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景泰太子在线阅读 - 第120章:不流血的政治斗争

第120章:不流血的政治斗争

    “奴才冤枉呀!”原本一直隔岸观火的王诚等人见得烈火突然烧到身上,纷纷跪拜喊冤。

    朱见济冷哼道:“尔等皆为宫中大太监,交通宫中内外,诸事未有不理者。而今传出这等谣言来,便是你们没有参与其中,漠然置之,任由谣言四散,也是罪责难逃。还有什么可冤枉的?”

    “若不是尔等失责,以至于谣言四散,何林静如何会将后宫谣言报与朕知晓,一应罪责俱该算得尔等身上!”朱见济将满心的不满发泄在他们身上,语气不可谓不重,字字句句满是要置他们于死地的意思。

    王诚等人这下是有一千张口也说不清楚,这都哪和哪呀!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好倒霉呀!

    无奈何,他们只得去祈求吴氏高抬贵手,“太后娘娘,老奴这些年料理后宫俗务,尽心尽责,向不曾出现过多大的纰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如今一时失察,还望太后宽限则个,老奴保证日后绝不会有这等事出现了。”

    吴氏沉默着不说话,朱见济可是结结实实地将了她一军。想不到这孙儿小小年纪,心机手腕竟然已经是如此过人,比起他皇伯来说可是强了不知道多少。

    王诚等人语气看似卑微,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但是他们毕竟在宫中日久,知道不少宫中密闻,一旦为天子拿住,指不定抖落出什么东西来。只是自己一旦开口救下王诚等人,今日的威风算是一片扫地。吴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

    见吴氏迟迟无法作出决定,朱见济催促道:“毕旺刘敬,你二人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将这些jian邪给朕押下去,不必审讯了,尽数杖毙。”

    毕旺刘敬二人可不敢听命,而是看着吴氏的态度办。已经是最后的生死关头,王诚等人也顾不得什么仪容仪表,就好似丧家之犬一样匍匐在吴氏身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告道:“太后娘娘!”

    吴氏不再沉默,道:“王诚等人虽有失职事,但何林静不曾查明真相,谗言搅扰圣听,分离天家。罪责尤甚,不可轻饶!”

    开始时说的是将何林静杖毙,如今却说不可轻饶。其实就是留他一条小命,但是流放出政治中心之外的意思。众所周知,何林静是朱见济的左膀右臂,是朱见济在宫中的眼线,何林静若是被流放出去,朱见济日后在宫中的日子势必不好过。

    这就是吴氏开下的底线。这下,轮到朱见济沉默了。无论如何,吴氏身为太皇太后,说得难听一点,若是现在出面垂帘听政,将朱见济架空都是可以做到的。朱见济不可能胜利的,只是损失多还是少的区别而已。

    朱见济思索片刻,认识到这就是自己所能够实现的最优解,道:“皇祖母说的是,南京孝陵久无人去祭扫,就让这奴才去南京守陵吧!日后不要回来了。”

    吴氏心头的怨气这才疏解几分,“天子处理得合当,便如此办吧。”

    朱见济拜谢道:“多谢皇祖母不杀之恩。”

    “也别收拾东西了,赶紧上路吧!”吴氏催促道,是一刻也不愿意看见何林静了,因为看见这张脸就想起自己的窘境。

    自有侍卫拘拿着何林静离开大殿。于何林静而言,此番可谓是在鬼门关来往了好几趟,生死只在一念间。若是朱见济不开口救他,今日便是他的死期。

    心思稍定,何林静还是放心不下在宫中势单力孤的朱见济,挣脱开侍卫的束缚,朝朱见济行大礼道:“小人粗笨莽撞,枉费陛下一番教诲,给陛下惹麻烦了,更惹得陛下和太后之间生了嫌隙,万死尤罪。但求陛下不以此事挂怀,日后诸事听太后之言。”

    这话意思再直接不过,皇帝你的实力太弱小了,还是顺着太后的心思走,哪怕当傀儡心里委屈,也先当着。反正年富力强,日后有你施展拳脚的机会。

    朱见济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冷澹道:“这不是你可以谈论的东西。若是再不走,朕的心思说不定就改了。”

    该说的也说了,何林静不再多言,任由侍卫将自己带走。

    朱见济默默注视着何林静远去,好像失去了什么,心里空落落得。

    “天子年幼,难免喜好声色玩好之物,小人由此有机可乘,为祸不小。诸位爱卿须是尽心看护,勉力尽责才是。”吴氏又道。

    满朝大臣纷纷答应道:“臣等领命。”

    “日后一应政事,天子审阅之后送入后宫中来,若是有纰漏的哀家也可帮着看看。”

    朱见济闭上了双眼,好狠呀!原本是私底下的傀儡,这下好了,直接成明面上的傀儡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不过吴氏插手外朝政事,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文官们可不愿意让后宫干政,后宫干政往往引入外戚,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明朝的朝堂上就不应该有外戚的位置。

    “先帝有命,百官议事不决者交由两宫太后处置。”吏部尚书王文道,引得一片低声应和与窃窃私语。

    吴氏脸面有些挂不住,只是也不好说自己打算垂帘听政。毕竟从朱元章建国开始明朝就没有名义上垂帘听政的太后,她根本没有这个威望垂帘听政。强如张太皇太后在朱祁镇幼年时是真正的统治者,但是也不敢直接干预政事,而是以三杨辅政。

    朱见济出面为她解围道:“无碍,皇祖母圣德无双,深明大义。日后朝中军国重事,朕都会入宫禀明皇祖母,得允之后才实行。”

    朱见济参与其中,那就是朱见济自己放权,是孝行的体现。若是不然,那就是后宫干政越礼。

    朱见济这般说,吴氏认为朱见济认清了现状,也不逼压太过,退了一步道:“哀家也无甚可教你的,无非爱民勤俭而已。百姓爱戴君上,以能安之。古帝王保有天下,垂裕子孙,令闻长世千载之下,人犹仰慕,亦惟能安民耳。国家恒轻摇薄赋,以存恤为务,庶几为民父母之道。”

    朱见济拜道:“孙儿受教,日后必定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忧为忧,以百姓之苦为苦。”

    一场政治风波,由此得到了堪称完美的结局。当然,如果不算何林静流放南京的话,确实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