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渭水惨案(上)
贾诩把羊侃一起拉下水了,心里不禁轻松了许多,有人一起分担就是好。 一路上,贾诩不再愁眉苦脸,而是轻快地哼着小曲。 反观羊侃却不再美滋滋了,不仅变得愁眉苦脸地,还整天唉声叹气。 贾诩对此一清二楚,但却看破不说破,只是对此置之不理。 终于,大部队来到了渭水之畔,大考验的时候到了。 “文和大人…咱们…咱们,要不还是放弃吧?”事到临头,羊侃还是慌了,看了看身后,毕竟是十余万条人命啊! “羊将军,事到临头,您怎么怂了呢?”贾诩说说道。 “这…羊某可没怂,干就干!谁怕谁!”羊侃被贾诩一激,顿时就上头了。 “来呀!快快架设浮桥!”羊侃一挥手,顿时就下达了命令。 “喏!”羊侃身后的一名士卒作为传令兵,立马传令而去。 随着先头部队抵达河畔,后面的队伍也渐渐地赶了过来,然后望河兴叹。 “哎呀,如此大河如何渡过呀?” “是啊,是啊!此处既无船只,又无渡桥,这该如何是好啊!” 此时,大批的民夫、百姓全都聚在河边,真可谓是望河兴叹。 “诸位!诸位!还请听我一言,我军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假设浮桥,届时大家伙先行渡河,由我军殿后!”贾诩适时地站出来说道。 还别说,贾诩的一番话还挺能蛊惑人心的,人群顿时就沸腾了。 “丞相万岁!贾大人万岁!” “丞相万岁!贾大人万岁!” 百姓们不禁欢呼起来,毕竟贾诩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又是曹军架桥、百姓先行的。 殊不知,这里面满满地都是套路,百姓们都将要被贾诩坑死了。 然而,眼下的百姓们却是在欢呼雀跃,还在为贾诩高歌颂德。 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真是可怜、可悲、可叹,愚民真是悲惨! 贾诩就立在岸边,不断地有将士从他身旁经过,来回穿梭着。 他们手里抱着采集来的木头、树枝,还有人拿着工具开始敲敲打打,甚至还有人把百姓的车辆都拆了。 百姓们对此却是无怨无悔,眼下能否渡河就只能依靠曹军了,要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就算曹军拆了他们的车辆,征用了他们的骡马,甚至把他们为数不多的粮食都拿走了。 他们以为这是曹军建造浮桥需要用到的,车辆拆了当木料用,骡马用来运送材料使用。 就连粮食被他们拿去了,百姓们也无怨言,只以为曹军辛苦,因此要多吃一些。 殊不知,曹军确实是把车辆全部拆了再当造桥材料用,骡马也确实是用来拉运材料的。 哪怕是粮食也是曹军收来吃的,但并非是因为造桥辛苦,而是不这么做浪费! 等到百姓们渡河到一半,届时桥毁人亡,粮食跟着一起没了岂不是可惜? 贾诩就静静地看着,曹军造桥很快,仅仅半天功夫就造得差不多了。 “大人,材料就要不够用了!” 这时,羊侃突然过来禀报,显然是要贾诩来拿主意的。 “羊将军,来,咱们一边说话!” 贾诩却没有立即回话,而是拉着羊侃走到没人注意到的地方,再看了看四周无人才准备开口说话。 “文和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周围的树木,哪怕是树枝都捡完了,百姓的车辆都拆完了。眼看着浮桥就要建成了,可材料快没了,这可怎么办呐?”羊侃有些着急地说道。 “羊将军,贾某都看着呢!”贾诩有些故作高深地说道。 “还请文和军师教我!”羊侃作揖,然后恭恭敬敬地求教道。 “羊将军把浮桥修建得太过坚固了,如此一来,不仅材料不够,还会破坏咱们的计划!”贾诩淡淡地说道。 “可是浮桥不都这么建的吗?”羊侃不懂了,突然有些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的确!若是寻常时光,浮桥自然需要如此修建!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非常时期就该用非常之法!羊将军,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便可两全其美!”贾诩说道。 闻言,羊侃不由得眼前一亮,顿时就豁然开朗起来。 “不愧是贾军师,真是高明!”这一回,羊侃终于对贾诩心悦诚服,竟情不自禁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要说贾诩的计策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一个词,偷工减料! 如今,浮桥已经搭建得差不多了,只差收尾工作还没有完成了。 就是这时候,材料就快没有了,不够了。 但贾诩很有头脑,他告诉羊侃,浮桥只需能够支撑一个时辰即可。 届时,百姓们渡河,起初一切顺利,中途浮桥必然毁坏! 等到那个时候,有些人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人也不会多想。 等到他们走到中间的时候,浮桥就会突然毁坏,然后所有人都得完蛋! 要说这个计谋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如果真的这样了,浮桥也就和其他豆腐渣工程差不多了。 关键问题是,这样一来,百姓们完犊子也就和贾诩、羊侃没关系了! 等到二人回到曹cao身边,完全可以说渡河失败,百姓们全军覆没即可。 虽然这样一来,二人还是得背锅,但要是传出去的话,多少也好一听一些。 毕竟原计划是谋杀十余万百姓,而现在就成了意外,这总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了吧? 就是这个计划,让羊侃对贾诩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差跪下来喊爸爸了。 原本羊侃就怕的就是,被人说成是刽子手,屠夫! 现在好了,就算这事传了出来,羊侃他也不怕了。 到时候,羊侃大可以挺直了腰杆说,这是意外! 是意外! 是意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于是,得到贾诩计策的羊侃,立马就欢天喜地地布置去了。 尤其是他麾下的将士们,曾经跟着他一起被俘,吃了不少苦。 如今,他们又都是戴罪立功之身,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因此,一万曹军都对羊侃的命令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更是对贾诩的计策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