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血之孙吴在线阅读 - 第334章 胜败分析(上)

第334章 胜败分析(上)

    来自暗卫的飞鸽传书,让我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来自三个方向的消息。

    这一次平定山越之乱的战争,比我预期的要快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这个结果无疑是极好的,而一众文武的出色表现也让我赞叹有加。

    随即,我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开始奋笔急书,对一众文武加官晋爵,写下一系列的封赏,以及对大批山越俘虏的处置安排。

    徐盛擢升为建武将军。

    贺齐擢升为奋武将军。

    陈武擢升为偏将军。

    山越俘虏全部安置在庐陵境内,用于充实人口,是仪擢升为庐陵太守,张紘则另有安排。

    此外,陶侃也被我授予了中郎将之衔,吕范也加了副军师衔。

    贺齐担任主将,用大批的山越兵员组建山越军团,由费栈、祖郎、金齐、毛甘等人担任部将,幸存下来的江东军将士担任各部军官。

    在写下了一系列安排之后,随即我将书信系在信鸽的腿上,然后放飞了出去。

    暗卫竟然提前三百年掌握了飞鸽传书的方法,这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

    而且根据情报,这一次侯景便是由一号亲手所杀。也就是说,一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就在我高兴,为战事的顺利结束感到满意之际,来自会稽的情报却让我大发雷霆,不禁让我感到震怒无比。

    初期,朱桓、董袭竟然关系不合,导致东路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被彭式带着山越人连连偷袭、设伏成功,导致损失颇大。

    随后,孙暠因为谋略出众,被推举为主将,并定下了打败山越大军的计策。

    战斗中,朱桓率部假意离去,再由孙暠、董袭、朱然率军诈败,引诱山越大军追击。

    然后大军对山越人发起了两面夹击,但是大战中,因为山越人多,所以战况演变为了各自为战!

    这一战实在是打得糟糕。

    若非朱桓奋起,突破了两万山越人的阻拦,率军前去救援被包围的董袭所部。否则的话,董袭部就完了。

    若非董袭得了朱桓的建议,率部往东移动,顺利斩杀彭式,让山越大军群龙无首。否则的话,这一战胜负无法预料。

    若非最后虞翻带着数万人赶到,迫使山越大军彻底溃败,这一战恐怕会是一场大败。

    这一战,朱桓、孙暠、虞翻有大功。

    董袭虽然阵斩了彭式,但他前期不听朱桓命令,不服主将,导致主将失去了威信,导致大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否则的话,若是以朱桓为主将,再有几人辅佐,这一战的过程肯定会不一样。

    首先,在关键时刻,孙暠挺身而出,定下了破敌之策,先不说计策本身怎么样,但孙暠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也是难能可贵了,所以理当褒奖。

    再看计策本身,虽然明面上来看不错,但细细想来却是显得有点仓促,且有几个问题存在。

    一,决战地点不明确。

    二,战斗结果不明确。

    三,军队的部署有问题。

    决战的地点是因为大军跑不动了才选择在一处平地的,因为孙暠作为临时主将,这一次的作战任务原本是想重创山越大军,然后按照我的计划,驱赶山越人进入庐陵境内的。

    结果这一战打成了这个样子,阴差阳错之下,差一点就酿成了一场惨败,甚至朱桓也因此深受重伤。

    而四部军队的部署上问题也很大,竟然安排人数最多的朱桓所部进行断后,然后是孙暠、董袭、朱然呈品字形列阵御敌。

    朱桓所部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本身都是新兵,所以战斗力根本不行,用来断后本身就有问题。若非朱桓奋起,搞不好这一战就完了。

    而四将中最勇猛的董袭竟被安排阻敌,要说阻敌也就算了,董袭这厮偏偏率部猛攻,导致再一次身陷重围。若非朱桓救援,搞不好董袭这一部就要全军覆没了。

    而四将中武艺最弱的孙暠、朱然竟然去抵挡彭式亲自率领的三万山越大军,二人还差点被斩杀。

    总之,这一战能赢真是个奇迹。

    但不管怎么样,从战斗前的安排来看,也怪不了孙暠,毕竟他能力有限,能有这一番表现,已经十分出色了。

    而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董袭不服朱桓,不尊主将命令的结果。

    将帅不合,历来是兵家大忌,偏偏犯事的人又是董袭这厮,真是让我头疼。

    平心而论,四将中论资历、战功,最高的确实是董袭,但论能力肯定是朱桓,所以我才安排了朱桓担任主将。

    结果就因为资历和战功的问题,导致董袭不服朱桓,这个结果是我没想到的,但也说明了在江东军内部,诸将之间还是要论资排辈的。

    也就是说,董袭对朱桓不服,二人之间将帅不合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用人不当。

    但依旧难掩董袭的过失!

    哪怕他阵斩了彭式,也只能再一次功过相抵。

    而朱桓也确实出色,在这一战中,可以说最活跃的人就是他,没有他在必定就是一场惨败。

    更何况,朱桓能够不计前嫌,率部救援和他有恩怨的董袭,这说明他心胸开阔。

    在大战中,朱桓还是唯一能够冷静判断局势的人,这说明他确实有大将之材。

    虽然他最后深受重伤,但依旧不能否定他应该是此战的首功!

    除了朱桓以外,身居次功的人则是虞翻和孙暠二人。

    于是,我再一次奋笔疾书,写下了对几人的封赏。

    朱桓擢升为奋威将军。

    孙暠擢升为定武将军。

    虞翻加中郎将衔。

    朱然则因为无甚过人的功劳和表现,战绩平平,所以只给予财货上的奖励。

    至于董袭不升不降,功过相抵!

    不仅如此,还需要为前期被偷袭、遇伏而死的将士们负责,给予他们抚恤。

    而通过四处战场的结果来看,一众将领也是各有千秋。

    从能力上来看,程普、徐盛、朱桓、贺齐四人都有大将之材;陈武、孙暠则也是出色的将才;朱然、孙翊还年轻,但也都不错;几名太守也都文武双全;至于董袭,还是不提也罢。

    在写完对众将的封赏后,我又对会稽境内的各部,以及山越人作出了安排。

    先是各部稍事休整,然后由孙暠率部带着山越人前往西昌,并入山越军团麾下。

    董袭即刻返回金陵。

    朱桓则与众多伤员先留在会稽境内养伤。

    朱然继续担任会稽都尉,清剿境内的山越残余势力。

    洋洋洒洒,我又写了一堆字,然后系在另一只信鸽的腿上,放了回去。

    望着腾空而起,直跃天际的信鸽,我的思绪又放在了山越人上面,开始思索他们为什么败的这么快,又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