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五十七章 淮泗

第五百五十七章 淮泗

    第557章淮泗

    大明新朝要招抚南蟠国,这比想象中要容易的多。

    这里地处越南的西原高山,整个南蟠国都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时代,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王,只有火舍、水舍两个大法师进行神权管理。

    历史上,即便到了十九世纪,阮朝在法国人的支持下,实力变得空前强大,将南蟠从属国变成领土,并强制改土归流,但也只是作为羁縻领土。

    阮朝只简单册封了火舍、水舍二王赐名和封号,随后便将南蟠国视为蛮荒之地。既不派遣流官前往进一步治理,也不许越族百姓进入南蟠开垦。

    就这么三不管的纯羁縻政策,居然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直到阮朝被越南百姓推翻罢免。这里才被正式纳入统治,并开始着手移民开垦。

    然后,越南人和南蟠本土部落就打起来了,甚至还在越战期间,南蟠部落结成了抗越民族统一战线……总之就是特别生草。

    所以,别说这个时空了,就算再过两百年,这些南蟠番人也对安南没有任何认同感。甚至还因为阮福澍横征暴敛,反而对安南人更加仇视。

    当大明派遣的细作趁着阮氏内部动荡,伺机与南蟠水舍、火舍接触联络。两边立刻就表示愿意携南蟠诸部,归义大明中国。只要大明中国的皇帝不对他们横征暴敛,要求翻倍朝贡,那他们连土司的职务都可以不要,也愿意配合改土归流。

    谁说穷山恶水就出刁民了?但凡给口吃的,这都是最淳朴的百姓。

    南蟠国被顺利招抚,连雨季都没过去,阮氏安南忙着内部动荡,对此毫无所觉。

    现在只待雨季一过,广南的狼兵军团南下,阮氏安南弹指可灭。

    可笑这些人到现在都还不自知,贵族豪绅忙着横征暴敛,收拢财富,沿海港口官员疯狂走私,赚取利益,就连那位摄政王和垂帘太后,也联起手来忙着夺权。

    ……

    谨身殿。

    朱怡炅揉捏眉心,满脸心累。

    不是因为批奏章批的,而是几年前就北上,跑去治河的河道总督孙嘉淦,又在伸手找他要钱了。

    去年大明新朝的财政岁入虽然大涨,但因为要打康藏战争,所以余不出多少银子。但今年不同,朝廷对外无有大的战事,阮氏安南也是下半年才打。甚至都不能算是什么大仗,广南的驻军就能搞定。

    孙嘉淦显然是知道朝廷的财政状况,这才赶着今年的档口,又找皇帝来要银子。

    当然,这也不是他在故意跟皇帝甩心眼,实在是治河的耗费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

    若完全按照原来规划,要治理好黄淮水患问题,大概只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先进行前期的河道疏浚,再人为将黄河改道山东,初期耗费白银二百万两,等到后面不够再追加。

    结果,的确不够。

    不仅不够,还远远不足。

    孙嘉淦到了北方几年疏浚挖掘下来,这才发现,自己还是过于乐观了。

    宋元明清,三朝半留下的破窟窿,哪有那么好平的?

    十五年治河,就是在痴心妄想,没有二三十年,别想搞定黄淮。而且,这还只是初期工程,后面即便搞定了黄河改道,也还要继续围绕淮泗水系进行治理。

    黄淮问题甚至都已经不算什么,确实不算什么,只要黄河改道就能解决。但淮泗水系却因为这三朝半的君臣,单纯为了保住漕运,给硬生生玩成了一团乱麻。

    围绕淮泗水系的府县,全都得砸银子去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在关键河段,围绕重点湖泊筑造大片新堤,还要禁止对应水域的百姓再围湖造田。

    不用说,不仅要砸钱,淮泗府县的民生也得受到影响,因为有很多农业耕田必须放弃。就算朝廷官府给予补偿,当地百姓也还是会有怨气,毕竟耕田属于产业,也是百姓骨子里的追求。

    所谓买田置产,田字为产。

    而无地百姓在古代,也被通俗称为流,无房则为氓,无房无地即为流氓。

    实际上,就算没有孙嘉淦上疏,大明新朝对江南水利也一直都有在治理,这也是被逼无奈。而且这还算好的,清初的江南地区才叫糟糕头顶,淮泗几乎年年泛滥,不是洪涝,就是大旱,跟闹着玩似的。

    终清一朝,江南都属于水旱重灾区,超过一半的时间,这里都在闹大灾,没有大灾也是小灾害不断,直到黄河改道山东,才有所好转。

    嗯,也成功葬送了漕运,给江河日下的晚清狠踩了一脚油门。

    具体的治河方案,孙嘉淦已经在厚厚的几部奏章里,全部详细列出。并且还画了图纸,还针对原有改道进行了细化,就是耗费的银子也突破到了千万大关。

    按照这套奏章里的方案来实行,未来几十年时间,黄淮治河工程都得持续进行,投入的银子少说也得破亿。就算这样,也只能治理个大概,后期还得每年坚持掏银子进行维护。

    不过,这已经相当不错。

    因为至少还有的救,再拖个一两百年,就完全没救了。只能另起炉灶,开挖苏北灌溉总渠。

    这条新渠也是世界历史上,有数的大型河道工程,得亏是到了新时代,有工业机械可以代替人工,极大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

    朱怡炅反复看过了方案,提笔朱批:“着令内阁、户部从速调拨款项,凡对应府县官吏,立刻由驿站经发手令,务必予以全力配合。”

    这也是内阁的票拟建议,内阁虽觉得耗费也很大,但黄淮问题的确已经迫在眉睫,都是聪明人,也知道取舍。

    事实上,曾经的历朝君臣,也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但谁让从元朝开始,京师就在北京。要是为了治河,就不管漕运,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大明新朝对比前朝,最大的优势就是都城定在南京,可以不依托漕运。

    至于漕运因治河而逐渐崩坏,这也不是问题,漕运从来都只是为了让北京能更好的从江南吸血。就算没了漕运,沿路诸县也不会出大问题。

    漕运只是其一,还有各地发达的水系,以及必经之地的盐课。

    治理淮泗水系,短期内可能让部分百姓受害,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减少洪涝旱灾,让地方农业得到飞速发展,而且稳定的河道水运也能为工商业提供发展土壤。

    朱怡炅想了想,又提笔补充:“擢升孙嘉淦为五省河道总督,总督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五省治河事宜,各地官员一律不得横加阻拦。赐授尚方宝剑,许其特殊情况,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便是先斩后奏之权!

    又是五省总督,又是尚方宝剑,这么一套官职赏赐组合拳下来。

    内阁那边瞬间了然,这孙嘉淦怕是很难活着回京了。

    不过,就这么奔波死在河道总督任上,那倒也不算太吃亏,至少一个追封的阁老是板上钉钉了,说不得还能得一个不错的谥号,甚至爵位封赏传家什么的。

    就是各地官吏不太开心,本来就不想孙嘉淦在他们的辖地里,到处征发民夫乱搞。

    现如今,皇帝直接下旨,把他们的退路彻底堵死。

    不光如此,大明新朝这边,每年增涨的财政岁入,还得拿出不少来填补黄河这个巨坑。

    还是得想办法搞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