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抚恤难题
技术报第八期。 “琉璃,琉琳,玻璃等词语,乃至琉璃成为使用最频繁的名字,在唐朝以前,多写为琉离,或作壁流离。” “我认为琉璃这个称呼,概念来历不清,应该重新下准确清晰的定义。” “含少量玻璃相的圆珠,管珠,带有陶胚或没有陶胚的蜻蜓眼,透明或半透明的壁,剑饰,耳档等。汉朝时,从西域传入的玻璃,也称为琉璃,包括宋代的琉璃瓦。” “琉璃的定义太广泛,玻璃属于琉璃,但是琉璃不属于玻璃,所以不能把玻璃称为琉璃。” “我认为玻璃和琉璃的仔细划分,可以推广到其余的事物。” 报纸室。 十几名工匠,安静的翻阅报纸,看到这篇文章,不少人心中有了启发,打算回去后,尝试着定义一些东西。 几名护厂队队员,在研发司外巡逻了一圈,朱高炽在研发司,听着人们对火药的研究。 明朝建立后,火药技术迎来新的发展,到了明中期,民用火药不提,只军用火药品种以及实际配方达九十余种。 相对于宋元时期,明朝火药分成配置更加合理,火药质量进一步提高,燃烧性和爆炸威力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火药是文明的极大进步。”朱高炽鼓励道。 明初的火药发展才起步,他要鼓励研发司在火药技术上的投入和研究,就算提前发展到明中后期的水平,也是极大的进步。 工匠们露出憨厚的笑脸,在朱高炽面前,没有人倚老卖老,毕竟小王爷虽然不动手,但是嘴巴可厉害了。 常常能提供一些思路,让工匠们耳目一新,蒸汽机的原理,就是小王爷提出的。 “在火药发明前,人类的军事几乎,万变不离其中,皆围绕摸索制造最坚固金属,不仅作为撞击兵器,而且也有制作对撞击兵器的个体防御。” “从青铜到精铁的过程中,竹木到铁甲,乃至宋朝火药的成熟,所产生的影响,不是表面所看到的,而是改变了军事的里程。” “一种用化学爆炸方式,引领出了全新的军事技术方向,代表了文明的里程碑。” 火药的运用的意义,有多大呢。 它等同于后世物理亚原子爆炸,且性质要更新,因为当时人类从未了解任何形式的爆炸。 “所以火药的技术,咱认为有广阔的空间,终生都研究不完,并且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技术之一。” 工匠们沉思,有些人则被诱惑,打算回头研究下火药。 去年一年中,工匠们抢着把传统的技术注册为专利,获得奖励以及等级提升。 今年初,工匠们变化了方向,传统技术尝试改用铁料制作,总之不再像去年那样,随手拿之,开始需要用心研究。 但是这些行为,研发司给予的认定并不高,只有新的突破,才会有极高的奖励。 例如最开始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运用到其他行业的改进,焦炭炼制技术的进步,铁厂的锻造机,家猪新配种技术等。 如果是普通人提出火药的前程,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而朱高炽提出的意义就不同了。 首先小王爷本就心思灵敏,对技术的才能,犹如老天爷喂饭,其次小王爷的身份高。 众人沉思时,小九突然说道:“火药的研究,每一项都需要递交研发司,经过同意才能尝试。” 小九说完,又看向朱高炽,一脸的严肃,认真的说道:“火药很危险,研究火药的项目,不能放在研发司,我建议专门寻一处地方,用来研究火药。” 朱高炽同意,小九的说法很稳妥。 “你们研发司来安排,既要保证隐秘性,也要保证安全性,还有要和焦炭炼制厂一样,制定出详细的安全条例。” 参观了研发司,朱高炽回去办公室的路上,小九露出傻笑,看上去像个傻子。 朱高炽感到好笑,笑道:“说吧。” 小九跟了上来,伸出脑袋透着讨好的神情,一股脑的说出来:“研发司收到的申请越来越多,也批准了不少研究,需要的资金已经超标了。” 研发司的研究,以前是各厂提供需要的原料,粮票诞生后,各厂需要自负盈亏。 亏本的厂子,除非是生产链导致的问题,否则需要问责。 自然而然就不愿意免费提供研发司原料了,改成由财务部每季度根据工厂盈利情况,调拨粮票给研发司,纳入总部账目。 研发司再通过粮票,向各厂购买原料。如此的运转方式,等于总部养活研发司。 从财务制度上来说,要更健康与合理。 “咱回头找财务部了解下。”朱高炽没有一口同意。 研究虽然重要,但财务也重要,无论什么性质的工厂集团,财务向来是核心部门。 小九来找自己,说明他已经在财务部碰了钉子。 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小九张了张嘴,最后忍住了,一脸失望的离开。 他还以为小王爷肯定会支持自己呢,也不好意思说,为了研发司经费,他和财务部吵过一架。 朱高炽回到了办公室,等待室已经有了不少的客人,矿场主们张德辉、周有容、陈玉、周文等,已经等待了小半个时辰。 每一次来总部,他们都会受到震撼。 随着矿区的增产,只他们几家手里的矿工,合起来也有数千人,用工规模虽然不小,可模式比起中华重工,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小王爷。”众人被文书引了进来,纷纷拱手行礼,热情的喊道。 “快请坐。” 朱高炽露出笑脸。 靠着铁道运输,焦炭炼制厂、蜂窝煤商会、铁厂,以及王府的威望,煤场的销路被中华重工控制的丝毫无缝。 可以说北平的煤场,虽然不直属于中华重工,但是依托于中华重工。 中华重工指谁能挣钱,哪个煤场主就能挣钱,否则他家的煤矿就卖不出去。 这个方式对煤场主有利有弊,弊端是失去了控制权,要彻底依照中华重工的管理制度。 利处则是生产稳定,谁也别想压过同行一头,都指望着中华重工的划出的份额来活着。 所以煤场主中的明眼人,早就乖乖的纳入其中,成为中华重工旗下产业链中的一环。
至于不聪明的,甚至不愿意让出主导权的,则被市场淘汰。 不需要王府出手,上了黑名单的煤场主,离开了铁道运输,以及其他厂子的订单,无论是运输成本,还是生产成本,都要远高于同行,没有价格优势,运送到市面上,也得不到订单。 所以当下的煤场主,远没有明中后期的嚣张,哪怕是皇帝派出的太监,也敢杀了造反,逼着皇帝改变主意。 “各位已经收到了关于成立煤矿行业协会的通知了吧,对于此事,诸位有何看法?” 这批人是煤场主中规模最大,态度最支持王府的商人,朱高炽有必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加入煤矿行业协会,是我等翘首以盼之事。”张德辉笑道,没有提出意见。 其余几人也纷纷附和。 朱高炽不认为众人会这么服帖,直接指出来:“你们是不敢还是真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犹豫了起来。说不敢,他们不敢;说真没有,他们又不服。 “诸位与中华重工合作了数年,数年以来,双方互相成就,才有今日的地步。” “成立煤矿行业协会之事,并不是中华重工要打压煤矿,而是为了促进煤矿业的发展。” “煤矿业的兴盛,是中华重工的养料,中华重工也离不开煤矿业,咱先抛砖引玉吧。” 朱高炽没有隐瞒心思,交心道:“煤矿业的工作环境,以当下的技术水平,很难得以保障,所以中华重工从开始之初,就没有直接管理煤矿的想法。” “因此,中华重工以合作的模式,让诸位加入中华重工的生产链,由诸位来管理矿业。” 谁也不是傻子,中华重工的做法,其实是让煤场主们来背锅,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责任在煤老板。 当然,有利有弊,煤场主的确获得了利。 但是这个利润的丰厚程度,控制在中华重工的手中,如果没有中华重工,煤场主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可反过来说,中华重工又保证了煤场主们的销路,说也真要伦个对错出来,也不一定分得清楚。 “张掌柜,前些时日,听说你的矿区发生了一处难事,死伤了好几名矿工。” 听到自己被点名,张德辉露出难看的笑容,也不敢推诿,老老实实的点头。 “伱每家打发了几两银子,以煤矿行业协会的要求,抚恤银子是不够的,抚恤标准为一人三十两银子。” 大明军户的抚恤标准很复杂,其中一条规定,如果士兵阵亡,给予妻子三年全额军饷。 大概是三十六石大米,并且随后终身,月给三到六斗的粮食。 明朝的一斗是十八斤出头,够妇孺幼子在温饱线上挣扎,但也只够吃而已。 按照现在的物价,也就是一次性给予十八两抚恤银,卫所每年再给一两八钱到三两六钱银子。 几位煤场主脸都黑了,按照这个标准,张德辉一口气要拿出几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