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别将我挽留!(一)
即使直到今天,李浩倡也固执地认为,四月才是家乡江汉平原最好的时节。于是那年,他把回家的时间选定在四月中旬。 公元一九九六年四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一艘舷号为“渝勇敢168”的货轮,响亮地长鸣两声汽笛后,在长江中游著名的荆江段北岸的一个码头靠岸。 码头的北边是座城市,城市的名字叫荆州。 按原货运航程,货轮并没有在此靠岸的计划,现在靠岸,只是为了送李浩倡回家。 李浩倡从床铺上抓起一个帆布包,走到甲板上准备下船。同事们早已站在甲板上,等着和他告别。大家都不说话,只是挨个上来和他默默握手。有几个同事和他握完手后,好像觉得握手不足以表达惜别之情,又用力拍打了几下他的肩膀或后背! 传统的中国男人,似乎都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感情,特别是面对面的时候。面前,这些多年生活在船上的人,更是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 在驾驶室灯光近距离地照射下,老船长下楼的身影几乎铺满了前甲板。他走近李浩倡,递给他一个用粗纸包着的、很大的饼状物。 “这是一个云南朋友送我的一块普洱茶饼,带回去送给老人家吧,算是船上兄弟的一点心意。”船长口中的老人家,指的是李浩倡的外婆。 李浩倡没有说话,只是打开背包,低着头把茶饼装进去。他递给老船长一支烟,给他点燃。老船长深吸了一口,吐出nongnong的一口烟雾。 三年的船上生活,老船长和船上的兄弟们给了他许多的教诲与照顾。这些照顾和教诲,让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生手,迅速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水手! 老船长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 “走吧!” 下船的时候,他几乎是一步一回头地和大家挥手告别。 李浩倡踏上码头的石台阶,向上走了几步,然后停下,转过身,在码头和“渝勇敢168”的灯光里,等着和它告别。 一切准备妥当后,“渝勇敢168”的汽笛发出一声悠长的鸣叫。这一长声的汽笛语言,是它告诉码头和其他船只“我正离开泊位。” 三年来,“渝勇敢168”的各种汽笛声无数次在李浩倡耳边鸣响,今天,他第一次听到如此悠长的汽笛声——鸣叫时长几乎超过平时的一半! 浑厚低沉的汽笛声,在夜晚空旷的江面上久久回荡。 这声汽笛,彻底击溃了李浩倡,泪水一下涌满他的眼眶。他掏出一支烟,装着点火,低下头快速揩去即将流出的眼泪。 有时候,李浩倡很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太感性、管不住自己的眼泪。 船渐行渐远,庞大的船身逐渐模糊起来,直到它的灯光和天边的星星没有什么差别时,李浩倡才放下挥动的胳膊。 在这样一个春风轻拂的夜晚,李浩倡辞掉了这份原来非常向往的工作,回到家乡。老实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迄今为止他辞去的第几份工作。 去年的冬季,一个彤云低垂、江风猛烈的下午,“渝勇敢168”逆流而上经过荆州江面。当荆江北岸的万寿宝塔闯入李浩倡眼帘时,他突然有股冲动:我要回家! 那感觉极其强烈,让他一下子冲出船舱,在甲板上跑来跑去。当时他的异常举动,惊吓了全船的同事。 那时,他就知道,自己在船上的生活快结束了。 虽然,弃船登岸重返陆地生活的想法早就有了,但是,当这个时刻真正来临,他对这艘船和船上的兄弟却又依依不舍了! 毕竟,他在这艘船上工作了三年。三年来,船就是他的家,船上朝夕相处的兄弟早已是家人般的存在。 离开一个家到另一个家,有回归的欣喜也有离别的伤感,这种让人分裂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描述。 他知道自己是个念旧的人,在这点上简直无可救药。 李浩倡转过身,继续拾级而上。 在码头边的江岸上,是一片如森林般的广告牌。其中最大最高的一块广告牌上,正上方写着两行蓝色大字,“活力28,沙市日化”。 “活力28、沙市日化”这八个字,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李浩倡听到或者看到,都觉得特别亲切。因为,他曾是这家上市公司的员工。 当时的沙市日化公司,如日中天。这家公司生产的“活力28”洗衣粉行销全国,市场占有率曾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语,多年出现在央视和各省市电视台的黄金广告时段。 这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是几个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因此,财大气粗的公司不仅仅赞助了湖北女子足球队,还成立了男、女两支半专业的公司足球队。队员来自各体校的足球专业班。据说,市里踢野球的高手,有一半在这个公司上班。几乎每周,公司都会组织足球赛。 这两点让他羡慕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渴望进入这家公司上班。他应聘、找关系走后门……用尽方法,也没能如愿进入日化公司。 后来,一次足球比赛却意外地让李浩倡进入了沙市日化公司。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他觉得,一辈子在这样的公司上班也不错…… 李浩倡上岸的码头叫盐卡码头,坐落在城市的东部。随着他一步步上行,城市灯光和嘈杂声一点点显现、逐渐增大。等到他双脚踏上江堤路面,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完全呈现在他的面前。 他呆呆站在那里半天没有挪动脚步。 一切似乎都很熟悉,一切又似乎有点陌生。 虽然生活在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他也无数次在江堤上看过这座城市的夜景,但是,那都是在城市中心地段的江堤上;夜晚在城市东部高高的江堤上俯瞰这座小小的城市,还是第一次。 和许多长江边的小城市一样,荆州这个地级小市也是依江伴水而建。多年来,城市建设沿着荆江大堤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呈长条状布局。城市东西距离远远超过南北的距离。 城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城区为原HUB省地级市沙市市城区,占了整个城市区域的大部分;西部是以荆州古城为主体的荆州镇。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为九州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大诗人屈原深爱的故乡。荆州,古代也称江陵。李白的名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指的就是荆州。 从李浩倡记事起,沙市市和荆州镇就早已连为一体——街道相连,公汽相通。后来,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取名JZ市。 城市无非是有序或者无序铺在大地上一片片建筑物的集合体,这些大地上建筑物的集合体唯一的区别,只是面积的大小。 忙碌、喧闹和拥挤永远是城市相同的主题。 穿行其间的道路,对城市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矛盾的事物。它既是连接这些建筑物的纽带,也是分割这些建筑物的线条。 现在,明亮的路灯,早已经把这些线条点亮。在灯光的勾勒下,城市布局也大致可见。 现在最亮也最能看清楚的一条路是BJ路,现在只能看见它的东段。这条路东西向穿过整个沙市市区,和荆州区的荆南路、屈原路和荆中路连起来横贯整个JZ市全部城区。 这条路的东段,路两边集中了JZ市很多企业。路南的沙隆达农药厂、毛巾厂、床单厂等一溜向市区内排过去。 即使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沙隆达——这个亚洲第一大的农药厂——厂区内,高高的反应塔上的灯光依然清晰可辨。 路北,由东向西,江汉油田的无缝钢管厂、沙市棉纺厂和荆棉纺织厂一字排开。虽然企业比路南少,但是企业规模不小。特别是沙棉和荆棉都是职工人数上万的企业,连带家属,两个企业有将近五万人口。 沙棉、荆棉这两个厂规模大,占地广。它们占去了沙市东区城市面积将近五分之一地方。多少年来,夜晚的沙棉和荆棉是沙市东区最明亮的一片区域。 和BJ路平行的还有两条横贯整个沙市区的马路,江津路和荆沙大道。最终,这两条路也在荆州古城东门和荆南路连接起来,形成横贯JZ市的三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荆沙大道是荆州、沙市合并成立JZ市后,才打通连接起来的一条快速大道。这条路在城市的北部边沿,现在相当于城市的北环。 李浩倡现在没打算下江堤北行上BJ路乘公汽回家,他想先在这凉爽的夜风里迈开腿尽情行走一会,毕竟三年没有踏上家乡的土地了。结结实实踩在江堤上的每一步,都是和家乡实实在在的交流和亲近! 他点燃一只烟,边吸边向西走。不时有出租车在他身边减速,试探性地鸣着喇叭,见他毫无反应,然后又加速离开。 顺着江堤西行,由于渐渐接近城市中心,城市的建筑物越来越高大、市中心灯光越来越亮,江津路和荆沙大道这两条路的轮廓逐渐消失在李浩倡的视线里。 第一条南北向贯穿整个城市的马路,从城市北边而来,直抵脚下的沿江路。这条路是红星路。
到达红星路,也就到达了城市的中心区域。 李浩倡继续西行,越过红门路、江汉路,将近大半个小时后,下江堤向北穿过沿江路,到达城市的中心——便河广场。 便河这条河其实早已消失,剩下的只是地名。这里原来只是中心城区的一块绿地。在这绿地茂密笔直的水杉树下,有他许多学生时代的记忆。 李浩倡上船的前一年春天,绿地里正在施工,高大的水杉树被一棵棵放倒、移走,听说要在绿地上建成一个大型的城市广场。建这个广场,是为了庆祝JZ市成立十周年。他上船离开荆州的时候,广场正在铺设地面砖。 眼前,这里早已是个灯火通明巨大的广场。广场上超大的电子显示屏,正放映着一部科幻片。那些路过屏幕或站在屏幕下看电影的人,不停地被电子屏幕上变化的光线涂改着颜色,变幻莫测。 三年的时间,居然让他对这个曾经熟悉如自己身体一般的城市有了很大的陌生感。 他跑步穿过广场,登上广场北边横跨BJ路的过街天桥——沙隆达天桥。 对李浩倡来说,天桥是个特别的地方。每次外出回来后,他都喜欢在进家门前,先到城市任何一座天桥上看一下熟悉的街景。只有这些熟悉的东西,才让他有种“我已到家”的感觉。 BJ路是荆州最繁华的一条路。如果说马路是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马路上那些来来往往亮着雪亮灯光的车以及或匆忙或悠闲的行人就是这河流中的流水。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就是这条河流的堤岸。 现在,堤岸一片灯火通明。 坐上101路公交车,他像个外来客一样不停地扭着脑袋,看车窗外的街景。101公交线沿线的路灯都换了,灯光显得比原来更加明亮且柔和。三中附近临街的房子,正对大街的墙面都涂上了新的涂料或贴了新的墙砖,BJ西路沙市和荆州接壤处,有几段多年“肠梗塞”的路段也拆除了路边的房子,扩宽了马路。道路及其边上的街景都有了变化。 刚刚登上天桥时的陌生感,现在依然存在。 李浩倡的家在老城区。至今,高大的古荆州城墙还和几百年前一样屹立在那里,严严实实保护着怀抱里的一切。东门是古城最气派的门户,门洞上两个巨大的铜字“荆州”在射灯地照射下,熠熠生辉。 古老的护城河环绕着古城,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射着城市五光十色的灯光。古城的东门前的护城河特别宽阔,只不过,前几年已是水上公园的一部分。河上的九龙桥跨河直抵东大门,连接着古城内外。 车过九龙桥时,他闻到了熟悉的水腥味。 不论这城市外貌怎么变化,她的味道还在那里,丝毫没变。 车进东门,他在荆南路第一个公交站台——张居正故居站——下车,然后往回走上紧挨城墙的内环东路。 城内环是他特别喜欢的一条路。路两边的树,枝杈相交。除了冬季,行人简直就是走在一个绿色的隧道里。阳光明亮的日子,隧道里的空气似乎都绿的。 往北第二个路口就是张居正街了。东西向的张居正街很短,不到一千米。在张居正街北,从东向西数,第三栋房子是栋三间三层的西式小洋楼。不论是房子的建筑式样还是建筑材料,都显示出它是栋超过百年的老楼房!在张居正街,这栋房子的门牌号码为“张居正街005”,大家都叫它“张居正街五号”。 “张居正街五号”就是外婆、meimei安歌和李浩倡三个人的家! 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还和他离开时一样高大,宽大的叶子在夜风中还是和他离开时的那个夜晚一样哗哗作响。 在所有的植物中,李浩倡比较偏高大的乔木,他一直对它们充满热爱、崇敬之情。法国梧桐是他很喜爱的一种树。 家门口有棵法国梧桐,树干两米左右的高度,有一个巨大的结疤,结疤很像一张人脸,这张脸上最惟妙惟肖的是那双眼睛,略微向下注视着什么,显得十分深邃且略带忧伤。 现在,他又看到了这双深邃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