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乱世英杰在线阅读 - 452粮食危机

452粮食危机

    黄飞鸿座下的四大弟子梁宽、林世荣、鬼脚七和林更生(也就是牙察梳)去年就出师了。这之后,黄飞鸿娶亲生子,为了建功立业,顺道照顾父亲,边和大哥黄叙去了交州,跟在父亲身边开始了戎马生涯的军人生活。而推广洪拳拳术和宝芝林的跌打医术就由这四个出色的弟子负责。

    当然黄飞鸿四个徒弟的武艺必然是比不上其他三位锦衣卫的高手,论起武学的理解更加不是御拳管头目周侗。但是人多力量大,梁宽和林世荣作为黄飞鸿最为出色弟子,主意必然是不少。他们另辟蹊径,走百姓路线,在民间推广他们的洪家拳,其影响力也不比周侗的御拳馆差。

    我们将话题转回来,诸葛家三兄弟里面论起聪明才智是诸葛亮占上风,忠实厚道,严谨知人善用首推大哥诸葛瑾,而老三诸葛均在这些方面都不如两位哥哥。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特长,那就是身体条件倍儿棒,双臂有力。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甚至连那罗灌水也没有在三国演义里面写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真实情况。

    诸葛亮是个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文人了,手无缚鸡之力,要不然跟随刘备领军以来,连战马都不骑乘,只能够乘坐轮椅行动吗?从这里面足以见得诸葛亮说他自己亲力亲为,开荒种粮完全是再为自己打广告。他每年花费这么多时间和好友崔州平、徐庶这些人谈古论今,真正在家里大力农活,弯弓射猎的事情自然自能由三弟诸葛均负责了。

    综上所述,诸葛家的老三诸葛均完全适合走军人路线发展自己的仕途。诸葛均别看他年纪最小,但也是智慧化身孔明的亲弟弟。他在心里也有一杆秤,早就瞄上了京师御拳馆里面的武学典籍。诸葛均打算自己到了金陵后,就让大哥送自己拜入周侗门下学艺,等年纪大点之后再向陛下求情,将自己送入岳飞或者李靖将军门下学习兵法。

    转眼进入了六月中旬,天气酷热难耐。刘辩站在徐州淮阴县城城头,望着城外几万参与修建运河的百姓,不时的举目向北眺望,对于糜竺的运粮队伍望眼欲穿。

    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捷报频传。在胶东方面,太史慈、罗成两人相互配合,成功的歼灭了由袁绍支持的黄巾叛军,将流窜到胶东半岛的流民系数送到徐州安置起来。

    刘辩从刘伯温之谏,在保留东莱郡的前提下又以高密为治所,增设了胶东郡,下辖沿海五县。之前由李靖推荐的王猛刘辩也亲自在徐州接见了他,考校下来,刘辩被王猛超然的能力所震撼。王猛除开不能骑马冲锋陷阵之外,论起统兵作战、出谋划策、安抚地方、民政处理都可谓是难得的奇才。

    考虑到青州处在北疆的最前沿,和强敌公孙瓒、袁绍、曹cao、刘备相邻,而且徐州沿海一带还有扶桑浪人的sao扰。为了加强青州地区的军事实力,刘辩遂以王猛为青州刺史,全权处理黄河以南八郡的政务。由王猛联想到同样是军事能力出色的文臣虞允文,反正金陵没有什么战事,干脆就将他调到青州来做李靖的副手,负责出谋划策。

    剿匪战事完毕后,都督李靖又命太史慈、罗成提兵向西进军,屯驻在剧县正北方向八十里的益都县境内。一来封锁咽喉要道,防止袁氏对南青州的反扑;二来与屯驻在剧县的主力人马形成掎角之势,钳制据守平原郡的袁谭军团,伺机拿下整个北青州,取得和幽州公孙瓒联络的陆上城池。

    郑成功从交州归来后,刘辩遂命令他将船队安置到青州,还在登陆的胶东海岸建筑港口,修建了刘公岛、青岛、威海卫三大海军基地,成立了北洋海军。但因为财政紧张,缺钱少粮,北洋海军的港口建设进展的极为缓慢。好在王猛出了个主意,提出将军港分出一部分来做民用,借助商人的资金投入解决了海军基地建设经费的欠缺。

    在兖州方面,薛仁贵带着属下将领薛万彻、薛万均一路所向披靡。十一战皆捷,大破兖州黄巾。成功的平靖了被黄巾军侵扰的陈留郡、济阴郡两地,将两地下辖八座县城全部收复。斩杀黄巾叛党四万余人。俘获精壮五万,夺回老幼妇孺三十万。

    陈留郡和济阴郡是兖州较为富裕的地区,地理位置在刘辩穿越之前的河南省中部一带。为了方便治理,刘辩大笔一挥,将济北、泰山两个郡划给了归青州刺史王猛管辖。为了补偿兖州刺史荀彧的损失,刘辩又将南面豫州的梁郡和陈郡划拨到了兖州刺史府下。

    这样一来,青州刺史府就控制了后世山东三分之二的领地,并且通过驻兵东平郡的东平卫指挥使伍云召把青州与兖州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汉军的作战调动能力大幅增加。

    徐州官场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调动,原任徐州刺史陈珪年老,刘辩又考虑到他是徐州世家的代言人,就将他调回至金陵为官,由徐州都督钟繇来接他的班。而都督这一武将职位则是交个了从龙甚久的秦琼,尉迟敬德则是成为了他的副手。徐州军队里面智力最强的臧霸则是做了参谋长。

    在秦琼、尉迟敬德、臧霸的努力之下,徐州兵团的士卒战斗力日渐高涨。在御马监的建设上也是一天比一天兴隆,加上最近开始的运河兴建,汇集在徐州的人口越来越多。现在让刘辩感到头疼的不是地盘多了没有官员去管理。而是每天都源源不断汇集到徐州来修建运河的百姓。

    到目前为止,在运河两岸的百姓已经多达十五六万,而且从鲁南沿途押解而来的黄巾俘虏仍然络绎不绝,后面还有十七八万人在路途上辗转呢!

    收编黄巾人口说起来容易,但这么巨大的数目,吃饭实在是一个难题。一下子新增了三十多万人,就算省吃俭用,每天下来也要消耗五六千石粮食。而从江东向齐鲁大地运输粮草,路远崎岖,至少两个月才能运到。

    眼看着徐州南部的粮仓就要见底,刘辩的心情日渐沉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徐州的糜竺身上。这些被俘获的“青州黄巾”准确的说应该被称作难民,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加入黄巾军,只是被叛军强行裹挟,然后放火烧掉了他们的村庄,导致这些人无家可归。然后被叛军武力逼迫,才让他们沦为了“青州黄巾”。

    面对这些曾经的子民,刘辩这个大汉天子肯定不能袖手旁观,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是刘辩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缺少粮食,这些从任城、曲阜一带跋涉了五百多里来到剧县的百姓沿途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一路走来,体格孱弱染病死亡者不在少数。

    站在城头,望着成群结队的难民在衙役的指挥下有顺序的扎营开挖河道。只是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联通了当地三条河道的航运。

    “既然要做皇帝,就不能让自己的治下发生大规模饥荒,朕一定要竭尽能帮助这些难民度过这场难关!”

    刘辩回头问身边的淮阴县丞:“粮仓中还有多少粮食?再均出来一些给百姓每日增加一餐吧。这样高强度劳作下可是很耗费体力的!”

    县丞一脸为难的道:“回陛下的话,淮阴县粮仓中的粮食已经仅剩五万石,这是供应当地卫所军队的军粮。不能擅动啊!”

    刘辩脸色如霜,问身后的卫疆道:“江东运输的粮食走到哪里了?”

    “回陛下。因为江淮地区暴雨连绵,一直被困在寿春一带。无法前进。而且这批粮食十万石已经被雨水淋湿,为了避免发霉,可能还需要天晴之后晾晒一段时间。估计……再有一个半月才能进入徐州!”卫疆有些沮丧的回答道。

    “还要一个半月吗?看来短时间是指望不上了!”刘辩站在城头。任凭烈日炙烤,摇头喃喃自语一声,“幸好有了糜竺送来的三十万石粮食,至少可以让这些难民维持三个月,一直到秋天吧?”

    刘辩又问道:“糜竺的运粮队伍走到哪里了?”

    “回陛下的话,来自下邳的运粮队伍估计再有六七天左右就能抵达淮阴县了!”负责哨探这一条线的裴东来躬身答道。

    “还好!难民的生死就全部寄托在糜子仲身上了,这批粮食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刘辩欣慰的点点头。大声的吩咐卫疆:“朕命你率骑兵三千,即刻向南接应糜竺的运粮队伍,务必安然无恙的送到这里。不得有误!”

    “诺!”卫疆答应一声,快步下了城头。当即便从城中驻军中点起三千骑兵,扬鞭策马,卷起一路烟尘,向北而去。

    刘辩再次把目光转向县丞:“虽然粮食紧缺,但朕也不能眼看着遍地饿蜉死在运河两岸。再拨出两万石粮食均给百姓,让他们每日吃上三餐。补充下身体。你看看这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朕于心何忍?”

    “啊……再拨出两万石来,军队的余粮可就只剩下十天左右了?饿死灾民事小,动摇了军心那可就是大事了!”县丞作揖苦谏。

    刘辩表情凝重,沉声道:“胡说!军心是大事,但灾民的生死亦是大事!人命岂有贵贱?余粮还能维持十天就够了,那时候糜竺的粮食就送到剧县城下了!”

    刘辩顿了一顿,郑重的道:“卫所军队有自己的田地耕作,今年徐州又是丰收之年,他们有自己的屯粮,难道还缺吃的吗。自今日起,朕每天只用两餐,粗粟米饭配一个菜肴即可!”

    裴东来亦是跟着道:“臣愿意效仿陛下,每日只用两餐!”

    在裴东来的带领下,城头上的御林军齐声呼应道:“我等愿效仿陛下,每日只吃两餐!”

    刘辩三朝着城墙上的众将士拱手致谢:“诸位将士,害你们跟着朕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