖命,心中所受的煎熬未必就少了!也该是对朝廷真正绝望了,才会有这样的选择吧? 崇祯皇帝等他们都喊了一会之后,声音小下来了,他才认真地开口说道:“朕希望你们得胜回来时,朕能看到你们每个人都能论功行赏,光宗耀祖!” 光宗耀祖这四个字,他特意加重了点声音。因为眼前这些人,以前的话是绝不可能光宗耀祖的,可如今,他们已经可以了! 果然,这三千将士听了,一个个都是激动。很显然,光宗耀祖这四个字,对他们确实也很重要。 战前的动员完了,军队随即开拔。此时京师的百姓,没人知道他们是去干什么。 崇祯皇帝希望,他们能胜利归来,到时候再公布这个好消息。 随后,他自己则驾临位于皇城东北角落里的火药局。来这里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火药有要求。 这个时代,黑火药的配比,其实已经有很清楚的认知了。至少明末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知道,用于射击的火药,是硝九硫一,而用于爆破的火药配比,是硝七硫三,再辅助于碳粉。甚至对于各种不同口径的火炮所用黑火药的配方,都有所不同,这个在《武备志》等明朝兵书中都有记载。 可能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已经是最先进的黑火药配比了。但是,崇祯皇帝却知道一些事情。 满清时代的黑火药配比,一直沿用明末的,并没有什么改进。因此,在火药的提纯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火药的配比,也不是这么简陋的。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后世验证出来的最佳黑火药配比是带小数点的。当然,这个前提是火药成分的进一步提纯。 鸦片战场时期,入侵的英国军队也还在用黑火药。他们打下虎门炮台的时候,缴获了满清军队所用的黑火药。本来他们以为可以得到补给,结果发现和他们自己的黑火药威力相差实在太大,他们都懒得要,直接倒海里了。 基于这一点,崇祯皇帝觉得黑火药的进一步提纯和更好配比的配方,将极大地提高军队战斗力。因此,他抽空出来了,就赶来这火药局了。 一开始的时候,随驾的王承恩是不同意的,立刻劝谏,说有事让他去办就可以,就怕皇帝去火药局会发生危险。 因为这个时代的火药,还是粉末火药,在混合的时候遇到特定条件,是有可能会发生危险的。这也是为什么火药局会设置在皇城的最角落里的原因。 在崇祯皇帝一定要亲自去看看之后,王承恩便连忙先一步吩咐内侍赶紧过去,让所有火药匠人全都停工,任何有可能的危险都排查之后,才陪着皇帝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