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冬至》两首和一篇《莆仙冬至的风俗》来历
冬至 一 去年冬至正晴朗,今日节来降雨①缠。 凛冽寒风冬雪季,春来天暖又娇阳。 腊梅斗雪芳香绽,四季循环春最繁。 冬至如年春正近,爱吃汤圆夜真长。 注释 ①降雨——指干旱很久,使用人工降雨下了大雨。 二 古来冬至大如年,重复古今未变更。 为继传统从不变,却明冬至祭祖先。 先人扫墓上下定①,冬至清明两节间。 今是仙游扫墓节,老天雨下不随人。 注释 ①上下定——指逝者清明后逝去,冬至节为扫墓日,冬至后逝去,清明节为扫墓日。 2021.12.21.冬至. 仙游冬至的风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 莆仙人有句方言的谚语“冬至夜大过年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吃了汤圆添一岁”的说法。凡是有出门在外的人,一般冬至前一天尽量赶回家与亲人团聚,阖家团圆,“冬至暝”全家人欢聚搓汤圆。第二天每家每户都要忙祭祖扫墓的习俗。莆仙人对冬至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从冬至的前一夜就开始过节,“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咱们莆仙人搓汤圆还的有讲究,先要准备一个圆竹匾,在里面分别摆上生姜、红糖、10双新筷子、大柑橘、一枝“三春”。这些物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生姜取“旺盛”之意,要越大越好;红糖寓意“甜甜蜜蜜”,为了方便,现在不少人用白糖来代替;,l0双新筷子则象征“十全十美”。俗称的“三春”是一枝贴着2个鲜艳的胖大娃娃的红纸片,福禄寿齐全,一般插在大柑橘上面。除了搓白汤圆,还要捏金元宝、舂米工具和小狗等形状的汤圆来祈福。捏金元宝和金钱饼(银元),祈求财源广进;捏舂米杵和舂米臼,祈求五谷丰登;捏小狗,看宅护院保平安。在搓汤圆的时候,还得注意不要掉到地上,大人为了防止孩童玩闹,还会吓唬孩子如果掉地上,那以后身上就会长出一模一样的小白斑。这是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朴素传统,希望人们爱惜食物。搓完汤圆后,家人还要将圆形的汤圆,煮熟后(称“喜鹊圆”)撒到屋檐上,引喜鹊来啄食,招来好兆头。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双双喜鹊宿楼头,好把明珠屋上投;昨夜灯花开并蒂,也知吉兆报来不” 冬至节的前一夜,俗称“冬至暝”。咱们莆仙民间,尤其是农村,家家户户厅堂上都上红蜡烛,在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并插上”三春”(福禄寿纸花)一支,又用红纸封着10双筷子,以及生姜一排,板糖一块,供奉在桌子上。供筷子,表示一家团圆;供生姜,表示家庭火辣兴旺;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冬至暝”是全年之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于是莆仙方言中就有了“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说法。
冬至早上家人煮好的汤圆要先捞出两小碗用于祭祖,然后另取一些汤圆放凉,贴在自家门楣两侧的春联之上,左右各一颗,祈求家族兴旺发达。吃完汤圆,一家人就出门扫墓去了。 冬至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兴化府兴泰里(就是仙游县东北四十里)有个寡妇叫余莲香,丈夫早逝,独自带着一个两岁孩子叫元元,养大成人,元元二十岁就当了京官,但不敢忘恩,于是每次都把薪俸留下一半,让家丁张二送回家,奉养母亲。但张二好酒,几次路上出事,丢了银两,都说谎骗他。母亲以为儿子享荣华,受富贵,忘了母子之情,于是躲进深山不与他见面。元元急中生智,用糯米做成山果模样,煮熟后粘在山顶树上,让母亲采食,以此引她回家。儿子见到母亲后当场下跪,把张二误事的经过诉说一番,这才恍然大悟。莲香转悲为喜,回家与儿子团聚。后来,人们为了让子孙孝敬上辈人,便代代相传,把丸仔粘在门窗上。