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在线阅读 - 第九章:旧党的野望

第九章:旧党的野望

    黄道周登高一呼,崇仁书院人人热血沸腾。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样也有着不一样的新一代年轻人。

    现在,大明已经不用再畏惧国内的流贼,不用害怕关外的鞑虏。就连祸害了大明数百年的蒙古人,笼罩在整个中华帝国数千年之久的草原蛮族,也被一战平定。河套回归,蒙古安宁,数遍天下,竟是再无让大明感觉忧虑的敌人。

    外敌已去,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有限的生命里就可以有更多志趣高洁的目标。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为大明强盛万载而读书,为升官发财娶老婆而奋斗,为了全人类更昌盛的文明而奋斗。

    那么,未来对于儒者而言,又该是怎样的呢?

    这不仅是来自一个个读书人内心的疑问,同样也有基于现实赤裸裸的考量。

    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压迫感。

    新东林的兴起是皇帝陛下一手缔造的。

    就连新东林的党纲,据闻也是由皇帝陛下敲定过的。扶持工农,对外扩张,技术兴国,百家争鸣。

    这样一个新的政党,虽然大部分都是儒家学徒在其中,但在皇帝陛下这双异常强大的手扭动之下,已经越来越少有儒家学说的成分在里头了。

    甚至,就连朝廷的公文也不再是文言文,而是被皇帝陛下勒令成必须以白话文的形式书写。黄道周对此既是不满,又是无奈。他不敢去怼朱慈烺,只能将矛头对准新东林。直斥新东林已经忘记圣贤文章,为了身上的权位而丢失节cao,只知道媚上欺下,全然忘记了圣人之言。

    当然,新东林实力庞大,不仅是御史,就连报纸也大多为新东林影响。黄道周的这些吐槽只能私底下说说,他不敢妄开党政之祸。陛下对于党同伐异之举是十分警惕的,一旦过线就会立即反噬。

    对手的强大让黄道周与史可法这些保守的儒者重新团结在了一起,就连刘宗周这个当世大儒也开始重新思考儒者的未来。

    儒家很清楚,学派之所以能长存,就是因为与政治权力牢固地绑定在了一起。曾经,封建皇帝只晓得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只晓得如何让自己的江山万世不变。

    但现在,朱慈烺这个年轻的皇帝显然足够开明。他甚至连党派都解禁了,岂会在乎什么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可动摇?

    朱慈烺很清楚,这个时代,属于皇帝专制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跟不上历史的潮流,只能拖着中国的未来一起被埋葬。

    所以,朱慈烺才会亲手督促着新东林建党,确立一个崭新的党纲。

    崇仁书院的讲义厅里,听了黄道周振奋蓬勃的话语,众人格外激动。

    “我愿挺身而出,为我辈新儒者做出表率!”

    “舍身取义,乃是古之圣贤的奥义。今日,为朗朗乾坤之下一个仁字,我辈也绝不吝惜与当世黑暗开战!”

    “读圣贤书,为朝堂命官,所为何事?还不是为了一展胸中心怀。我公孙艺读书十五载,今日亦不甘落后,定还我大明一个郎朗晴天!”

    ……

    黄道周包含期望地看着眼前的士子们义愤填膺,热情澎湃,忍不住动情地说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呀。虽然,我不知道属于旧党的未来在哪里,但我知道,如果没有切身实地去体会,去实践,去探索,我们就一定不会知道。五年了,我曾经无数次朝着自己的内心发问:为何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都无法保卫大明,为何新党在陛下的手中,只用了五年就再造了一个兴旺的大明。曾经,我以为这个疑问会带到坟墓里去……”

    史可法与黄道周等保守党其实并不喜欢保守党这个称呼,他们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旧东林党。于是,大多数自称的时候,都是自己说自己是旧党。

    “现在,石斋先生可是有体会了?”陈子龙笑着说。

    “没错,是多了一些体会了。”黄道周沉声地看着众人说:“答案就在诸君手中,在我被青年士子手中啊。我黄道周老了,老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看不清世间的真相。所以,我还要用我还残存的时光,为同学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可以直面那些黑暗之面,看着你们成长为大明栋梁。去吧,同学们,去奋战吧。去看一个新的大明,该是怎样的前进。我在你们身后,挡住一切妖魔鬼怪!”

    说罢,黄道周目光灼灼。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敌人是什么,也很明白那些工坊主背后日益强大的力量。他身为内阁大臣,已经知道天下最大的资本集团就是皇家。

    朱慈烺作为大明皇帝,为何比起任何一代皇帝都更加强大,可以抵御大臣们的反对?

    除了他的天下是自己亲手打出来,亲手争出来的以外。就是因为恒信商行代表的资本集团实力强大,乃是天下第一的资本集团。母后大股东是朱慈烺,现任当家便是皇后在遥控。

    虽然登基之后,诸多痕迹渐渐藏了起来,寻常人等闲都不知道。但作为教育大臣,黄道周就知道恒信商行这五年来捐资助学,建立了超过三百所恒信中级学校。这一笔钱至少超过一百万两。

    窥一斑而知全豹,恒信钱庄明面上的资本已经让人觉得瞠目结舌,其母后控股、投资的工坊、商业布局更是无数。比如而今在海外威风赫赫的远征公司,比如曾经的郑氏集团,现在的希望公司。

    希望公司说是捐到大明朝堂手中,实际上股权转移是落到了朱慈烺的口袋里。

    当然,黄道周对于朱慈烺经商并不敢多说什么。有钱就是大爷,有钱的皇帝,更是任性。比起前几代皇帝任用宦官搜刮民财,至少皇帝陛下一不用宦官,二不贪图享乐而是把都是把钱用在了民生之上。光是这两点,已经足够堵住大家的嘴。

    撇去闲话,黄道周这一回面对的不仅是普通的权贵,而是最大的boss,皇帝陛下。

    陈子龙在一旁欲言又止,但黄道周这一番胸怀却真的震动到了他。他为何舍弃新党的极力招募而加入旧党,不就是因为两位党魁那种大公无私的心怀吗?这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格局。这样的黄道周,其具有的人格魅力,才是陈子龙决意加入旧党的关键。

    这时台下,公孙艺等人已经不能用两眼花花来形容。

    就连陈子龙这等宦海沉浮的老司机都被感动,更何况这些新丁?

    “请石斋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请石斋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请石斋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

    众人齐齐高喊,豪气直冲云霄。

    黄道周点了点头,他将目光落在了陈子龙的身上。作为领袖,大方向他已经把握好了。具体的实际业务,就得看陈子龙的。黄道周很清楚,此前的东林就是嘴炮太多,除了煽动舆论一点活儿都不会。

    “诸位同学士气可嘉,让我看到了胜利圆满的那一刻应该是怎样的激动人心啊。”陈子龙微微向前一部,出声说:“不过,兵者,未虑胜先虑败。我们面对的是异常强大的敌人,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用最大的决心,与最完善的计划去应对。”

    一干士子们安静了下来,崇仁书院原本半死不活的模样他们是知道的。正是眼前这个男子的到来,才让已经有些落寞的旧党能够重新站起来。众人面对陈卧子,没有一个是不服的。

    就连刚来的公孙艺都知道,崇仁书院里,除了两位大佬,就是这一位陈卧子说话最管用,威望最隆重。这样的威望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他亲手挣出来的。

    “请卧子先生发令!”

    “请卧子先生发令!”

    “请卧子先生发令!”

    ……

    陈子龙微微颔首:“计划,我已经预备好了。现在,行动之前,我下令将几点原则。第一:不搞破鞋阵,我们的行动必须有礼有节,不能留下一个破绽给敌人有机可乘。”

    “第二:一切行动听指挥,牢记保密原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不说。该问的问,不该问的绝不开口。不能向外任何人表态关于此事的任何信息。”

    “第三:我给你们没人一个纸条。红色的代表留下,蓝色的代表离开。现在决定是否加入,一旦加入,谁敢反悔……我发誓,一定让他后悔此生!”

    “好了,决定留下来的到我办公室去吧。接下来,要各自准备分组,五人一组,推选组长,准备行动……”

    黄道周看着陈子龙有条不紊又思虑完备地行动,经不住心中喜悦涌起。他感觉到,旧党是真的有希望了。

    ……

    公孙艺出人意料地被推举成了组长,这也和大家各自的喜好有关。大家当然会优先选择与自己合得来的那一些人。自然,一向出手大方的公孙艺身边也跟随了一帮子人。

    作为最先被推举成组,公孙艺成了行动一组,出发前往大兴县县衙。

    他们要摸底清楚报官的那几个工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尤其是……县衙到底有没有受理。

    陈子龙的计划很清晰,也很符合官面上的所有程序。应该受理却没有受理,那么板子就落在了县衙手中。

    只要成功受理,陈子龙就可以派出人手,帮工人们打赢官司,随后借着县衙官司的名义,深入调查进这一回的工人暴乱之中。

    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定然可以查出实槌铁证,借此打击那些工坊主,从而带动起舆论上的热潮,最终在朝议之中,让旧党占据优势。

    当然,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会儿的县衙应该是在推诿之中。少不得,县衙这会儿已经被那些权贵公关完成,甚至将那些苦主打出门外,警戒后人。

    于是,公孙艺这一行其实还挺危险的。

    陈子龙严令不许败破鞋阵,不能利用身上功名的身份闹事。陈子龙很清楚,皇帝陛下对于读书人功名特权十分不满,一旦惹火烧身定然因小失大。

    没了这层护身符,公孙艺对接下来的处境有些胆战心惊,一连安排了好几个后手,让家里几个好手随时准备捞人,随后迅速出动,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果不其然,县衙门前十分热闹,闹哄哄的到处都是人。一派喊冤的人,显然,这些看起来衣服寒酸,形状容貌凄苦的男女老少就是那些被欺压的工人了。

    “大老爷,我们有冤情啊!”

    “那姓宋的不是好东西,克扣薪资不说,寒冬腊月的还要我们做工,一身棉袄都不发,十足要害死我们呀……”

    “我们也是,那公孙家的当初明明说好了农忙会放人。现在都十月了,快到农闲了,却还是不放人!现在工坊里,还有好多兄弟不能出门呢!”

    ……

    县衙外闹哄哄一片,显然都是些有冤情的苦主。

    公孙艺严正以待,急忙上去找了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之人的男子说:“这位……老乡,我们是崇仁书院的学子,奉恩师命令,特来寻访民情。敢问诸位老乡在此,似有隐情,可有需要我等帮忙的?别的不说,状书我等就可以代为书写。”

    那老乡便是黄九,原本只是奉命过来看看情况,却不料被崇仁书院的学子给抓住了。这时,其余告状的工人们也纷纷看过来,一时间县衙门口十分安静。

    看着大家欲言又止的模样,黄九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多少钱?”

    “啊……分文不取,分文不取!”公孙艺连忙反应了过来,看这些工人们这凄苦模样,他哪里有心思挣钱,也很清楚这些人显然就是怕收钱。

    “对头,还没轮到我,我才没想起来还要状书的事情。这位小哥,既然如此,就有劳你了。架子煤矿的……”

    “我是龙山纺织工坊的……我也有冤情……”

    “我是张氏面粉工坊……”

    ……

    “等等……”公孙艺懵了:“这么多工坊的?那……那水峪沟煤矿的呢?那案子怎么样了?”

    “噢,我们矿上的呀,还在忙活呢。县衙接是接了,只是苦主的人数太多。我们还在统计人数,准备将大家伙的冤情都报上去。足足五百多号人呢……县衙不让我们一起都上来保安……”黄九心说:那位贵人猜的真准,还真有士子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